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纬度和经度
㈠ 初一地理怎么计算经纬度
打开来下面这个网址看吧,那里很详源细,是我的回答,能帮助你的。
http://..com/question/117553125.html
一、经线、纬线
纬线
经线
1.形状
圆
半圆
2.大小
赤道最长4万千米
都等长,2万千米
网两极渐短成0千米
3.标数的界限
赤道(0°纬线)
0°、180°经线
以北北纬、以南南纬
0°东180°西为东经度
0°西180°东为西经度
4.标度数的范围
0°~90°
0°~180°
5.标度数的符号
北纬度N、南纬度S
东经度E、西经度W
6.划分半球的界限
赤道(0°纬线)
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
赤道以北北半球、
20°W往东到160°E是东半球
以南南半球
20°W往西到160°E是西半球
7.方向
指示东西方
指示南北方
一般左西右东
一般上北下南
二、经度
㈡ 初一地理经度纬度
先给你几个网址吧,都是我的回答。
并直接将第一个网页上的内容复给你,能帮助你的,我就是教初中地理的。
http://..com/question/117380418.html
http://..com/question/111160013.html
http://..com/question/116519473.html
http://..com/question/116936939.html
http://..com/question/116936939.html
一、经线、纬线
纬线 经线
1.形状 圆 半圆
2.大小 赤道最长4万千米 都等长,2万千米
网两极渐短成0千米
3.标数的界限 赤道(0°纬线) 0°、180°经线
以北北纬、以南南纬 0°东180°西为东经度
0°西180°东为西经度
4.标度数的范围 0°~90° 0°~180°
5.标度数的符号 北纬度N、南纬度S 东经度E、西经度W
6.划分半球的界限 赤道(0°纬线) 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
赤道以北北半球、 20°W往东到160°E是东半球
以南南半球 20°W往西到160°E是西半球
7.方向 指示东西方 指示南北方
一般左西右东 一般上北下南
二、经度
1.经度:为了区别每条经线给标注的度数。
2.零度确定: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子午宫)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3.度数划分:由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共360度,最大值180度。
4.表示方法: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度,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左)为西经度,用字母W表示。
5.度数变化:东经度向东(右)逐渐增大;西经度向西(左)逐渐增大。
经度数向东(右)增大的是东经度,向东(右)减小的是西经度。东大东经,西大西经。
6.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
20°W和160°E经线圈分出的两个半球,分别叫做东半球、西半球。
①从经度范围看: 20°W往东过00经线到160°E在东半球; 20°W往西过180°度经线到160°E在西半球。
②从经度数看:小于160°E的东经度和小于20°W的西经度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
③160°E和20°W既不属于东半球也不属于西半球。
7.几条特殊的线:
0°:本初子午线,东西经线的分界线,东边东经度、西边西经度。
180°:东西经线的分界线,东边西经度、西边东经度。
0°和180°既不属于东经度也不属于西经度。运用中不带符号。
20°W:东西半球分界线,东边东半球、西边西半球。
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东边西半球、西边东半球。
20°W、160°E不属于东半球也不属于西半球。不判断这两条经线上的点的东西半球。
三、纬度
1.纬度:为区别每条纬线给标注的度数。
2.零度确定:国际上规定,最长的纬线为0°纬线,即赤道。
3.度数划分:由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为90度。共180度,最大值90度。
4.表示方法:赤道以北为北纬,符号N,赤道以南为南纬,符号S。
度数变化:北纬度向北(上)增大,南纬度向北(上)减小。
纬度数向北(上)增大的是北纬度,向南(下)增大的是南纬度。北大北纬、南大南纬。
赤道既不属于北纬度也不属于南纬度。运用中不带符号。
5.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纬线圈分出的两个半球,北边的叫北半球,南边的叫南半球。由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一致,所以:
北纬度在北半球,南纬度在南半球。
赤道既不属于北半球也不属于南半球。
6.高中底纬的划分:30°纬线是中低纬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的分界线。30°和60°纬线不属于高中低纬度。
7.几条特殊的纬线:
0°:赤道,最长的纬线,4万千米。既是南北纬度分界限,也是南北半球分界线。图上多是直线。
30°N:中低纬度分界线。以北中纬度以南低纬度。
30°S:中低纬度分界线。以北纬低度以南中纬度。
60°N:中高纬度分界线。以北高纬度以南中纬度。
60°S:中高纬度分界线。以北中纬度以南高纬度。
23.5°N:北回归线,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线上及以南才有直射。靠近赤道北边的虚线。
23.5°S: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线上及以北才有直射,以南无直射。靠近赤道南边的虚线。
66.5°N:北极圈,北寒带与北温带分界线;极昼极夜的最南界线,线上及以北才有极昼极夜。靠近北极的虚线。
66.5°S:南极圈,南寒带与南温带分界线;极昼极夜的最北界线,线上及以南才有极昼极夜。靠近南极的虚线。
90°N:北极点,最短的纬线,长度为0km。地球上绝对的北方,其余各地都是他的正北方。
90°S:南极点,最短的纬线,长度为0km。地球上绝对的南方,其余各地都是他的正南方。
8.值得注意的是:在地图上只有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是虚线,其余的经纬线都必须是实线。
0°经纬线和1800经线运用中不能带符号,其余的经纬线都必须带符号。
四、怎么确定一个地点的经度和纬度
读清楚该点所在的经纬网图,运用上面的知识判明经纬度,再看经过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就行了。
㈢ 初一地理中学了经纬度,可是在如何分辨
经线 是半圆 是等长的
纬线 是圆的 不是等长的,赤道最长
经度分东经和西经,纬度分南纬和北纬
地球仪上横着的是纬度,竖着的是经度
㈣ 七年级地理 经纬度问题
最后他位于出发地的正西方。
如下图:
㈤ 初一的地理经纬度
