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初二地理上册期中试题

初二地理上册期中试题

发布时间: 2021-01-19 21:41:36

❶ 初二地理期中测试题 带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测试题
姓名 座号 班别 总分
一、 选择题(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 我国所处的温度带有 ( )
A .北温带 北寒带 B.北温带 热带 C.南温带 热带D.热带 北寒带
2、我国最早迎来一天的地方是 ( )
A .帕米尔高原 B.曾母暗沙 C.漠河 D.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3右图是哪个省区的轮廓( )
A.青 B. 陕 C.桂 D .湘
4、台湾海峡的属海是 ( )
A .渤海 B.黄海 C. 东海 D.南海
5、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A.黑龙江 B.内蒙古 C. 新疆 D.西藏
6、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 . 满 B. 壮 C. 回 D.藏
7、下面陈述中,正确的是( )
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B.据第五次人口复查的结果统计,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 C.我国各民族中汉族分布最广,除西藏自治区外,各省均有分布 D. 维吾尔族、满族的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
8、我国管辖的国土面积有 ( )
A. 960万平方千米 B.997万平方千米 C.1000万平方千米 D.1260万平方千米
9、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山是( )
A.大兴安岭 B.祁连山 C.雪峰山 D.太行山
10、北回归线沿线可见的山脉有( )
A. 台湾山脉 横断山脉 B.台湾山脉五指山 C.台湾山脉武夷山D.台湾山脉雪峰山
11、水稻也能在北方生长,这是因为我国 ( )
A .季风区面积广 B.雨热同期 C.地形复杂 D.气候复杂多样
12、我国跨四种干湿地区和四种温带带的省区是( )
A. 陕西 B.甘肃 C.西藏 D.四川
13、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 ( )
A.青藏高原 B.漠河附近 C.帕米尔高原 D.乌鲁木齐
14、半湿润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 荒漠
15、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气候 D. 高山气候
16、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
A.黑龙江 B.黄河 C.长江 D.珠江
17、地上河的现象产生在黄河的 ( )
A.河源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8、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的长江称为 ( )
A .通天河 B.川江C. 荆江 D.扬子江
19、属于吐鲁番盆地的民居是 ( )
A. 砖墙斜顶房 B.窑洞 C.晾房 D.干栏式木搂
20、山颠白雪皑皑、冰川广布的地地形区是 ( )
A .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二、 填空题 (20分)
21、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有 个自治区。
22、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
23、长江源远流长,有 和 之称。
24、我国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属于东亚又是内陆国家的是 。
2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西北和 地区。
26、我国地势的特征是 ,各类地形呈 状分布。
27、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 ,多集中在 地区。
28、习惯上,以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9、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河,所在区域为 区。
30、 平原利用黄河修渠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长江上游长约16千米,最窄处仅30米,水头落差达200米的河段叫 。
三、 连线题( 4分 )
将下面各民族传统节日、舞蹈和体育运动项目与所列民族用直线连起来。
①朝鲜族 ②傣族 ③ 蒙古族 ④维吾尔族
四、 综合题(36分)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千米,陆地相邻的国家有 个,其中①
② ③ ④ ⑤ 。
(2)我国省级行政区中,A是 ,简称 ;B是 ,简称 ;C是 ,简称 。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是 。
33、读我国地形图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9分 )
山脉① ② ③
高原④ ⑤
平原⑥ ⑦
海洋⑧ ⑨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航运发达,有 之称。试用三个数字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 、 。
(2)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图中①处是正在建设的 水电站。
(3)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4)图中A市是我国新设立的直辖市,其简称是 。
(5)写出城市B C D 的名称。
(6)从干湿地区看该河下游流经 地区,从温度带看流经 带,所以该河冲积成的 平原成为鱼米之乡。

答案一、BDBCC BBDDA BBABC DDCCA
二、21、34,5 22、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23、水能宝库,黄金水道24、俄罗斯,蒙古25、东北,西南26、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27、2/3,西部28、大兴安岭,冈底斯29、外流,外流30、宁夏,虎跳峡
三、连线题A②B④C②D①E③
五、 综合题32、(1)15,①朝鲜②俄罗斯③哈萨克斯坦④尼泊尔⑤老挝(2)A青海省,青B四川省,川或蜀C湖南省,湘(3)云南,江苏
33、①天山②阴山③秦岭④青藏高原⑤黄土高原⑥华北平原⑦东北平原⑧东海⑨南海
34、(1)黄金水道,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流量最大(2)长江三峡(3)防洪(4)渝(5)B,武汉C,南京D,上海(6)湿润地区,亚热带,长江中下游

