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7年级地理上册讲座

7年级地理上册讲座

发布时间: 2021-03-07 13:48:50

Ⅰ 怎样上好地理试卷评讲课

英盛观察认为试卷评讲课是各科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其根本目的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提高。上好高中地理复习阶段的试卷评讲课,对进一步巩固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同时,通过试卷评讲课,师生共同进行自我评价,而且还能够促进教与学的统一。

试卷讲评前要有准备,讲授新课要备课,试卷讲评课同样要认真备课。应把试题逐一分析、分类,按知识点归类或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对课堂上讲评、分析的题目必须有所选择。一是选择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的题;二是选择学生卷面上独到见解的题;三是选择出错较多的题等来进行讲评。不仅要备好试题内容,还要备好学生情况。讲评前我对试卷进行认真分析,分析试题覆盖了哪些知识点,试题考查了哪些地理能力,分析试卷中各试题的难易情况,解析命题意图。讲评前对学生的答题情况也进行了认真诊断,弄清哪些题错得多,错在哪里,找出错误的症结,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只有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把握学生答题情况,讲评时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加以剖析。

如何进行“评”?“评”就是师生通过对试卷卷面情况的分析,共同进行一次自我评价。目的是为了达到教与学的信息沟通和教学过程的调整,通过对试卷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考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知道所答试卷是应用哪些教学知识,根据什么思想和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讲评过程要始终抓住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把出错的根源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探索准确答题的路子,阐明规律、理清思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要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以促进教学的统一与完善。

1、教师在试卷评讲中,不能只评得分多少,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从答卷中热病站总结,找出得失原因。

2、教师在试卷评讲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确试卷中有哪些主要的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答题情况,了解自己对哪些知识点是已经掌握了的,对哪些知识点还没有真正的掌握,以便今后加强对自己知识薄弱点的复习与巩固。

3、教师在试卷评讲中,应该认真研究、挖掘试题中的智能考查,并以次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解题思路中领悟出自己解题思路中的得失之处,以便今后注意和加强对自己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增强应变能力。

4、教师在试卷评讲中,也要根据学生在做题卷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

如何进行“讲”?教师对试卷的分析讲解,不能单纯的向学生提供参考答案,或是简单的讲述解题的思路,在评试卷的过程中也应充分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在对试卷的讲解与分析中,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系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适当变化。根据试题所含的知识点,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变化。例如,关于黄赤夹角与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的考查,讲解时可提出“如果黄赤夹角变大或变小,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又将如何变化?”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不仅何以加深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又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2、引伸拓宽。就是将题目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引伸,适当发挥。讲评时应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问的广泛联系,尽可能通过试题拓展使地理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可以这样问学生:“这道题假设这样改一下怎么做?”“由这点你还可以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个知识点。”“从这里你可以联系到我们生活中的事例吗?”引导学生拓展思路,把题目的知识进行发散,迁移到其他知识点上去,将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能用到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中去,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例如,关于地中海气候的考查,讲解时可提出“如果地中海地区温和湿润时,我国受什么气团控制?昼夜长短状况怎样?美国洛杉矶和南非开普敦的气候特点又如何?为什么回出现这样的差别”等问题,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思考练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复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3、联系实际。就是指把试题中所含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根据试题中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显示生活中的某些地理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或解释。例如,关于天气系统的考查,讲解时可提出“冬季当寒潮来临前、来临时、来临后我们当地的天气会如何变化?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等问题,使学生在思考练习中巩固锋面天气系统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4、知识比较。就是在讲解试题时,将同类地理事物或相似地理知识进行比较。例如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与我国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进行比较;德国鲁尔工业区与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进行比较;等值线图中的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等进行比较。也就是把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边比较边讲解分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知识间的联系与巩固,而且还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知识深化。指的是教师在讲解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其能力水平,结合地理高考命题的新特点、新趋势等,适当增加知识量或适当增加知识难度,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再进行设问,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达到知识深化的目的。例如: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特点之一的“水利工程量大”这个问题,“大”的原因是什么?(水旱灾害多)为什么水旱灾害多?(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为什么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Ⅱ 上课时老师戴扩音器讲课为什么容易犯困我的地理老师戴扩音器讲课,每次上地理课都会睡着,其他课不会,

如果不是你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还有两个原因:
1、可能是老师讲得太多,没有给你内们充分的思考机会;容
2、可能是你们老师的语言象痴哥一样,不那么抑扬顿挫造成的。
---------------如果不是对地理缺乏兴趣,你可以与老师交流一下,相信他会扬长避短,教给你们有用的地理知识的。

Ⅲ 课堂上的笑声作文

《课堂上的笑声》

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让我们禁不住哈哈大笑。笑不仅增添了课堂欢乐的气氛,还让我们收获了很多。

这段时间是复习阶段。那天正在上语文课,语文张老师说:“拿出《课外练习》,翻到……看……题目,我来讲。”同学们纷纷拿出练习,翻到老师说的题目。老师见同学们准备好了,便开始讲了起来,讲到最后一道题的时候,老师说:“同学们想一想这道关于科学的题目。”全班的同学惊呆了,因为我们还没深入地学过科学呀!这是语文,怎么讲到科学了?同学们都在苦思冥想。有的想到了一些数据,可是不敢举手。我左思右想,举起了手。老师叫到我,我说出了我想的答案,我说的答案有些离谱,有的同学笑了,我难为情地坐下了。又过了一会儿,小明举起了手。老师叫他回答,可小明说得更离谱,全班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笑得前仰后合,有的捧着肚子笑,有的笑出了眼泪,我笑得肚子都疼了。此时,老师严肃地拍了一下桌子,说:“小明说得完全正确,你们想都没想就笑他,觉得比他聪明吗?”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个个都低下了头。

