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地质局
㈠ 第一阶段勘查钻探工作概况
3.1.1 勘查工作背景和目的
1956年~1957年,马坑矿区先后有冶金806 队、华东地质局378 队、安溪地质队、有色金属309队等单位进行普查或者踏勘,开展少量山地工作,未能发现隐伏铁矿(均认为地表矿规模小,远景有限给予否定)。1957年10月华东地质局403 物探队在矿区进行1:10000磁测,发现有长宽达4000m×1000m的磁异常,从而揭开了探索本矿区深部隐伏磁铁矿的序幕。1958年,在大跃进加快建设国民经济的推动下,福建省确定在闽西建立一钢铁基地,钢铁厂(设计年产50万t的中型钢铁厂)厂址设在龙岩,定名“龙钢”。为了满足龙钢矿石原料的需要,福建省地质局决定在距龙钢16km的马坑开展铁矿石的勘探工作。
3.1.2 勘查任务与钻探工作布置
1957年下半年,矿区通过普查检查工作,实现了进一步发现矿化范围、搞清成矿条件、发现成矿带及成矿方向(矽卡岩接触带方向)、了解地层和火成岩的分布情况等目的,为初步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普查检查时采用磁法测量,分别于火成岩及石灰岩的接触带上,发现有价值的大片异常,主要在石灰岩下部,经过异常特征研究和物性分析及成矿条件预测,认为异常系由下部盲矿体引起,61线/CK1号孔处是磁异常最好的地方,71线/CK2号孔处是全矿区磁异常中心地带。
普查或踏勘认为该矿区矿床为地下80~600m之间,矿体埋藏较深,矿床为受到一定层位控制的较大的层状体,矿体倾斜平缓,倾角10°~20°;矿区地形为周边高局部低的喀斯特溶槽。根据上述矿床埋藏、矿体形状与产状、矿区地形等特征,采用90°直孔以设计的400m×200m勘探网度进行C1+C2级储量圈定,进一步了解矿床形态和质量,摸清深部地层和构造,并且布置专门水文钻孔了解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矿山开采条件。钻孔按以下原则布置:
1)在磁异常最好的地方和全矿区磁异常中心地带上各布置一个钻孔;
2)原则布置在勘探线上,但地形条件等原因可偏离线1~2m布设(实际钻探时,个别孔因生产需要而布置在距离勘探线30m之处,如85线/CK42孔)。
3.1.3 勘查钻探工作过程
1958年3月,福建省地质局成立第四地质大队404队(后改为507地质队),并由该队进行钻探验证。发现铁矿后,在61~87线间以400m间距展开初步勘探。1958年12月,苏联地质专家切尔切夫应邀到马坑指导工作,他本人既不上山又不到现场,只是听了汇报后即荒谬断言马坑铁矿“构造复杂、矿藏规模不会很大、品位不高、矿体埋藏深、水文地质复杂、开采难度大,因此不必大规模展开工作,不必再往深度勘探……”。
由于71线以西矿体埋藏过深,当时设备能力和钻探技术水平等无法满足和实现目标,因此,该阶段主要的勘探工程量放在71~87线间。4年中,每年由福建省地质局下达任务指标和其他任务,1958年矿区经常开动6 台钻机,1959年~1960年开动4 台钻机,1961年开动3台钻机。勘查完成工作量为:钻探12898.19m,井探2652m,槽探3531m3,硐探47m,采样1424个样,总投资128万元。
钻探过程中,由专门地质人员进行钻探编录工作。地质人员每天到钻机现场进行岩心整理和描述、班报表检查、孔深校正、回次采取率计算等工作,如有发现回次采取率不高、见矿顶层板孔深未校正和孔斜测量、水位观测、残留岩心处理等问题,及时汇总反馈给钻机和生产技术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1962年3月,受到当时国家困难时期大形势的影响,矿区撤出钻机,停止勘探。
1963年5月,提交《福建省龙岩马坑铁矿地质勘探中间报告》。该勘查工作期间,完成钻探工作量12898.19m,获得C1+C2级储量5139万t,辉钼矿总量12160.35t,并对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和成矿条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㈡ 安溪的地理风貌是什么你们谁能帮帮我
安溪县(古属泉州府安溪县)古称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县域范围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市交界。全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有汉族、畲族等多个民族,通行普通话与闽南语。
地质
安溪县境内各时期地层均有分布,出露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不同时期地层厚度变化幅度从0~2295米。按地层层序、古生物群、接触关系、岩相、沉积旋回及火山喷溢次序等。
地貌
