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八年级上册地理考点加题目

八年级上册地理考点加题目

发布时间: 2021-03-04 10:07:23

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及试题。

期末地理复习题刚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 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 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 策: 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①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⑤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达木 )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我国的气候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1)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
(2)0
(3)暖温带
(4)琼 台 粤 桂 云或滇
(5)一 三
(6)②亚热带 ③暖温带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
为4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农业类型 种植业(水田农业) 种植业(旱地农业) 畜牧业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 )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 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 )和( 夏季风 )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
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 )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
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 )、( 台风)、(水旱灾害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 )气候显著。
(2)三明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 青、川 、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围 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 水能(上游)、航运 水能(上游)
治理 兴建中上游防护林 (略,见下表)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产生的主要灾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 气候趋于干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治 理 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
8、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9、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9、我国的农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东部
种植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花生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区: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10、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 )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
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
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络购物、SOHO族、网络社区等)

②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必考知识点

中国地理位置、面积、邻国、最东端西端…我国内海、最大的盐渔场、岛屿、经内纬差异、省简称、行政容中心、人口最多、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快原因、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分界线、人口最多的省、最少的省、人口多的坏处、面积最大最小的省、少数民族人最多的最少的、少数民族辨析图片(傣、藏、朝、蒙)、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地势地形、三级阶梯分界线走向名称、山脉走向示意图、地区地形(27页)、四个高原特点、五种地形比例、灾害:泥石流。产生和防治、气候(冬季夏季气温分布)原因、秦岭淮河五个性质、划分湿润半湿润条件(降水蒸发) 就这些了吧、

③ 八年级上册地理考点。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1. 半球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 大洲大洋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 纬度位置: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4. 海陆位置: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样——太平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5.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6.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20000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从东逆时针方向: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从北向南: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 我国领土的四端是; 最北端——漠河,最南端——曾母暗沙(南北约跨50个纬度,约5500千米);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相交处(东西约跨60个经度,相差4个时区,约5000千米);
8.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峡—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琼州海峡;
岛屿—台湾岛(最大岛屿)、海南岛(第二大岛)等岛屿;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9. 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10.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县、乡三级;
11.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背诵教材7页的地图和10页的表)
1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或:云-桂-粤-台);
13.黑龙江——中国最早看见日出的省;
新疆——中国最后看见日落的省级行政区——面积最大——邻国最多;
内蒙古——跨经度最多; 海南——跨纬度最多;
14.中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共14个:辽、冀、津、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桂、港、澳。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过多的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4. 我国的人口政策: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200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千米(世界:39人/平方千米);
6.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西藏。
7.人口密度=该地区总人口数/该地区总面积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最多,占92%; 另外55个是少数民族,占8%。
2. 少数民族中壮族最多。 4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壮、满、回、苗、维、彝、土、蒙、藏。
3. 民族的分布: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4. 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5. 朝鲜族—吉林 藏族—西藏 回族-宁夏 傣族-云南 蒙古族-内蒙古
维吾尔族——新疆 壮族-广西 彝族-四川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1. 我国的地形特点: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②.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海拔 地形
第一级阶梯 >4000米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 平原和丘陵
第四级阶梯 0~-200米 大陆架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四大高原
名称 特征
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的高原;冰川广布,大河发源地.
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内蒙古高原 地面平坦,一望无垠.(呼伦贝尔—三河马、三河牛)
云贵高原 地面崎岖,石灰岩地形广布(农田多为梯田)
4.四大盆地
①.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盆地 ②. 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盆地
③.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盆地 ④.四川盆地—最湿润盆地
5.三大平原
①.东北平原—面积最大—黑土地 ②.华北平原—地势最平坦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最多
6.三大丘陵: 东南丘陵(最大),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7.山脉:
A.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B.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C.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D.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E.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峰顶岩石面海拔8844.43米,中尼边境.)
8.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2/3,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山区发展旅游、采矿、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 但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开发时,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我国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①.冬季: 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南北温差大; 1月0°C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致;
②.夏季: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小; 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③.把≥10°C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活动积温.根据活动积温的多少,我国由南向北分为5个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另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四川盆地---亚热带)
④.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 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 我国的三大火炉是重庆-武汉-南京.
⑤.温度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暖温带-苹果-梨 亚热带-柑橘 热带-香蕉-芒果
2.东西干湿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季风)
①.我国年降水量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的托克逊;
③.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分四个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④.秦岭-淮河一线是: A.冬季1月0°C等温线 B.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 800mm等降水量线 D.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E.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分界线
⑤.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A.东部湿润地区(水田)和半湿润地区(旱地)以耕作业为主; 西部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B.湿润地区-森林 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草原 干旱地区-荒漠
3.季风气候显著: ①.冬夏季风的比较:
风向 性质 源地
夏季风 偏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湿润 东部和南部辽阔的海洋
冬季风 偏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干燥 蒙古和西伯利亚一带
②.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
③.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降水丰富(>400mm);
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的地区,降水稀少(<400mm)。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约等于400mm等降水量线)。
⑤.灾害性天气:寒潮(冬季风);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水旱灾害(各年夏季风的强弱不同造成的)
4.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①.受纬度影响: 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②.受海陆影响: 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受地势影响: 青藏地区是高山气候.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1. 众多的河糊
①.内流区和外流区
概念 河湖 分布 面积 水量 水量来源
外流区 外流河的
集水区域
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
外流湖 (多为淡水湖) 季