在剩下的半节课里,同学们静静地听默默地想。我从老师说的话中明白了上课时要积极动脑,大胆发言,不可以不经大脑思考就嘲笑别人。

Ⅳ 怎么能在腾讯课堂上讲课呢

在腾讯课堂上讲课方法:

  1. 首先点开腾讯课堂网址;内

Ⅳ 如何更好的引入课堂内容

如何更好的引入课堂内容
课堂导入的方法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老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课堂导入设计的类型和方法,可作为老师设计课堂导入参考。
1、开门见山,揭示新课
这是针对教材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短、频、快”。即省时,接触新课主题迅速,能及时起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
教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我们天天读书,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以至进入大学。这是为的什么呢?就是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使我中华繁荣富强。这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周恩来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就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板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自读。
教例是教师直接将本堂所讲的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主题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给同学们,使同学们意识到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个人,不是为了父母,更不是为了亲戚朋友,而是为了“中华崛起”这个大目标,只有如此才有无穷的动力。学生们平时听到的一些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学习,为了给父母争面子;为了光宗耀祖而学习这种非健康意识,或者说非主流意识,一定会受到撞击。教师举出了周恩来的例子,对学生是很有说服力的。一是周总理的伟大形象早巳深人人心,提起“周总理”三个字,无不肃然起敬。二是看周总理是怎样立志的,怎样学习的,并通过艰苦革命实践,成为国家卓越的领导人。这样就在学生心中首先树立起一个“楷模”或“丰碑”。那么,以后的教学内容也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山”来进行了。
2、联系旧知,提示新课
它是指教师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提问旧知识为手段,在旧知识里面带出新课内容的线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领域,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其特点是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两者有机结合并自然过渡。
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知识的掌握。老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的联系,明确学习的思路,增强学习的信心。它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
如政治老师在讲“事物发展的趋势”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发展?”在学生回答了“发展”之后,教师可这样引渡到新课:“同学们,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那么,新事物为什么会代替旧事物?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否一帆风顺? 如果不是一帆风顺那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思索片刻后,教师接着讲:“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例如,一位历史课老师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首先问学生“黄巾大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大小地方实力派和豪强拥兵自立,进行分裂割据。至于具体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这样的导课,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从旧知牵引到寻求新知的情境中,使导课简短、恰当、自然。
复习旧知识的导入方式重在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新授课内容关系密切的知识。这种导入有4种具体方式:
(1)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又称为归纳导入式。
其运作方法与要求是:老师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概括地小结一下,扼要复述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考。这样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较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如历史课《唐朝的衰落》,可以这样开头:
“自从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唐以后,经过太宗、唐宗、武则天到唐玄宗统治前朝,这是唐朝历史的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同学们,到了后期,唐朝逐渐走向衰落了。这强盛和衰落之间有一转折点,那就是‘安史之乱’”。
这样的导语,既使学生复习掌握了旧的基础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再如讲“秦灭六国”,先提问:“商靶变法开始在哪一年?”“这项变法起了什么作用?”然后老师指出:秦国自商软变法100多年来,封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兼并六国作好了准备。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有利于知识衔接和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系。但它往往缺乏趣味性,尚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导入新课
它通过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学生业已了解的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老师在讲课之前,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几个前节课学过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全班学生的回忆思考,再找几个学生(一般找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回答问题,在个别学生回答、老师作出订正和补充的基础上,带动全班学生复习旧课,进而导入新课。
再如一位物理老师在讲授“压强”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我们都背书包上学。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些体验:同样重的书包,当用细带子背的时候,就觉得勒得紧、痛;当用宽带子背的时候,就感觉不到紧、痛。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学生发表一些看法后,这位老师接着说:为了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今天我们学习“压强”。(板书课题)
提问式导入的要求是:所提问题必须科学、有趣味、有意义,具有激发兴趣、发人深思的作用。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听、写、练等活动,导入新课。
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以听、写、板书、朗读、翻译、练习等活动方式复习旧课,使学生再现巳学过的知识,然后导入新课。
(4)向学生提示问题,引导回忆旧课或者有关的知识、事情导入新课。
该方式又称联想式导入。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老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提示学生回忆前节课讲过的几个问题,或让学生提出与新课有关的事情、知识。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在头脑中再现提问的内容,不经由学生直接回答即转入新课。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海底世界》时的导入是:
提到大海,同学都会联想到蔚蓝的海水,一望无际的海面,还有那点点白帆,振翅翻飞的海鸥。然而说到海底,我们了解得并不多。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海底世界》一文,将使大家对海底世界有一个鲜明深刻的了解。
复习导入语是教师最常用的导入语。心理学告诉我们,那些与一个人已有知识有联系的事物以及能增时新知识学习的事物,容易引起这个人的注意。所以,以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能使学生从已知的领域进入到未知的新境界,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且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因而,复习导入的方法往往被教师乐于采用。当然复习导入语应该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过渡到新课也应十分自然。
3、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悬念式导入,它是指老师上课伊始,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使其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进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导入方式是利用上课头几分钟的最佳时机,通过设疑、制造悬念,创设问题,以奇特的形式设置悬念,使学生的大脑产生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问题导入到新课之中。采用这种方式导课,所设悬念应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是学生特别感兴趣和非常敏感的,又是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热门话题。这犹如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得到解答不可的感觉,很快进入角色。但设凝布阵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凝可设,自然合理,切不可为凝而设,故弄玄虚。老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揭示新课。
例如下面地理课讲授“比例尺”的导入设计就是这样。一上课老师就问:“哪个同学的爸爸、妈妈或叔叔、姨娘要出差?”七、八个同学举手,老师指定一名调皮同学小王回答:“我们隔壁的陈叔叔明天出差到成都”。老师说:“你学过地理,你给我查一查地图,重庆到成都有多少公里?其他同学也帮助查。”地图上根本没有标出重庆成都的距离,大家查一阵,都查不出。全班陷入沉默。从那一对对微微皱起的双眉,看得出孩子们为难了。他趁机将孩子们心头的乌云一拨:“没关系,只要你们听了我下面讲的,保证你查出来,因为地图上有‘比例尺’……。”老师板书课题“比例尺”。
这个导入设计的巧妙就在于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思想,急于求得答案,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一位语文老师在阅读指导课上的导入方式——关于读书方法,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一是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是郑板桥所说的:“读书破万卷,心中无适主。便是暴富儿,颇为用钱苦。”两种观点,谁是谁非呢?
悬念式导入的特点是设置扣人心弦的问题,但又避而不讲,吸引学生非要了解探究,弄个水落石出,否则即不能满足的心理。设置悬念要做到“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愿望。就语文教学而言,设置悬念,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条件;在手法上可以浓缩全文,也可以从中截取片断;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思,留人以余味,引入至胜地。如一位老师在讲《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一文时,其悬念式导入方式是:
“德国柏林图书馆大门口写有这样一句话(板书):‘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它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这里所说的‘钥匙’是一个比喻。人们把书目看成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板书标题)。那么,什么是书目?现代书目有哪几种?为什么书目能够像钥匙一样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呢?请仔细阅读课文。”
这一连串的提问,构成一个个悬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钻研课文。
化学课悬念式导入——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讲起来干瘪,学起来枯燥。对这些章节内容的教学,老师若能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便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究问题奥妙所在的愿望,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时,可尝试这样导入新课:
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迈克斯通号”货轮正在北太平洋航行。突然货轮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喊船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突然漏水呢?是货轮与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上了海底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经查验,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使铜板出现漏洞了呢?我们学习原电池的知识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关于原电池的知识。
这样引入新课,趣味性就强了。
