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㈠ 高一地理分层检测卷答案必修二
1.C 2.B 3.C 4.B 5.A 6.B 7.C 8.D 9.B 10.C 11.C 12.B 13.B 14.C 15.B 16.B 17.B
18.(1)横波 纵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3)纵波和横波的速度明显加快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4)地幔 外核 内核(5)液态 固态(6)软流 软流 地壳 上地幔顶部
19、(1)地面温度太高 (2)物理性质、对流层、平流层 (3)温度 (4)平流、增加(迅速上升)、臭氧 (5)对流、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6)对流、平流层、对流层
㈡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楼主 要自己先作啊 不能抄 那样对你的物理学习没有好处
第五章
第1节曲线运动
1. 答:如图6-12所示,在A、C位置头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方向相同;在B、D位置头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方向相反。
2. 答:汽车行驶半周速度方向改变180°。汽车每行驶10s,速度方向改变30°,速度矢量示意图如图6-13所示。
3. 答:如图6-14所示,AB段是曲线运动、BC段是直线运动、CD段是曲线运动。
第2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1. 解: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vx=800×cos60°=400m/s;炮弹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是vy=800×sin60°=692m/s。如图6-15。
2. 解:根据题意,无风时跳伞员着地的速度为v2,风的作用使他获得向东的速度v1,落地速度v为v2、v1的合速度,如图6-15所示,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tanθ=0.8,θ=38.7°
3. 答:应该偏西一些。如图6-16所示,因为炮弹有与船相同的由西向东的速度v1,击中目标的速度v是v1与炮弹射出速度v2的合速度,所以炮弹射出速度v2应该偏西一些。
4. 答:如图6-17所示。
第3节抛体运动的规律
1. 解:(1)摩托车能越过壕沟。摩托车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1.5m= 经历时间 在水平方向位移x=vt=40×0.55m=22m>20m所以摩托车能越过壕沟。一般情况下,摩托车在空中飞行时,总是前轮高于后轮,在着地时,后轮先着地。(2)摩托车落地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y=gt=9.8×0.55m/s=5.39m/s摩托车落地时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x=v=40m/s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tanθ=vx/vy=405.39=7.42
2. 解:该车已经超速。零件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2.45m= 经历时间 ,在水平方向位移x=vt=13.3m,零件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x/t=13.3/0.71m/s=18.7m/s=67.4km/h>60km/h所以该车已经超速。
答:(1)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无初速释放;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与桌子边沿的水平距离x;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与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球心的竖直距离y。小球离开桌面的初速度为 。
第4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 答: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实验步骤:
(1)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球心的距离为某一确定值y;
(2)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无初速释放;
(3)测量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P1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1;
(4)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球心的距离为某一确定值4y;
(5)让小球从斜面上同一位置A无初速释放;
(6)测量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P2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2;
(7)比较x1、x2,若2x1=x2,则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改变墙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测量落点与抛出点之间的竖直距离y,若2x1=x2,有4y1=y2,则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5节圆周运动
1. 解:位于赤道和位于北京的两个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等,都是 。位于赤道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1=ωR=465.28m/s位于北京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v2=ωRcos40°=356.43m/s
2. 解:分针的周期为T1=1h,时针的周期为T2=12h
(1)分针与时针的角速度之比为ω1∶ω2=T2∶T1=12∶1
(2)分针针尖与时针针尖的线速度之比为v1∶v2=ω1r1∶ω2r2=14.4∶1
3. 答:(1)A、B两点线速度相等,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2)A、C两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3)B、C两点半径相等,线速度与角速度成正比
说明:该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v=ωr;同时理解传动装置不打滑的物理意义是接触点之间线速度相等。
4. 需要测量大、小齿轮及后轮的半径r1、r2、r3。自行车前进的速度大小
说明:本题的用意是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以及传动装置之间线速度、角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但是,车轮上任意一点的运动都不是圆周运动,其轨迹都是滚轮线。所以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应该以轮轴为参照物,地面与轮接触而不打滑,所以地面向右运动的速度等于后轮上一点的线速度。
5. 解:磁盘转动的周期为T=0.2s
(1)扫描每个扇区的时间t=T/18=1/90s。
(2)每个扇区的字节数为512个,1s内读取的字节数为90×512=46080个。