❷ 初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初二地理复习题
第一章
1、 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关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濒临的海洋,由北向南,依次为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舟山渔场
6、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7、我国疆域辽阔,全国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8、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我国的总人口为12.95亿,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9、 中国的人口分布 东南多、西北少。
10、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1、为了使人口的增长 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 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的民族中 汉族人口最多 ,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3、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 东部和中部。全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西南 、西北 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分布具有大杂聚、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第二章
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4、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5、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山颠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6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
9、山区中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10、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11、我国冬季最冷的是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1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3、
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米)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分界山脉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分界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平原
14、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
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15、我国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就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集中在5--9月。
16、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17、我国的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有 寒潮、干旱、洪涝、台风。
18、我国季风气候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
19、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20、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21、秦岭和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河流有 结冰 现象。
22、塔里木河 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 高山冰雪融水 。近年来沿途灌溉用水增多,使中下游河道 断流 的情况更加严重。
23、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24、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
25、长江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简答题:
1、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答案: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2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3、 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是什么?(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影响)
4、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书第4页)
5、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书23页2题)
6、 “地上河”分布在黄河的哪个河段?形成原因是什么“(1、下游。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❸ 初二地理期中考试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

地理期中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并把答案序号填在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从世界看中国,我国位于 (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2.当我国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

A.我国纬度跨度大B.我国地势落差大

C.我国经度跨度大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3、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分别是 ( )
A、 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C、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D、东海、渤海、黄海、南海

4.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

A.渤海、东海 B.黄海、琼州海峡 C.渤海、琼州海峡 D.南海、渤海

5.下列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具有典型的地广人稀特点的是 ( )

A B C D

6.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 )

A.北寒带 B.热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7.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

A.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B.山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

C.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小 D.季风区比非季风区人口少

8.第四十一界世博会的举办地是在我国的 ( )

A.京 B.沪 C.苏 D.浙

9.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

A.朝鲜族 B.维吾尔族 C.壮族 D.哈萨克族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以下哪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 )

A.蒙古族 B.藏族

C.满族 D.苗族

11.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的主要原因( )

A.地势西高东低 B.地形复杂多样

C山区面积大 D.南北跨纬度广

12.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东南、西南边疆地区 B.西部、南部边疆的区

C.东部、南部边疆地区 D.西南、西北、东北边疆地区

我国某山脉为东西走向,且为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据此回答13—15题。

13.该山脉名称为( )

A.大兴安岭 B.天山 C.昆仑山 D.秦岭

14.该山脉以南有一个自治区常年低温,其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高 B.海拔高

C.距海遥远 D.受到冬季风影响

15.下列山脉与该山脉走向相同的是 ( )

A.横断山 B.长白山 C.南岭 D.太行山

16.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 )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阴川盆地 D.黄土高原、汉江谷地

17.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 ( )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人口稀疏区与人口稠密区的分界线

18.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

读下图,完成19 20题

19、该图所示的黄河河道,出现在 ( )

A、黄河的上游 B、黄河的中游

C、黄河的下游 D、黄河的中游和下游

20、形成该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黄河上游的梯级开发 B、黄河沿岸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


C、内蒙古高原的过度放牧 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二、综合题(50分)

26.(13分) 读“我国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分布空白图”回答:

我国地形剖面图(沿北纬32°)


数字

地理事

物名称

(1)将剖面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

(2)我国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是___________________盆地,H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

(5) G是巨大的弧形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它和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一月份_________________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7.(11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部分中,汉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的自治区只居住着一个民族 B.B处没有汉族分布

C.我国在C处设立了自治区 D.D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

(3)如果你是一位新疆的同学,你的家乡最可能在图中____________处。

(4)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8.(13分)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_______地。

(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_____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是______地。

(3)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不多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4)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右图三种季风气候中的_________________气候。

(5)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

(6)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我国大多数地方呈现冬季_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的气候特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 2.C 3.B 4.C 5.C

6.C 7.C 8.B 9.C 10.A

11.A 12.D 13.C 14.B 15.C

16.B 17.C 18.D 19.C 20.D

二、读图题(50分)

26.(13分)

(1)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

(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青藏高原 (4)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

(5)喜马拉雅山脉 (6)秦岭、0℃

27 (11分)

(1)C A、B、D (2)D (3)A (4)大杂居,小聚居

28(13分)