区 2/3 95% 主要来自夏季风
带来的大气降水

内流区 内流河的
集水区域
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

内流湖 (多为咸水湖) 非季风区1/3 5% 主要来自
高山冰雪融水
②.我国最长的外流河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季节性河流);
我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 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③.外流河水文特征的描述: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
A. 流量最大的河----长江, 其次是珠江;
B.外流河的汛期在夏季:从南向北汛期越来越短。汛期最长的是珠江。
C.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黑龙江冰期最长。
D.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运河,全长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
2.黄河的治理
①.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注入渤海。
(注意:长江和黄河都流经青海和四川)
②.河口、孟津划分黄河上中下游;
③.利用黄河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④.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黄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原因:中上游植被的破坏)。
⑤.治理黄河水患的措施: 上游---修建水库(水电站),中游---开展水土保持(植树种草),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3.长江的开发
①.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
② .宜昌、湖口划分了长江的上 、中 、下游.
③. 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开发利用的占全国的1/2,是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水能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葛州坝水电站和三峡水利工程)
④.长江的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 通航里程占全国的2/3,被誉为“黄金水道”。(疏浚河道,加强港口建设)
⑤.长江重点治理的河段是川江和荆江(上游地区森林和草地植被的破坏,加剧长江洪水)
⑥.三峡风光地跨湖北、重庆(渝、鄂)。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更新、再生,或者是能够循环使用的资源。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例如矿产资源(煤、 石油、 铁)等,总是用了一些就少了一些。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2.我国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13.5%)、 林地(16.6%)、可利用草地(32.6%)、工矿城市等(15.7%)、 难利用土地(21.6%).
3.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优势: 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劣势: 耕地、林地比重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土地类型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地形
耕地 东部季风区 半湿润地区(旱地)
湿润地区(水田)
平原和低缓的丘陵
林地 东部季风区 湿润地区 山地
难利用土地 西部非季风区 干旱地区 高原 、山地、盆地
5.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
水资源 土地资源
水土匹配不合理
北方地区 20% 60%
秦岭-淮河(800mm降水线,1月0°C等温线)
南方地区 80% 40% 北方:水少地多(加剧了华北、西北缺水)

