武汉地质大学科技处
『壹』 被武汉中国地质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录取了
我也是地大计算机学抄院的学生,首袭先说一下你提到的就业问题,据老师介绍,我们学院的就业率在90%以上,学的好的也有进腾讯 金山等知名企业的...也有考公务员在银行工作的。
前些日子还有大四毕业的学长回学校做报告,说就业还是不错的,并不像你说的那样不堪,你看到的评论应该是就所有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而言,但地大毕竟还是211院校...所以,先不要担心就业问题。
而且地大的口碑也不错,虽然地大主要重视地质 资源这些方面...但计算机学院的质量也不差,老师的研究课题,项目都很多...每年都会有老师带着一些学生做项目。而且假期还有免费的ACM程序设计培训...
既然你喜欢电脑,不妨放下对学校的偏见,来到地大好好学习,你有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出一番事业,同时地大的计算机学院也不会让你失望的!
『贰』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专开发区属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全国高校内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很好的专业是地质类的,主要在地学院,还有资源的石油工程和资源勘察,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桥梁工程着些专业就业很好!
温总理就是中国地质大学出来的,不过不是武汉的。
『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应该不是很好考,毕竟如果不是本校的本科生在专业知识的衔接上会出现问题,而内且本身珠容宝设计是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的优势学科,标准比较高,所以如果想进入的话还是自己好好学习比较有戏,当然有相关背景除外,珠宝设计不是只招艺术生,考试要求包括笔试与面试,要精通美术,有一定的作图功底,研究生入学考试至少在360分以上,不是很好考。不过欢迎你,如果能进来call我,
『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哪些院士
矿产普查及勘探、数学地质学家赵鹏大
地质古生物学家殷鸿回福
地球化学学家答於崇文
地球化学学家张本仁
地球化学学家高山
矿床学家翟裕生
地球化学学家李曙光
构造地质学家金振民
岩石学家莫宣学
沉积学家王成善
『伍』 武汉地质大学哪些专业科技含量高
武汉地质大学的地质专业科技含量很高。
『陆』 科技处工作
一、科研项目
2012年学校科研立项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项目级别均有提高。截至年12月30日,科技处分管工作中,全年新启动科研项目693项(其中纵向249项、横向298项,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46项),实到科研经费接近3.6亿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2.42亿元、横向项目经费1.17亿元)。
2012年度学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311项,有66个项目获得资助,其中重点项目2项,资助总经费为4437万元。新增杰青、优青各1名,申请和资助经费双创新高。
学校今年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资助。学校14项课题获2012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其中:优先发展领域课题2项,博士生导师类课题5项,新教师类课题7项,获批项目数、资助率、资助经费均创历史新高;4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资助,这是学校入选人数最多的一年。3项申请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这也是历年来获资助项目最多的一年。2项申请获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办资助。学校申报2013年度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专项基金各类项目31项,其中7项申请获得立项资助。
学校2010年正式启动基本科研业务费以来,已有300多名青年教师、120多名研究生获得资助,资助总经费4249万元,今年的预算执行率首次达到100%。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实施,激发了学校年轻教员的科研热情,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促进了青年教员的成长,为提高学校的综合科研实力,促进学校科研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数量,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社科项目的申报数量成倍增长,SCI文章发表总数和国际SCI文章发表数量远超历史同期水平。3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顺利结题,姜在兴负责的“油气沉积地质”教育部创新团队通过验收。
二、科研成果与奖励
1.地质类高校和科研单位发表SCI论文总数暂居第一。据2012年12月6日ISI数据检索,学校发表SCI论文322篇,相比去年同期235篇增长37%;国际SCI论文224篇,相比去年同期147篇增长52%;榜刊论文92篇,相比去年同期的69篇增长33%。截至目前,学校在地质类高校和科研单位发表SCI论文总数暂居第一。
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突破。根据有关部门网上公示结果,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以合作单位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3项。翟裕生院士主持完成的“成矿系统理论创立与找矿实践”项目成果已经通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答辩,有望获得突破,结束学校自建校以来没有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该奖项的历史。翟裕生院士荣获201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3.科技成果转化再创佳绩。在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申请工作中,认真研究国家和各省市相配套的专利申请、成果转让和技术转化奖励制度,组织参加了首都高校科技信息网等技术成果对接交流会,以支持和激励学校师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马鸿文教授两项发明专利已实现成果转化,受让专利实施许可费实际到校600万元。
4.及时发放科技奖励。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奖励办法》,已经发放2011下半年度科技论文奖励83万元,发放2012上半年度科技论文奖励近120万元。科技处网页专门开设“研究亮点”和“科技咨询”专栏,进行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宣传。
三、产学研合作
2012年,科技处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科教结合,进一步推进学校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学校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能力。
2012年,组织参加国家性的展会二次,分别是2012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及2012年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其中在2012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学校组织遴选了7项具有完全知识产权且适宜“产学研”合作的科技成果参展中国高校展区并荣获三项大奖。其中水环学院冯传平教授科研团队研制的“油田压裂废水的新型处理装置”和工程学院刘宝林教授科研团队研制的“井下闭环高精度旋转导向钻进机具”分获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二、三等奖,学校荣获高校展区“优秀组织奖”。另外,还组织参加了首届“中国·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第五届百名专家淄川行暨山东淄川科技成果引进洽谈会”等科技展示活动。
四、学术活动
2012年,科技处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学术交流工作,组织承办了一系列国际、国内研讨会及报告会,不断扩大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包括:第13届国际热年代学,2012年“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与政策国际会议暨国际区域科学学会第三次年会”,2012年度国土资源部国家科技奖推荐成果专家咨询会、探月工程学术报告会暨数据应用成果展示平台捐赠仪式、“深部地下实验与观测站”研讨会等。
五、实验室建设
