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第4单元总结
⑴ 初一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基础知识小结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1. 人类对地球形状认知的四个历程是(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2.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 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站得高,望得远;卫星照片;麦哲伦航线;月食)
4.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名称等。
5.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条经线和纬线。经线是(相等)的,纬线的长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6. 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基多赤道纪念碑位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
7. 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而180°经线以东称(西经),以西为(东经);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8. 北纬越往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往南度数(越大)。
9. 经线指向(南北)方向,纬线指向(东西)方向;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10.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从赤道上空看,自转的方向为( 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点上空看为(顺时针)。自转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产生昼夜现象的条件是(地球不透明)、(太阳光线是平行的)。
11. 地球自转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3月21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被称为春分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被称为夏至日;( 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被称为秋分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被称为冬至日。
12. 一年之中,(夏)季节太阳升的高一些,此时(昼长夜短);(冬)季节太阳升的低一些,此时(昼短夜长),春秋两季(昼夜平分)。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把地球分为五个热量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⑵ 地理七上第三四五单元的总结
1.人们经常用 风雨、 阴晴、 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 .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 海洋,白色表示 云雨区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阴雨区。
3.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 污染指数 来表示。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 温度计 测得的。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 时、20 时、2 时。
5.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是31℃,最低气温是24℃,则此地这天气温日较差是 7 ℃。
6.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2 月。(南半球相反)
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叫 气温年较差。
7.等温线图上,①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别 小 ,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别 大 ;②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 低温 中心。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①低纬度气温 高,高纬度气温 低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 高 ,海洋气温 低;冬季陆地气温 低 ,海洋气温 高 。③海拔高,气温低。
9.在山地,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 0.6℃。如山地海拔920米的地方,气温是28.8℃。山顶海拔是1720米,气温是 24 ℃。
10.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10℃,原因: 海拔高,气温低 。
11.南半球等温线平直,原因: 南半球大部分是海洋,受地形和海陆因素影响小 。
12.①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多在 2000毫米以上;②由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逐渐降低;③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 多 ,西岸降水 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 少,沿海地区降水量 多 ;⑤世界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雨极”乞拉朋齐,位于 亚洲南部;因为它位于 迎风坡 。⑥世界年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干极”阿塔卡玛沙漠,位于 南美洲 洲西部的背风坡降水少。
13.下面描述天气的是 BCEFG,描述气候的是 ADHM。
A.昆明四季如春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明天大风降温 D.极地地区全年严寒E.东边太阳西边雨 F.和风细雨 风和日丽 G.阴雨绵绵 H.秋高气爽 M春暖花开
14.构成气候的两个要素是 气温 和降水。
15.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纬度、 海陆、地形等。
例:①赤道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而两极地区为寒带气候,其影响因素是纬度;
②亚欧大陆东西两岸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其影响因素是 海陆 ;
③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影响因素是 地形;
④我国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冬季漫长,多冰雪,其影响因素是 纬度 ;
⑤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其影响因素海陆;
1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
17.影响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18. 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如:①赤道附近地带全年高温多雨,是 气候;②非洲北部全年高温少雨,是 热带沙漠气候;③亚洲南部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是热带季风气候气候;④亚洲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⑤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 气候;⑥两极地区终年寒冷,降水稀少,是寒带气候 气候;⑦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很高,是 高原山地气候。
19.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多,西部地区降水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海陆因素。
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缓慢 ;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 加快 。
2.世界人口日是每年的7 月 11 日。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 亿。
3.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 出生率 与 死亡率 决定的。某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为3.5%,而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给地区人口死亡率为 1.5% 。
4.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不均匀 的。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 人口密度来表示。某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人口为40万,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200 人/平方千米。
8、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我国把“ 实行计划生育”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但是有的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 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9、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 人口密度来表示。亚洲的南部和 东部、欧洲以及 北美洲东部等 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稠密地区。
6.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 沙漠 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 寒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 、山区 。
14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是欧洲。泰国的国教是佛教。
15、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人种是黄色人种,另外分布较广的大洲还有 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分布最广的人种是白色人种。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人属于白色 人种,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北部主要分布着黑色人种,印度北部是白色人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11.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黑色人种多分布在热带地区,白种人多分布在较为寒冷 的地区,黄种人多分布在温带 。
12.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 白色人种。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于黄色 人种,南亚的印度人属于白色 人种。
1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0个,其中亚洲占了 6 个。
2、领土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包括国界线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3、根据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欧洲、北美 洲和 大洋洲以及亚洲的 日本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 洲、非 洲和 拉丁美洲。目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4、目前,在一些领域,有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例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 航天 业、核工业。