巧设悬念导入新课的优秀范例很多。这里再举两例。一是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现代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时悬念导入:同学们,一位美国海军次长曾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学生议论一会儿之后,老师说:“我们还是先来学习这位著名科学家写的一篇文章,看看他告诉了我们什么。”二是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绿色的办公室》时设计的悬念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老师或父母工作的办公室吗?办公室里都有些什么?发现这些办公室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在学生稍议一会儿之后揭题:世界上就曾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办公室,它叫做“绿色的办公室”。
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诽”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4、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自己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因为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缘于上述原因,老师在导入设计上应尽可能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动手动脑,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和做一做……据此,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有真切的感觉,建立了生动的、足够的表象,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也可以是老师在讲授新课前先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通过提问或指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某一现象,然后通过分析归纳,以得出的结论或观察到的现象导入新课的方式。这种导入方式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在中学生物、理化教学中运用较广,因为这些科目中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如分子、电子的运动,物质的化合与分解,细胞的分裂和新陈代谢,神经的传导等,不通过形象的实验和演示,一般很难理解。而运用实验导入新课,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自觉地去分析问题、探索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或操作实验,多种感觉器官并用,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导入方式经常应用在自然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一位自然课老师在讲《摩擦起电》一文时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这里有一把塑料梳子和一些纸后。我先用梳子梳几下头,再把梳子放在纸屑上,大家看看会有什么结果。接着就做了上述实验。大家看纸屑被梳子吸起来了。(演示给学生看)梳子为什么能吸起纸屑呢?原来摩擦会起电。接着板书课题。
语言类学科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灰尘的旅行》一文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室上空能看什么东西,然后把教室门窗挡起来,用一束电光射进去,再让学生观察,问看到了什么,之后导入新课,效果良好。
运用此法主要注意两点:首先,实验的设计要巧妙、新颖、有针对性。其次,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来提问和启发,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究。
5、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包括演讲、小品、歌曲、幻灯、音像等),渲染气氛,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习新课“角色”的一种导课方式。
这种“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导课方式,创设情境要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要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使之产生深入体验教材内涵的动力,不能为“景”而“布景”,这样,老师指导课的目的就达到了。现代化电教手段为这种导课提供了诸多条件。例如,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时,一上课,老师把事先通过朗诵并配音乐录制好的一首诗《说给母亲的话》播放给学生听:“儿不嫌母丑,祖国,我们不嫌您落后。孩子们都想换上漂亮衣裳,但怎能看到母亲捉襟见肘。……放心吧,母亲,为了您早日康复,我们愿献皮输血;为了您披上华丽的新衣,我们愿日夜刺绣……当您实现四化的时候,我们人人端起飘香的美酒。”美妙的诗句,高冗的音乐,深沉的爱国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极大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老师由此启发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境和丰富的哲理,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我们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情境导入法如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运用此法应注意两点:一是善于创设情境。老师显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通过引喻、阐释导入新课,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老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二要加强诱导,激发思维。老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藉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创设情境不能单纯为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应以激发思维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时并不能启人深思或内涵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启发和诱导。
6、故事吸引,启迪思考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学生一般能感觉而不能理解。一旦把它提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给予科学的解释,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而且也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感受到的实例是很多的。这些实例既有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有学生自身关心的问题;既有影响较大的突发性自然事件、社会变革,也有班级学校里出现的局部事件。老师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且趣味性、启发性较强的新闻或故事或实际生活事例、材料,并以此内容为契机,在描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学生思维带入课文正题的一种导课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因而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角色。
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创造了利用故事导入新课的优秀典范。如一位生物老师在讲授昆虫的性外激素时,上课之初是这样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的:
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知道洁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在1904年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在一个被丛林包围的黑屋子里把一只雌天蚕蛾扣在笼里,尽管暴雨不停地下了一夜,还是有40多只雄蛾冒着风雨前来交尾。次日晚上,他在雌蛾周围撒上樟脑丸和汽油,结果一点也没有影响雄蛾前来寻找雌蛾。是什么因素使得雄性天蚕蛾能够风雨无阻地前来寻找雌蛾呢?洁布尔经过认真观察、实验,发现原来是昆虫的性外激素发挥了巨大威力。
又如,一位思想政治课老师在讲“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时,一上课,老师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微服私访到乡间,跟一位正在稻田用稻草捆秧的农夫对对联。农夫先出上联:“稻草捆秧父抱子”,张英百思而无以对答,回家后怏怏不乐,侍女得知后对了出来:“竹篮装笋母怀儿”。讲完故事后,老师借故事内容问学生:“为什么学识渊博的大学士对不出来,而谈不上什么文学修养的侍女却能轻易对出?”经这—问,就引发了学生深思与讨论,随后老师归纳引导:“因为侍女有用竹篮装笋的实践经验,而大学士张英却没有,说明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到新课。
如在生物课或自然课要讲自然保护的内容时,可先介绍当前人们关心的酸雨、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江湖污染等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解决程度与人类自身的密切关系,从而导入新课。1987年9月23日发生了我国能够看到的日蚀,一位生物课老师便以这件事来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都看了日食现象,可是你们知道直日食对人及生物有什么影响吗?”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吸引到课堂上来,然后再简单地介绍几句日食对人及生物的影响,并逐渐地过渡到课堂所要讲授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如,化学课“醇类”的教学,一位老师是用宣读新闻导入的:
一上课,老师拿出一份剪报,向学生宣读:“四商贩非法用工业酒精制售白酒,贵阳发生千人饮酒中毒事件。”刺激、醒目的标题,立即吸引全学生急切了解报道的详情,接着读:“贵阳日前因饮用高浓度甲醇的白酒引起严重中毒事件。据悉,自25日发现第一例中毒者到29日晚,已有上千人中毒。失明者3人,死亡20人。”学生听罢都震惊了,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例如,为什么饮用工业酒精配制的白酒会中毒?为什么会双目失明?甲醇有何性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顿时被激发起来了。此刻转入醉的分类和甲醇等内容的学习,随后继续读报:“经化验,这些白酒,每100毫升竟含醇31.5克,超过国家规定卫生标准774倍。超量甲醇进入人体,首先侵害视神经损害肝肾,而后酸中毒而死亡。”
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应注意:第一,故事内容要与新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第二,故事本身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启发性;第三,语言要精炼,故事要短小精悍,用时不长。
7、审题入手,提纲挈领
它是指教师直接从解释或发问教材的课题词语入手,帮助学生审析题意,了解所学内容的大致概况,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达到开“窗”窥“室”效果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各科导入常用的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例如有位老师在讲“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一上课,教师先点出本节教学课题,之后,立即借题发问:“‘一国两制’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一国’是指哪一国?‘一国’同‘两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一国两制’适用于哪些地区? 这些地区实行‘一国两制’后同我国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这样围绕课题,不断发问,能引起学生注意和积极思维,并使学生了解新课大概内容,为下面的讲授奠定心理和认知基础。
课题都是经过编者们反复推敲而确定的。透过题目,往往能抓住课文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破题入手导课,能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中心,抓住重点,有目的地听课。破题导课运用是否巧妙,关键在于对题目领略是否深刻,注释是否与课文内容相互呼应,既要说到点子上,又不代替对课文本身的分析,而是将破题作为手段,创设讲授课文的契机和情境。
8、直观演示,提供形象
直观演示是指老师上课之始,通过展示图片、图表、音像片等直观教具,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直接进入寻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因为实物、标本、教具(挂图、模型、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比形象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展示挂图、实物、标本、模型等,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不但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而且也为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可以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直观演示对于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感知,更有直接作用。因此老师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在导入时多提供具体事例,创设演示直观教具机会,这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这种导入方式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加强对将要学习新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这类导入方式运用很广,各学科,各年级均可运用,尤其在中低年级和自然学科中,运用这种导入方式,效果更好。
直观演示导入的具体方式很多。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直观演示式导入的具体方式。
1、形象化语言式导入。运用形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可创造出适宜的环境气