(1)甲 乙 (2)乙 甲 (3)C (4)温带季风气候

(5)水稻 (6)寒冷干燥 炎热多雨

❹ 初二上学期地理期中测试的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测试题
姓名 座号 班别 总分
一、 选择题(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 我国所处的温度带有 ( )
A .北温带 北寒带 B.北温带 热带 C.南温带 热带D.热带 北寒带
2、我国最早迎来一天的地方是 ( )
A .帕米尔高原 B.曾母暗沙 C.漠河 D.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3右图是哪个省区的轮廓( )
A.青 B. 陕 C.桂 D .湘
4、台湾海峡的属海是 ( )
A .渤海 B.黄海 C. 东海 D.南海
5、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A.黑龙江 B.内蒙古 C. 新疆 D.西藏
6、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 . 满 B. 壮 C. 回 D.藏
7、下面陈述中,正确的是( )
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B.据第五次人口复查的结果统计,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 C.我国各民族中汉族分布最广,除西藏自治区外,各省均有分布 D. 维吾尔族、满族的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
8、我国管辖的国土面积有 ( )
A. 960万平方千米 B.997万平方千米 C.1000万平方千米 D.1260万平方千米
9、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山是( )
A.大兴安岭 B.祁连山 C.雪峰山 D.太行山
10、北回归线沿线可见的山脉有( )
A. 台湾山脉 横断山脉 B.台湾山脉五指山 C.台湾山脉武夷山D.台湾山脉雪峰山
11、水稻也能在北方生长,这是因为我国 ( )
A .季风区面积广 B.雨热同期 C.地形复杂 D.气候复杂多样
12、我国跨四种干湿地区和四种温带带的省区是( )
A. 陕西 B.甘肃 C.西藏 D.四川
13、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 ( )
A.青藏高原 B.漠河附近 C.帕米尔高原 D.乌鲁木齐
14、半湿润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 荒漠
15、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气候 D. 高山气候
16、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
A.黑龙江 B.黄河 C.长江 D.珠江
17、地上河的现象产生在黄河的 ( )
A.河源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8、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的长江称为 ( )
A .通天河 B.川江C. 荆江 D.扬子江
19、属于吐鲁番盆地的民居是 ( )
A. 砖墙斜顶房 B.窑洞 C.晾房 D.干栏式木搂
20、山颠白雪皑皑、冰川广布的地地形区是 ( )
A .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二、 填空题 (20分)
21、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有 个自治区。
22、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
23、长江源远流长,有 和 之称。
24、我国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属于东亚又是内陆国家的是 。
2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西北和 地区。
26、我国地势的特征是 ,各类地形呈 状分布。
27、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 ,多集中在 地区。
28、习惯上,以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9、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河,所在区域为 区。
30、 平原利用黄河修渠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长江上游长约16千米,最窄处仅30米,水头落差达200米的河段叫 。
三、 连线题( 4分 )
将下面各民族传统节日、舞蹈和体育运动项目与所列民族用直线连起来。
①朝鲜族 ②傣族 ③ 蒙古族 ④维吾尔族
四、 综合题(36分)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千米,陆地相邻的国家有 个,其中①
② ③ ④ ⑤ 。
(2)我国省级行政区中,A是 ,简称 ;B是 ,简称 ;C是 ,简称 。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是 。
33、读我国地形图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9分 )
山脉① ② ③
高原④ ⑤
平原⑥ ⑦
海洋⑧ ⑨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航运发达,有 之称。试用三个数字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 、 。
(2)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图中①处是正在建设的 水电站。
(3)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4)图中A市是我国新设立的直辖市,其简称是 。
(5)写出城市B C D 的名称。
(6)从干湿地区看该河下游流经 地区,从温度带看流经 带,所以该河冲积成的 平原成为鱼米之乡。

答案一、BDBCC BBDDA BBABC DDCCA
二、21、34,5 22、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23、水能宝库,黄金水道24、俄罗斯,蒙古25、东北,西南26、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27、2/3,西部28、大兴安岭,冈底斯29、外流,外流30、宁夏,虎跳峡
三、连线题A②B④C②D①E③
五、 综合题32、(1)15,①朝鲜②俄罗斯③哈萨克斯坦④尼泊尔⑤老挝(2)A青海省,青B四川省,川或蜀C湖南省,湘(3)云南,江苏
33、①天山②阴山③秦岭④青藏高原⑤黄土高原⑥华北平原⑦东北平原⑧东海⑨南海
34、(1)黄金水道,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流量最大(2)长江三峡(3)防洪(4)渝(5)B,武汉C,南京D,上海(6)湿润地区,亚热带,长江中下游

