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简答题
八下地理活动题答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P3活动:
1、(1)山区和平原:等高线数值和疏密程度。 (2)林区和农耕区:植被特点和地形特点。
2、第1、2位编码表示省、市、自治区。例如山东省---“25”;第3、4位编码表示邮区及县、市邮局。第5、6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P5活动:
1、图5.4中的界线A与图5.5中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有相似性。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2、(1)0℃等温线。(2)800mm等降水量线。(3)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素即气候因素。(4)秦岭----淮河大体一致。
3、图5.4中的界线C与图5.8中的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势(海拔高低)因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P8活动:
2、植被类型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原因:气温
归纳共同的影响因素------气候
河流流量 北方:小 南方:大
主要原因:降水
P10活动:
3、因为北方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所以寒假时间长。南方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所以暑假长,而寒假时间短。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P12活动:
1、按照因果关系组合为: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2、图5.16中的三种景观从东向西排列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P14活动:
1、(1)拉萨的年平均气温低于成都。(2)两地的气温差异:拉萨冬季寒冷,气温在0℃以下,夏季凉爽。成都冬季温和,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主要原因是拉萨地势(海拔)高,成都地势(海拔)低。
2、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太阳辐射强且日照时间长。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多山地冰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P16活动:
1、(1)内蒙古:广阔、平坦的温带草原牧场。青藏地区:寒冷的高寒牧场。(2)主要原因—内蒙古:地形为内蒙古高原,较为平坦,降水较多,形成广阔的温带草原。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降水较少,形成高寒草原牧场。 2、自然条件:降水较少,多风,地形平坦,草原广布。生活方式:牧区居民多为游牧方式,逐水草而居,所以民居多为易拆建的蒙古包(毡房)。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P19活动:
1、⑴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西、北、东北三面环山,东南面伸向渤海。
⑵ 北京的地理位置优点表现为:从纬度位置看北京位于400N,属暖温带,气候温暖适宜,从海陆位置看,北京背山面海,海陆交通便利,北京周围有丰富的物产和能源,它是我国对外联系、对外发展的窗口。
2、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体现在:北京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有各类博物馆和许多国家级艺术团体及体育场馆,且数量多、密度大,这些都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团体。 P23活动:
1、(1)北京城城址面积逐渐扩大,城市的轮廓由矩形(或正方形)变成凸形,城址有所迁移。。(2)位置向北、向东拓展。逐渐靠近水源,无论怎么迁移,目的都是寻找水源更为丰富的地区。
2、对于提高门票价格、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两种意见,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可以限制旅游者的数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旅游者的负担,使部分旅游者不能及时参观旅游,这样会影响游客的旅游热情。后两种意见即提倡文明、环保行为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是很必要的,这将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可以给予肯定。
P26活动:
1、现代化城市应具有发达便利的交通运输设施,便捷的信息传输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方便的购物场所、齐全的文体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条件等等。
2、(1)第一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即拆除四合院修建楼房和完全保留四合院和胡同,不建商业楼、住宅小区和道路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它们即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也不利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第二种观点比较可行。(2)正确的做法是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使北京保留特有的古城风貌,又不影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 香港和澳门
『贰』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超急)
3、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等)
(1)我国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自然资源的特点:①来自然界;②有使用价值;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保护和培育;②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
例:P61、62活动1、2,《点金》P60第8小题
(4)人口与资源的矛盾: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持续增长;③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破坏和浪费严重。
(5)对策: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二、 土地资源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2)特点:①总量丰富、类型多样;②人均占有量小;③各类土地比例构成失调(a耕地、林地比重小;b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c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引发人与耕地矛盾
(3)分布:耕地——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旱地,南方水田;林地——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P69图3.9
(4)问题: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人口增加而乱占耕地。
(5)对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例题: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知识,分析乌木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优: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土地类型种类齐全;有利于发展多样的农业生产。
劣: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山区面积广大——各类土地构成比较不合理;破坏、浪费严重。
三、水资源
(1)水资源的有限性:可利用淡水资源非常少,即江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P75图3.16
(2)我国的水危机:a人口多,需求量多;b水污染严重;c水浪费现象严重;d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3)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主要受我国降水影响
特点 解决方法 主要工程
时间分配 A夏秋多、冬春少;B年际变化大 兴修水库 三峡工程、葛洲坝、小浪底
空间分布 A南丰北缺;B东多西少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
(4)南水北调:a东线:沿京杭运河北上(有现成渠道,可以节省工程,但沿途抽水工程消耗大量能源);b中线:消耗大量工程量,但可以实现水自流;c西线:工程量大,但效果最大,可以改变黄河断流的问题。
(5)水土矛盾:北方地多水少,南方水多地少
(6)节水、护水:节水标志P82图3.23 ——珍惜每一滴水!