Ⅵ 初一地理上册经纬度的表示讲课视频

大都是付费的嘛,你自己上课时认真听听老师讲就OK啦。不会的也可以问老师。

Ⅶ 什么的课堂的作文 初中的!!!

今天很倒霉呀!!!!
这件事要从头说起。在上午第二节课大课间,就因为我贪玩,把时间忘啦!等我回过头来才想起要上课啦,让我赶快往楼上跑。我的教室在四楼,让我以9秒69的速度飞奔到了教室前门的门口(速度快吧),可没想到一个人早已坐在讲台上。急得我满头大汗,这要是闯进去不被骂个狗血淋头才怪!也别说,我急中生智。一边想着一边向后门徘徊。嘿嘿,我给他来个出其不意,悄悄的打开后门佝偻着腰像我的位置跑去。跑到一半,一个熟悉的红色身影“映入”眼帘,我靠,原来是老师,只见她满脸怒容,恨不得把我生吞活剥啦!我只好满脸堆笑地回应老师,可老师并不领情,阴沉着说:“某某某,你出来一下!”我只好尾随他而去。可是我很纳闷,怎么老师走的那么快。刚才还在讲台上,怎么这么快就到后面拉,难道他练过“铁掌水上漂”?我下意识地又往讲台上看了一眼------物理老师坐在那里,可是物理老师和我们班主任身高不一样啊。再仔细看一眼,原来如此。他也穿着一件红羽绒服,和我们老是穿的一模一样。唉,都是红羽绒服惹的祸呀。没办法,只能服从老师的惩罚啦!!!!!自己的脚颤抖的想门外走去。。。。。。。。

每天,我们都在学校的课堂里学习、成长。当然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见闻,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收获。我就从其中找到了课堂的见闻。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其中的乐趣吧!