安溪县属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部分。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山峦起伏,山峰林立,山势峻峭,坡度大,河谷狭窄,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最高山峰太华尖1600米。千米以上高山2461座;东南部地势相对较平缓,千米高山475座,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城厢经兜村最低海拔32米。以丘陵山地为主,河谷盆地串珠状分布在西溪、蓝溪沿岸。主要河流贯串盆地,并切穿盆地之间的山岭。
安溪县域内西北部中低山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照叶林),东南部丘陵低山区属亚热带雨林植被带。大致界线是从剑斗的潮碧大牛山,连后井、月星,经长坑的扶地、山格凤过山、珊屏铜发山、东坑太湖山,过祥华石狮碧岩山、白玉佛耳山一线为界,界西北海拔1300~1500米,山峰林立,为照叶林带;界东南在海拔400~450米以下为亚热带雨林带,在400米以上的山地则仍有区域性的照叶林植被。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这两个植被群落特征已不明显,所存面积不大,多数由杉木林、马尾松林、建柏林等人工林代替。据调查,县域内有4种类型植被。
气候
安溪县属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之差异,形成内外安溪明显不同气候特点。东部外安溪属南亚热带,年平均温度19~21℃,年降雨量1600毫米,夏季长而炎热,几乎占近半年时间,冬季短暂而无严寒,农作物一年可三熟;西部内安溪山峦起伏,地形错综复杂,受西北方气流影响较大,加上山脉走向各不相同,坡谷地形成复杂气候状况,夏秋局部多雷阵雨,故有“隔山不同风,同时不同雨”之说。年平均温度在16~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全年四季分明,夏季不酷热,秋季冷得较早,春季来得稍迟,农作物常受“三寒”(春寒、梅寒、秋寒)危害,一般一年只有两熟,生长比外安溪普遍迟一个节气。
㈢ 安溪白濑水库 移民
高峡出平湖。未来某一天,晋江西溪上游安溪县白濑乡境内,滚滚东逝水将在一段峡谷里放缓脚步在两岸连绵峰峦间,一座大坝或将拔地而起,把流水拦截,蓄起来。
这个水利工程就是大白濑水库。按规划设想,它的规模将超越山美水库,成为泉州最大的水库。届时,它不但可以防洪消峰错峰,还将源源不断地向安溪、泉州市区等地供水,从根本上解决全市缺水难题。
2月17日,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建设大白濑水库的设想一经披露,立即引起各方关注。
2月22日,在2011年泉州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安溪副县长王金章提出了加快筹建大白濑水库项目建设的建议:通过建设大白濑水库,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确保晋江防洪安全。
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总库容8亿立方米的大白濑水库选址安溪县白濑乡,总投资100亿元。目前,正在进行深化规划论证。
那么,为何要建大白濑水库?将给安溪,给泉州带来什么影响?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了安溪县白濑乡和相关人士,试图勾勒出未来大白濑水库的宏伟蓝图。
建口“大水缸”:
根本解决泉州缺水难题
“从泉州大局出发,建设大白濑水库有利于破解制约泉州经济发展的水资源瓶颈。”王金章说,水资源已成为泉州第一战略性资源。泉州以占全省8%的水资源养育了占全省20%的人口,支撑了全省27%的地区生产总值。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省人均的40.3%,根据水资源需水预测,到2020年,泉州将严重缺水。
泉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泉州现有大大小小水库总库容量为15亿立方米,无法完全满足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泉州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丰水期一般集中在每年4月至10月,水资源相对较多,而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期。
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库容量较大的水库。“好比一口大水缸,将流向大海的水蓄积起来。”市水利局该负责人介绍。
天时+地利:
保障西溪下游防洪安全
水库为何选址安溪县白濑乡?
