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工业发展
1. 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1、中国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7、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8、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9、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0、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2、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3、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新疆省。
14、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5、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6、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18、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19、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0、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主要山脉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21、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2、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梯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
24、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5、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
26、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27、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28、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29、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干湿地区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31、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是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32、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
33、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0、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3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城市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城市是孟津。
35、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
36、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37、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之称。
38、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城市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城市湖口。
39、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以下城市四季都能通航。
40、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4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43、我国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众多,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4、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45、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46、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47、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只占2.5%
48、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49、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50、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51、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52、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农业,工业,家庭的节水方法)
53、在各种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54、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5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5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5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5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5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
6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6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6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6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6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65、●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66、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1月份0℃等温线 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7、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甘蔗与甜菜的分界线 油菜与花生的分界线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分界线
8、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9、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1、陆运与水运的分界线
2. 八年级上册地理重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重点:抄各省的简称以及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邻国。中国的重要河流,长江水系图和黄河水系图(支流尤其重要的是长江的支流湘江和赣江)。明白怎样保护中国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中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这四个工业基地的特点,工业中心,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中国铁路干线(尤其重要的是青藏铁路,京广线,京沪线和京九线)。求先采纳,今天我没有时间了,明天再给你补充好吗?(最迟星期五补充完毕)(这只是介绍的大概)。
3.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要有重点图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1) 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2)便于海洋事业的发展(3)便于与海上及陆上各国往来(4)造就了江南的鱼米之乡。
(3) 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管辖海域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
(4) 中国领土的四至点:(1)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2)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3)最南——曾母暗沙;(4)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端与最西端地方时相差4小时,南北相差5500千米。
(5) 中国的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2)渤海与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6) 中国的疆界:(1)陆上——2万千米,14个陆上临国;(2)海上——18万千米,6个临国。
(7) 现行行政区划:分三级(1)省(省—23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2)县(自治县、自治州、市)(3)乡(民族乡、镇)
(8) 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是(1)领土面积大,资源丰富;(2)疆界长,临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3)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9) 有两个简称的省区:云南省(云或滇)贵州省(贵或黔)四川省(川或蜀)陕西省(陕或秦)甘肃省(甘或陇)
(10)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有9个。
(11)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2) 我国人口的突出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13)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14)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最多,约占人口的9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15)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1)朝鲜族——跳板、长鼓舞(2)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马头琴、喇嘛教(3)回族——伊斯兰教,开斋节(4)傣族——泼水节、孔雀舞(5)侗族——干栏式木楼(6)彝族——火把节