“叮……叮……叮”上课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今天这节课是科学课,由我们的任老师来上。他一进教室就说让我们带来的材料:小灯泡、导线、电池、指南针做实验。我最喜欢做实验了,我就和我们这一组的成员先用长的导线把小灯泡的下端栓上,再用导线的另一端放在桌上,用电池放在导线上压着,再把栓有小灯泡的放在电池的顶端,明亮的灯火就亮了。老师再用大磁铁把指南针里面的针弄旋转了,我们也尝试着,把指南针放在桌上,用磁铁在它的上空打个圈,里面的指南针果然在跟着旋转。我们惊奇的说:“哇,好神奇!”但是我们觉得这指南针就这样玩,没意思。然后我们就去看看另一组成员是怎样做的。只见他们有一个步骤是跟我们不一样的,他们是用导线把指南针的外圈打几个转,再放在桌上,灯一亮,指南针就在旋转,看着是不是指向南,是不是指向北,最终指南针停在了南上。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奇怪,我就说我们的指南针为什么没有用,结果我们的少了一个步骤啊!”我们从新做了一遍。“成功了,成功了!”我们高兴地大叫。随着时间的流逝,“叮……叮……叮”下课了,我们大家在快乐有趣的课堂上分散了。

在这节课上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见闻、快乐。让我们感到有趣。科学让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因为它的有趣。也增长了我们不知道的见闻!

最难忘的一堂课
一缕夏季的凉风吹进教室。
一位老师正在讲课,激情饱满,眉飞色舞,额头上亮闪闪的。
学生们瞪着惺忪的眼睛,带着下午特有的慵懒,在知识的阳光下昏昏欲睡。
突然,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跳了出来,把这曲看似平和的合奏破坏地一塌糊涂!只听老师大声吼道:“谁用橡皮扎(因老师是外地人,把砸读扎)我的屁股!”我也一楞,忙抬起了头。大家都惊了,被老师这“狮子吼”震地一哆嗦,瞬间空气凝固了似的。一秒后,大脑复苏,反映过来了,顿时哄堂大笑起来。笑声像迅速荡开的波纹,不可遏止地扩散开来,狠狠冲击着老师的耳膜。老师的脸更红了,涨得像一个紫茄子;细小的眼睛一下子从肉里凸了出来,似乎要喷出火似的;嘴唇不住的哆嗦着,像要说什么却一个字也迸不出,终于在同学们那片疯狂的笑声中,“啪”的一丢书,气冲冲地摔门而去!
望着仍然哐啷作响的门板,同学们渐渐止住了笑,一个个面面相觑,开始感到事情的严重性了:又气走了一个老师!唉,说起来真觉得不好意思,我们班是个“举校闻名”的“捣蛋班”,学生们个个猴精猴精的,可就是喜欢调皮!经常把老师气得七窍生烟。这不又把我们脾气最好的地理老师给气走了——也许是因为地理太难懂了吧,也许是因为老师是外地人的原因吧,也许是因为他的口音跟我们有差异吧……反正我们不喜欢学地理!
可呆了一会儿,大家就开始窃窃私语了:
“老师平时对我们挺好的。”
“对啊,虽然他的地理课不好懂,可他每次都那么认真呢!”
“是啊,是啊,上次我一道题不太会,他给我讲了三遍……”
“还有,他口音跟我们不一样,可讲课却是最幽默的了!”
七嘴八舌的,你一言,我一语,竟发现老师是那么可爱呢。于是大家又开始纷纷指责那个“罪魁祸首”。这家伙似乎也知道自己错了,不敢吭一声,更别说承认了。
终于班长站了出来:“我们应该主动认错,去把老师请回来。”
“对!对!”大家都一致响应。六个组长跟在班长后面走进了办公室。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安静而紧张地盯着门口。
等待,等待……
终于听到脚步声了,大家立刻坐得更端正了,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声地说着自己的懊悔。
老师的脸色缓和了好多,略微咳嗽了一下,声音有点沙哑:
“别人的劳动被忽视,被践踏才是最令人难过的事情了,”老师轻轻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我也是在劳动,是不是?其实你们学习也是在付出劳动啊,不珍惜,最终是会后悔的。也许我是外地人,可能不适应这里的风土人情吧,大家似乎对我很不服气。可我是真心想把你们教好。我始终相信:你们最终会接受我的劳动,会对我的付出有所感触。我不求你们记得我多少,只希望同学们可以真正学点知识,最起码将来走向社会,可以养活自己!”
同学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老师似乎有些哽咽了:“同学们,就当老师求你们了,好好学点习吧,认真一点吧!你们的父母比老师更痛心啊!……”
全班的同学都被深深打动了。眼圈都红红的。
下课铃声响了,全班36个同学向老师深深的鞠了一躬!那么认真!那么真诚!……
从此,“老师”两个字在我们心中更加厚实了。我想,是老师用眼泪把“懂事”两个字种进了我们心里……
又一缕夏季的凉风吹进教室。
一位老师正在讲课,激情饱满,眉飞色舞,额头上亮闪闪的。
学生们个个眨着晶亮的大眼睛,时不时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如一尾尾自由的鱼,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畅游……

难忘的一堂课
我现在是六年级学生了,也是要即将要离开母校了。这短短的六年里,我从无知到懂事,都是由母校培育的。小学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们也要踏入初中的阶段,我忘不了曾经教育我的老师,也忘不了和我一起共度小学阶段的同学。
我的难忘的一课是在六年级的辩论赛,那时的题目是《开卷有益》还是《开卷未必有益》。辩论前,各人先表明基本观点,即表明是赞同“开卷有益”,还是认为“开卷未必有益”。然后根据基本观点分成两组,双方各抒己见,展开辩论。
辩论赛正式开始,那时的辩论赛是十分的激烈的,你一句,他一句的,把整个辩论赛搞得非常热闹,但老师还是要他们保持安静,说话要有条理。在他们的辩论对话里,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很多同学在台下也听得津津有味。
在这次的辩论赛中,我觉得做每件事都要有口才,口才也要大胆,要大胆是很容易的。 所以我以后会尝试大胆的在课堂上举手发言,老师也说过,说错不要紧的,只要你觉得是这样的就说,所以说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先要克服自己,其他的事情也就不用怕了。
这就是我的一节难忘的一堂课!