“从防洪减灾考虑,建设大白濑水库对晋江西溪下游的防洪安全起保障性作用。”王金章说,目前,整条西溪干流没有一座控制性的大中型防洪工程,大白濑水库建成后,可以防洪消峰、错峰,确保晋江西溪下游安全。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水库主要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功能。建水库也要符合几方面的要求,包括投资小、移民少,符合地质要求,充足水源保证,还有大坝建设要稳定坚固等。通盘考虑,晋江上游的西溪比较符合条件。据其介绍,晋江上游分为东溪、西溪。目前,山美水库已将东溪的水拦蓄起来了,而西溪流域面积和流量都比东溪大,其流域面积占晋江流域的3/5。西溪上游目前还没有控制性的大水库,有必要在西溪上游建设一座大型水库,因此这个地点就选择在了西溪上游的安溪白濑乡。
高峡出平湖:
正常水位272米
根据规划,大白濑水库一旦建成,其总库容将达到8亿立方米,一举成为泉州最大的水库。
王金章介绍,从技术角度论证,建设大白濑水库切实可行。目前,安溪县已启动大白濑水库初步规划,规划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03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5.2立方米/秒,径流总量11.1亿立方米,规划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72米,大坝高110多米,相应库容为6亿立方米,调节库容5.6亿立方米,调节特性为多年调节水库。
规划中的大白濑水库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据介绍,目前,泉州最大的水库是山美水库,其集雨面积为1023平方公里,坝高75.50米,坝顶高程为105米,其总库容为6.5亿立方米,相应库容4.72亿立方米。大白濑水库一旦建成,其数据将全面超越山美水库,一跃成为泉州最大的水库。据了解,大白濑水库坝址初步定在目前的小白濑水库坝址附近。
白濑水库持续半个世纪的梦想
昨日,王金章接受《东南早报》记者专访,介绍了有关大白濑水库规划建设的来龙去脉。
早在上世纪,安溪县就把开发建设大白濑水库工程列入议事日程,曾分别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次就白濑水库建设进行了初步规划设计。
在规划设计上,白濑水库有过大中小三个方案。10多年前,修建了现在这个小型的水库,目前主要是发电功能。
规划:曾设计三方案 投资100亿元
从泉州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大白濑水库项目前期工作。
今年1月12日,安溪县委县政府领导召集相关部门按水库库容8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13亿立方米三个库容方案开展库区实地初步调查。
1月18日,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及部分专家召开大白濑水库建设方案初定方案会议,拟定总库容8亿立方米,正常水位以下库容为6亿立方米方案,水库水位为272米,投资匡算为100亿元。
1月28日,省发改委、省水利厅把大白濑水库前期工作列入2011年重大大中型蓄水工程项目。
范围:涉及白濑剑斗两乡镇
大白濑水库建成,对下游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同样它也能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在的利益,比如发展白濑当地的旅游业等。
根据规划,大白濑水库一旦开工建设,主要涉及安溪县白濑、剑斗两个乡镇。
建议:尽快列入市级“十二五”计划
目前,安溪县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充分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成立了大白濑水库项目前期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大白濑水库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大白濑水库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月初,将向省水利厅汇报大白濑水库前期工作开展情况,争取在项目立项、资金方面得到支持。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还将聘请有资质单位开展晋江西溪流域综合规划编修、审查。6月进行项目建议书编制。
大白濑水库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前期工作任务繁重,需要中央、省、市立项支持。因此在此次市“两会”上我们建议,市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大白濑水库建设工作的协调指导,尽快列入市级“十二五”建设计划,在前期规划、项目立项、设计审批、移民安置、争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形成合力,快速推进水库建设。