说明:本题的用意是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第6节 向心加速度
1. 答:A.甲、乙线速度相等时,利用 ,半径小的向心加速度大。所以乙的向心加速度大;B.甲、乙周期相等时,利用 ,半径大的向心加速度大。所以甲的向心加速度大;
C.甲、乙角速度相等时,利用an=vω,线速度大的向心加速度大。所以乙的向心加速度小;
D.甲、乙线速度相等时,利用an=vω,角速度大的向心加速度大。由于在相等时间内甲与圆心的连线扫过的角度比乙大,所以甲的角速度大,甲的向心加速度大。
说明:本题的目的是让同学们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的不同表达式的物理意义。
2. 解:月球公转周期为T=27.3×24×3600s=2.36×106s。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为
3. 解:A、B两个快艇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在相等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所以它们的线速度之比为4∶3;由于在相等时间内,它们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所以它们的角速度之比为3∶2。由于向心加速度an=vω,所以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2∶1。说明:本题的用意是让学生理解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an=vω。
4. 解:(1)由于皮带与两轮之间不发生滑动,所以两轮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设电动机皮带轮与机器皮带轮边缘上质点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角速度大小分别为ω1、ω2,边缘上质点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1、r2,则v1=v2v1=ω1r1v2=ω2r2又ω=2πn所以n1∶n2=ω1∶ω2=r2∶r1=3∶1 (2)A点的向心加速度为
(3)电动机皮带轮边缘上质点的向心加速度为
第7节 向心力
1. 解:地球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引力为F;地球运动周期为T=365×24×3600s=3.15×107s。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
说明: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产生,同时为下一章知识做准备。
2. 答:小球在漏斗壁上的受力如图6-19所示。
小球所受重力G、漏斗壁对小球的支持力FN的合力提供了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3. 答:(1)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
F=mω2r=0.1×42×0.1N=0.16N
(2)甲的意见是正确的。
静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相对接触面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设想一下,如果在运动过程中,转盘突然变得光滑了,物体将沿轨迹切线方向滑动。这就如同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根细绳一端固定在竖直立柱上,一端系一小球,让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突然剪断细绳一样,小球将沿轨迹切线方向飞出。这说明物体在随转盘匀速转动的过程中,相对转盘有沿半径向外的运动趋势。
说明: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受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4. 解:设小球的质量为m,钉子A与小球的距离为r。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从一定高度下落时,通过最低点的速度为定值,设为v。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绳子的拉力FT和重力G的合力提供了向心力,即:
得 在G,m,v一定的情况下,r越小,FT越大,即绳子承受的拉力越大,绳子越容易断。
5. 答:汽车在行驶中速度越来越小,所以汽车在轨迹的切线方向做减速运动,切线方向所受合外力方向如图Ft所示;同时汽车做曲线运动,必有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如图Fn所示。汽车所受合外力F为Ft、Ft的合力,如图6-20所示。丙图正确。
说明:本题的意图是让学生理解做一般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受力情况。
第8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 解:小螺丝钉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F由转盘提供,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小螺丝钉将给转盘向外的作用力,转盘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将对转轴产生作用力,大小也是F。
说明:本题的意图在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2. 解:这个题有两种思考方式。
第一种,假设汽车不发生侧滑,由于静摩擦力提供的向心力,所以向心力有最大值,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 ,所以一定对应有最大拐弯速度,设为vm,则
所以,如果汽车以72km/h的速度拐弯时,将会发生侧滑。
第二种,假设汽车以72km/h的速度拐弯时,不发生侧滑,所需向心力为F,
所以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相应的向心力,汽车以72km/h的速度拐弯时,将会发生侧滑。
3. 解:(1)汽车在桥顶部做圆周运动,重力G和支持力FN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
汽车所受支持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汽车对桥顶的压力大小也是7440N。
(2)根据题意,当汽车对桥顶没有压力时,即FN=0,对应的速度为v,
(3)汽车在桥顶部做圆周运动,重力G和支持力FN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
汽车所受支持力 ,对于相同的行驶速度,拱桥圆弧半径越大,桥面所受压力越大,汽车行驶越安全。
(4)根据第二问的结论,对应的速度为v0,
4. 解:设小孩的质量为m,小孩到绳子的悬点的距离为l,小孩运动到最低点的速度大小为v,小孩在最低点受到支持力为FN。将最低点的重力势能定为0,以最高点为初状态,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解得FN=mg[1+2(1-cos60°)]=2mg=2×25×9.8N=490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秋千板摆到最低点时,小孩对秋千板的压力大小为490N。
说明:这个题是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圆周运动规律综合运用的习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小孩的受力特点和运动特点进行分析。
