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七年级上册地理有什么版本的

七年级上册地理有什么版本的

发布时间: 2021-03-04 22:47:39

㈠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人教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 考点2:经纬线与经纬度 1、纬线与纬度 ①纬线的定义: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一周的圆圈。 ②纬线的特点: ③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 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特点:教材从文字和图像两方面说明了世界海陆分布特点;通过饼状图对世界海陆面积进行了比较;通过南、北半球以及柱状统计图说明了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把地球称为“水球”的依据。当然,由于自古以来人们就居住在陆地上,将人类的家园称为“地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2、七大洲:教材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等基本概念入手, 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识点汇总,有天气和气候,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2.初步具备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1.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到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三个知识点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能力: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 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力目标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以及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及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

㈡ 七年级上册地理学习的是什么地理

看是哪个版本的。如果是人教版一定是世界地理,其他版本也是世界地理!
我是地理老师哟

㈢ 初一上册地理(人教版)重点或笔记

上册:
1.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大小的比较。(历史书p9)
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2.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历史书p9)
①通常把平面图上方定为北,下方为南;左为西,右为东。
②有的地图上右指向标,人们根据向标在地图上定方向。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可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什么是图例和注记,识记常用图例。(历史书p9)
图例是用来标注地图上所表现的地物属性的图形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以说明点、线、面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杂实体的数字和文字。
4.地球的形状,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P16) 地球是不规则的椭圆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级半径为6357km;半径为6378km。
5.经线、纬线的定义,经度、纬度的表示。(P18)
地球表明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叫弧线叫经线。
纬度是人们给纬线标注的度数。赤道为0º,赤道以北称北纬(以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以S表示),南北良机的纬度为90º。
6.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 本初子午线为0º经线,南回归线为23°26′纬线,北极圈为66°34′纬线。
7.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P18、19)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为界。
8.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意义。(P21、28)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一日(24小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而白昼和黑夜就不断地更替。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日。
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从而形成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9.昼夜更替以及地方时差异的原因。(P22/24) 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因为地球上的人看到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逐渐向西移动,又在西方没入地平线一下,白天变为黑夜,黑夜又变为白天,循环不息,周而复始。
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2小时,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偏东的时区,时区较早。
10.时区的划分,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区时的换算。(P24/25/26)
全球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º。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就是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所在的0 º经线。
11.日界线的定义,越过日界线时时间的换算方法。(P26) 为了避免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的混乱,在经度180º附近划分了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
如星期日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退一日变为星期六。反之,则要进一日。

12.高、中、低纬的划分,五带的划分以及成因。(P18/32) 习惯上,把南北纬30º之间称为低纬度,南北纬30º~60º之间为中纬度,南北纬60º~90º之间为高纬度。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阳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的地带,接受的光热最多,中年高温,是地球上的热带。
在南北极圈内,太阳光照射的高度最小,有极昼、极夜现象,地面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分别是地球上的南寒带和北寒带。
在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得到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既没有太阳直射的机会,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分别是地球上的南温带和北温带。
13.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P37) 最外表是薄薄的地壳。(大陆地壳厚些,它的岩石密度小些;海洋地壳薄一些,岩石密度大)中间一层是地幔。地幔的上层接近地壳处,有一层高温高压的软流层。岩浆就是从这里沿着地壳的裂隙喷出地面的。
地核部分距地面约2900km以下,由一些铁、镍等重金属的物质组成。
14.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图。(P38/40) 陆地地形由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组成。(海底地形图见40页)
15.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P40)