畅想:高峡出平湖
将来某一天,大白濑水库可能成为泉州最大的水库这个消息一经披露,白濑乡,这个被晋江西溪贯穿全境的安溪山区乡镇立即成为人们目光聚焦地。
白濑:养在深闺人未识
白濑乡距离泉州90公里左右,距离安溪县城39公里。从泉州出发,经过安溪县城和湖头镇,就进入白濑乡。这里山高谷深,两岸悬崖峭壁,植被茂密。
白濑乡负责人介绍,该乡水力资源丰富,建有数个水电站,已投产的水电装机容量3.84万千瓦。该乡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有基础,就待开发。
小水库:发电效益不错
距离乡政府不远,就是白濑水电站,水电站上游两三公里处即小白濑水库大坝,并通过大坝北侧山体一条3公里左右的隧洞直通下游水电站。大坝24小时有人值班。其职责包括蓄水、汛期泄洪、观察水位等。
“我们这个大坝是2000年建成的,主要用来发电。”白濑水电站的刘厂长介绍,该电站装机容量为2万千瓦,每天不间断地发电。在每年4月到9月汛期,发电量高,枯水期相对较少,但每隔10小时就要发电一次。电站效益不错,2010年上缴利税500多万元。对于未来的大白濑水库,刘厂长认为,由于还在规划中,他也不好评说。
村民:期待水库改善生活
“建设大水库,为国家作贡献,我们当然要支持。”坐在自家茶店,寨坂村村民黄连枝说。他的家位于省道307线一侧,不远处就是小白濑水库大坝。
村民黄杉建他无法想象这个水库究竟有多大,直觉告诉他,水库一旦建成,他所在的村庄将会没入水底。届时,他们的房屋,他们的茶园都将不复存在。靠山吃山,这些年,当地村民家家几乎都有10来亩的茶园,他们通过种植制作铁观音致富,日子还过得去。因此,当听说可能涉及移民,他们也就对水库建设多了一份关心。“我们希望政府在移民安置时,不仅补偿一笔钱,还要考虑到我们的长远生活,安置条件好,就不怕以后生活没着落。”黄连枝想得更远。他说,大白濑水库的建设相应会带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比如水利水电旅游等。他设想,村民如果以适当途径参与其中,就能得一定经济效益。
上格村位于白濑水库北侧的山上。村民大多居住在海拔四五百米的山腰,最高峰王帽山海拔680多米,这里风景奇特、涧水清澈,奇山、奇石、奇树比比皆是,与山脚白濑水库遥相呼应。听说要建大白濑水库,该村一些村民显得相当兴奋。村小学的李老师说,村民对此都很关注,一旦建成大水库,上格村就在水库上方,近水楼台先得月,村里的旅游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开发,村民生活相应会得到改善。因此,一些村民对水库建设充满了期待。
㈣ 龙湾属于什么地方安溪属于什么地方
龙湾:不知道您说的是哪一个?
龙湾区是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位于温州市东部,瓯江入海口南岸。1984年建区。区域陆地面积279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9.77万人),辖5个街道和5个镇。
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长白山北麓龙岗山脉中段、通化市辉南县境内,其东部、南部以龙岗山山脊为界,与靖宇、柳河县相邻,西部和北部与辉南森林经营局接壤,东南端以鸡冠山为顶点,南北与东西走向的龙岗山脉为两腰。地理坐标为东经126°13′55″~126°32′02″,北纬42°16′20″~42°26′57″。是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成立于1991年,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是以火山地貌为基础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保护区总面积15061公顷,有6个火山口湖,植物462种,动物279种,有着原始的火山地貌风光,有独特的火山喷发形成的湿地景观,包括了由火山口湖向湿地演替的全过程,举世罕见,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群。 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工作者发现了吉林龙湾地区独特的湿地类型,并把该地区作为永久性的科研基地。40多年来,科研人员一直对这里的湿地、火山地貌进行生态、地质、地理、生物和自然保护等多方面的研究。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南,晋江西溪上游,北纬24°51′-25°26′,东经117°34′-118°18′。总面积2983.1平方千米。人口107万人(2006年)。除官桥、湖上、剑斗、白濑等少数畲族居民外,其余均为汉族,通闽南方言。
㈤ 北京安溪商会的筹备成立
