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七年级地理板块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板块的运动

发布时间: 2021-01-19 07:15:01

A. 几道有关板块运动的地理题!!!

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在地幔对流的驱动下①,岩石圈板块驮伏在地幔软流层上象传送带那样作大规模水平运动,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全球岩石圈据勒皮雄(Le Pichon)等的意见可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一般又分为北美板块和南美板块。第一级大板块既包括陆地,也包括海洋,如美洲板块除美洲大陆外,还包括大西洋中脊以西的大洋部分。只有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海洋,但也包括北美圣安德列斯断层以西的陆地及加利福尼亚半岛。在大板块中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板块,如纳兹卡(Nazca)板块(东太平洋洋隆与秘鲁-智利海沟之间)、科科斯(Cocos)板块(东太平洋洋隆与中美海沟之间)、加勒比板块(南、北美以及中美海沟与西印度群岛之间)、菲律宾板块(琉球、菲律宾岛弧-海沟系与马里亚纳岛弧-海沟系之间)、阿拉伯板块、斯科舍板块(南美与南极之间)、索马里板块(东非裂谷带与印度洋中脊之间)等。此外,沿大陆内部大型板块的边界上,往往镶嵌着众多的小板块。
一般来说,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都非常强烈。通常把地震带当作板块划分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现代板块边界在地形上也有突出表现,如大洋中脊、海沟、褶皱山系等,它们的位置与地震带吻合。不同的板块边界类型对应于不同的板块间相对运动的方式。第一是离散型板块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的轴部,两侧板块相背分离,软流圈地幔物质沿中脊的中央裂谷上升、涌出,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上,所以这里是板块的增生边界。第二是汇聚型板块边界,相当于海沟和年轻的造山带,两侧板块相向而行。它们又分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俯冲边界相当于海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缘,相邻板块相互叠覆,一板块俯冲于另一板块之下。
因大洋板块的厚度小,密度大,位置低,而大陆板块则相反,故一般是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在海沟处潜没消亡于地幔之中,形成安第斯型或岛弧-海沟系大陆边缘。碰撞边界相当于年轻造山带,为大洋闭合、大陆碰撞的地缝合线,现代碰撞边界主要见于亚欧板块南缘。第三是平错型板块边界,相当于转换断层,两侧板块相互滑过。一幅现代板块运动的全球图象,就是由板块的扩张、俯冲、碰撞和错动构成的,它们相互协调,彼此关联。环太平洋的汇聚边界大致把全球分成不对称的两大部分,即太平洋部分和地球表面的其他部分。太平洋外围的亚欧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印度洋板块或印-澳板块)及美洲板块向太平洋方向推进,后缘则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张开;太平洋内部的太平洋板块、科科斯板块和纳兹卡板块则向太平洋周缘的海沟俯冲潜没,其后缘则是东太平洋洋隆的扩张。
亚欧板块南缘的碰撞边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与非洲板块、及原属冈瓦纳的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板块向北朝亚欧板块推移有关,这一推移又是大西洋、印度洋扩张的结果。由于大洋中脊更多地分布在南半球,各大洋中脊在南端相互串连,北端却没入大陆之下,这就使得一些板块具有向北运动的趋向。

B. 七年级上册地理 中板块运动的特点是

七年级讲海陆变迁主要是用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在1915年写出了《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较完整地提出了这一学说,提出今天所知的南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是由大约3亿年前一块“超级大陆”分裂,经过漫长岁月的移动最终形成的。
2.海底扩张学说: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海洋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地球科学家们开始了对海洋盆地以及洋底岩石学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揭示出洋底的基本面貌。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以地幔对流说为基础,认为地球内部的地幔物质在大洋中部上涌,向两边溢流,并推开旧有的洋底物质,逐渐向两侧对称地扩张,形成新的洋底。
3.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勒皮雄等人把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概念发展成为著名的“板块构造说”。基本观点是: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许多板块,岩石圈板块是在软流圈上滑动的,岩石圈板块之间在相互运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作用。
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版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分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是板块的张裂区,往往形成裂谷和新的海洋。如:欧洲和北美距离日益扩大原因是北大西洋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版块的生长边界,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小板块之间的张裂;消亡边界是板块的碰撞挤压区,往往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和岛弧链。如: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内部造成的,而从千岛群岛经日本、琉球到菲律宾群岛的大岛弧链则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总之,地表面貌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七年级主要强调内力作用,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一方面要注重知识能力的识记与提升,另一方面还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兴趣,家长和老师就不用操心。

C. 七年级地理科学探究题 地壳变动与火山地震的关系

一、地壳变动与火山地震关系非常密切:
1、两者成因相同:
地壳变动专与火山地震都与板块的属运动有关,全球一共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壳的运动,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2、两者有直接因果关系:
地壳的运动导致地球内部的能量在地壳薄弱处释放形成火山地震。
二、全球主要划分为六大板块如下: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三、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D.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板块运动内容怎么变成了七大板块

原来的六大板块,南极洲板块向东南太平洋部分延伸。现在的地图册上,延伸出去的部分被划分出去,边界在南美洲南端附近,大约南纬45°附近。应该是这个意思。

E. 在地理的板块运动中岛链是怎么形成的

LZ您好
您说的这个现象发生在海洋版块向大陆版块俯冲的消亡边界上:大致专是大洋属岩石圈在大洋板块的边缘,向大陆板块的下方俯冲潜没,两个板块期间发生摩擦作用,使得附近地壳下方的地幔物质增温,发生分熔,当岩浆上涌喷出地表即可形成海上的火山,是为岛链的内弧。
与此同时,在靠近大洋一侧,由于大洋板块俯冲,海底拖曳向下,形成深海沟。在俯冲形成海沟的过程中,同样有大洋沉积物在岛弧靠海沟一侧发生增生,形成岛链外弧。
如此在消亡边界上的地壳运动的火山+沉积作用,即可形成完整的岛链。

F. 地理板块运动

好的,继续吧,题目清楚些啊

  1. 六 运动 活跃 稳定

  2. 太平洋

  3. 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版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权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4.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5. 日本、印度尼西亚、中国、美国、智利

G. 地理怎么学好板块运动

记住五大板块,知道板块运动方向
明白板块分裂处多火山地震和板块的张裂挤压的后果

H. 地理大神!什么是板块运动板块在软流层漂~不会飘走吗板块为什么会动啊人在上面安全吗

板块运动是由于地壳运动所造成的现象,地壳是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的,但一般人是无法察觉的,这也是地震的原因

I. 高一地理的板块运动

(1)海沟;海岭;地幔
(2)M
(3)A
(4)ECD;海底扩张
(5)美洲;科迪勒拉
美丽心情团队为您服务!亲
答案绝对正确!

J. 关于“板块运动”地理问题1请解析!!!

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又n板块在太平洋板块以东,所以n为美洲板块。
美洲西部的高大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脉组成。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