(16) 民族分布:(1)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7)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18) 我国地势总的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分布。
(19) 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富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大江大河向东流入海,从而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3)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在阶梯交汇处,水流快,水能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事业。
(20) 地形的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能够分辨课本25叶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图)
(21) 阅读(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课本22页),说出我国地势特征;能够填出这条纬线经过的地形区;能够说明地势的意义。
(22) 我国西部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骨架东部地区集中了我国绝大部分经济林木,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3\4以上的粮棉油,这里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地区。
(23) 复杂多样的地形,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发展农业生产有何有利不利的影响?(1)有利: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森林、草地、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2)不利:我国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24)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
(25) 如何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1)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作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2)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坚决杜绝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禁止乱开矿,滥采矿以及过量捕杀野生动物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6) 造成中西部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1)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2)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区环境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展,山区发展严重滞后,因此人民生活较为贫困
(27) 政府采取那些措施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1)政府贷款提供资金(2)鼓励动区地区人才职员西部内地和边疆建议(3)政策上倾斜:对西部地区进行综合开发。
(28)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2)第二阶梯和第一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我国人口分界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
(29) 秦岭——淮河一线:(1)1月份0º等温线(2)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3)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分界线(4)半湿润与湿润区的分界线(5)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0)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1)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漠河是我国冬季温度最低的地区)(2)夏季——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新疆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武汉、南京、重庆被称为三大火炉)
(31) 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按活动积温,我国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3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过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的托克逊)
(33) 我国干湿地区:
i. 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植被:森林
ii. 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植被:森林草原
iii. 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植被:草原
iv. 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植被:荒漠
(34) 阅读课本36页我国干湿地区图,了解干湿地区的分布及相应景观,
(35) 阅读课本37页2. 18不同的民居图能够说明不同的民居的特点,以及与当地降水情况的关系。
(36) 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温度位置,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有夏季风带来的,主要的降水类型是锋面雨,我国一个重要的气候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形成这个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7) 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景观却相差很大的主要原因是:两者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38) 冬季风与夏季风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性质 风向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的影响
而形成,其根本
原因是海陆位置 西伯利亚、蒙古
一带 寒冷干燥 偏北风(西北
东北) 从陆地吹向
海洋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热带洋面 温暖湿润 偏南风(东南
西南) 从海洋吹向
陆地
(39) 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
(40) 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1)东部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2)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3)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41) 我国季风的气候类型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1)动植物多种多样(2)自然、人文景观丰富(3)各地农作物差异大(4)各地饮食习惯不同
(42) 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素有“天然温室”美称,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这与这些地区所处的什么位置有关?由于海南广西广东等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海陆位置优越,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有充分的水热条件,因此素有“天然温室”美称,成为我国主要的瓜菜生产基地。
(43) 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32页)内流河主要分布在界限的西北部,外流河主要分布在界线的东南部,外流河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内流河的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44) 河流之最:(1)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3)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4)结冰期最长的河流——黑龙江(5)最长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6)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7)水能最丰富的河流——长江
(45) 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运河,全长1800千米,
(46) 黄河:(1)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2)注入海洋:渤海(3)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孟津
(47) 黄河下游出现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2)人为原因——①生产、生活用水量很大②浪费水资源严重③上游截流蓄水量大(3)对策——①宣传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②提高水价③统一调度水量
(48) 长江:(1)发源地——唐古拉山脉(2)注入海洋——东海(3)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口(4)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49) 长江的开发:(1)水能宝库——①集中分布在上游段②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③开发不充分(2)黄金水道——①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占全国的60%②开发不充分(原因在课本56页图2.40(3)洪涝发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有三大洪水来源②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垦③治理措施——平垸行洪,加固堤防,植树造林,禁止滥伐森林,过度放牧建设大型水利枢纽。