(7)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4、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比较不同交通运输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1.五大运输方式: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海上运输与内河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
2.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为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联系,都应首发发展交通运输。
3.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4.原因:我国人口的东多西少,矿产资源的北煤南磷,家产品的南稻北麦,都向交通运输提出了要求;地形上,东部大分地区为平原,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修路成本高;经济上东部经济发达,有较厚的经济实力发展交通运输。
5.铁路命名方法:
铁路线 联系 命名法 类似线
京沪线 京是北京的简称,沪是是上海的简称 用起止点城市命名 哈大线、成昆线、京包线等
湘黔线 湘是湖南简称,黔是贵州简称 以起止点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命名 浙赣线、青藏线等
兰新线 兰为兰州简称,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简称命名 陇海线等
南疆线 南疆为新疆南部 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命名 北疆线等
6.命名规律:①从北京出发,“京”在前面;②南北走向:北前南后;③东西走向:东前西后。
7.我国铁路网的骨架,简称“三横五纵”: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东部沿海地区重要干线)
2、京九(香港九龙)线
3、京哈线——京广线(经过许多省会)
4、太(山西太原)焦(河南焦作)线——焦柳(广西柳州)线
5、宝(陕西宝鸡)成(四川成都)线——成昆(云南昆明)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6、京包(内蒙古包头)线——包兰(甘肃兰州)线
7、陇(甘肃兰州)海(江苏连云港)线——兰新线:第二亚欧大陆桥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注:大秦线(山西“煤都”大同县—辽宁秦皇岛):该线为我国煤炭运输干线;青藏线:海拔最高的铁路线。
8.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特点 货运选择依据
优点 缺点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 运量最小,费用最高 紧急、贵重、少量
铁路运输 速度快、费用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较急、量多、长途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短途、鲜货、少量
水路运输 费用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长途、大而重的货、量多、时间松动
9.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货运)货物本身性质、运量、运距、目的地、运速、运价;
(客运)目的地、运价、运速等。
二、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家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1.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副业。
2.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农业地区差异:
东西差异(分界:400mm等降水量线)
东部(降水>400mm):气候湿润 西部(降水<400mm):气候干燥
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渔业: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
林业: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横断山脉)、东南(人工造林)
种植业:湿润的平原、盆地 畜牧业为主
四大牧区:新疆牧区(细毛羊)、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青海牧区(牦牛)、西藏牧区(牦牛)
种植业(灌溉农业):河谷、绿洲、平原等较湿润的地区
棉花区:南疆棉区
注意:
(1)三大棉花产区为南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2)大豆、玉米也主要分布在北方
例题:P101活动1.2
南
北
差
异 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油料作物:黄淮花生、长江油菜
糖料作物:南干北蔗
耕地类型:南水田、北旱地
熟制:(北)淮河地区:一年两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南)南部沿海:一年三熟;长江流域:一年两熟
原因 越北纬度位置越高,则气温越低、降水越少,南方的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4.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例: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种植业,如长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优越;②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③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④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
5.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湖);社会因素(位置、市场、装备、技术)
例:P103活动1、2、3
6.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展
现状 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产量、位次、生产能力等
面临挑战 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发展方向与对策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②建立商品粮基地: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图册P34
③科技兴农
例:P106、107活动1、2、3
三、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1.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对原材料加工再加工,如汽车生产:开采铁矿→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2.工业生产特点:阶段性、关联性、计划性。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所用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针对性的生产而非盲目生产。
3.工业的作业: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他是国家经济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农业、建筑、科研、军事等部门提供了许多机械设备、科研仪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①我国工业东部沿海、长江沿岸地区多,广大的西部地区少;
②我国工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a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如北京、天津、广州等;b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如兰州、包头、西安、郑州、济南等;c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区;d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5.沿海四大工业基地:
中心城市 工业类型 发展条件
辽中南 沈阳、大连 重工业为主工业基地 靠近资源、交通便利P111图
京津唐 北京、天津、唐山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靠近资源、交通便利
沪宁杭 上海、南京、杭州 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资源匮乏、交通便利、市场广阔P112图
珠三角 广州、深圳、珠海 轻工业为主工业基地 靠近港澳、东南亚、海陆交通便利,外资多
6.高新技术产业的涵义: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
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我国商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分布:①发展:起步晚,发展迅猛;②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③地区差异:沿海——科技园区型,沿边——贸易导向型,内陆——国防军工
『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可以向地理教师及地理教研室索取。
『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1. 地理区域的主要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
2.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季风;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3.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
4.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农耕制度、传统运输方式、传统民居。 5.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一月平均气温 低于0度 高于0度
年降水量 小 大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传统运输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 以水运为主
农耕制度 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二至三熟
第二节
1.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2.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3. 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干旱;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高寒。
4. 雅丹地貌的成因——风力作用
5.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6. 西北地区的地表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
7. 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8. 内蒙古牧区牧场类型:温带草原牧场,畜种: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牧场类型——
山地牧场,畜种:细毛羊;青海和西藏牧场类型——高寒牧场,畜种:牦牛、藏绵羊。
9. 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为灌溉农业,农业区有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青藏地区农业类型为河谷农业,农业区有藏南谷地、湟水谷地。
10. 雅鲁藏布江谷地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的原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第六章 省级区域
第一节
1.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2. 北京的职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 从哪些方面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高等院校集中、有众多的体育场馆、有各类博物馆、有许多国家级的演出团体。
4. 北京的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
5. 北京大致位于北纬40度、东经116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
6. 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位于中纬度暖温带,气候适宜;②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与最近海洋渤海直线距离仅150千米;③经济区位的优越性: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高原,西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大西北,南面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④战略位置的优越性: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战争年代易守难攻。
7. 北京作为聚落中心,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称芑,历史上,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这里建都。
8. 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明、清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的中心,城市格局为秃字轴线形。
9. 北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有: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
10.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有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快速路系统,将城区各个部分及城区和郊区连在一起。
第二节
1. 香港和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
2. 香港有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3. 澳门有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