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发布时间: 2021-01-19 20:56:07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第一章内容的思维导图(知识树框架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指导(含图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 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

Ⅱ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课本习题

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层,大气层具有保温作用,白天地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晚上大气层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把吸收地表面的长波辐射返回给地球表面,使得晚上的时候温度不会太低。
而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因接受太阳辐射月球表面温度极高,但是晚上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温度就非常低。月球则因为没有象地球这样的大气,因而,致使它表面的温度昼夜变化剧烈,白天表面温度可达127℃,夜间可降至-183℃。

大气逆辐射:
原理
由于大气本身的温度也低,放射的辐射能的波长较长,故也称为大气长波辐射。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同时大气逆辐射也能被地面吸收,这就使地面以长波形式辐射所损耗的热量得到一定的补偿(特别是大气中云层较厚或水汽含量较多时),即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类似花房中玻璃窗的保暖作用,故常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应为-23℃,左右,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是15℃左右。也就是说,大气花房效应使地表平均温度提高了将近38℃。
2成因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刚好和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所以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是地面获得热量的重要来源。由于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地面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一些,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这种大气的保温作用使近地表的气温提高了约18℃。月球则因为没有象地球这样的大气,因而,致使它表面的温度昼夜变化剧烈,白天表面温度可达127℃,夜间可降至-183℃。
云量多,空气中湿度大,大气逆辐射强 .就是说射到地面的光线很容易被云层反射回来
空气洁净,云量少,反射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多.地面辐射加强,大气辐射也跟着加强,大气逆辐射也会随之加强.
3大气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区别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如吸收,反射和散射)
但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相当小的。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属于长波辐射。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因此,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除极少一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都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线长波辐射。这就是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

Ⅲ 求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你去文库搜下,刚才我去看,有很多啊

Ⅳ 高一必修一湘教版地理第一,第二章(好的加追100)

这怎么帮你,你现在看看书吧,还来的及。不明白的地方再问问懂的同学。放轻松!

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讲课时该怎样导入

可以这样:第二节我们学习了影响气候的因素(之前可以提问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今天我们学习影响天气的因素--锋面、气旋和反气旋。

Ⅵ 高一地理第二单元第一节………求解………

让学生做这么难的地理题,我对此学生深感同情!老衲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Ⅶ 求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笔记(详细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 (选择性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甲烷、氟氯烃等吸收红外线反射:与天空中的云量相关,云越多、越厚则反射越强散射:蓝色光比较容易被散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以避免地球上出现“过高”的温度,其强弱可以受到天气阴晴、太阳高度角(纬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甲烷、氟氯烃等专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再以大气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其中绝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地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可以避免地球上出现“过低”的温度,其强弱可以受到二氧化碳含量、天气阴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强弱与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呈正相关。二、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冷热不均 ↓空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空气水平运动(风)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风)的直接原因案例分析:海陆风与海陆热力差异城市风与热岛效应1.空气的垂直运动:地面受热→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出现云雨天气地面冷却→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出现晴朗天气2.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同时垂直等压线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摩擦力:(高空中可忽略,造成风向与等压线平行)3.风向与风力的判断:风向判断: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力判断:主要取决于气压差大小即等压线的密集程度§2气压带和风带一、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季风)二、气压带、风带: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气压带、风带的成因:气压带成因:热力原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动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成因: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而成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无论南北半球均是7月北移,1月南移三、季风:1.海陆热力差异:2.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亚欧大陆太平洋大西洋1月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7月亚洲低压(印度低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4.季风的形成: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1月7月成因东亚西北季风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南亚东北季风西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5.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气候特点季风因素夏季高温多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南季风冬季寒冷少雨亚洲高压;西北季风四、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是影响气候的根本因素,另外还有大气环流、下垫面、人为活动等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与气候的形成:(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高压带→少雨;低压带→多雨风带:离岸风→少雨;向岸风→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3常见天气系统一、锋面与天气:1.气团与锋: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如冰洋大陆气团、冰洋海洋气团、极地海洋气团、极地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热带大陆气团、赤道气团等。当某地受某单一气团影响时,其天气是比较稳定的,且和该气团的性质相一致。锋:冷暖空气相遇时二者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称为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当某地受到锋的影响时,常会出现云、大风、降水等天气变化。2.锋的类型与天气:(1)冷锋与天气:v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v 移动速度一般较快。v 过境前受暖气团影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v 过境时易出现云雨(雪)大风,降水往往出现在冷锋锋线之后。v 过境后受冷气团影响,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增高。v 我国一年四季均有冷锋现象,尤其冬半年常见。v 我国冬季的寒潮、夏季北方暴雨、春季沙尘暴都是由于冷锋影响造成的。(2)暖锋与天气:v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v 移动速度较慢。v 过境前受冷气团影响,气温偏低,气压偏高,天气晴朗。v 过境时易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降水往往出现在暖锋锋线之前。v 过境后受暖气团影响,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v 在我国出现频率低于冷锋,主要见于东北及长江中下游。(3)准静止锋与天气:v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v 易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v 我国初夏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冬季云贵地区的华西秋雨就是由于准静止锋的影响造成的。3.锋的图形表示方法: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及其天气:1.部分基本概念:低压与高压:指气压分布状况;低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高压:中心气压高压四周。气旋与反气旋:指低压区和高压区的气流状况。低压区气流运动形式称为气旋;高压区气流运动形式称为反气旋。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2.低压和气旋:水平方向:北逆南顺;垂直方向:中心气流上升;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天气:云雨天气举例:台风3.高压和反气旋:水平方向:北顺南逆;垂直方向:中心气流下沉;低空辐散-高空辐合天气:晴朗少雨天气举例:我国夏季伏旱、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潮等天气三、等压线分布图的阅读:(锋面气旋的阅读)低压区(气旋)的低压槽容易出现锋面,该锋面将随气旋的旋转而运动。§4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冷暖干湿”变化。(气温、降水)2.全球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一万年以来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大尺度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小尺度气候变化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重点讨论近代气候变化)二、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全球气候变暖1.全球气候变暖的复杂性:全球气候变暖是针对全球而言的;而对于局部地区来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异。例如:由空间上看,我国北方气温增高十分明显,而长江流域则弱;由时间上看,冬季增温明显,夏季相对较弱。2.全球气候变暖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氟氯烃(制冷剂)的排放;森林的破坏;人口的增加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1.对海平面的影响:两极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岛屿、沿海低地海水体积膨胀2.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影响: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人类如何延缓全球气候变暖,减轻其危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