(50) 自然资源:(1)可再生资源(循环使用)——合理利用,并且注重保护和培育,使之能够实现永续用(2)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1)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进口最大的商品之一——石油
(52) 根据利用不同,土地资源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3)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齐全(2)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小(3)分布不均
(54) 我国土地政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55) 阅读刻本73页活动1图3.15掌握漫画的含义:(1)第一幅图——由于人类滥砍滥伐,小鸟失去了家园,破坏了生物多样化,(2)第二幅图——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荒漠化加剧。(3)第三幅图——人口增长,非农业用地增加,造成耕地减少,加剧人与耕地的矛盾。
(56) 目前人类利用的浅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世界水日为每年的3月22日。
(57)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1)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空间上,东南多,西北少。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1)修建水库,调节河流降水量的季节变化(2)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58) 阅读课本82页图3.23节水标志,掌握其含义。
(59) 阅读课本82页活动1,看法是——“北京水价涨3毛”是为了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因为水价偏低,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价应该体现水资源的价值,更应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使人们树立惜水节水的观念。
(60) 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米市——长沙、无锡、九江、芜湖。形成的原因:(1)雨热同期的气候使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2)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航运河交汇处,水运条件优越(3)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密集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61) 掌握88页活动2。
(62) 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成因:东部:(1)社会经济条件的必要性(2)自然条件的可行性。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嘉定。
(63) 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位置,掌握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徐州、郑州、株州、兰州、成都。列车时刻表的运用。
(64) 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65我国农业的分布:(1)`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2)东部为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的分布区。其中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渔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65) 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1)粮食作物——南稻北麦(2)油料作物——南油菜北花生(3)糖料作物——南甘北甜(4)棉花生产,南北都有。
(66) 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67) 课本101页活动1,分析讨论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热量条件导致南、北方熟制作物的差异,水分条件导致南北方耕地景观的差异。
(68) 课本101页活动2,为什么我国西南部山区,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不同?——因为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同时降水也相应减少,由于气温,降水的影响,植被随地势起伏而各不同,导致山区植被随海拔升高而呈带状分布,
(69) 课本104页活动3,如何安排农业生产?——(1)B地选择发展肉,蛋。原因:里城市近,有公路便于往城市运送鲜活产品。(2)C种植水稻,原因:有丰富水资源,产品不需要保鲜运输。
(70)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好处是:整个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没有危害。
(71) 课本107页活动3,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1)交通对外联系方面:由于临海,进出口比较方便,适宜发展对外农业贸易(2)地形条件:地势较平坦,多数为平原和丘陵地区。(3)气候条件: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条件配合好。(4)社会经济条件:技术设备比较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
(72) 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1)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从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严峻形式来考虑的(2)西部地区由于毁林辉草开荒变耕地,结果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现象严重,
(73) 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1)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2)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黄河流域。(3)沿江经济发达地带——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长江沿线。(4)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包括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在内的沿海地区
(74) 辽中南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有色金属资源(2)海陆交通便利,促进了该区域其他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75) 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1)市场广阔,钢铁的消费量大,(2)海陆空交通便利,可以利用廉价的水运,大量运金煤炭资源。
(76) 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科技含量高,科技投入大,(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的更新换代快。
(7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多依附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78) 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产品——电子和信息类产品。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京中关村。
4.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锡、不,南部缅、老、越。)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③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 东海、南海。海域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34个少级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包括自治县、自治洲、市)乡(民族乡、镇)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二、众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②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一、了解我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我国地形的特征(P24-29):地形复杂多样和高原、地面积广大(活动P26-27 1、2、3;P29-30 1、3)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掌握:课本P22图2——2、24页图2——4
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P25图2-5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原因: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地形地势),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读图:P31 2——13 P32 2——14,读图步骤如下:
① 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②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出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③ 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式变化幅度;④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如图2——13: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从图中可以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温线的密集,说明了气温的差异较大。我国最南气温为16℃,最北气温-32℃,所以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50℃。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原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②类型五个(北→南)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P33图2——15 了解我国六个温度带的主要分布地区(行政区、地形区)
例:P34页 活动2
答: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P35 图2——16,在图在中找出我国主要的等降水量线穿过的省区?
