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地理必修一气压带风带

地理必修一气压带风带

发布时间: 2021-01-18 07:47:31

高中地理必修一填空题,求大神

1、1月,大陆气压是高压,说明陆地比海洋冷,是冬季;
2、上升,阴雨‘;专
3、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比属热小,冬季吸热慢,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4、C点吹西北风(高压吹向低压),D点吹东北风。低温干燥

5、D地7月盛行西南风。7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印度洋海水升温慢,南亚陆地温度高,形成热低压,海洋气压比陆地气压高,此时是吹海风。也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②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

1、夏季,陆地升温快,空气上升,形成__低压_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__高压___中心。冬内季,陆地降温快,空气下容沉,形成_高压__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__低压___中心。
2、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__欧亚大陆____东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_太平洋____,海陆的气温对比和__气压____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__降水____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季风气候比较明显

③ 求地理必修一全球风带,气压带的成因,分布及特征,还有世界洋流的成因,分布及特征,它们和气候的联系

1、首先,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个风带
2、地球气压带 (口诀):
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
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
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
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
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
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
3、地球风带 (口诀):
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
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出,
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原因:太阳直射点每年沿南北回归线间的来回移动
规律: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点:赤道低气压带、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多雨,湿润。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炎热干燥。
信风带控制时,风来自海洋就湿润,来自陆地就干燥。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
(2)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
(3)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
(4)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
(5)30°N和60°N之间盛行西(西南)风;在90°N和60°N之间极地东(东北)风.

④ 如何判断风向(必修一地理知识)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全球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也就是说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再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而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但凡是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七个气压带中,三个低压带,四个高压带。关于风向的确定,主要依据高低气压的相对位置和风带所在的半球(南或北),因为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貌似课本上有一张图,关于南北半球各种风向的,这个很重要

⑤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流后一张那几个带的分布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 的分布 在夏至日 冬至日有何不同

就北半球来讲:夏至日,赤道低气压带北移
冬至日,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其移动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相同)

⑥ 高一必修一地理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的知识

移动规律: ⒈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⒉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 ⒊年移动幅度约为1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即地轴的倾角不变)。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