北京安溪商会筹备组正式成立 在京安溪籍工商业者超两万人,涉及茶业、矿业等几十个行业
早报讯 6月21日,北京安溪商会筹备组正式成立。从今以后,安溪籍工商企业等各界在京人士将拥有自己的一个新家。
当日下午,来自各界的筹备组成员在北京中闽恒益集团恒益大厦会议室举行成立仪式,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中闽恒益集团董事长苏谈益先生出任北京安溪商会筹备组组长。在成立仪式上,筹备组全体成员在苏谈益的带领下集体宣读筹备宣言。
在成立会上,筹备组成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家表示愿意为北京安溪商会的成立竭尽全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在工作中自觉接受各级领导、各方乡贤的监督和指导。据筹备组秘书长苏健民先生介绍,筹备组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联系、走访在京各类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和管理工作的安溪籍乡亲,以及在京从事商贸活动的经营者、投资者、技术人员,包括经济界、理论界、法律界等安溪籍人士。另外,将继续聘请海内外安溪籍乡贤担任筹备组顾问,以集思广益,共襄盛举。
据悉,目前在京的安溪籍工商业者人数已超过两万人,涉及茶业、矿业、金融、物流、水暖、石材、电子通讯、环保科技、汽车配件等几十个行业。中共安溪县委、县政府和县委统战部、工商联十分关心在京乡亲,关心北京安溪商会的建设情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并亲自到会部署北京安溪商会的筹备工作。目前,已有160多家上规模的企业申请入会。
据悉,中国商业对外贸易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陈联真,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任陈仁义,福建团省委副书记徐姗娜,中组部研究所政党研究室主任陈龙发,国家开发银行法律评审处处长李启迪,中国致公党中央办公厅秘书谢冠艺,泉州市政府驻京办副主任郑志勇,安溪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林启明,北京厦门商会秘书长杨天标,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茶业分会秘书长汪朝江等共同见证了北京安溪商会筹备组的成立仪式。
㈥ 安溪县的土壤数据(PH值)~~~跪求~~
找安溪地质局哈哈。 或者 安溪网第一门户
㈦ 2009.12.19 安溪地区是不是 有发生地震、
有啊!咱也是泉州,刚才上网明显感觉到
台湾发生6.8级地震 厦门泉州等地震感强烈http://news.QQ.com 2009年12月19日21:26 环球网 李秋恒 我要评论(4318)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李秋恒报道,综合台媒报道,据台湾“中央气象局”消息,12月19日晚上9点02分左右,台湾发生里氏6.8级地震,福建泉州和厦门等地震感强烈。
据报道,此次地震震中在花莲地震站东南方25公里左右、地震深度45.9公里,规模6.8级,花莲震度最高达7级,云嘉台东中部宜兰都是5级,高屏和北部竹苗、台南4级。
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则将此次地震定为里氏6.4级。
据台湾网友反应,全台从北到南皆能感受到强烈的震度,网友大量涌入台“中央气象局”网站查询,也因此造成网站一度瘫痪。
据大陆福建省泉州和厦门等地网友反映,当地震感也很强烈。
--------------------------------------------------------------------------------
中新网12月19日电 据台湾媒体报道,19日晚间9时左右,台湾花莲外海发生地震。
台湾从北到南皆能感受到强烈的震感,网友大量涌入气象部门网站查询,也因此造成网站无法联机。
--------------------------------------------------------------------------------
台海网快讯 据台湾“中央气象局”消息,12月19日晚上9点02分左右,台湾发生里氏6.8级地震,福建泉州和厦门等地震感强烈。
据报道,此次地震震中在花莲地震站东南方25公里左右、地震深度45.9公里,规模6.8级,花莲震度最高达7级,云嘉台东中部宜兰都是5级,高屏和北部竹苗、台南4级。台北县传出灾情,北县清云路一处民房倒塌,目前仍没有伤亡报告。
㈧ 福建马坑铁矿勘查历程简况