-----------------------------------------------------------
南京市扬子一中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期中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每题一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 (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北寒带
2、我国三级行政区划指的是: ( )
A、省,县,乡 B、省,自治区,直辖市
C、省,地,市 D、国家,首都,省
3、下列属于直辖市的是: ( )
A、北京市、武汉市 B、上海市、南京市
C、天津市、重庆市 D、重庆市、广州市
4、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错误的是: ( )

A B C D
5、下列省(区) 的名称、简称与行政中心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吉林省—吉—吉林 B、贵州省—贵—贵阳
C、广东省—广—广州 D、山东省—豫—济南
6、 目前我国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和民族: ( )
A、23、56 B、36、40 C、34、56 D、28、55
7、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
C.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 D.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8、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 ( )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B、人口越多越好
C、人中越少越好
D、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9、下列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汉族全部分布在东部
B、少数民族全部分布在西部
C、我国民族总的分布趋势是大杂居,小聚居
D、各民族均匀分布
10、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
A、壮族 B、汉族 C、回族 D、苗族
11、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是: ( )
A、高原、盆地和丘陵 B、高山、盆地和丘陵
C、高原、平原和盆地 D、高山、高原和盆地
12、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地区是: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13、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B、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秦岭—淮河一线是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D、秦岭—淮河一线是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15、夏季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 ( )
A、海南岛 B、青藏高原 C、帕米尔高原 D、 漠河
16、有关季风对我国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各地夏季都吹东南风,冬季都吹西北风
B、台风形成的暴雨是我国的主要降水
C、冬季风势力强,在我国各地都比夏季风控制时间长
D、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水旱灾害主要是由各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引起的
17、四川盆地冬季暖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18、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 )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由南向西北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9、在盛夏时出现伏旱天气的地区是: (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南部沿海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西北内陆地区
20、黄河下游干流很少有支流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量少 B、下游为地上河 C、蒸发旺盛 D、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21、治理黄河的根本是: ( )
A、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B、加强下游河道的治理
C、加强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D、治理“地上河”河段
22、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极其非富,但90%集中在 ( )
A、宜宾至宜昌 B、源头至宜宾 C、宜昌至湖口 D、三峡段
23、我国下列河流中属于季节河的是: ( )
A、塔里木河 B、黑龙江 C、额尔齐斯河 D、雅鲁藏布江
24、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 ( )
A、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
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人口稠密区与人口稀疏区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25、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安全飞行了155,5小时,绕地飞行76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以后,于10月17日凌晨4点30分安全返回,主着陆场位于我国的: (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青海省
C、甘肃省 D、内蒙古自治区

第二部分:活动天地(每空一分,共计25分)

26、〖填一填〗读我国干湿地区图,回答问题。(8分)

(1)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把我国划分为A 、B 、C 、 D 。
(2)A与B的分界线接近 mm等降水量线,经过 — 一线
(考试不是分层设色图,最好改成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是————。)

(3)(我们)南京处于 (湿润、干旱)区。

27、〖挑战自我〗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8分)

(1)山脉A是 ,其南侧的地形区是 。
(2)山脉B是 ,它位于我国第 、 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3)山脉B、C之间的地形区是 。
(4)山脉D的东侧的地形区是 。
(5)F是 。

28、〖试一试〗读长江水系图,填注下列内容。(9分)

(1)长江注入① 海,图中②为 湖。
(2)长江中游是指 到 。
(3)③为 水利枢纽,
(4)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
(5)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是因为 、 、

-----------------------------------------------------------
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 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 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 ,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3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高原 气候区。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
49、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 山脉,注入东 海,它是我国长度 最长、水量 最大、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宾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 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不足,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 与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 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 季降水集中,冬春季 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 地区。
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西藏省目前没有铁路线。
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 运送。
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 运送。
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主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以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 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
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 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 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P3