1.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四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一个。科技处积极组织省部重点实验室的立项申报,2012年新增“地质超深钻探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非常规天然气能源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四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占学校在建运行省部重点实验室总数(10个)的40%。此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2012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2.积极推进省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学校省部重点实验室院长负责制,积极实行省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制,并完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省部重点实验室2011年度报告》。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由万力副校长牵头专门组织召开了学校省部重点实验室工作会议。会议着重介绍了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明确学校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今后归口学院建设,实行院长负责制。学校下拨2012年度省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与运行经费250万元。
此外,科技处牵头完成了“2011”计划——深部地质与矿产资源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申报工作。
六、附录
表1 2012年以来学校科技平台情况
续表
表2 2012年学校二级单位发表SCI论文情况
注:据2013年5月1日ISI数据检索。2012年共有131名教师和172名学生发表SCI论文,其中,外刊论文作者中教师102名,学生104名,榜刊论文作者中教师52名,学生38名。
『柒』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的科研平台
学院建有教育部“GIS软件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GIS软件开发与应用工程专中心”,具属有“3S”实验室、GPS实验室、变形监测实验室、空间信息处理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等实验室;拥有计算机网络、空间信息数据处理、徕卡TCA2003测量机器人、电子水准仪、 GPS接收机、数字化测图系统和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备仪器。
『捌』 武汉地质大学是211吗
武汉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武汉汇聚了中部地区最为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地处武汉的6所“双一流”大学,它们实力一流,被认为是武汉地区最好的几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合并成立,是当今国内享有最高盛誉的少数顶级大学之一。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A类学科(第四次学科评估)、19名院士,8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江学者青年项目,7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在各种大学排行榜上,华中科技大学基本都排在国内前十。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学排名,华中科技大学排世界第301-350位、中国内地第9位;U.S.News2020世界大学排名,华中科技大学排世界第245位、中国内地第9位;软科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华中科技大学与南京大学并列排国内第7位。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有超过120年的办学历史,底蕴深厚,学科建设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该校现拥有1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5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武汉大学是公认的国内十强高校之一,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与天津大学并列排国内第10;QS2020世界大学排名,华中科技大学排世界第257位、中国内地第8位。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并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建设。该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2010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QS2020世界大学排名,武汉理工大学排中国内地高校第39位;软科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武汉理工大学排国内第45位;U.S.News2020世界大学排名,武汉理工大学排世界第536位、中国内地第34位。一般认为,武汉理工大学是国内排名四十位左右的实力强校。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平台”建设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学科建设水平较高,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华中师范大学有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体育学、中国史、统计学等7个学科排名进入国内前十。
科研方面,华中师范大学的表现更为亮眼。“十二五”期间,该校项目经费总量突破10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排名稳定在全国高校前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中南财经大学与原中南政法学院于2000年共同组建而成,隶属于教育部,是国内实力最强的少数财经政法类院校之一。
近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稳定在全国高校前列,接连斩获财经、政法类高校第一的名次。特别是2013年,该校获得代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9项,斩获该奖项全部等次和类型,取得了相当惊艳的成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该校早在1960年就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内资历最老的几十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环境优美,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设施齐备,师资力量在同类学校中处于较高水平,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
好学校就是“金字招牌”,武汉地区的这6所大学,全是“双一流”,其中2所位列国内前十(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它们不仅是武汉地区最有名气的大学,也是被全国考生和就业市场认可的一流高校,它们是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玖』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在哪
就在校门口附近。从鲁磨路进校门,然后看见一栋楼上就写着“中国地质大学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实在不行你进去了可以问路,不难找。
『拾』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研究特色
生物地质与来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简称生环国重特色可概括为“一核心,两结合,三尺度”。即:以地球表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为研究核心,将生物地质和环境地质研究相结合,从重大地质转折期和突变事件的三种时空尺度出发。具体开展重大地质突变期的地球环境和生命过程、晚新生代以来的环境事件和生命过程、人类活动的生物和环境效应等研究。将当代地球环境和生命过程置于地质历史时空格架中,采取“将今论古”和“以古示今”的科学研究方法,探索地史时期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变,启示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