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地理课件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地理课件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发布时间: 2021-03-12 20:57:45

⑴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湿地思维导图

有课本内容照片吗?

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讲课时该怎样导入

可以这样:第二节我们学习了影响气候的因素(之前可以提问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今天我们学习影响天气的因素--锋面、气旋和反气旋。

⑶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知识点概括!

§2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2、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分水界)。3、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4、河流开发要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开发:组成部分重要性保护重点山地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植被生态保护河流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5、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③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④矿产资源非常丰富。6、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①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②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③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已经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7、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将河流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发挥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综合效益。8、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⑷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结构图

湘教版必修三(不知道你要哪个版本)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主要特征
①区域的概念(a)
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②区域的基本特征(b)
基本特征:⑴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⑵区域内部表现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⑶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是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的空间结构
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a)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一般,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面和网络四种形式组成。
类型: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和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3、区域产业结构
①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a)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②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a)
第一产业是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①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不高,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区域空间结构简单,区内经济差异小,中心城市缺乏,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5、工业化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第二、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区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为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区域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6、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已较高,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基础设施齐全,交通和通讯基本形成网络。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7、东、中、西差异
①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及图示(a)
范围:东部12个(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中部9个(内蒙古黑吉晋豫皖鄂湘赣)、西部10个(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图见课本P13页。
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c)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自然因素
位置
沿海,便于对外开放
内陆
地形
平原、丘陵为主
多高原、山地、盆地
气候
季风气候
非季风气候区广
自然资源
能源、资源缺乏
能源、资源多
社会因素
工业化
与城市化
工业化进程快,城市化水平高
工业化进程慢;城市化水平较低
科技教
育水平
较高
较低
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对外开放
开放时间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吸引外资能力较强
开放时间较晚,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弱
经济因素

经济发
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
产业结构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以重型产业为主,其中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
交通运输
便利
不便利

③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b)
从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大,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南部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海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8、南方和北方
①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a)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是针对东部季风区而言的,其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②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b)
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棕壤、钙质土、黑土
红壤、砖红壤







农业产业
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基地
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工业产业
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
交通运输
以公路、铁路为主
水运、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
对外开发较早,开放程度高

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不够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水土流失严重,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渤海湾地区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
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领域,治理环境,加快产业的升级改造,协调好人地关系

9、西部大开发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b)
范围: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4%;2002年末有人口约3.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6%。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三个自治州,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意义:⑴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⑵有利于东、西部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⑶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有效地扩大内需,增强国民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⑷有利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改变生态环境,为全国特别是东部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
10、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b)
成效与意义:对口帮扶成效明显;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对西部地区投资力度加大;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双赢”,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共同发展。
1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经济合作
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b)
我国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空间分布不均,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c)
⑴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引水向北,供水至华北、西北地区。(具体图示见书本P26页)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等河道作为主干线进入天津。途径苏、鲁、鄂、津、京5省市,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东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开渠输水,途经郑州、石家庄,终点北京。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为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和山西6省区提供灌溉、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促进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
【拓展提示】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具有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效益;可促进工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具有为工业、居民、农业供水,防洪,排涝等经济效益;利于回升地下水位、保护生物多样化、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⑵西气东输工程:主体工程是自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出发,由西向东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终点到上海市。沿途将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并跨越黄河、长江、淮河等江河,全长4000多千米。工程总投资预计高达1200亿元,输气量最终达到200亿立方米/年。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以及沿线的河南省、安徽省等供应天然气。(具体图示见书本P27)
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拓展提示】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可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⑶西电东送(具体图示见书本P29)
北通道: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通道:将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流水电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
南通道: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并以开发贵州等火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地区送电。
【拓展提示】西电东送的意义:可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为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并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
③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调入区及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地理环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进行工程建设时,要评估工程对涉及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对不利的影响要采取工程或技术手段加以克服。
南水北调:输出区可能出现水资源紧张,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输入区获得水资源,改善当地水文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会在北方地区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西气东输:输出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和综合使用,改善产业结构,但管道的建设易破坏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输入区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西电东送:输出区加快电力开发和输电线路建设,发展区域经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水电站建设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坑口火力电站易加剧环境污染;输入区获得充足的电力供应,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环境质量。
12、产业转移
①我国产业转移到基本特点(b)
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因环境、资源问题,为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进行的产业转移;
中国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为寻求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而进行的产业转移;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IT)产业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进行的产业转移。
②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b)
产业转移促进了被转移地区的资源的开发,被转移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促进了产业的更新和升级,推动了被转移地区经济的发展;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人地关系趋向紧张。
区域产业发展在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阶段以后,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才可能逐步减轻。
【拓展提示】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可以看出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次转移
第二次转移
时间
改革开放初
20世纪90年代
转移方向
由香港向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转向邻近地区
转移产业
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
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转移原因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参与国际分工
珠江三角洲相对发达,
产业结构优化
对环境影响
环境污染加重
环境质量好转

⑸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活动题答案

1.(1) 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时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居民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居民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居民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居民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2.哈尔滨---锡林郭勒---山西太原---江苏南部---井冈山-----西双版纳。
沿途看到的景观(这些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我说的比较粗糙)锡林郭勒草原、山西太原煤矿、江苏南部平原、井冈山亚热带森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不同,导致气温和降水差异,使得这些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⑹ 马上开学了,求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二,三节知识框架(提纲)图,简明清晰就可以了,用不了太多

用不了太多自己很快就会写完了,如果别人帮你写了你自己也需要抄写一遍,有这功夫不如自己动动脑子好好写了吧!

⑺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植树造林 退更换林

⑻ 必修三第二章地理知识框架图亚马孙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