①每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同。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
③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的高度差相同。④等高线密集表明地形陡峭。
⑤等高线稀疏表明地形平缓。
16.内力作用的几种表现形式。(P43/45)
褶皱、断层、火山喷发、地震。 17.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哪些?(P47/48)
风蚀地貌、海蚀地貌、河口泥沙沉积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岩石的风化。 18.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有哪些影响?(P49)
围湖造田就会降低湖泊的蓄洪能力,当洪水来临会造成泛滥;
在陡坡毁林开荒种地,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19.板块构造学说(P53) 下册: 20.地球上的水体有哪些?(P1)
海洋水、陆地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水、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 21.地球各种水体中,最庞大的水体是?其储量占全球水体总量的百分之几?淡水储量最多的是?冰川主要分布在哪里?(P2/5)
最庞大的水体是海洋水。占全球水体总量的96.5%。
淡水储量最多的是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天然冰体。 2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各类水循环中,对人类活动意义最大的是哪种水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多的是哪种水循环?(P8/9)
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通过降水又返回海洋和陆地。(P8水循环示意图)
对人类活动意义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参与海上循环的水体最大。 23.水循环的意义。(P10)
影响天气变化、改变地表形态、形成再生资源。 24.水资源的概念。(P11) 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如大气降水、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等。
25.世界水资源分布特点。(P13)
世界各地水资源的数量差别很大。位于赤道附近的南美洲北部、亚洲东南部和非洲中西部,水资源丰富。大洋州的澳大利亚大陆、非洲的大部分、亚洲的中部和西部水资源贫乏。 26.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点。(P15)
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东南部近海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水资源较为丰富;西北部内陆降水量稀少,径流量小,水资源较为贫乏。
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具有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的特点。 27.地球上大气圈的作用。(P17)
大气圈防护来自太空的流星对地面的袭击和紫外线的伤害,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氧气和水汽。大气圈使地球上的严寒和酷暑得到调节,使其适宜人类的生存。 28.什么是天气?(P18)
天气是指一地短时间内大气的冷热、干湿、晴阴、风雨等状态及其变化。常用气温、降水、温度、云量、气压、风向和风速等表述天气状况。 29.风力等级和风向的含义及符号。
(P29风级表。) 30.如何根据云量来判断天空状况?(P31)

天空状况 云量
晴天 全部天空中被云掩盖的部分,总加起来不到2/10
多云 全部天空中日平均云量≯2/10、≤8/10,太阳时隐时现
阴天 全部天空中被云遮盖的部分,总加起来≯8/10

31.卫星云图中各颜色代表的含义。(P34) 在卫星运图中,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黄色表示陆地,白色和灰白色表示云层。颜色愈白,云层愈厚,下雨的可能性愈大。
32.什么是气候?(P35)
气候是指一地多年大气的一般状况。 33.气候特点通常用什么表示?(P35)
气候特点通常用多年观测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如月、年平均气温,月、年平均降水量等)和极端值(如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多降水量、极端最低降水量等)来表示。 34.东部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P36/37)
夏季,大陆的气温高于海洋,而大陆的气温低于海洋,形成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夏季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给东部近海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冬季大陆的气温比海洋低,而气压比海洋高,形成从亚洲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干冷的冬季风给我国带来了严寒和干燥。 35.月球为什么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P44)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恰好相等,平均周期都是27.5日。所以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人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而看不到它的另一面。 37.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和主要成员是什么?(P49)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是九大行星和围绕它们运动的大大小小的卫星。 38.太阳活动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P48)
太阳的活动主要表现为黑子、耀斑和日珥。
太阳的剧烈活动可能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通讯、磁场等变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39.太阳系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什么?(P49)
木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36.月相及其变化。(P45)
随着日、地、月三者之间位置的不断变化,地球上人们看到月球的相貌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月相。
每逢农历初一,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背对着地球,我们就看不到月亮,称为“新月”或“朔”。随着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逐渐转向地球,到初七、初八,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凸向西边的半个月球,称为“上弦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或“望”。此后,月球背向太阳的一面逐渐转向地球,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人们只能看到凸向东边的半个月亮,称为“下弦月”。再往后,地球上看到被照亮的月面越来越少,又回复到“朔”。
40.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哪些没有卫星?(P50)
水星和金星。 41.地球上肉眼看到的行星有哪些?(P50)
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和木星。 42.小行星带主要分布在哪里?(P53)
小行星都沿着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一些小行星的轨道可能与地球轨道相近或相交,因而有可能与地球相撞,造成很大的危害。 43.彗星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P53)
彗星是由岩石颗粒、尘埃和冰块组成的“脏雪球”,一般由慧核、慧头和慧尾三个部分构成。 44.什么是流星?(P54)
太阳系中有无数的流星体,当这些流星体与地球大气相撞时,产生摩擦燃烧,便形成耀眼的光迹,叫做流星。 45.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P56)
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天文单位和光年。 46.全天分为的星座数和最重要的星座。(P57)
按照国际天文学会的规定,将整个天空划为88个星座。(重要星座见57页4图) 47.天体系统可以分为哪几级?(P61)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㈣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怎么学懂

