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
⑴ 初一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
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6、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赤道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最长的纬线。纬度自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9、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1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4、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6、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7、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8、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19、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20、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2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4、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
25、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26、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7、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8、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9、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每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
30、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1、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32、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均为黄色人种。
34、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5、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36、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筑为教堂。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典型建筑为清真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典型建筑为寺庙。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3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38、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 特点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多变、不稳定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39、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陆地,绿色表示海洋。
40、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41、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2、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43、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44、降水形成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2.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45、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6、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7、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8、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4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
50、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小。
5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53、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54、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55、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56、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5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8、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59、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60、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UN)。
61、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62、中国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6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64、红十字会的宗旨是坚持人道主义。
重点地图读图指导: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读方位。(小河、村庄图)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某的经纬度位置及判断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所属的高、中、低纬度,两点间的相对位置。
3、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图,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七大洲轮廓,三条重要的洲界线。
4、判读:大陆、海峡、半岛、大洋、群岛、岛屿。
5、等高线地形图:识别陡坡和缓坡,山顶、山谷、山脊,海拔和相对高度。
6、海底地形图:三部分,五种地形,大陆架的深度不超过200米。
7、六大板块示意图:板块名称。
8、常用图例识别。
9、世界人口分布图:四大人口分布稠密区。
10、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11、常用天气符号图识别。
1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读,气候类型的判断。
13、地形雨示意图。
14、五带的划分图。
15、地区公转示意图。
16、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轮廓图。
有什么困难,我会鼎力帮助的
⑶ 七年级上册地理重点
一、世界陆地地形类型:
类型 主要特征 典型地区
山地 起伏大,坡度陡峻,山高谷深;海拔高,一般超过500米。 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峰-珠穆郎玛峰
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高长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 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米。
高原 中间海拔高,起伏小,边缘陡峭。 最大高原-巴西高原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
平原 地势低平,海拔小于200米。 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
盆地 四周高山高原环绕,中间低平。 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二、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
地形部位 特征 图示
坡度陡缓 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山顶 中间高,四周低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较低的部位
陡崖 几条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山谷 等高线由地势低的地方向高的地方弯曲
山脊 等高线由地势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弯曲
三、海底地形
四、板块构造
1. 六大板块名称、分布:
2. 活动规律: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3. 主要地理现象及原因:
主要地理现象 形成原因
红海面积扩大 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处
地中海面积缩小 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处
台湾和日本多地震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处,地壳活动
喜马拉雅山脉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挤压隆起处
安第斯山脉 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挤压隆起处
五、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
1.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中低纬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临海地带,人口特别密集。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3.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都会对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带来影响。所以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六、世界的人种
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的。
三大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七、世界的语言
六大语言 使用范围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超过12亿,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及华人华侨。
英语 流传最广的语言,母语国家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官方语言有:印度、菲律宾等。
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俄语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
八、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 教徒 时间 诞生地 活动场所 主要分布地区 经典
基督教 10亿 公元1世纪 巴勒
斯坦 教堂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圣经
伊斯兰教 7亿 公元7世纪 沙特 清真寺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中国西北部 古兰经
佛教 2亿 公元前6世纪 印度 庙宇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金刚经
九、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 气温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北半球向北降低.南半球向南降低)。
2. 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一月份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七月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3. 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4.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
世界炎热中心在撒哈拉沙漠,世界寒冷中心在南极洲;我国夏季寒冷中心在青藏高原。
十、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1. 降水的形成条件:(1)足够的水汽量;(2)气温下降和凝结核.
2. 降水的主要类型:
类型 成因 特点 典型例子 图示
对流雨 地面
受热 暴雨雷电交加,多出现在午后2-4时.(俗称雷阵雨) 赤道地区
我国的夏季
锋面雨 冷暖空
气相遇 降水历时长,范围广,过境时,天气状况变化大.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
地形雨 地形
阻挡 迎风坡多雨 印度乞拉朋齐
我国台湾火烧寮
3. 降水分布规律
(1) 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
(2) 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 山地降水多,平原降水少.