5、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 和美国。
6、“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
南北对话:发展中与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商谈;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10、环境 对人种的形成影响极大。
12、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
13、聚落形成的条件: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⑶ 七年级上册地理书的总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4ab0230100bqof.html
七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罗,时差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四季的变化,影子的长短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⑷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提纲,要精,真心感谢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抄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大陆西岸 内陆 大陆东岸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少雨)
极地苔原气候(全年少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常年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夏季多雨区)
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亚热带季风(夏季多雨区)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区)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区)
热带草原(夏季多雨区)
热带雨林(全年多雨)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cudi/43316.htm
⑸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 资源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海洋资源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渔场的 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 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 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 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保护 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 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⑹ 初一地理上册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1.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km。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
2.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 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 、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5. 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6. 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地球表面上,陆地总面积占总表面积的29%。
7. 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
8.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
11.地球上的陆地从南半球和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地球两半球的划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划分的,东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划分的。
⑺ 七年级上册地理的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同一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的差别,同一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的差别,北极点周围只有一个方向,都是正南,南极点周围都是正北。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 ,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所画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分母越小,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比较大小时,一定要用数字式。)
5、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0,分别用N和S表示。0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还有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分别是多少)
6、无00纬线和00经线的判读:
纬度:由下向上增大的是北纬,反之为南纬。由此判断南、北半球。
经度:由左向右增大的是东经,反之为西经。由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7、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0W和160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8、东半球:200W——00——1600E 西半球:1600E——1800——200W
9、纬度范围:00—300 NS为低纬度;300—600 NS为中纬度:600—900 NS为高纬度。
10、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5、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6、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7、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高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一般为综合题。陡崖: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个山顶之间;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陡坡: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爬山就困难。山脊:等高线由海拔高向海拔低处突出;山谷反之,易形成河流。
18、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0、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
2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2、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3、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4、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5、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6、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相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7、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种的具体分布到P46图3-8识记)
28、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9、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30、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3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 特点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多变、不稳定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32、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33、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南半球正好相反。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4、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热海凉,冬季陆冷海暖。
35、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
3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被称为地球的“雨极”,请查找地图和资料,简要分析乞拉朋齐为什么会多雨?(答案:印度洋暖湿气流,沿喜马拉雅山南麓爬升形成迎风坡降水。)
3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地球的公转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候发生变化,四季更替。
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北半球昼夜相等;
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秋分:9月23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北半球昼夜相等;
冬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与夏至相反。
地球的五带:
热带: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寒带:南、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热带与温带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纬度为23.50S和23.50N,温带与寒带分界线是南北极圈,纬度为66.50S与66.50N。
(这一部分同学们一定要复习课本68—70面)
38、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地区的亚马逊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非洲的面积最大)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亚洲的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回归线附近内陆与大陆西岸,非洲的面积最大)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均匀。(中纬度400—600的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夏季较集中。(主要在亚欧大陆与北美洲)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和,降水稀少。(亚欧大陆与北美洲北部沿岸)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这两个气候都是终年严寒,长冬无夏。
高山高原气候: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
(这一部分内容同学们一定要对照课本与地图册26页复习!切记!不能死背!)
39、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白昼越长。阳光直射南半球,则相反。
40、如何阅读气温、降水分布图,由气温变化曲线判断出是热带、温带还是寒带;再由降水柱状图判别出降水特点,两者叠加就可以判断属何种气候类型。
41、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欧洲(最多)、北美洲、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有15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