2、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P17

3、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流向、东西交通主生的影响?P23

4、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P30

5、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P34

6、不同的干湿区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P37

7、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P67

8、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P105

9、“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地理条
件?P107

10、高新技术主业的特点?P113
参考资料:www.qiaoxue365.com

❺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
A、东海 黄海 B、东海 渤海
C、渤海 琼州海峡 D、南海 黄海
2、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四川省
3、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
A、蒙古族B、藏族C、壮族D、满族
4、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是()
A、秦岭—淮河一线B、第一阶梯界线
C、黑河—腾冲一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5、下列关于我国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B、位于南温带
C、位于西半球D、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东岸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A、汉族只分布在中部地区B、各省区民族分布单一
C、大杂居,小聚居D、大聚居,小杂居
7、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B、渤海东海南海黄海
C、渤海南海东海黄海D、东海黄海渤海南海
8、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洋流因素
9、我国三级行政区划指的是( )
A、省、县、乡B、省、自治区、直辖市
C、省、县、直辖市D、国家、首都、省
10、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
A、黑龙江B、珠江C、长江D、黄河
11、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
A、漠河B、海口C、青藏高原D、广州
1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B、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接近
C、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D、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
13、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
A、青海湖 B、鄱阳湖 C、洞庭湖D、太湖
14、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
A、长江 B、黄河C、额尔齐斯河D、雅鲁藏布江
1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是()
A、台湾广东广西云南B、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C、云南广东广西台湾D、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1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
A、昆仑山——祁连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秦岭-淮河
17、“不管是东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歌词反映我国气候()
A、复杂多样B、大陆性气候广
C、季风气候显著D、海洋性气候显著
18、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A、黄河B、长江C、珠江D、塔里木河
19、我国河流冬季有无结冰期的界线是()
A、长城B、长江C、南岭D、秦岭——淮河
20、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A、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B、蒙古越南老挝
C、印度文莱缅甸D、文莱哈萨克斯坦俄罗斯
21、下列省区、简称、行政中心组合正确的是()
A、江西省—湘—南昌B、河北省—鄂—武汉
C、福建省—闽—福州D、广东省—贵—广州
22、关于我国降水分布趋势,正确的是()
A、从东南沿海湘西北内陆递减B、从南到北递减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D、从东南向东北递增
23、有“聚宝盆”之称的是()
A、四川盆地B、柴达木盆地C、塔里木盆地D、准格尔盆地
24、“地上河“是()
A、黄河上游B、黄河下游C、长江下游D、长江上游
25、下列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的是()
A、长江B、黄河C、珠江D、塔里木河
26、影响我国最主要的气候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旱涝 D、泥石流
27、我国货运量居第二位的是( )
A、黄河 B、长江 C、京杭运河 D、珠江
二、综合题
(一 )读中国地形图和沿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共10分)
1、写出序号代表的山脉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上述山脉中弧形山脉是_________(填序号)
2、从地形剖面图中可知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形剖面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读季风图回答问题(共6分)
1、此图是影响我国的_____(冬、夏)季风,①是来自________洋的_______风②是来自_______洋的__________风。
2、受到此季风影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区。
(三)读中国政区图回答问题(共12分)
1、我国省级行政区共有_____个,包括_____个省,_______个直辖市,_____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
2、写出字母所代表的省区名称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
3、写出我国邻国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四)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共8分)
1、黄河发源于A______________山脉,流入B_________海。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3、写出序号所代表的支流名称
支流: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4、下列措施中根治黄河“地上河”问题的是( )
A、在下游加固堤坝 B、在中游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C、裁弯取直 D、在下游植树造林
(五)读长江流域图回答问题(共10分)
1、写出序号代表的支流和湖泊名称
支流: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湖泊:⑥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
2、长江发源于______省,向东流入_________海
3、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①___________ , ②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
4、长江最主要的忧患问题是__________。