例:P37活动1:①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它作物;②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很大,晾房通风效果好,通风可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③绍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④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建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燥。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P36 图2——17,找出我国四大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及分布地区?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
影响因素 对我国河流的影响
地形(地势) 地势西高东低,河水滚滚东流入海,成为外流河,位于外流区
气候 气温 夏季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水就多
冬季降低,高山冰雪融水减少,河水就少
降水 增多,外流河水就增多,水位就上涨
减少,外流河水就减少,水位就下降
黄河的治理:P48 图2——32,知道黄河的概况,流经省区
黄河发源于青海的约古宗列渠,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中游则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下游则多泛滥。
河段 黄河的忧患 治理措施
表现 成因
上游(源头——河口) 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 降水少,放牧过度,植被破坏,纬度高,解冻迟 造林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电站,及时疏通河道
中游 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乱伐森林、滥垦草地、流经黄土高原 禁止破坏森林、草地 治沙
退耕还林、还草
造林种草、打坝淤地 并举
修建梯田,承包治理
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
下游 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有凌汛 大量泥沙入河,下游河床抬高而形成,解冻迟 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通河道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注入黄海。(P53图2、36)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由于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现阶段开发较少。
黄金水道:①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②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例:P55活动1:
洪涝发生原因: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治理措施:① 加固江防大堤;② 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③ 修建许多水库;④ 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⑤ 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⑥ 禁止人产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⑦ 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⑧ 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附:京杭运河:
起、终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量
北京到杭州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800千米 京、津、冀、鲁、苏、浙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④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那些主要类型
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的特点:①从那里来→自然界;②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
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我们应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实现永续利用;②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例:P61、62活动1、2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持续增长;③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破坏和浪费严重。
对策: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⑤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例:读图3、8,并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知识,从有利、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P67活动):
⑥ 运用资料,说出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经济活动
一、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家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农业的差异:①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分布着我国的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原因: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它需要的是多种自然条件的组合。某一地区,即使其它自然条件都很优越,但只要一个自然因素不适宜,都会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因素,西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业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
②南北差异——界线:秦岭——淮河 原因分析:北方降水比南方少,雨季短,水资源短缺。 熟制原因:由于南北的热量差异
例:P101活动1、2
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例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耕作业,例如长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优越;②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③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④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
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例:P103活动1、2、3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展
现状 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产量、位次、生产能力等
面临挑战 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发展方向与对策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②建立商品粮基地
③科技兴农
例:P106、107活动1、2、3
二、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对原材料加工再加工,如汽车生产:开采铁矿→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工业生产特点:阶段性、关联性、计划性
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所用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针对性的生产而非盲目生产。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他是国家经济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农业、建筑、科研、军事等部门提供了许多机械设备、科研仪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国工业的分布:①我国工业东部沿海、长江沿岸地区多,广大的西部地区少;②我国工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如北京、天津、广州等;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如兰州、包头、西安、郑州、济南等;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全理分布工业:①辽中南地区:资源配置好、交通便利,以重工业为主;②沪宁杭工业区:资源匮泛、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综合型工业;③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邻近东南亚、海陆交通便利,“前店后厂”的外向型经济;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例:111、112活动1——4
高新技术产业的涵义: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
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商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分布:①发展:起步晚,发展迅猛;②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③地区差异:沿海——科技园区型,沿边——贸易导向型,内陆——国防军工
P115 活动1、2
三、比较不同交通运输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交通运输: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交通工具: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牲畜、地铁、管道等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为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联系,都应首发发展交通运输。
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原因:我国人口的东多西少,矿产资源的北煤南磷,家产品的南稻北麦,都向交通运输提出了要求;地形上,东部大分地区为平原,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修路成本高。