我这不是表格 但是从中都有你所要的资料。我打的。不是下一篇文章给你哦 耐心看完好吗。?地球表面有两种线分别是 经线、纬线 又称作 “经纬网” 纬线是横的,每条纬线的形状是圆 每条纬线的长度是不同的 0°纬线又称作 赤道。纬线指示南北方向划分南北半球的线是赤道。经线是竖的,每条经线长度相同,一跳经线是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圆。(如:20°W 160°E)0°经线又称作 本初子午线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划分东西半球的线是 20°W 160°E。地球自转:绕地轴转 转一圈的时间约是24小时 实际是23小时56分。。也因为自转的原因出现了昼夜的区别,时刻的差异。地球公转:地球在自转的时候它也绕着太阳转 转一圈用的时间约是1年。 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四季形成(北半球)春:因为3.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这一天称为春分日 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这时,全球昼夜平分。夏:因为6.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这时,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秋:因为9.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这一天称为秋风日 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这时,全球昼夜平分冬:因为12.22日请按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这时,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分别是: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北温带 北寒带 (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在北温带内)热带与北温带嘚分界线是 北回归线(22.5°N=北纬22.5度)北温带与北寒带嘚分界线是 北极圈(66.5°N=北纬66.5度)热带与南温带嘚分界线是 南回归线(22.5°S=南纬22.5度) 南温带与南寒带嘚分界线是 南极圈(66.5°S=南纬66.5度) 哎呀 打了半天呢
㈥ 七年级地理问题~(怎样数地球仪的经度和纬度)
纬度抄是整圈,经度是半圈,纬度由赤道向两级(南北)递增,经度由英国格林维镇0度线向东西递增,纬度最高是90°,经度最高是180°!
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英国格林维镇0度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再看看对应度数就好了!
㈦ 初一地理的经度与纬度怎样计算
我现在已经初二了
但你可以听我的建议
多看图中的重要地区,判断内其经纬度。
初中地理比较注重容记忆和知识量的积累,我个人就很喜欢这门学科,一定要培养识图能力;
建议你把地球仪在脑海中有个大概印象,会好很多;
还有就是,学过后的书一定要留着,尤其是学文的。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们这里初中的地理旧书都卖到10元一本,呵呵可以升值了;
地球上与北纬35°,东经120°关于地球球心相对称的点的经纬度(
)
a55°n,120°w
b35°n,60°w
c55°s,60°w
d35°s,60°w
题目不多,但我推荐一本资料
题目少但都是重点
叫北大绿卡
㈧ 七年级上册地理经度纬度
经度和纬度都是一种角度。经度是个两面角,是两个经线平面的夹角。因所有经线都是一样长,为了度量经度选取一个起点面,经1884年国际会议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近郊、泰晤士河南岸的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旧址)的一台主要子午仪十字丝的那条经线为起始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平面是起点面,终点面是本地经线平面。某一点的经度,就是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间的夹角。在赤道上度量,自本初子午线平面作为起点面,分别往东往西度量,往东量值称为东经度,往西量值称为西经度。由此可见,一地的经度是该地对于本初子午线的方向和角距离。本初子午线是0°经度,东经度的最大值为180°,西经度的最大值为180°,东、西经180°经线是同一根经线,因此不分东经或西经,而统称180°经线。
纬度是个线面角。起点面是赤道平面,线是本地的地面法线。所谓法线,即垂直于参考扁球体表面的线。某地的纬度就是该地的法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纬度在本地经线上度量,由赤道向南、北度量,向北量值称为北纬度,向南量值称为南纬度。由此可见,一地的纬度是该地对于赤道的方向和角距离。赤道是0°纬线,北纬度的最大值为90°,即北极点;南纬度的最大值为90°,即南极点。
㈨ 七年级地理上册经度纬度
(横纬竖经)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都是纬度,指示东西方向;与赤道垂回直的都是答经度,指示南北方向。
从0°经线算起,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东经180°和西经的180°重合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
在地图上判读经度时应注意:从西向东(从左向右),经度的度数由小到大为东经度;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大到小,为西经度。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判读纬度:从南向北(从下到上),纬度的度数由小到大为北纬;从南向北,纬度的度数由大到小,为南纬。
看图分析
A横向两条为纬线,上面的纬度数比下面高,为北纬,分别是30°N,60°N;纵向两条为经线,左边的经度数比右边大,为西经,分别是45°W,30°W。
B横向两条为纬线,上面的纬度数比下面低,为南纬,分别是0°,30°S;纵向两条为经线,左边的经度数比右边小,为东经,分别是45°E,90°E。
(这些只有两条线,是没有跨半球的,如果有跨半球会把半球分界线标出,东西分界—20°W,160°E;南北分界—赤道)
㈩ 初一的地理知识,关于纬度经度的…… 额,谁来解决……
(1)12月22日,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5°S,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内66.5′N~90°N(北容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的纬度范围66.5′S~90°S(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2)昼短夜长,冬季。
解:读图分析,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出现极夜,南极圈出现极昼。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昼短夜长
第(3)题问题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