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八年级武汉地理交通介绍

八年级武汉地理交通介绍

发布时间: 2021-02-27 23:13:45

『壹』 武汉交通地理位置特点与城市形成、发展的关系。

简称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常住人口897万人。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
中国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在清代末期、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更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武昌起义便发生在这里。
武汉其行政区划沿革非常具有历史特色,可以说是从明代直到辛亥革命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的一个缩影。武武汉在湖北省位置汉可以看作两市(汉口、武昌)一县(汉阳)的合并(故有“武汉三镇”之说)。其中汉口和武昌从明朝后期起就分别发展成相当规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这三地分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过去的直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先河。因此,武汉可以说是一个直辖市、一个省会城市和一个县的紧密联合体。
武汉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及支流汉水在城中交汇。此外武汉城内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属于长江水系的淡水湖(如果算上郊区就有一百多个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其中武汉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湖岸线全长110多公里,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的6倍。在武汉城区面积中,水域面积占了约四分之一。
铁路: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位于长江、汉水的交汇处,有京广线、襄渝线、汉丹线、焦枝线、枝柳线及武大线等组成的铁路交通网络
水运:
武汉客运港是长江沿线上最大的客运港口,运务繁忙,长江仅在湖北省境内就有一千多公里,而且境内湖泊众多,因此航运比较发达
公路:
有107、316、318国道通过武汉,另外还有武汉通往其他周边城市的高速公路,组成了一个连接南北的公路交通网络

『贰』 简要说明武汉地理位置特点

武汉地理坐标为北纬30°33"、东经114°19"。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无霜期约2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3℃。武汉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

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下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

武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武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被称为“百湖之市”。武汉有各类矿藏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尤其是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丰富,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岩、白云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

『叁』 八年级上册地理,铁路路线详解

“五纵三横”主干线
1.京沪线
京沪铁路是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于1968年建成,全长1463千米。
跨越省市区:京-津-冀-鲁苏-皖-沪

经过的城市:北京、天津-德州-济南-徐州-蚌埠-南京-镇江-常州-无锡-上海
经过的地形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
重要意义:沟通了华北与华东,是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

2.京九线
北起北京西客站,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包括同期建成的天津至霸州和麻城至武汉的两条联络线在内,全长2553公里。
跨越省市区: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港
经过的城市:北京-霸州-衡水-商丘-潢川-麻城-九江-南昌-赣州-龙川-深圳-九龙
经过的地形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重要意义:缓解京广线、京湖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贫致辞富,维护港澳的稳定繁荣

3.京广线
京广铁路是中国一条从北京市通往广东省广州市的铁路,于1957年建成,全长2324千米
跨越省市区:京-冀-豫-鄂-湘-粤
经过的城市:北京-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武汉-长沙-株洲-衡阳-韶关-广州
经过的地形区:华北平原-洞庭湖平原-江南丘陵-南岭-珠江三角洲
重要意义: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我国铁路网的中轴,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

4.焦柳线
焦柳铁路是中国一条从河南焦作通往广西柳州的铁路,于1978年建成,全长1639千米。
跨越省市区:豫-鄂-湘-桂
经过的城市:焦作-洛阳-襄樊-枝城-怀化-柳州
经过的地形区: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两广丘陵
重要意义: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能力,分流京广线运量

5.宝成 -成昆线
北起宝鸡,南至成都,南行达四川省成都,与成渝、成昆两线衔接,全长669公里,
跨越省市区:陕-甘-川-滇
经过的城市:宝鸡-成都-攀枝花-昆明
经过的地形区:秦巴山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
重要意义: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

三横

1.京包-包兰线
京包——包兰线
京包线自北京西行经呼和浩特至包头,全长833KM,包兰线自包头西行南下经银川至兰州,全长980KM。
跨越省市区:京-冀-晋-内蒙古-宁-甘
经过的城市:北京-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中卫-兰州
经过的地形区:冀北山地-内蒙古自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重要意义:促进华北与西北联系,分担陇海线运量,建设民族地区,巩固边防

2.陇海-兰新线
全长1759公里。
跨越省市区:苏-皖-豫-陕-甘-新
经过的城市: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经过的地形区:黄淮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重要意义:沟通东部和西北,促进西北发展,巩固边防,横向联合贯亚欧为主的第二条大陆梅,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

3.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沪杭铁路是中国一条从上海通往浙江杭州的铁路,于1906年动工,1909年建成,全长189千米
跨越省市区:沪-浙-赣-湘-黔-滇
经过的城市:上海-杭州-鹰潭-萍乡-贵阳-六盘水-昆明
经过的地形区: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重要意义: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华东、中南、西南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

『肆』 八年级的所有地理知识

下学期的
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五章: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与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 马车 船
传统体育项目 滑雪、溜冰 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第六章:
1、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 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3、 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4、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5、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6、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9、 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0、转口贸易是指从一国购进商品后,不在本地销售,而直接卖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形式,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1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12、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岛上约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从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雄伟的天山山脉横亘这些新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的绿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并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沿海开放城市(广州)、经济开放区(整个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2、 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地区),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4、 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7、 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8、 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块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
9、 西双版纳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10、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11、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5、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6、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7、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8、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这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
9、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10、在长江沿江地带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华中酸雨区是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是第二严重的酸雨区,华东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第九章: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2、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世界中求发展。

『伍』 武汉的地理方位详细介绍!!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处东经113°41′-115°
05′,北纬29°58′-31°22′。最东端位于新洲版区徐古镇将军山村,最西权端位于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最南端位于江夏区湖泗镇均堡村,最北端位于黄陂区蔡店乡李冲村[14]。周边与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孝昌、大悟、红安、麻城、团风等县市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被誉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

『陆』 初二地理:武汉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淡水资源,交通枢纽(九省通衢),商业重镇,科教大省,工回业基地,历史文答化!
有充足的淡水做城市发展的动力!
淡水资源,人力资源!
其中最重要的是都有长江及其支流传城而过,贴别是武汉,汉江是长江上最大最长的直流,把武汉分为3镇!

『柒』 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根据武汉的地理位置,说说它的特点.

特点: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

(7)八年级武汉地理交通介绍扩展阅读:

武汉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武汉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地理位置为北纬29°58′—31°22′,东经113°41′—115°05′。

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千米,最东端位于新洲区徐古街将军山村,最西端位于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最南端位于江夏区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于黄陂区蔡店街道李冲村。

2、地形地貌

武汉市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间,大部分在50米以下。

3、气候

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