铁路线 联系 命名法 类似线
京沪线 京是北京的简称,沪是是上海的简称 用起止点城市命名 哈大线、成昆线
湘黔线 湘是湖南简称,黔是贵州简称 以起止点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命名 浙赣线、青青藏线
兰新线 兰为兰州简称,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简称命名 陇海线
南疆线 南疆为新疆南部 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命名 北疆线
命名规律:①从北京出发,“京”在前面;②南北走向,北前南后;③东西走向,东前西后。
我国铁路网的骨架,简称“三横五纵”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线——京广线
4、同蒲线(大同—孟塬)——太焦线——焦柳线
5、包兰线——宝中级(宝鸡—中卫)——宝成线——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6、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
7、陇海线——兰新线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特点
优点 缺点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 运量最小,费用最高
铁路运输 速度快、费用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水路运输 费用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
5. 八年级上册地理试卷
1.下列省区不全被北回归线横穿的有
A.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B.台湾省、广东省 C.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D.云南省、广东省
2.河北境内分布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A.回族、藏族 B.满族、回族 C.满族、哈萨克族 D.蒙古族、朝鲜族
3.读右图,我国某一铁路枢纽,图中①、②是
A.①是京沪线,②是陇海线 B.①是京广线,②是陇海线
C.①是京沪线,②是兰新线 D.①是京广线,②兰新线
4.小明随爸爸去果园摘水果,他家在亚热带,最有可能摘到的水果是
A.柑橘 B.苹果 C.椰子 D.桃子
5.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中,我们能积极参与的是
A.跨流域调水 B.兴修水库
C.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D.海水淡化
6.下列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可解决唐山市缺水的措施是
A.引滦入津 B.引滦入唐 C.引黄入晋 D.南水北调
7.当乌苏里江旭日东升的时候,图中 处仍繁星满天
8.目前,我国的铁路干线已与中亚铁路接轨,向西可达荷兰鹿特丹港,被世人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我国境内的这条干线是
A.京包-包兰线 B.沪杭-浙赣线 C.京哈-京沪线 D.陇海-兰新线
9.造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10.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为解决粮食问题,必须
A.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B.增加开垦荒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C.开垦草原,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D.坚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力
11.塔里木河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夏季
A.降水丰富 B.气温高,冰雪融水较多 C.地下水补给丰富 D.湖泊水补给丰富
12.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得迟 C.年降水量稀少 D.雨季来得迟
13.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有悠久的农耕历史 B.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燃料产区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
1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发展畜牧业 B.增加木材产量 C.开展生态旅游 D.改善生态环境
15.下列民族风情属于维吾尔族的是
16.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①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②1月0℃等温线 ③800mm等降水量线 ④半湿润与半干旱分界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新疆地区
18.我国水稻的分布集中在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高原 D.西北地区
19.下列工业产品中,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的是
A.大型机床 B.拖拉机 C.织布机 D.计算机
20.关于中国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 B. 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农业为基础
C. 重工业的产品主要给人民消费 D. 纺织工业和汽车工业都属于轻工业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II卷 综合题
21.小明最喜欢歌颂长江,自以为对长江的知识了如指掌。小刚最喜欢赞颂黄河,自认为对黄河的知识滚瓜烂熟。下面是他们对长江、黄河的叙述,是否都正确呢?请判断,看你和他们相比如何?(10分)
长江:
(1)唐古拉山沱沱河,六千六百第一长。( )
(2)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鱼米乡,江阔水深过苏沪,滚滚东流入东海。( )
(3)有长江“地上河”之称的河段是通天河。( )
(4)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汛期最长的河流。( )
(5)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排列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黄河:
(1)巴山约古宗列渠,五千五百流程长。( )
(2)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穿过黄土原,豫鲁淤成地上河,向东缓缓入黄海。( )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塑造了肥沃的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
(4)黄河输沙量最大的河段流经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
(5)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蕴藏在上游河段。( )
22.查一查:读列车时刻表,查找以下问题(10分)
2001年北京-南京-上海铁路客运部分简明时刻表
1461次
T21次
T13次
车次
T14次
T22次
1462次
普快
特快
特快
自北
京起
(千米)
列车
种类
自上
海起
(千米)
特快
特快
普快
北京
北京
北京
始发站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终点站
北京
北京
北京
16:01
18:00
20:00
0
北京
1460
8:00
20:00
13:12
17:47
↓
↓
147
天津西
1313
↑
↑
11:34
20:38
↓
↓
376
德州
1084
↑
↑
8:28
22:59
22:31
0:31
494
济南
966
3:13
5:13
6:11
3:37
↓
↓
811
徐州
649
↑
↑
1:52
8:55
↓
↓
1157
南京
303
↑
↑
20:34
11:51
↓
↓
1334
无锡
126
↑
↑
17:42
13:24
8:00
10:00
1460
上海
0
18:00
10:00
15:46
(1) 查找北京到上海的三趟列车途中所需要的时间:T13次______;T21次________;T1461次_________。
(2) 根据上面查到的结果判断:速度最快的车次是_______;速度最慢的车次是_______。
家住北京的王大妈要去上海探亲,希望第二天10点之前到达,应该乘坐_____次列车,北京距离上海________千米;如果她要去南京探亲,应乘坐______次列车,南京距离上海________千米,距离北京_________千米。
23.某城镇周围的农民要发展小麦、果林、乳牛、渔业、蔬菜等农业生产,请在图中A、B、C、D、E处合理安排,并说一说你的理由。(15分)
(1)A处宜发展生产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B处宜发展生产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C处宜发展生产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D处宜发展生产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5)E处宜发展生产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名称。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2)将四个工业基地与其相关的描述用直线连接:
A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C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图中A代表的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有悠久的农耕历史 B.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燃料产区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
25.根据以下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在表中用“√”表示。(6分)
类别和数量
起点至终点
铁路
公路
河运
海运
航空
管道
观赏三峡风光
重庆-武汉
参加紧急会议
乌鲁木齐-北京
十万吨煤
秦皇岛-上海
1000吨石油
大庆-大连
5吨活鱼
密云水库-北京
5吨长绒棉
乌鲁木齐-上海
26.连一连:(9分)
(1) 将经济部门与它们在发展经济中的地位相连起来:
①交通业 A.基础产业
②农业 B.主导产业
③工业 C.“先行官”
(2)将工业部门与其所属的工业种类相连接:
甲:重工业 A.食品加工业
B.钢铁工业
C.化肥工业
乙:轻工业 D.机械工业
E.冶金工业
F.纺织工业
参考答案:
选择题:ABBAC BADBD BACDA CBADA
综合题:
21.× √ × × √ √ × √ × ×
22.(1)14小时 14小时 21小时25分
(2)T13 T21 1461(T21次) 1460千米 1461 303千米 1157千米
23(1)乳牛 草场资源丰富,临近公路,接近市场
(2)小麦 地形平坦,河流沿岸,水源充足
(3)果林 丘陵地区,不宜发展耕作业
(4)渔业 湖泊地区,可发展水产养殖
(5)蔬菜 靠近水源,接近市场(选择1分,理由2分,意思正确即可)
24.(1)辽中南 京津唐 长江三角洲(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3)C
25.