❻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后面的答题表中(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1小时 D. 1年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c )
A.地转偏向力 B.昼夜更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时间的差异
3. 期末考试的今天,太阳直射点位于:(b )
A.赤道上 B.南回归线附近 C.北回归线附近 D.南极圈
4. 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d )
A.北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东半球
5. 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时,他周围的方向是:(a )
A. 四周都是北 B. 左东右西 C. 左西右东 D. 四周都是南
6. 在一幅四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6厘米代表实际距离是:(b )
A. 240千米 B. 2400千米 C. 24千米 D. 1200千米
7. 下面对高度的叙述,表示相对高度的是:( B)
A.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B. 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9003米
C.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高-155米 D. 青藏高原平均高度为4000米
8. 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北冰洋 D.印度洋
9.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分别是:( )
A. 50% 和 50% B. 79% 和 21% C. 29% 和71% D. 71% 和 29%
10. 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 )
A. 丹麦海峡 B. 白令海峡 C. 巴拿马运河 D. 德雷克海峡
11.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 ( )
A. 印度洋板块 B. 非洲板块 C. 亚欧板块 D. 欧洲板块
12. 火山和地震的相同之处是:( )
①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②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是地球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13. 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 秋高气爽 B. 冬冷夏热 C. 狂风暴雨 D. 全年炎热干燥
14. 南半球陆地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d)
A. 7月 B. 8月 C. 2月 D. 1月
15. 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
A. 该地某一年的降水量 B. 该地降水最多一年的降水量
C. 该地多年平均的降水量 D. 该地降水量最少一年的降水量
16、影响塔里木盆地与同纬度北京气候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有: (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地形 D. 人为因素
17. 西亚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属于:(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18. 关于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四季分明,夏季多雨
C.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D.全年炎热干燥
19.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取决于:( )
A.经济发达程度 B.生活医疗水平 C.文化教育水平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0. 2000年在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数量是:( )
A.1个 B.7个 C.5个 D.6个
21. 下列不属于黄种人的是:( )
A.印度人 B.印第安人 C.蒙古人 D.中国人
22. 有关世界三大宗教,正确的说法是:( )
A.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B.基督教教徒又称为穆斯林
C.佛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D.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23. 下列关于世界上语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B.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C.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24.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
①森林减少,草原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②粮食及生活用品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
③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④生活水平会大幅度提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思是:( )
A、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B、在适应当地环境的长期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C、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D、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6. 下列那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A. 水源充足 B. 交通便利 C. 崎岖山地 D. 自然资源丰富
27. 下列关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北极地区气候严寒,房屋用冰块构筑,低矮,墙厚,保温功能好
B. 我国黄土高原上气候干燥、冬冷夏热,用黄土筑成窑洞,冬暖夏凉
C. 西亚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风沙大,建平顶房可防风沙
D.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潮湿,人住在竹楼上层,凉爽又防潮
28. 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原则是:( )
A. 国家人口的多少 B. 国家面积的大小
C. 政治制度的不同 D.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9.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
A. 亚洲、非洲 B. 大洋洲 C. 拉丁美洲 D. 欧洲、北美洲
30. 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 )
A. 国界线以内的陆地 B. 国界线以内的陆地、领海
C. 国界线以内的陆地、河湖 D. 国界线以内的陆地、河湖、领海和领空

❼ 初二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内容重点

八年级上册考试要点
概况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中国的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❽ 初二地理上册期中重点

第一章 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33、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高原 气候区。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
49、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 最长、水量 最大、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宾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 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不足,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 与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 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 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 地区。
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经过西藏省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 运送。
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 运送。
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产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以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
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 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 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重点
1.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2.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5.我国既有辽阔的陆地国土,又有广袤的海洋国土。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水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6.根据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7.中国人口分布呈东多西少分布,分界线是黑河到腾冲。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东部地区面积占45%,人口占94%。
8.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也较多,在500万人以上。
9.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的民族分布相对分散。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也有汉族人口分布。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10.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11.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最高气温区与最低气温区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
1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13.热带: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台湾。
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暖温带:秦岭黄河以北。
中温带: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葛尔盆地。
寒温带:黑龙江、内蒙古省北部。
高原气候区: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14.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5.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北部地区。
16.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17.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8.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音速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19.季风气候典型特征:雨热同期,对植物生长有利。
20.吐鲁番盆地气候干燥,冬冷夏热;青藏高原上大部分地区四季常东,有的地区甚至终年冰雪覆盖;海南岛气候湿润,终年皆夏;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漫长。
21.内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
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运河。
22.长江河源地和流经的省区市: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最终流入东海。黄河河源地和流经的省区市: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最终流入渤海。松花江河源地和流经的省区市: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最终流入太平洋。
23.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几“字形,曲折东流入海。
24.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谁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❾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复习 热
一.积累与运用

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词语。

荻dí港 锐不可当dāng 要塞sài 溃kuì退 阻遏è 穿梭suō 飒飒sà 莲蓬péng 张皇失措cuò 瓦砾lì 匍匐pú fú 绥suí靖区 疟nüè疾 寒噤jìn 仄zè歪 泅qiú着 烧灼zhuó 地窖jiào 呵hē护 悼dào念 屹yì立 蜿蜒wān yán 恍huǎng惚 荒谬miù 憧chōng憬 疮chuāng疤 诘jié问 惧惮dàn 霹雳pī lì 震悚sǒng 憎zēng恶 交卸xiè 狼藉jí 赋fù闲 妥tuǒ帖 踌躇chóu chú 蹒跚pán shān 颓tuí唐 琐屑suǒ xiè 惦diàn记 凹凼dàng 门槛kǎn 尴尬gān gà 晌shǎng午 头颅lú 惶huáng恐 取缔dì 骷髅kū lóu 攥zuàn着 滞zhì笨 愧怍zuò 跋涉bá shè 唏嘘xū 戚qī容 噩è耗 猝cù然 昏厥jué 呵hè斥 伎jì俩 颠沛pèi 号háo啕大哭 湮yān没 弧hú形 洨xiāo河 惟妙惟肖xiào 魅mèi力 鉴jiàn赏 亭台轩xuān榭 池沼zhǎo 重峦叠嶂zhàng 丘壑hè 嶙lín峋 蔷qiāng薇 斟zhēn酌 矗chù立 湛zhàn蓝 迥jiǒng然不同 伧cāng俗 休憩qì

