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全册思维导图
⑴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第一章内容的思维导图(知识树框架图)
1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指导(含图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 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3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
⑵ 求高一地理必修一全部,必修二第一章知识框架图或思维导图,简单点就行,谢谢!
⑶ 可以给必修二历史的思维导图吗
我现在找思维导图是直接在MindMaster导图社区里面搜的,然后刚刚搜了一下大部分是必修一的历史。然后是必修三的。可能再等一段时间就有人分享必修二了。
就是分享下这个找资料的工具~
⑷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三章和必修二的第二 三 四的思维导图
来自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私以为很赞。
稍后发必修二的图
希望能够帮到您,若满意就给个采纳吧谢谢!
⑸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思维导图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快慢的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
(1)工业革命以前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高高低 原始社会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高高较低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工业革命时特点 高低高(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
(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3)近现代 特点 三低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及行为的变化)
3、人口零增长国家: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
人口负增长国家;英国,比利时,芬兰等
4、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 社会经济因素 2制度因素 3计划生育因素。
5、世界人口达到50亿:1987 7 11 达到60亿:1999 达到65亿:2006 2 28
年龄结构0——14岁65岁(中国60岁)以上
年轻型大于等于40%小于4%
成年型30%——40%
老年型小于30%大于7%|60以上大于10%
自然增长率小于等于1.0%为低增长,出生率小于等于1.5%为较低增长
⑹ 地理思维导图 必修一必修二知识链接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你说的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链接,是将必修一的五个章节内: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容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和必修二中的五个章节: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系统的绘制成学科思维导图吗?如果只是画一个章节还好,如果是要把两本教材系统绘制,你只能参照思维可视化研究院的高中地理学科思维导图了,下图是我下的,看不清楚就自己到刘濯源教授博客中下载:
⑺ 地理高一必修二1-5单元思维导图
⑻ 高一英语必修二unit2课文思维导图
高一来数学是指在高一时学的数学,高源一数学的知识掌握较多,高一试题约占高考得分的60%,一学年要学五本书。
只要把高一的数学掌握牢靠,高二,高三则只是对高一的复习与补充。任何的技巧都是建立在牢牢的基础知识之上,因此建议高一的学生多抓基础,多看课本。
(8)地理必修2全册思维导图扩展阅读
在现代,英语在许多国家与地区,都是通用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
1、英语在下列国家和地区是第一语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巴哈马、爱尔兰、巴巴多斯、百慕大、圭亚那、牙买加、新西兰、圣基茨和尼维斯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目前世界上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本国语)人口约有3亿。
2、英语在下列国家和地区中是通用语言,这些国家地区包括香港(连同粤语)、加拿大(连同法语)、多米尼克、圣路西亚和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连同法语)、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爱尔兰(连同爱尔兰语)、利比里亚(连同非洲语言)。
⑼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的思维导图 谁能提供一下谢谢!
高三用的,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