类别和数量
起点至终点
铁路
公路
河运
海运
航空
管道
观赏三峡风光
重庆-武汉
√
参加紧急会议
乌鲁木齐-北京
√
十万吨煤
秦皇岛-上海
√
1000吨石油
大庆-大连
√
5吨活鱼
密云水库-北京
√
5吨长绒棉
乌鲁木齐-上海
√
(2)甲 B C D E
乙 A F
6.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人教版地理主要知识点如下:
01、中国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0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0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0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0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0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07、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08、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09、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0、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18、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19、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0、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主要山脉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21、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22、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梯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
2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4、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5、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26、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27、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28、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9、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干湿地区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5、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36、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37、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38、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城市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城市湖口。
39、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以下城市四季都能通航。
40、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4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43、我国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众多,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4、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45、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46、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7、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只占2.5%
48、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49、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50、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51、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52、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农业,工业,家庭的节水方法)
53、在各种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54、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5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5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5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5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5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
6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6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6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6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6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65、●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66、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01)1月份0℃等温线
(0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03)年降水量800 mm等降水量线
(0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0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0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7. 地质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问题成渝经济区有哪些工业发展的优势
自然资源丰富,资源、能源充足;人口稠密,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农业基础好,工业原料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沛
8. 八年级上册地理的分界线
1、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2、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4、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5、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以上部分应该就是八年级上册地理内容的分界线了~~~~~~~~
9.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和重点的图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框架:
中国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及疆域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半球划分、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国土及疆域
陆地和海洋国土、邻国
行政区划
省市简称、形状
人口与民族
人口概况
总量、分布、基本国策
民族概况
人数、分布特点
自然环境
地势与地形
三大阶梯、各种地形
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差异:南北差异、温度带划分
降水差异:东西差异、对各方面的影响
气候类型、各类天气
河流与湖泊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差别、黄河和长江概况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概况
资源划分、我国资源情况
土地资源
分类、分布状况、利用状况
水资源
分布及利用状况
经济发展
逐渐完善的交通网
交通运输分布、铁路分布、运输方式的选择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分类、东西南北差异、问题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工业及高新技术分布
1、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半球划分: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经纬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最东端 东经135度2分30秒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
最西端 东经73度40分 帕米尔高原乌兹别里山口(乌恰县)
最南端 北纬3度52分 南沙群岛曾母暗沙
最北端 北纬53度33分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漠河县)
2、我国国土辽阔:
陆地国土: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上邻国14个。
海洋国土:濒临的海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渤海附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南海鱼类产量和油气产量均是最大的。
图见教材4页。
3、行政区: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图教材7页
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表教材10页。
4、人口:
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界,东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各省区面积与人口的比较,图教材14页。
5、民族: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一些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6、地势和地形:
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大。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
各阶梯概况,海拔、地形特征见教材22、24、26页,主要看各阶梯都有哪些主要山脉(走向)、高原、盆地以及平原,以及相对位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四大高原中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纬度最高;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位于巴颜喀拉山与祁连山之间,海拔最高,也是四大盆地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3%,加上高原,两者占60%。山区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治理,见教材29页。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7、南北气温差异: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漠河镇与海口市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冬季最冷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
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温度带划分,见教材33页。
8、东西干湿差异:
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我国降水量和干湿地区,见教材35、36页。干湿地区景观、建筑以及农业的差异,见教材36、37页。