十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对气候影响的主要表现 典型例子
地球形状 气温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
地球运动 自转 昼夜更替和气温的日变化 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高
公转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温带地区四季分明
海陆分布 陆地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
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迟一个月。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少
地形地势 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东侧降水少。
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人类活动 改变地面状况或大气污染,都会影响局部或全球气候。 森林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气温升高;
氯氟化合物破坏臭氧层。
十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名称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特征
热带雨林
气候 赤道附近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20
度大陆中西部 分布在雨林两侧,非洲分布最广。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
气候 南北纬20-30
度大陆中西部 非洲撒哈拉沙漠分布最广。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季风
气候 北纬10-30度
大陆东部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
季风气候 南北纬30-40
度大陆东岸 中国、美国和巴西的东南部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30-40
度大陆西岸 地中海地区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40-60
度大陆东岸 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南北纬40-60
度大陆内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 气温年、日较差大,降水少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40-60
度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 终年温和湿润
亚寒带针
叶林气候 北纬50-70
度 俄罗斯和加拿大北部 夏季短而凉爽,冬季漫长而严寒,降水少
在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
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表现是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
日本的首都和首都所在岛屿是 东京 本州
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
下列俄罗斯的工业部门中,不占重要地位的是消费品制造业
地球最冷的地区 南极地区
俄罗斯最发达的工业地区是莫斯科工业区
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著名的艾菲尔铁塔属于法国
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欧洲西部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一洲非洲
非洲许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是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 尼罗河
现在的澳大利亚服务业已经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
美国的经济增长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
南极地区气候特点酷寒 烈风 降水较少
世界石油储蓄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地区
下列四个地区中,水资源匮乏的是中东地区
二、填空题
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两个大洲,但是历来被认为是欧洲国家。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印度人口目前已超过10亿,居世界第2位。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
美国除本土48个州外,还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两个州。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是黑人的故乡。
有北半球“寒极”之称的地方是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⑷ 如何快速复习七年级上册地理重点
快速看吧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P2 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P4 ⑷地球卫星照片 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见P5—P7)
纬线 经线(又名子午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圆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 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相互关系 平行 相交
5.经度和纬度(见P6-P7)
经度(子午线) 纬度
划分起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0°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数值由0°经线向东向西同时增大 数值由0°纬线向南向北同时增大
数值范围 0°—180°(180°W和180°E重合) 0°—90°(90°N(北极) 90°S(南极))
表达方式 度数+W或E 数值+N或S
变化数轴 半球划分 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东半球(20°W-0°-160°E)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
西半球(20°W-180°-160°E) 另: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即经度差为180°的两条经线)组成的圆圈
例题1
1. 写出A、B的坐标 (A:15°W,15°S B:75°E,0°)
解题方法:①确定经线、纬线:直线型经纬网中横纬竖经;其他经纬网看线条的相互关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
②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注:判断的起点,要依据此图的经(纬)度间距来确定』
2. 判断A、B的半球位置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处)
①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既无N也无S即在赤道,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②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有两种方法:其一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如上),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其二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此外,0°经线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20°W和160°E在东西半球的分界处(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3. A在B的 方向 (A在B的西南方)
解题方法:①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东经度大在东,西经度大在西(如:甲110°E乙10°E,则甲在东乙在西;丙110°W丁50°W,则丙在西丁在东;戊10°E己40°W,则戊在东己在西;两地一地在东经度一地在西经度时,要特别注意两地经度和是否超过180°,若超过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如:庚100°W辛100° E,则庚在东辛在西)②根据纬度判断南北方向:北纬度大在北,南纬度大在南③综合①②判断结果即为所求方向
例题2
1.标出C、D的经度
解题思路:由中心的北极点(N)知,此图为北极俯视图,
由北逆南顺知此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在图
中用铅笔标出该方向,以辅助答题)。A的经度为0°,
B的经度为180°,可知C、D的经度均为90°。自A至C
数值增大,且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即向东增
大,所以C为东经度即90°E。自A到D数值也增大,但
增加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即向西增大,所以D为西经度90°W
2. A在B的 方向 (A在B的西北)
求A在B的何方向,即求A相对于B的方位,A为要确定方向的点B为参照点。解题思路如下:①判断东西方向:从参照点出发到要确定方向的点去,若行进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则要确定方向的点在参照点的东方,反之在西方②判断南北方向:离北极点 (N)近则为北方,离南极点(S)近则为南方③综合①②判断的方向即为所求方向。
1.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365或366天)
产生现象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
产生原因 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和自转 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呈66. 5°夹角
注:时间差异-位置越向东去,时间越早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仰视地球的自转为顺时针旋转,即北逆南顺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年中白昼长短的变化
3.四季知识归纳(见下左图)
日期 太阳光直射的纬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节气 北半球季节
A 3.21 0° 平分 春分 春季3、4、5
B 6.22 23.5°N 昼长夜短 夏至 夏季6、7、8
C 9.23 0° 平分 秋分 秋季9、10、11
D 12.22 23.5°S 昼短夜长 冬至 冬季12、1、2
4.五带的划分(见下右图)
温度带 范围 气候特点 特殊地理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间(23.5°S—23.5°N) 终年炎热 太阳直射
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23.5°S—66.5°S) 四季分明 无
北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23.5°N—66.5°N) 四季分明 无
南寒带 南极圈与南极点间(66.5°S—90°S) 终年严寒 极昼极夜
北寒带 北极圈与北极点间(66.5°N—90°N) 终年严寒 极昼极夜
5.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第三节 地图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 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线段式- (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 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见P16、P17)