难忘的一堂课
今天,我们学校有幸请来了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为我们表演升国旗,和有关国旗知识上午讲座。
升国旗的表演开始了只听那出旗奏乐在这庄严的一刻间上,显得是那么庄严。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跟着节奏,走了起来,他们是走得那么整齐啊。开始升旗了,护卫队的战士的动作是那么成熟啊,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熟能生巧啊。
升国旗的表演结束了,接着是听有关国旗知识的讲座了。
第一节是四年级先听在四楼电影室,不过了一会儿,四年级的各个班都到齐了,讲座就开始了,护卫队的其中一个战士出来演讲,这位叔叔告诉我们,国旗的设计者是上海的曾连松。国旗的象征是:红色的那部分代表烈士们的鲜血,大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星代表全国的各族人民。护卫队是在太阳升起的时间升旗的,最早的时间是在4时30分,降旗就在太阳降落的时间降旗。还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的那一面国旗,是现在我国最大的国旗,它长5米,宽3。3米,旗杆原来的高度是22米,现在已经改为30米,分四节,上两节高8米,下两高7米。
护卫队的叔叔介绍完有关国旗的知识以后,就到下一个环节了—同学与护卫队的叔叔进行互动。
我刚才说的互动,就是同学问,叔叔答。刚刚一开始,所有的同学都很胆小,没有一个人举手,过了大约5分钟,才有一个同学举手,也许是这个同学为大家打响了第一炮的缘故吧,大家都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同学们心中的疑问,护卫队的叔叔都为大家解开了。
无情的铃声,把我们心中刚刚才点燃的火熄灭了。但我还是能学到许多有关国旗的知识,这就是我在这一堂课中的收获。啊,难忘的一堂课!

难忘的一堂课
俗话说“人生无友恰似生命没有太阳”。是的,朋友会让我们体会到友谊的珍贵,朋友会在我们伤心时给予心灵的安慰。我交过许多朋友,的确感到阳光般的温暖。
“叮铃铃……”随着一阵清脆悦耳的铃声,吉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奇怪,这节课是作文课,老师怎么没带书呀?同学们抓耳挠腮,不知吉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舍药。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心思,拿出一叠抓纸,神秘地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大家把自己的外貌特征写在白纸上,但不提到自己的名字。”同学们拿到了纸,涮涮地写起来,五分钟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把写满字的纸交了上去。吉老师把纸打乱了顺序。同学们激动万分地等待着游戏的到来。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沈婷婷很荣幸,第一个上去找朋友。只见她理了理衣服,羞答答地走上讲台,从成把的纸条里抽出了一张。这对于沈婷婷来说简直是海底捞针,根本猜不准是谁。她读道:“我是一个活泼的小女孩,扎着个小辫子。”天哪!这可难办了,我班少说也有七八个扎辫子的女生。沈婷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走到这边又走到那里,想从这几十双扑朔迷漓的眼睛里找出什么线索。我也跟着搜寻,这到底是谁呢!许久,沈婷婷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满怀信心地走向刘华丽,和她友好地握着手,沉浸在友谊的海洋里。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老师选了我后桌的何小舟,毕竟是男生,他摆着男子汉的气度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也许是上天的有意安排,也许是彼此的缘分,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好友——顾鹏。
吟着“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游戏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时间啊,你走得慢一点,慢一点,让我们再多玩一会儿吧。

Ⅷ 七年级上(初一上)册复习提纲

地理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5、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18、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0、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1、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2、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3、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4、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种的具体分布到P46图3-8识记) 25、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6、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8、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 特点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多变、不稳定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29、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30、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32、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3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生物
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 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6、生长发育 7、能繁殖 8、遗传变异
二、 观察法 P2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二、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四、 对照实验 P15
五、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 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时练习卷子的题目)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1.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三、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1、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2、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二、 实验过程P43-44
三、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支持、保护
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4、 细胞核:贮存&传递遗传信息
5、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 液泡:细胞液
7、 线粒体:呼吸的场所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一、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二、 动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 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期中考后内容(重点复习)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概念
三、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四、 几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
五、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六、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七、 动物或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了系统。
八、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九、 P65题3
十、 八大系统的名称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 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 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二、草履虫
结构:纤毛、表膜、收集管、收缩泡、胞肛、口沟、食物泡、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笔记
三、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有益方面:笔记
2、 有害方面:笔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 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
二、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三、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时可见到,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五、 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六、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十一、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看笔记
第二节 种子植物
一、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二、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笔记)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子粒饱满,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过休眠期。
二、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抽样检测
三、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一、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长
1、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三、 芽的结构
1、 芽轴——发育成茎
2、 芽原基——发育长成侧芽
3、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出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
4、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四、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氮、磷、钾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二、 花的结构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药、花丝)、雌蕊(子房、花柱、柱头)
三、 传粉和受精
看笔记
四、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五、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1、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3、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二、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三、 水分的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 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气孔
二、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三、 蒸腾作用的意义:
1、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4、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Ⅸ 可以把七年级上历史列一个提纲给我好么 急用 大后天考试 不要百度下过来的 最好自己在斟酌具体点 谢谢~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共同体。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①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厘米)

比例尺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比例尺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小大略)

②方向: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只是北方(东E、西W、南S、北N)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③图例:包括各种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

3.社区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经济功能: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多种服务(在社区内的超市里购物等)

政治功能: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建立各类组织、推进民主法制进程(社区的人在选举、宣传党和政府有关的政策等)

文化功能: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社区里健身与学习、进行体育比赛和文艺活动、举行各种讲座和培训等)