二.重点作家作品。

孙犁,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解放后,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断论》等。

西蒙诺夫,前苏联俄罗斯作家。主要作品:剧本《我城一少年》,诗集《友与敌》,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等。曾获得斯大林及列宁文学奖金。

雨果,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湖北武汉人。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等,散文集《梦谷集》等。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主要作品: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译著《唐•吉诃德》。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江苏无锡人。于1935年与杨绛结婚,主要作品: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千年一叹》等。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著名教育家,江苏苏州人。主要作品:长篇《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新诗集《雪潮》,童话集《稻草人》等。

三.关于新闻

新闻又称消息,指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侠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我们课文学习的新闻就是消息。

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新闻的标题是全文的眼睛,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主题式;主题加肩题式;主题加副题式;完全式)

关系(主题是消息的核心事实;肩题<也称引题、眉题>对主题进行引导说明;副题<也称子题、辅题>对主题进行补充注释。主题在中间一行,字号最大;肩题在主题上面;副题在主题下面,字号稍小。)

2.导语,位置(消息的头一句或第一段话。)

内容(消息中最有价值,最核心事实的概要。)

写法(对主要的事实作简洁描述;对报道的事实作精辟的评论;对报道的问题作尖锐的提问。)

3.主体,内容(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结构(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4.背景,是指消息所报道事实的历史情况和环境条件。

种类(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

位置(一般放在主体中,也可放在导语和结尾部分。)

5.结语,位置(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可以不要结尾。

方式(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用带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作结束;对发展趋势作预测;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6.新闻的要素,与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

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原因:解放全中国

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结果:顺利渡过长江

四.记叙文的阅读。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 通讯、 特写、访问记、 游记 、报告文学、 回忆录、童话、 寓言 、散文 、小说等都可以归于记叙文的范畴。
(一) 常见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点
1、能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段意。
2、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记叙文的要素、线索、写作顺序等。根据各部分之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中心思想。
3、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词、语句,并加以分析体会,理解其内容和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对人物、作者思想感情能作出评价,谈出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二)考查题型
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为主,选择题极少穿插使用。一些能表现学生阅读感受及阅读体验的题和赏析题进一步增加。
(三) 复习要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人物的行踪或命运、事件发展、物品、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等。线索在文章中往往是有标志的,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3、记叙文的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
4、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亲切、真实);第二人称(直接,拉近距离,面对面);第三人称(灵活自由,叙述空间大)。
5、描写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或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6、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语句,它们往往是文章中心的体现。
7、要特别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8、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很少有说明。
9、划分段落的方法有:
(1)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划分。
(3)按地点的转移(即空间位置的变换)划分。
(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10、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2)概述法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达出来,缺一不可。

五.说明文的阅读。

1.了解说明文特点
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的对象。
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
二是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
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

3.理清说明顺序

三大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以思维的规律为序

4.“九大”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据 作比较 摹状貌 打比方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如:A:“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B: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准确性注意三方面:
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三是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复习测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滞笨( ) 拂晓( ) 休憩( ) 纤细( ) 杀戮( )

震悚( ) 轩榭( ) 踌躇( ) 湛蓝( ) 镂空(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íng yǒu kě yuán cù rán hūn jué xiōng zhōng yǒu qīu hè míng zhōng jī qìng

( ) ( ) ( ) ( )

3.《苏州园林》的作者是 ,江苏苏州人,著名的 、 、编辑家。

4.我们在本单元学习了雨果的一篇文章是《 》。雨果, 国作家,代表作有 、 等。

5.新闻的结构包括五个部分: 。其中, 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

6. 语段阅读

〔一〕

22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清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对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l.新闻要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也是有倾向的。选段表现我军的形容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敌军溃败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就体现了这则新闻明显的立场和感情倾向。

2.有读者认为“此种情况”只是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清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军进军顺利,原因是多个方面的,请概括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l、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纷纷溃退、毫无斗志2、不只是指西路军的情况,还包括中路军的情况。作者分析我军进军顺利的原因,不只是对西路军而言的,至少还包括中路军(其实也还包括东路军)。这种看法不完全对3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国民党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签订和平协定,都很泄气。