山地 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坡和缓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⒈地球表面71%(3.61亿km2)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1.49亿km2)。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水三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 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形状如同“S”);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5.大陆架、大陆坡、海沟
6.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共六块大陆: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7.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8.大洲的分界: 亚欧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欧的分界是丹麦海峡;南美、南极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欧、非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堤)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其观点是: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a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图P37)
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注: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失如: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对比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地短时间的风雨、阴晴、冷热等大气状况 一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 短时间;经常变化
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天气差异可能很大 长时间;变化不大
描述内容 阴晴、降水概率、风向、风力大小、气温 气温、降水、气压、风
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风向是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0-12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词语判断:夜里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
岳阳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气候)
暴风骤雨,飞砂走石,风和日丽、阴雨绵绵(天气)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天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候)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来挂丝(气候)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见P46图3.6)
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见P48图3.9空气质量级别和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质量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影响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单位:℃(摄氏度)。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2.气温的变化:(见P51图3.12、3.13,会做活动题1.2)
⑴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
⑵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气温分布规律:(见P53图3.17)
⑴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不同纬度)
⑵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纬不同海陆)
⑶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摄氏度/100米(同纬同陆)
⑷世界最低气温分布在南极地区,最高气温在西亚巴士拉
4.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6.等温线判断:⑴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⑵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⑷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
⑸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⑹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
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
7.两地温差=两地相对高度/100×0.6℃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时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时和20时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注:日平均气温取四时刻的平均值,日降水量取两时刻的和)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少雨、东岸多雨;
中纬地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
3.掌握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和气候特征(见P58图3.23)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大陆西岸 内陆 大陆东岸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少雨)
极地苔原气候(全年少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常年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夏季多雨区)
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亚热带季风(夏季多雨区)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区)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区)
热带草原(夏季多雨区)
热带雨林(全年多雨) 4.影响气候的因素
⑴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多、高纬降水少
⑵海陆:距海近多雨、距海远少雨;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差大
⑶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摄氏度);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⑷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⑸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水库则风调雨顺旱涝灾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温室效应,冰雪融化、水温上升,引发洪涝灾害
气候也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5.能通过气温降水图判断气候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①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②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③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mm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200mm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mm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增长规律:18世纪前缓慢之后迅速,特别是20世纪以来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2.人口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和死亡率(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决定。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人口增长;=0人口不增不减;<0人口减少,负增长)
一般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慢,经济落后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
出生率=出生婴儿数/总人数 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
4.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达60亿,现在世界每年增加人口近8000万
5.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一个国家或地取区的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
6.亚洲东部和南部(主要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人口密集)、欧洲及北美洲东部(主要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图P66)
7.人口稀少区:干旱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高纬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8.人口问题:人口过多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就有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人口过少导致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9.人口问题对策控制人口数量(人口过多的国家进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少的国家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10.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农村人多地少生活困难;城市里有较好的医疗、教育条件,较多的发展机会等。过多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病: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垃圾噪音污染等
1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人类早期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深受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大体上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人的肤色和眼色逐渐变深。
12.人种的分布(见P72图4.11)
人种 分布地区 包括人群 特征
白种人 欧北美洲大洋洲 阿拉伯人 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
黄种人 亚洲东部 因纽特人、印第安人 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
黑种人 非洲撒哈拉以南 黑皮肤黑眼珠黑而卷的头发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见P75图4.13) 世界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东南亚
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
法语 法国以及前殖民地
俄语 俄罗斯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