管理功能:维护治安秩序、调解民事纠纷、管理流动人口及计划生育(解决邻里纠纷、卫生清洁维修、治安保卫、打击违法犯罪等)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一、识别不同的社区

1.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一个人可以同时生活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中)

2.社区的差异:规模不同——村庄、大都市

特色各异——城乡差异,城市内部差异

城市与农村是差异比较明显的两种社区类型

3.区域之间的联系:物质、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名“绝对高度”)

2.等高线特点:①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和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势陡峭。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与大洋

一、人类的栖息地

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仅占29%,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2.大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

岛屿:四面环水的小块陆地。大洲: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

半岛:三面环水,一面连接大陆。

3.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识记: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5.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识记:太大印北)

6.赤道穿越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位于赤道以南的大洲有南极洲;

位于赤道以北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

7.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6.世界主要海峡和运河及需要掌握的国家。

①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②直布罗陀海峡,在欧洲与非洲之间,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

8.海洋给人类提供的便利:

①给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

②给人类提供了鱼盐之利、能量之源

③开辟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

④填海造陆,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

第二课自然环境

1.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深圳的地形是丘陵,深圳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两大要素:气温、降水

3.地中海气候类型: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

4.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不同,共同构成了自然景观和地区差异。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亚马孙平原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总数/该地区总面积(人/平方千米)

自然环境(地形和气候)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不同肤色的人们

1.世界上三大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

2.世界人种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

3.正确的种族观: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三、国家和地区

1.国家和地区最大的区别在于主权(国家有主权,地区没有主权)

2.地区:世界上一些区域不具有主权国家的地位。(如克什米尔地区、台湾地区)

3.领土:国界线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4.一个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5.国家的根本特征是拥有主权,而不是拥有领土。

6.陆地面积前6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7.国界划分的三种类型:因山而划、沿河而划、按经纬线划分。

8.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还有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四、关爱世界大家庭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会议,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1.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20°W、160°E)

2.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

3.中国的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4.中国的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在中纬度,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一、 辽阔的疆域(地图见课本P42)

1. 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2.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3. 与中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wo)、越南;记忆方法: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和老越(逆时针方向)

4.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韩日菲,马文印)

5. 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为第二大岛。

6.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是一个岛国,蒙古是一个内陆国家。

7.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③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④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 行政区划(地图见课本P44)

1.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2.“省”作为中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正式出现在元朝。

3.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是北京。

4.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见表)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是北京。

名称 简称 省会(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省会(行政中心)

23

省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江西省 赣 南昌

吉林省 吉 长春 湖北省 鄂 武汉

辽宁省 辽 沈阳 湖南省 湘 长沙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广东省 粤 广州

山西省 晋 太原 海南省 琼 海口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山东省 鲁 济南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江苏省 苏 南京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安徽省 皖 合肥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河南省 豫 郑州 青海省 青 西宁

浙江省 浙 杭州 台湾省 台 台北

福建省 闽 福州

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4个直辖市 北京市 京 北京 上海市 沪 上海

天津市 津 天津 重庆 渝 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

三、众多的人口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5年,中国人口已达13亿,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2.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密西疏,分布不均匀。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余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4.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第二课山川秀美

一、复杂多样的地形(地图见课本P50)

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征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有的山地呈长条状延伸形成山脉)

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盆地:中间地势低平、四周被群山环绕

丘陵:地势起伏和缓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表平坦,宽广低平

1.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 一大丘陵:东南丘陵

5. 五种走向的山脉:

①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三横)

②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台湾山脉(三纵)

③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两斜杠)

④ 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脉(一弧线)

⑤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6.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7. 长江三角洲平原广阔,水网密布,物产丰饶,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8. 四川盆地土壤肥沃,四周群山环抱,其中的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

9. 山脉是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山脉与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如阿尔泰山与天山山脉间夹着准葛尔盆地。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间夹着塔里木盆地。(三山夹两盆)

10.黄土高原: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高原上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适合种植耐寒的青稞。藏族人喜食的青稞酒和糌粑(zanba),都是以青稞为原料制成的。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石林广布,“喀斯特”地貌盛行。

11.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中,山地面积最大。一般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占到全国总面积的2/3。中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

12.中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3.中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最高的第一级阶梯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包括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包括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级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14.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之间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之间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二、季风的影响

1.我国五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地图见课本P53)

2.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最大。利: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弊:季风的不稳定性,会引发洪涝或旱灾。

3.季风是一种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冬季盛行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出来的偏北风。(地图见课本P53)

4.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5.水稻种植可以达到黑龙江省的北部,季风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

三、母亲河

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长5400多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2.黄河上中下游分界处:河口(内蒙古)、孟津(河南)

3.黄河主要支流:渭河、汾河

4.黄河主要景观:“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

开封附近“悬河”(亦称“地上河”)。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5.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户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

6.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7.黄河各河段特点: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下游“地上河”。

8.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水土保持。

9.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

10.长江上中下游分界处:宜昌(湖北)和湖口(江西)。

11.长江主要支流及湖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和赣江。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

12.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

13.长江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14.位于成都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在岷江上)

15.长江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便利。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

16.三峡工程在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长江上游)其作用是防洪、发电、航运。

17.长江主要灾害是洪灾。原因:季风的不稳定性容易使长江出现大洪水,上游水土流失加上人们不合理占用河道、围湖造田,导致长江出现洪灾。

长江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是防洪。具体措施有: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树木、退耕还湖。

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秦岭—淮河分南北

1.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

2.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一月份0℃等温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重合。

5.冬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北方气温低,南方气温高,南北方气温差异大。

夏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南北方气温普遍很高,气温差异不大。

南北方降水量的差异:北方降水量低于800毫米,南方降水量高于800毫米,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6.秦岭—淮河线以北是温带气候,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旱田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不结冰,便于航运。

7.南北方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气候特点 1月平均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1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滋润。