9、气候: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见教材39页。主要是降水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和地形。
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见教材42页。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10、河流和湖泊:
内流河和内流区、外流河和外流区的分布,见教材44页。内流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但水量仅占全国的5%;外流区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占全国的95%。
内流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内流湖一般为咸水湖(青海湖)。
外流区:河水来源主要靠降水。有三大外流区
(1)太平洋外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进行发电和灌溉(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以及河套平原)。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下游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减慢,泥沙堆积,河床升高—“地上河”。流域水系,见教材48页。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黄河几字形与凌汛。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流域水系,见教材53页。各段的名称和支流。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洪水灾害:降水集中,中上游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长江河道弯曲,中下游湖泊萎缩(围湖造地)使得其蓄洪能力下降。
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冀、鲁、苏、浙,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南水北调东线。
中国五大淡水湖(按面积大小排列)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浙交界)、洪泽湖(苏)、巢湖(皖)。
(2)北冰洋外流区(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
(3)印度洋外流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孟加拉湾)。
1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我国的资源情况:总量丰富,人均不足。随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将会继续减少;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使得自然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12、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利用情况,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见教材67页。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土地利用程度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土地利用程度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较广。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表见教材69页。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属可再生资源,如利用不当,或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我国土地利用中对土地的破坏有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和土地荒漠化。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依法用地、规划用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开展“保护土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宣传活动;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禁止乱占耕地等。
13、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而淡水资源中,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位之后。缺水状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水资源时空分步不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易造成干旱缺水;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占80%以上,北方仅占不到20%,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比如三峡(长江)和小浪底(黄河),对防洪和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在洪水期蓄水,减缓下游洪水,在枯水期防水,增加下游水量,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及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益。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如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对于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东(扬州—京杭运河—津冀鲁)、中(丹江口—京津冀)、西(雅砻江、金沙江—黄河上游)三条线路。引栾入津,是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缓解天津缺水状况;引黄济青,将黄河水调入青岛。
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总体上看,一方面供应紧张,缺水状况仍在继续加重;另一方面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此外水污染严重。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措施见教材81页。
14、交通:
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工具的运输。
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我国的交通运输网见教材89页。其中注意哪些大城市所缺少的运输功能,也就是各城市属于哪种交通枢纽类型,比如是单一交通枢纽,还是铁路—公路枢纽,还是铁路—航空枢纽,还是多种综合枢纽。
我国高速公路始建于1984年,是上海—嘉定。主要高速密集区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地区。这些地区城市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有修建高速公路的需求和物质需求。主要高速公路分布见90页。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见91页。掌握一些主要铁路线及铁路枢纽,各条铁路线起始点和终点各代表哪个城市。
南北向:京哈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青藏线。
东西向:京包线—包兰线、陇海—兰新线(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襄渝线。
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京广、陇海)、武汉(京广、襄渝、长江水运)、南昌(京九、浙赣)、徐州(京沪、陇海)、兰州(陇海、包兰、兰新)、宝鸡(宝成、陇海)、株洲(京广、浙赣、湘黔)。
选择交通方式要考虑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如速度、运费、运输量等,还要考虑出行目的、货物性质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因素。
15、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图见教材98页。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图见教材100页。
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四大牧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主要畜牧品种:三河马、三河牛、滩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第二大牧区,主要畜牧品种有:细毛羊、羔皮羊、阿勒泰大尾羊、和田羊、伊犁马等;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主要畜种有藏牦牛、藏绵羊、藏马等;青海是我国第四大牧区。
南北差异主要是降水和热量的差异。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以及甜菜,受气候条件限制,一年只种一季;华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还有花生和温带水果,大多两年三季或一年两季;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种植水稻、棉花、油菜和甘蔗,一年可收获两到三季。图见教材101页。
因地制宜: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土壤、降水等)和社会条件(与城市的距离、市场需求、农业技术装备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等)。
挑战和对策: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防止滥垦滥伐、超载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
16、工业:
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工业分布:特点为沿海、沿江、沿交通线。
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基地;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工业分布见教材110页。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的产业;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图见教材114页。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络购物、SOHO族、网络社区等)
补充知识:
1、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1)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 )气候。
(2)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3)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和(夏季风)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4)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热量(温度))。
(5)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斜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2、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
(1)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2)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3)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
(4)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
(5)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
3、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气候趋于干旱;植树种草。
中游:水土流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下游:地上河;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加固黄河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