5. 解:设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运动到圆轨道最高点的速度大小为v,受到圆轨道的压力为FN。将物体在圆轨道最高点的重力势能定为0,以物体开始滚下点为初状态,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2R)=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解得 由于FN≥0,所以h≥52R,即h至少为2.5R。
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进步啊
㈢ 高一地理必修二 试题及答案.doc
自己找的
人教网上:http://www.pep.com.cn/gzdl/jszx/kbjc/dlst/200802/t20080226_446586.htm
http://www.pep.com.cn/gzdl/jszx/kbjc/dlst/200712/t20071218_431946.htm
给你一个网站,在这里你应该可以找到你需要的:
http://www.dilifu.com/DatumList-100.aspx
呵呵,希望可以帮到你
㈣ 地理必修二复习试题(附答案)和复习提纲 速度啦 有加分的 直接把试题打上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Ⅱ期中考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
A.40亿 B.50亿 C.60亿 D.70亿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A.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 B.死亡率的高低
C.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D.出生率的高低
3.下列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由上海调往北京工作定居 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A.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5.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城市 B.由城市到农村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农村到农村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灾害因素
7.下列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歌剧 B.法律制度 C.万里长城 D.海南岛
8.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现代社会—工业时期—农业时期—原始社会
D.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9.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和乡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②东南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③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迁入城市 ④农村大量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A.工作机会多 B.生活困难,质量低
C.公共设施不足 D.失业率、犯罪率高
11.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对我国人口的影响是
①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加 ②人口数量减少 ③人口素质提高 ④初婚年龄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2.近年来,我国在生育方面的变化是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3.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
A.乡村 B.城市 C.海洋 D.大气
14.下列城市中作为宗教中心兴起的是
A.张家界 B.大庆 C.株洲 D.麦加
15.下列内容中,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是
A.资源 B.地形 C.港口 D.交通
16.城市主要分布的气候区是
A.中低纬度的湿润地区 B.高纬度寒冷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荒漠干旱地区
17.下列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不适宜发展城市
B.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D.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
18.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19.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原因是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市区交通拥挤 ④为了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
C.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
21.下列国家中,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泰国 B.英国 C.印度 D.巴西
22.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A.一般在中小城市表现最为突出 B.是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C.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解决得最好 D.在发展中国家暴露的最早
23.下列大洲中,目前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是
A.大洋洲 B.欧洲 C.北美洲 D.亚洲
2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正确措施是
A.阻止乡村人口进城 B.改善城市的交通和居住条件
C.丢弃旧城,建立高标准新城市 D.无限制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25-27题:
25.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面,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26.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上海流往河南 C.从广东流往四川 D.从江苏流往重庆
27.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回答28-30题:
28.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9.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若要在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超市,
最好选在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共27空,每空1.5分,共40分)
31. 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
死亡率下降最快的是 (字母).
