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类与海洋
❶ 地理(七年级上册) 将“大洲和大洋”这节内容的内在联系呈现出来
我把N年前的地理书翻出来了。。。 知识点啊
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占29%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是海洋 。海洋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是陆地(这是相反的)
要明确,无论怎么划分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和四大洋
几个概念。。
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岛屿是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陆是面积较大的陆地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
其中 亚洲面积最大 大洋洲面积最小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各洲分界线 (这个很重要)
亚 欧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 非 -苏伊士运河
亚 洋 -马来群岛
亚 北美 -白令海峡
北美 南美 -巴拿马运河
南美 南极 -德雷克海峡
欧 非 -直布罗陀海峡
欧 北美 -格陵兰海
学习这一节,一定要把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地图中所对应的位置记熟
还有各大洲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有时会考以南极或北极为中心,让你填图,而不是以我们熟悉的亚洲为中心
其实挺简单的,把图记好就差不多了 联系就是大陆漂移说
第二节有讲,看书就知道了
❷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的答案
这个答案很广泛,不知道从哪个地方说起?像温带季风性气候也就是春,夏,秋,冬的事情,找一个地方很容易能够写出来!呵呵,网络上的答案也不统一,我说的也不一定全面,你要自己做总结!
❸ 七年级上册地理所有答案
地理七年级上半学期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麦哲伦的环球旅行 卫星图片
2、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直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赤道以北称北纬,“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
4、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E”表示。
5、地轴:地球自转轴。
6、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7、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9、东西半球分界:160度E 20度W
10、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
11、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12、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关系:
气节 日期 北半球季节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1日前后 北半球春季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夏季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北半球秋季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冬季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13、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的地理现象:
自转 昼夜更替
地球运动 不同地方时间差
公转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更替
14、五带的划分:北寒带位于北纬66.5度,南寒带位于南纬66.5度,这里阳光斜射得厉害,甚至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下,产生了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北温带位于北纬66.5度与23.5度之间,南温带位于南纬66.5度与23.5度之间,这里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热带位于北纬23.5度与南纬23.5度之间,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这里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气候终年炎热。
15、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16、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
特点:1、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2、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7、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 2、方向 3、图例
第二章
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为4400万平方米;大洋州面积最小,为900万平方米。
2、四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3、大洲的分布:
北半球 亚洲、非洲、北美洲、欧洲 跨南北半球 非洲、南美洲
南半球 南极洲、大洋州 东半球 亚洲、非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西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
4、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亚洲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 山脉、河流、海峡
欧洲与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 丹麦海峡
5、海峡: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6、半岛:半岛是绿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7、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以及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5、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版块、非洲板块。
7、海陆分布特点: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8、红海处于板块的开展边界,地中海处于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
9、大西洋是由地壳板块张裂运动造成的,喜马拉雅山是由碰撞挤压运动造成的。
10、跨洲国家: 埃及:非洲、亚洲 俄罗斯:欧洲、亚洲 土耳其:欧洲、亚洲
第三章
1、 天气的特点:
①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的时间里的天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有时候在几分钟之内,可以由阳光灿烂变为乌云密布。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气温分布规律:
①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年平均气温高于20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之内。
③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度。
④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北半球较弯曲,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各地降水多,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④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比大陆西岸多。
⑤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不沿海地区少。
4、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5、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1、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海洋上2月最高,大陆上8月最低。
2、 等温线的特点: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 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4、 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
①赤道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叫做热带雨林气候。
②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
③我国东部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5、 各类气候主要分布地区:
①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非洲赤道地区,亚洲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亚马逊流域。
②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印度半岛。
③温带地区,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中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
6、 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7、 气候概念: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
第四章
1、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 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4、 人口稀疏地区:沙漠、雨林、高原、山区、高纬度地区。
5、 乡村与城市的形态:
差别 交通 人口分布 建筑 生产方式
乡村 不发达 稀疏 分散、低层建筑 农业产业
城市 便利 密集 楼房层次高、排列密集 非农生产
6、建筑与环境地理的关系:
地区 环境 建筑分布
东南亚 湿热 云南傣族、低纬度地区
北非 干旱、炎热、风沙大 西亚、黄土陕西高原、内陆
极地 严寒、大风 冰屋
注:还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各大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北美洲与亚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亚洲: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地中海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红海 曼德海峡
❹ 七年级上册 地理
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
建议你这样试试看:
这样做的好处:
注意事项:
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