初中地理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两部分,与其他学科相比,该学科以其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见长,内容涉及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物产等。根据调查,有部分初中生反映该门课难学,并存在偏科现象。其实,学习地理只要掌握其中技巧很容易学好,特推荐几种学习方法。
一、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部分初中生学地理还没养成看地图的良好习惯,只是死记硬背文字部分,结果课本背得很熟,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看图。初中地理考试有60%的内容来自地图,因此,在学习时应多看地图,将河流、城市、矿产都落实到地图上去,并从地图中找到它们的位置。事实证明,看各省地图效果好于看分区及全国地图,如学习中国地理“华北地区五省二市”时,可逐个省学习,以山西省为例,其形状似平形四边形,主要河流有黄河、汾河、省会太原,煤矿有北部的大同,中东部的阳泉,临近省份分别为:北临内蒙古、西临陕西、东临河北、南临河南。可用相同方法去学习其他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识掌握了,中国地理也就学会了,学习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二、自编顺口溜记忆
地理知识内容繁多,又缺少连惯性,学习时往往是记得慢、忘得快,如编个顺口溜识记,则会记得快,忘得慢。如南亚地理中,讲到印度的物产有:棉花、黄麻、甘蔗、花生、茶叶,可编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黄河流经的省份可编为“青川甘宁内蒙古,山西陕西和豫鲁”,也可编为“青川甘为宁蒙山,西和东。(“为”是添加字,“山”指山西,“西”指陕西,“和”指河南)。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有些地名编顺口溜应按顺序,如多瑙河、湄公河流经的国家,黄河、长江流经的省份。
三、学会抓重点
有的章节内容虽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东南亚地形复杂,可用8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4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
四、注意看地图的“形状特征”
如湖南、江西二省的形状像一对兄妹,越南的形状像一根扁担挑两筐等。考试中,看图填空部分有些学生竟看不出地图画的是哪个国家,哪些省份,以致于失分,原因就是平时不注意看地图的形状特征。
学会以上识记方法,会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用更少的时间学会更多的内容,变薄弱学科为优势学科,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其它各门课程。

㈤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笔记
第一章
一亚洲及欧洲
1、亚洲:亚细亚 欧洲:欧罗巴
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
3、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东半球和北半球。
5、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
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B.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6、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因而此地区地壳不稳,多火山、地震。
7、亚洲气候特征:
A.复杂多样,各地气温差别显著。
B.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干湿差异悬殊。
C.季风气候显著,尤其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8、冬季风: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降低,降水不多。
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丰沛的水汽和大量的降水。
9、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10、亚洲河网分布的两大特点:
A.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B.内流区面积广大。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咸海,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1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占全球的60%。
12、冰川作用造成的地形:
A.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
B.芬兰成千上万的湖泊
C.东欧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低丘
D.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
13、欧洲形成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A.三面临海,形似亚欧大陆向西凸出的“大半岛”。
B.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绝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C.大部分位于北纬40°~60°之间,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D.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E.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长驱直入。
14、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是欧洲。
15、多瑙河是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它和莱茵河是欧洲著名的国际河流,伏加尔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
16、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1天。
17、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

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亚洲
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
(2)欧洲
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逊河流域广。
热带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数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大陆高原洲,
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积小,分两区,
一大陆,二岛屿。
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
四周环三洋,多年冰雪积;
超过二千米,海拔数第一。
11、海底地形
浅海大陆架,外缘大陆坡;
洋盆海沟岭,洋底不可测。
12、地形变化
地形变化,内外力加。
沧海桑田,内部力大;
板块运动,拉伸挤压,
断层褶皱,出现高洼;
火山地震,板块缘发。
外部力量,不可轻它;
风浪水冰,侵蚀变化,
天长日久,削高填洼。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短时阴晴雨雪冷热风
气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14、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
陆地海洋不一样,夏陆温高海温低,
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
9 回复:地理记忆顺口溜(超全~~感谢司马老师)
15、地球变暖危害
大气污染,地球变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采取措施,刻不容缓。
16、风的形成
温高气上升,低压下形成;
气自高压来,流动形成风。
17、地球气压带
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
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
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
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
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
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
18、地球风带
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
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出,
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条件
空汽饱,气温降;
凝结核,相碰撞;
体重加,雨雪降。
20、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西边;
陆西岸,副高带,
信风吹,降水亏;
陆东岸,季风故,
气候温,降水富。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2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因素,四个方面兼顾;
纬度位置第一,赤道两极悬殊;
其次要看海陆,远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风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来水富

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山谷和山脊有点容易混淆,记住一句话就好:凸高为低,凸低为高。也就是说凸版向高值区的是山谷权【低】,凸向低值取的是山脊【高】
其它的都好记,如果是闭合的曲线,那么就是山顶,庵埠就是山脊与山谷重合的那部分,陡崖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地理不要死记,理解重要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