(2)图中处于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阶段的是 (填字母),目前按
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或地区
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计算方法是 。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 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向图中代表的 (字母)模式转化。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
工作的而取得的。
32.右是某城市工业布局规划图,回答:
⑴计划在A处建印染厂,是否合理: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在B、C、D三处分别建自来水厂、钢铁厂、服装厂,请合理安排:服装厂 ,
自来水厂 ,钢铁厂 。(均填字母)
⑶该城市布局形式为_______ __式。
33.读下表(单位:亿人),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水平。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
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
(任答2点得分)。
年份 发达国家人口 发展中国家人口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1920 1.1 5.6 0.8 10.7
1940 3.6 4.8 1.56 13.6
1960 4.8 6.1 3.6 15.6
1980 7.9 4.4 6.2 25.9
2000 11.1 4.4 20 24.4
34.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 ;③交通 。
(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 __区。
(3)图中B区最适合城市功能用地是__ ___区,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
(4)距离市中心是远近对于 业的影响最大。
参 考 答 案
选 择 题 答 题 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C A A B D C C A C A A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C A B B B D B B A C A B A
31题:
(1) A B (2) C 发展中
(3)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4) D (5) D 计划生育
32题:
(1) 合理 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
(2) B C D
(3) 集中紧凑
33题:
(1) 晚 低 逆城市化
(2) 人口集中,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小城镇和农村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任答2点得分)
34题:
(1) 市中心的远近 通达度 (2) A 商业
(3) 住宅 工业 (4) 商业
㈤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后活动题答案
哎呀是呢?好厉害呀哈哈,我是学理的
㈥ 求几道高一地理必修二的选择题的解析
C:北京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以电子工业,新型工业为主,内重工业明显不对
B:市容中心温度高于郊区,故而气压应低于郊区,为低压,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C:越南近几年越南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英特尔等电子公司相继在越南投资建厂
B:阿拉伯半岛由于纬度较低,气候干旱,春夏季有强劲的沙尘暴;半岛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作为主要航道;近几年半岛城市轨道交通也加速发展
望采纳,谢谢啦
㈦ 高一地理必修二目标检测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填空题
1.自然增长率 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率
2.出生 死亡 自然增长
3.高 低 现代 传统型的死亡率较 其自然增长率较。
4.97.12万 780万 坦桑尼亚 中国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基数
二、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D 5.B 6.B 7.C 8.D 9.B 10.B
11.C 12.A 13.C
三、综合题
1.(1)A4.0 B0.7 (2)高 较低 高 传统
(3)较低 低 低 现代 (4)2.6% 0.5% 2.1%
(5)两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虽然死亡率相差不大,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较低。(或尼日利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较高。)
2.A自然增长率 B出生率 C死亡率 D人口增长 E人口数量变化 F空间分布变化
拓展练习
3.B 4.B 5(1)原始型 高出生率和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在较高数值保持一段时间后逐渐降低 逐渐降低 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传统
(3)较低 低增长 发达 (4)C 发展中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填空题
1.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 国际 国内
2.空间 人才 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经济发展 地区差异
3.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或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D 5.B 6.B 7.C 8.A
三、综合题
1.A经济因素 B国家政策 C战争 D个人动机和需求
E国际人口迁移 F国内人口迁移
2.(1)土耳其 意大利 南亚 东非 阿尔及利亚 摩洛哥
(2)瑞典 英国 德国 法国 瑞士
(3)人口迁入地区多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福利好,吸引欠发达地区或国家的人们来此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
3.(1)自然灾害、失业、低工资 (2)高工资、更多的就业机会、好的医疗条件、好学校 (3)迁移所需的费用、距离远近、是否有亲友等
拓展练习
4.(1)由北向南 发生战乱 (2)山东、河北 东北 河南 新疆、甘肃等 山西 内蒙古 (3)地少人多与灾荒 地广人稀,资源较丰富 (4)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迁移,改变了我国各地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
(5)人口迁移调节了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减轻了迁出地区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起到开发新地区、传播农业文明等作用,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
㈧ 高中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详解
第一源题 D
A项可持续发展应该三个原则,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B项限制消费当然是不可行的。。C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意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是不合理的发展。。。D项正确。发达国家消费的资源更多,排放的弃物更多,对环境影响更大,应负更大责任。
第二题 C
A项青藏高原上的应该是自然因素
B项市场因素
C项 商品粮基地建设是政策国素。
D项 自然因素。
有疑问欢迎各位大大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