马坑铁矿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据记载,矿区开展地质工作始于1913年,前期主要集中在龙岩—坎市一带早二叠世煤系地层分布区。矿区中矿段太保林地表受到F1断层影响,地表矽卡岩褐铁矿发现较早,据说百年以前已有小型的人工采矿和冶炼遗迹。1956~1957年先后有冶金806队、华东地质局378队、安溪地质队、有色金属309队进行普查或者踏勘,开展少量山地工作,未能发现隐伏铁矿(均认为地表矿规模小,远景有限给予否定)。1957年10月,华东地质局403物探队在矿区进行1:10000磁测,发现有长宽达4000m×1000m的磁异常,从而揭开了探索本矿区深部隐伏磁铁矿的序幕。1958~1982年,在大量地质及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三个阶段矿区勘查钻探工程,完成钻探工作量141998.65m,探明铁矿储量4.79亿t,伴生钼矿8.29万t,是华东最大的铁矿床。2010年3月~2013年12月,随着“攻深找盲、探边摸底”为重点的新一轮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在马坑外围石岩坑铁矿区开展深部钻探,完成钻探工作量10527.81m/12孔,初步探求铁333+334?资源量1.14亿t,远景资源量2亿多吨。
福建马坑铁矿是国内著名的特大型磁铁矿床之一。矿床具有储量大、埋藏深、层位稳定、可造性好、矿坑涌水量大等特点,经规划论证,可建设年采选600万t以上规模的特大型矿山。在矿区近百年的勘查历史中,钻探工程的开展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年3月~1962年3月,普查和初步勘探钻探
1958年3月~1962年3月,福建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对马坑矿区进行了普查和初步勘探,共施工钻孔39个,计9524.97m,证实深部矿体为一较大的隐伏磁铁矿体。
该次初步勘探主要在71~87线间(即中矿段)海拔+170m以上,用400m间距进行控制,求得C1+C2级铁矿储量5139万t,其中C1级储量849万t,伴生钼金属量6617t;对71线以西(西矿段)也有少量钻孔控制;87~91线(东矿段)钻孔也已见矿。
第二阶段:1971年4月~1976年3月,中矿段勘探、西矿段普查评价钻探
1971年4月~1976年3月,福建省地质局地质一团对马坑中矿段(71~87线)进行勘探,施工104个钻孔,计36064.69m;对马坑西矿段(71线以西)进行普查评价,施工11个钻孔,计4596.53m。
该次勘探主要是对中矿段矿体用100m×100m与200m×(100~150)m进行控制,共求得B+C1+C2铁矿储量1.15亿t,其中B级储量1652.78万t,C1级储量6824.18万t;辉钼矿总量12160.35t。
第三阶段:1976年3月~1982年4月,西矿段详查-勘探钻探
1976年3月~1982年4月,福建省地质八队对马坑矿区西矿段进行了详查-勘探工作,完成钻探工作量101337.43m/163个孔(含水文孔)。
该阶段详查-勘探工作,提交了《福建省龙岩市马坑矿区西矿段铁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求得铁矿A+B+C级储量44673.17万t,其中A级储量5906.96万t、B级储量26138.18万t、C级储量12628.03万t;钼矿金属量74761.73t。
第四阶段:2010年3月~2013年12月,马坑外围石岩坑铁矿区深部钻探
2010年3月~2013年12月,随着以“攻深找盲、探边摸底”为重点的新一轮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在马坑外围石岩坑铁矿区开展深部钻探,完成钻探工作量10527.81m/12孔,初步探求铁333+334?资源量1.14亿t,远景资源量2亿多t。
由于马坑铁矿勘查历史相对较长,有些资料收集难度大。通过请教当年实施找矿勘查的老一代地质工作者,系统收集、整理再现福建马坑铁矿勘查钻探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的文字资料、照片与实物资料,全面总结钻探技术在马坑矿区找矿中的作用、应用、价值等情况。研究发现,马坑铁矿各勘查阶段应用的钻探技术手段,反映了当时全国钻探的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保留和传承价值。这一成果,为基地开展钻探科研、培训与科普积累了基础素材。马坑铁矿各阶段主要钻探设备及方法见表1.1。
表1.1 马坑铁矿各阶段主要钻探设备及方法
续表
㈨ 龙门镇的人文历史
龙门镇地灵人杰,英才辈出。桂瑶人林志中、林建猷父子都是清代总兵。著名爱国侨领庄希泉,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中侨委副主任,全国侨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多届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协助党做了大量海外统战工作;龙山村人曾星如,香港著名企业家,在海内外创办企业20多家,他曾荣任香港福建同乡会理事长,福建省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委员等职。金狮人陈映真,出生于台北市,著名作家,曾在乡土文学论战时博得“海峡两岸第一人”美称。金狮村人白鸿,是名闻闽南地区的书法家,作品曾多次获奖。
