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高一地理必修一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答案

发布时间: 2021-01-21 02:43:24

㈠ 高一地理必修一名师学案答案

没有的,亲,不会的题目直接发过来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67页的答案

1,沙特来阿拉伯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受副源热带高压的控制,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少;全国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地表水资源缺乏;该国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没有引起重视,缺乏节约用水的意识。

2,哪些措施解决,措施的局限性。
措施:实行节水措施,建立人工蓄水设施;利用丰富的石油能源来进行海水淡化;与邻国协商跨流域调水;将南极冰山运输到沙特来获得淡水;
局限性:消耗人力物力较多,无法根本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资料分析: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只有55毫米,为什么会储藏如此丰富的淡水资源。
南极降水少不错,不过蒸发量更少,南极大陆终年受极地高压以及干冷的极地东风控制,蒸发量极小,所以日积月累淡水资源就相当丰富了.
分析反思:假如我们将大量的南极冰山……将会对全球的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有可能会使海平面上升,这个就是温室效应造成地球两极温度升高,冰山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的原理是一样的。很多城市会被淹没。

我还是希望你采纳的。

㈢ 求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谢~~~

行星地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
A.银河系 B.总星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总星系 D.太阳系
3.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多数是(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流星
4.太阳能量来源于( )
A.核裂变 B.核聚变
C.其它恒星 D.银河系中心
5.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 放射的能量
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氢气的燃烧
C.大阳辐射能量是由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亏损的质量转化而来的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 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6.关于太阳黑子的正确叙述是( )
A.太阳表面黑色的斑点
B.出现在日冕层
C.因为温度比周围大约低1500度,所以略显阴暗
D.活动周期为12年
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C.世界各地昼夜交替现象
D.世界各地季节的变化
8.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0经线南北延伸,如果这条线的东侧是2003年12月31日
14:00,请问这条线西侧的时间应该是 ( )
A. 2003年12月30日14:00
B. 2004年12月31日14:00
C. 2003年12月31日15:00
D. 2004年1月1日14:00
9.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 更替
B.海洋中洋流运动产生有规律的偏向
C.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10.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每天都重合
B.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两者重合
C.晨昏线与经线圈永不重合
D. 只有冬至和夏至这两天两者重合
11.下列各地中 ,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 )
A.20°N,30°E B.25°N,25°E
C.23.5°S,60°N D.40°S,120°W
12.当地球公转到了远日点附近时,悉尼的季节应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东经121º比东经120º的地方( )
A.区时早 B. 地方时早
C.一定先看到日出 D.地方时晚
14.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则( )
A.季节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昼夜长短相同 D.地方时相同
15.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方 ,则( )
A.区时相同 B.地方时相同
C.昼夜长短不同 D.线速度相同

16.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 )
(虚线为运动方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A B C D
17.10月1 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18. 按照 气候统计来划分四季,北半球夏季的时间应是( )
A. 4、5、6三个月 B. 5、6、7三个月
C. 6、7、8三个月 D. 7、8、9三个月
19.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
A.6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60~70千米
20.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是( )
A. 23小时56分4秒 B. 24小时
C. 24小时3分56秒 D. 24小时48分46秒
二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 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 得分。)
21.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
A.黑子 B.太阳风 C.耀斑 D.日珥
22.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放出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直接所用 的能源
B.由于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引起大气电离层的扰动,所以会产生磁暴现象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活动周期没有相关性
D.太阳活动有时会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23.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 )
A. 是每年的1月初 B.是每年的7月初
C.公转速度较快 D.公转速度较慢
24.平时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一天是( )
A. 太阳日 B. 恒星日
C. 23小时56分4秒 D. 24小时
25.在北京时间8点20分时( )
A.东经130º(位于东九区)的地方时正好等于区时
B.东经130º的地方时为7点40分
C.东经130º的地方时是9点
D.东经105º(位于东七区)的区时为7点20分
26.下列地点中既不会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也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A.34ºN,116ºE B.20ºS,75ºW
C.67ºS,20ºE D.40ºN,10ºW
27.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
A.北半球昼短夜长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D.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28.当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四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高值的有( )
A.华盛顿 B.新加坡
C.上海 D.巴西利亚
29.读下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表示极圈,中心表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日期相同的是( )
30. 当北半球冬至日时,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
A. 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角最大
B. 赤道上昼夜平分
C. 北半球有极昼现象
D. 南半球有极夜现象

一、二、选择题(共70分,共30道题)
单项选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双项选择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三、综合题 (共30分)
31.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5分):

⑴恒星①是 星;角②的角度是 ;平面③的名称是 ;
⑵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选择填空);
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选择填空)。
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32.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图中A、B、C、D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其中A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B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C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D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公转速度较 ,南半球是 季。
(3)当地球运行到A、C点时太阳直射在 上,此时全球各地昼夜 。
(4)当地球运行到B点附近时,太阳直射在 (纬度),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33. 读图“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10分):

(1) 图中虚线处两个界面的名称:AB间: 面、BC间: 面。
(2) 三个圈层名称:A: B: C: 。
(3)A、B、C三个圈层中,横波不能通过的是 层,软流层位于 层之中。
(4)A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
圈、 圈、 圈。

34. 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4分)

答案
一、二、选择题(共70分,共30 道题)
单项选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B B C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B D D B B C B A
双项选择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C BD AC AD CD AD BC AC BD AB

三、综合题 (共30分)
31. (5分)
⑴ 北极星 66.5° 黄道面
⑵ B D
32.(11分)
(1)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快 夏
(3)赤道 等长(平分)
(4)23.5°N 昼长夜短 极昼
33.(10分)
(1) 莫霍 古登堡
(2)地壳 地幔 地核
(3) C B
(4) 大气 水 生物
34.(略)(4分)

㈣ 跪求高中地理必修一课后活动题答案!