民居 防寒,窗户严密,有取暖设备 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泄雨水,通风防雨

饮食 面食 米饭

交通 基本没有水运,陆路交通发达 不仅有公路铁路,许多河流还能通航

耕地 以旱田为主 以水田为主

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棉花、温带水果 水稻、油菜、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二、东西部差异显著

1.西部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陕西省、贵州省、重庆市。

2.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异

方面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地形 平原、丘陵 高原、山地、盆地

气候 季风区,温暖湿润 非季风区,寒冷干燥

资源 人力资源丰富,矿产能源短缺 草场、矿产、能源资源丰富

人口 人口稠密 人口稀疏

城市 较多 较少

交通 交通线密集,水陆空铁发达 交通线稀疏,以铁路为主

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 欠发达

三、东西部交流与互补

东部和西部交流的原则(目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东部和西部交流的主要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大多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平坦或起伏较小。

1.湄南河平原(被誉为“泰国谷仓”――稻作文化)

①地理位置:东南亚的中南半岛。

自然环境: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

②影响水稻生产的因素

人为因素: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

③居民生产状况:人工劳动、精耕细作、生产力水平低。

④居民生活状况:住高脚屋、崇尚“谷神”“稻母”、生活水平较低。

2.美国中部平原

①地理位置: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

自然环境:地势平坦,气候适宜

②影响生产的因素

人为因素:地广人稀,劳动力稀少

③居民生产状况:机械劳动、大规模、高效率。

④居民生活状况:居住分散、人均产量大、生活水平高。

⑤农作物以玉米、大豆和小麦为主。

第二课与山为邻

一、垂直的牧场

1.我国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夏季牧场

2.山体表面的自然景观自下而上呈现明显的变化春秋牧场海拔升高

冬季牧场

3.哈萨克牧民利用山地牧场,进行“四季放牧”——“转场”。

4.居住在“毡房”,便于转场。冬季牧民们利用休闲时间安排婚礼、节庆等活动。

二、如画的梯田

1.云南省哀牢山区元阳县

印度洋

2.利用水资源水汽云雨水渠梯田

元江

3.梯田的地位:哈尼族“小伙子的脸”

4.梯田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热闹的山谷

1.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

有利:增加了居民收入

2.阿尔卑斯山旅游业

不利:人满为患,生态环境遭破坏

3.每个山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应因地制宜,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

第三课傍水而居

一、水乡孕育的城镇

1.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水乡。这里有闻名于世的大运河和太湖。是中国农业的高产地区。有“鱼米之乡”之称。

2.太湖流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生产生活形成水乡城镇。

3.太湖流域临河的民居建筑,是水乡特色的人文景观。“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4.太湖流域的古镇:乌镇、周庄等。

5.现在水乡发展趋势:水乡城镇化。

二、耕海牧渔

1.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岛国。最北端的北海道,其附近海域处于寒流和暖流交汇的地区,鱼类饵料丰富,鱼群集中,是世界著名渔场。

2.日本领土自北向南依次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组成。

3.日本独特的鱼文化

①日文中有很多带“鱼”字旁的文字;②雕塑中大量以鱼为素材的精美艺术品;③谚语中也有许多通过鱼的形象、习性来寓意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④渔民们每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4.日本渔业面临的问题

①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而填海造陆,破坏了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国内因素

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沿海水质恶化,水产品无法食用。

③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利润越来越少

国际因素

④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使日本捕鱼范围大大缩小,许多远洋渔船不得不闲置。

5.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①实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法,设定禁渔期,并对捕捞器具、捕捞方法做出规定,避免过度捕捞,使渔场有休养生息的时机。

②制定了一系列海洋环保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废水的排放。

三、水上都市

1.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

3.威尼斯“因水而生”

“因水而兴”:六七百年前,威尼斯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称为连接亚、非、欧三洲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一度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商业城市。

“因水而美”: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水城风光,旅游业发达。

“因水而忧”:海水倒灌和水位上涨

4.《马可•波罗行记》的作者——马可•波罗就是从威尼斯出发到中国的。

第四课草原人家

1、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大洋洲,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的国家。

2、 澳大利亚的气候干热,土地多为旱地,草原平坦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

澳大利亚畜牧业的机械化程度高。澳大利亚羊比人多,羊毛产量居世界第一,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3/4的绵羊都为美利奴细毛羊

3、 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的现代化是以_国家工业化为基础的。

4、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草场面积广大,牧草营养成分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畜牧业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能适应这里的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气候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是青藏地区主要的畜牧品种。

5、 青藏地区是我国盛夏气温最低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牧区。

6、 青藏高原的牧民一直延续着靠天养畜的传统,主要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

7、 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青藏地区同其他地区的交流,畜牧产品开始走向全国,同时因为在沿线设置了许多也身份动物通道,因此它也被称为“环保铁路”。

8、 内蒙古草原的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蒙古袍是他们的传统服饰,易拆易装的蒙古包是当地牧民的住房。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草原上的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1、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是我国行政面积最大、拥有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2、“丝绸之路”是主要运输丝绸等商品的路线,穿越新疆。

3、新疆绿洲农业的主要水源是冰雪融水,人们发展灌溉农业的重要设施是坎儿井,主要主要农作物有葡萄、哈密瓜、小麦。

4、西亚处于亚洲、非洲、欧洲之间,周围有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

5、世界石油主要分布在哪里?

波斯湾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一条巨大的石油带,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

6、波斯湾石油输出航线有哪些?(地图见课本P98)

(1)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南海-日本或中国;

(2)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或美国

(3)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美国或西欧

第六课文明的中心——城市

Ⅹ 我初一上册学的还可以,但是下册没学好,八年级听老师讲课,能听懂吗,八年级的数学内容有关七年级的吗

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建议趁还没开学把以前的知识复习下,等开学了,上课时遇到不懂得再及时解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