1.林 水 芸(1918-1945)字秀会 早年参加中共活动 配合师柴等在埔顶办夜校宣传抗日救国精神 曾任中共安南同武工队长兼龙山支部书记 县工委武装委员 龙门区工委书记 烈士1994年版县志1247页有传
2.林 绿 竹(1919- )又名张连、 暨南大学、早年参加中共活动(副厅级 离休)闽西南党组织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龙门支部负责人暨南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国学联常委宣传部长、 组建台湾工委、在港建立中共泉厦临时工委任书记、 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副书记 、八支四团副政委、后任德化县委书记兼永春县长、 晋江专区副专员 、地委副书记 、专员 、兼任泉州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福州军区对台办省委对台办专职副主任、省地质局副局长、省科委副主任、顾问 、著有《上下求索》。
3.林 生 竹(1906-1951) 字淑节、官章虚静 、上海法律大学毕业、县党部执行委员(党务指导员 )财政政委委员长
4.林 降 祥 (1915-1992) 字淑瑞,又名梁奕林、林贞民,就读于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复旦附中、广西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北子路英语补习学校、早年参加中共活动、 组织党的同情小组任龙门党支委书记、瓜哇(印尼)抗 日同盟总部组织部长、创办《南侨日报》任社长、1952后任职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侨联办公室副主任 、联络部负责人、中国侨联主席
5.林 耀 照(1864-1909)字淑清 岁贡生 官章超英(天守长子)钦命 头品顶戴闽浙总督部堂兼巡抚海关船政大臣二品衔福建提学使司 松姚为“恩元”宣统**科中式岁贡第二名(“恩元”匾今存挂厚井池塘头厝)
6.林 金 狮(1927-2015)字淑,又名文狮、别名曾民、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院校毕业、闽西南党组织主要骨干、曾任中共闽南特委联络员、安南同工委书记、游击队政委、八支四团独立十四连连长、县常备大队晋江军分区情报南京军区驻广州情报站、福州军区等情报部少校参谋、 作战处处长、副师级
7.林 志 禄(1949- )字彦,又名:林军 ,曾任国家计委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党组书记 总经理、 2004年7月当选为第七届中国侨联副主席、2007年4月调任中国侨联党组书记、 2008年1月当选为第七届中国侨联主席、 2009年7月当选为第八届中国侨联主席、现任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十八大中共中央委员。
8.林 师 柴(1907-1935)字敬,又名什柴,集美师范毕业、早年化名丹夫;20岁参加中共活动、任厦鼓浪屿光华小学教导主任、祟德学校附小主任、龙(文)小学校长、与水芸等在龙山埔顶等地办夜校宣传抗日救国精神、任安南同边区特委宣委兼龙门支部书记、后任中心县委安南同特支书记、烈士
9.林 春 长(1912-1995)字敬、又名长青、 集美中学毕业、曾任龙榜镇长、长康区区长、国民党陆军上校。
10.林 文 芳(1916-2014) 字敬、又名林伍、 别名乔森、 集美师范农林学校毕业、1937年任中共安南同临时县工委书记、潜入军统闽南第三通讯处、先后任龙榜副镇长、镇长镇公所特别支部书记、 抗日警备大队副队长、 八支四团七营教导员、1949年后历任后龙城区区长、 县教育科、司法科副科长、 县委文化部长 、泉州五中副校长、泉州七中校长、华侨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图书馆科长、永春北硿茶果场副主任。
11.林 清 安(1924-1997)字敬平、集美水产毕业、早年参加中共活动、1944年任龙榜镇抗日警备大队中队指导员、1946年9月中共龙门区工委书记、后曾任安溪县长、中共平潭县委书记、福建闽侯地委、福建省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省水产厅副厅长 (安溪县志有传)。
12.林 志 建 (1961- )字时,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大学学历、历任安溪湖头镇镇长、安溪虎丘镇书记、安溪县宣传部部长、石狮市委副书记、现任职泉州市纪委副书记。
13.林 江 南(1949 - )字馨时、自号南沪、江西教育学院、武警江西总队后勤部军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