人教出版社网站-------教师用书-----附有活动题答案

㈤ 高一地理必修一填充图册答案 火急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只找到第二章,凑合用吧...

㈥ 11年高一地理目标检测答案、、、必修一(朝阳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解析与探究
通过分封,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属的体系。周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的西周社会结构具有政权与族权合一的特点。
自我评测
1、商代附属国独立性相对大,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各诸侯与王室的关系更为密切,臣属关系更为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①在西周宗法制度下,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的这个系统称为大宗。
②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③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
④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1、 可以用教材第4页关于周礼对贵族饮宴的规定加以说明. 活动建议
“执”字甲骨文形状像一个戴着手梏,“圉”字像戴着手梏的人被关进监狱,这两个字反映了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监狱等国家机器;“王”字像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高大的人,说明王权的强大;“臣”字像一只竖立的眼睛,说明臣下对上级俯首顺目;“劓”字像用刀割鼻子,“刖”字像锯断人的一脚,这两个字反映出当时有残害肢体的刑罚;“巫”字的形状反映出当时祭祀、占卜活动频繁。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解析与探究
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的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3、分封制的益处:对于距离秦朝统治中心比较远的地区,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分封制的弊端:①分封诸侯随着时间的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战,周天子不能控制,分封失去原来巩固统治的作用。②诸侯容易起异心,造成天下大乱。
郡县制的益处:实行郡县,官吏从朝廷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弊端: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便利于最高统治者的专制,为秦朝的暴政创造了条件。
自我评测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还制定了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并制定了 严苛、细密的法律制度。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与统一。②有利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有效组织爱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③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活动建议(略)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自我评测
1、原因是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及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日益激化的直接结果。汉初大封同姓王,后来诸侯王实力增强,严重威胁中央政权。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从根本上看,地方割据局面是有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
2、相同点:在中央削弱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在地方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不同点:在中央,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来削弱宰相的权力。在地方通过设置刺史代表中央检察地方;宋太祖则将地方的精兵、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
活动建议(略)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链接评析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官僚的地位不断下降,反映了皇权日益强化的趋势。 解析与探究
1、汉哀帝把丞相视为股肱,放在很高的地位;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议决,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但多数君主没总结这一教训。
2、没有本质的区别,重视或贬低宰相的作用都是从巩固其自身的统治考虑。
3、影响:①使中枢权力体系不断调整,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朝最终废除了丞相。②形成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员只能惟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及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自我评测 1、不断加强 2、三省六部 3、废除丞相制度 4、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知识链接评析
希腊地理环境有利于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内外交流,形成了希腊文化开放性、多元性的一面;同时又造成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地缘性特征迅速凸现,有利于冲破氏族部落血缘关系的影响,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华文化发祥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使人们安土重迁,长期以来血缘纽带不能冲破,治水、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更容易形成专制集权的体制。 解析与探究
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不同点:
1.产生或建立的方式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氏族制发展而来,后者主要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的诸侯国。
2.性质不同。前者是独立的奴隶制城市国家,具有多种类型的政体。后者初期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与周王室是隶属关系,后期逐渐摆脱周王的控制;政体由单一的奴隶制向君主制过渡。
3.前者体现的民主政治特色鲜明,后者体现的专制特色鲜明。 自我评测
1.主要特点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殖民运动最初情非所愿,但结果扩大了希腊人的生存空间,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的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希腊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2.形式及特点:贵族制:由少数贵族通过元老院或贵族会议掌握最高权力; 民主制:公民大会掌握最高治权,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寡头制;极少数贵族集体统治;
君主制和僭主制:都属于个人 专制,但后者主要是通过非法手段夺取政权。 共同点:都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属于奴隶主阶级专政政权性质。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解析与探究
深刻的文化产品在思想相对开放的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大量涌现。两者出现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没有专制权利的限制。具体因素不同:雅典城邦的政治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政治生活相对自由,公民积极参政议政,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性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政治统治相对宽松,统治者也需要人才治国。
在专制政治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受到局限,很难产生具有伟大思想的作品。 自我评测
1、雅典民主政体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的支持下,经历200多年的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措施:公民直接参政,实行抽签与差额选举的办法,轮番而治,司法机关职权独立、采取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陶片放逐法”, 辩论等。
效果:起到了一定效果(意义的三方面)但是有局限性(二方面)
3、提示①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的支持下经历长期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②在坚持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优点的同时,吸取教训,避免民主的狭隘性。③相对宽松的民产政治可以促进人类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事业的进步以展。④雅典民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臻于极盛,另一方面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发展,它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专制的手段。这种民主形式必然难以持久。
以后每课的答案在课件中,谨请留意!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