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手绘必修一重要的地理示意图

手绘必修一重要的地理示意图

发布时间: 2021-03-15 10:15:17

① 高一地理必修一的风向怎么画呢

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上升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则相反,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温暖。海陆风是就是由于这种昼夜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中,先看大气水平运动。而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经常感受到的风。
同一水平面的存在气压差异时,就必会存有一个力促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运动,而这个力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影响下,风向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由于受地球的自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在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所以在地转偏向力的加入下,风向不断发生偏转变化,直到影响风向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风向就不再偏转
但这种风只存在于高空,因为在近地面,风向还会受到另一个力的影响,就是摩擦力的影响。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热力环流的形成:
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上升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 风向:
二力合力:风向平行与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三力合力: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② 有关高一地理必修一里要掌握的图

好像是大陆板块。背斜向斜。各种气候分布。洋流。冷锋暖锋(表示理科生,地理的悲剧)

③ 求高一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的知识结构图,清晰一点的。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
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He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 促进水、大气的运动 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
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 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
影响气候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 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  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 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 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时.两极点角速度为0.  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点为0.  公转的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快慢):
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使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
 公转周期:1年,也称为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二、地球自转与时差  晨昏线(圈):晨昏线平分地球,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
 地方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的最
大值,地方时为12点  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连的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国际日界线:基本沿东经180度.由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由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期变更:0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把全球日期分为今天和昨天.当0时区和中时区重合时,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时区=经度/15,十分位四舍五入
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度地方时  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
三、地球的公转与季节
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3度26分,
 正午太阳高度角:地方时12点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 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图中红线为太阳直射) 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0—∣某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南纬用负值代入.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 地轴和晨昏线重合  昼夜等长
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边递减  夏至: 
侧视图:

 日期:6月22日前后
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极夜.赤道昼夜等长. 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
冬至:

 日期:12月22日前后
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半球夜短昼长,南极圈极昼.赤道昼夜等长. 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 夏半年与冬半年: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 冬半年夜长大于昼长  四季划分: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太阳辐射最多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太阳辐射最少 春秋季:冬夏的过渡季节
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
划分.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
周传播.即地震波. 特性:
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
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 莫霍界面  古登堡界面
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 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
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 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 大气圈:气体和悬浮物
 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循环运动
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④ 画地理必修一第五单元思维导图

地球表面(包括生物圈,可以和生物挂钩,从而更好地认识地理):地版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权-大气圈底部-岩石圈表层-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
人类生活:乡村-集镇-城市支学科。
西方

⑤ 求各位大神高一地理必修一各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图,急~~·~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
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He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 促进水、大气的运动 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
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 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

影响气候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 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  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 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 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时。两极点角速度为0。  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点为0。  公转的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快慢):
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使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
 公转周期:1年,也称为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二、地球自转与时差  晨昏线(圈):晨昏线平分地球,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
 地方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的最
大值,地方时为12点  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连的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国际日界线:基本沿东经180度。由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由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期变更:0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把全球日期分为今天和昨天。当0时区和中时区重合时,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时区=经度/15,十分位四舍五入
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度地方时  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
三、地球的公转与季节
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3度26分,
 正午太阳高度角:地方时12点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 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图中红线为太阳直射) 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0—∣某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南纬用负值代入。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 地轴和晨昏线重合  昼夜等长
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边递减  夏至: 
侧视图:

 日期:6月22日前后
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极夜。赤道昼夜等长。 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
冬至:

 日期:12月22日前后
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半球夜短昼长,南极圈极昼。赤道昼夜等长。 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 夏半年与冬半年: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 冬半年夜长大于昼长  四季划分: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太阳辐射最多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太阳辐射最少 春秋季:冬夏的过渡季节
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
划分。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
周传播。即地震波。 特性:
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
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 莫霍界面  古登堡界面
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 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
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 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 大气圈:气体和悬浮物
 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循环运动
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⑥ 高一必修一地理有哪些重要的图

1.中国、世界来的行政图源、地形图,这是必须的
2.地球风带气压带图
3.自然、人方景观图(用来辨别的)
4.等值线图(包括地形等高线、气温等值线、气压等值线等,这个靠平时做题理解后积累)
这些在地图册里都有 多花点时间在地图册上不难记的 都是图
我以前用的是陈树声著的地图册 很好用 希望能帮到你

⑦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示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º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⑧ 必修一地理有哪些重点图

各种大洲的地抄形图,主要记重点地点(最大城市、首都、最大港口、还有什么莫桑比克海峡啦白令海峡啦马六甲海峡啦什么的)的经纬度。还有河流分布。还有气候分布图,其中有些地方气候的成因要知道。然后最好记点资源分布。。
你可以自己整点空白图对照地图册填图。。我就这么整的。
在网络图片 搜索 世界地图空白图 就好。

高中地理必修1所有的图(不用画,说名字)

重点要求的图:

太阳光照图
二分二至图
大气受热示意图版
热力环权流示意图
三圈环流示意图
季风环流图
气候分布图
锋面示意图
高压、低压示意图
洋流分布图
水循环示意图
地质构造图
板块示意图
褶皱山示意图
地理要素关系示意图
地域分异规律示意图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