(二)

明天的太阳城
①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②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这里没有烟囱,没有油加热的装置,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如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如正在生长的向日葵。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③在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在地下室中有着蓄能器。所谓热交换,就是将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加热,热量通过热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存起来。
④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当太阳升起后,太阳能转换的电流就直接驱动洗衣机、冰箱、收音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由太阳能烧开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在多云的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在阴雨天,人们则可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⑤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其速度不很快,但没任何噪音。至于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红灯用的都是太阳能,人们不再需要为更换电池而烦恼。
⑥太阳城里不再有废气,太阳能汽车消耗的是干净的太阳能源或太阳能转换的电源。这些汽车上装着电池,当电消耗完时,开到“加能站”去补充能量,就像通常的汽车开到“加油站”去加油一样。只不过这些“加油站”没有通常的那种油罐,替代的是一个个电源插座,驾驶员只需把电池连接插头插到这些插座中就能充电。城市里不再有烟雾和怪味。
⑦太阳城,沐浴在太阳光下的城市,没有噪音,没有废气,到处是彩色的房屋,不需要为每天消耗的能源付费,这多么美好啊!因此尽管有很多难题,太阳能技术仍一直处于研究的热点中,无数的新工艺和方法也得到各种试验,德国也有企业开始出口某些太阳能系统,这些太阳能系统在阳光充足的地区特别有用。
⑧可以预见,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导读]
这篇说明文介绍了未来的太阳城的情况,文章抓住太阳城的特征,对这一人们幻想中的科学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练习]
1.请简述太阳城的主要特点。
2.一个家庭要利用太阳能,主要装置有 。
3.利用太阳能,有哪些优点?(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分别概括②③段和④⑤段的大意。
答:②③段的大意为: ;
④⑤段的大意为: 。
5.“尽管有很多难题,太阳能技术仍一直处于研究的热点中。”如果你将来从事太阳能研究,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太阳能技术有哪些难题值得研究?
提示:第1题考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这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回答。第2题考查把握具体事物特征的能力。把握具体事物,要注意文章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与被说明对象之间的联系,注意到了这些联系,再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解答第3题阅读的精细、思维的敏捷是准确答题的关键。本题应捕捉原文中“没有任何噪音”“不再有废气”“不需要为每天消耗的能源付费”作答。第4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要抓住要点作答。第5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力,有一定的开放性。解题可从太阳能的(接收)转换、储存以及提高太阳能汽车、电车、轮船的速度等三个方面来谈。
参考答案:1.千姿百态的房屋上都装有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 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2.太阳能转换器 蓄能器 3.没有任何品音 不再有废气(或城市里不再有烟雾和怪味) 不需要为每天消耗的能源付费 4.介绍太阳城利用太阳能的主要装置 太阳城利用太阳能的情况。 5.略

(三)

金色花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_______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它会怎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有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1)本文是一篇较有特色和韵味的_______,在行文上作者成功地运用了_______手法。
(2)“我”开始“不喜欢”“不关心”仙人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一句中“奇迹”指的是_______。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5题略

6.(一)l、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纷纷溃退、毫无斗志2、不只是指西路军的情况,还包括中路军的情况。作者分析我军进军顺利的原因,不只是对西路军而言的,至少还包括中路军(其实也还包括东路军)。这种看法不完全对3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国民党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签订和平协定,都很泄气。

(二)提示:第1题考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这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回答。第2题考查把握具体事物特征的能力。把握具体事物,要注意文章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与被说明对象之间的联系,注意到了这些联系,再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解答第3题阅读的精细、思维的敏捷是准确答题的关键。本题应捕捉原文中“没有任何噪音”“不再有废气”“不需要为每天消耗的能源付费”作答。第4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要抓住要点作答。第5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力,有一定的开放性。解题可从太阳能的(接收)转换、储存以及提高太阳能汽车、电车、轮船的速度等三个方面来谈。参考答案:1.千姿百态的房屋上都装有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 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2.太阳能转换器 蓄能器 3.没有任何品音 不再有废气(或城市里不再有烟雾和怪味) 不需要为每天消耗的能源付费 4.介绍太阳城利用太阳能的主要装置 太阳城利用太阳能的情况。 5.略

(三)参考答案:(1)散文(记叙文) 欲扬先抑(2)它既不美,也不雅(3)丑陋的仙人掌竟开出了一朵异常漂亮的金色花(4)由对金色花美丽的赞美,进而升华到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