南方:水多地少
6.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①.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A.水土流失 B. 乱占耕地 C.土地荒漠化
②.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③.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第二节 水资源
1.水是宝贵的资源
海洋水占97%
难以利用的淡水占98%,主要是两极和高山冰川以及深层地下水
①.地球上的水:淡水占2.5%。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仅占0.3%,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②.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大,人均少.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①.空间分布: 南丰北缺(解决方法:跨流域调水);
②.时间分布: 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方法:修建水库);
③.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注意: 节水标志,水污染);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 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
南北铁路干线 京沪、京九、京哈-京广、焦柳、宝成-成昆
东西铁路干线 京包-包兰 陇海-兰新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其它 青藏线 南昆线 成渝线
3. 转换灵活的交通枢纽: 铁路枢纽------北京、兰州、株洲、成都、郑州;
海陆空立体交通-----上海; 最重要枢纽---北京.
4.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贵重或急需且数量不大的→航空运输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近距离的→公路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的→火车或轮船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
2.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约13亿人口,其中8亿多是农民;
3.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①.东部是种植业(平原)、林业(东北 、西南、 东南)、渔业(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
北方地区 1年1 熟或2年3熟(温带 半湿润) 旱地 小麦 甜菜 花生
南方地区 1年2~3熟(热带 亚热带 湿润) 水田 水稻 甘蔗 油菜
产棉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新疆南部。
②.西部以畜牧业为主(有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三河马 、三河牛 新疆细毛羊 牦牛 牦牛
4.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5.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①.挑战:人口增加、 耕地减少、 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
②.对策:A. 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的产量;
B. 结合市场多种需求,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 高产、 高效农业。
③.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 、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特色农业.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包括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和轻工业( 生产生活资料).
2.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
①.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 形成工业基地;
②.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③.长江沿线形成以上海、南京 、武汉 、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带;
④.沿海地区集中了辽中南(资源优势) 、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市场和交通优势)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
①.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②.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是:
A.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B.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C.产品更新换代快。
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点:依附大城市,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④.不同地理位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重点不同:
A.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B.沿边地区靠国家开放政策和沿边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
C.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④ 初二上学期 地理 期末复习提纲及重点考点 归纳 越多越好。

熟记以下地理口诀:
1、我国领土四端: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2、中国十四邻国名称: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 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3、中国的行政区划: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陕甘,新藏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4、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口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口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
5、我国铁路干线:南北京广与京九,京哈京沪列在东口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交贵昆口东西京包和包兰,陇海兰新至北疆a沪杭一浙赣至株洲,湘黔株洲至贵阳,贵阳一昆明是贵昆口
三往松嫩和往准,都阳洞庭往汉连,太副珠往三角洲,成都平原根为先;
6、中国地形时,可用歌诀概括:
(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祁连横断山,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太行巫雪峰。
(2)三级阶梯特点的影响海洋湿润供水多,利于农、林、牧、渔棒。许多大河向东流,沟通海陆交通网。 滚滚东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阶梯间。
7、长江概况:青藏高原唐古拉,长江源出此山间,各拉丹东是源头,自西向东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奔流上海入东海,流程全长六千三,排名世界列第三。宜昌以上为上游,切山断岭多峡谷,落差达到六千米,水力资源最丰富。中游宜昌到湖口,湖泊支流寻常见,下游湖口至海口,江宽水深平原阔。
8、黄河源流概况:青藏高原黄河源,源出巴颜喀拉山。出山向东入青川,北上甘宁内蒙转,南下晋陕折豫鲁,东去注入渤海湾。
9、秦岭一淮河线的概括:秦岭淮河线两边,亚热暖温分界线,湿润半湿分两半,八百毫米降水线,一月均温零度线,水田旱地分界线,南方北方分界线,自然风光大异然。
10、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江口东是香港,素称明珠和天堂。新界九龙香港岛,发展经济各有长。进口原料搞生产,电子钟表和服装,银行如林船如梭,金融中心自由港口九七回归更发展,一国两制好主张。

⑤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 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 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 策: 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①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⑤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达木 )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我国的气候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1)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
(2)0
(3)暖温带
(4)琼 台 粤 桂 云或滇
(5)一 三
(6)②亚热带 ③暖温带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
为4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农业类型 种植业(水田农业) 种植业(旱地农业) 畜牧业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 )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 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 )和( 夏季风 )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
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 )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
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 )、( 台风)、(水旱灾害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 )气候显著。
(2)三明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 青、川 、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围 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 水能(上游)、航运 水能(上游)
治理 兴建中上游防护林 (略,见下表)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产生的主要灾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 气候趋于干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治 理 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
8、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9、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9、我国的农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东部
种植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花生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区: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10、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 )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
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
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八年级
上地理复习提纲
1.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 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 帕米尔高原 ,最北端在 漠河以北 ,最南端在 曾母暗沙 。我国东西跨 4 个时区,南北跨 2 个温度带,领土大部分在 北温带,小部分在 热 带,没有 寒 带。
2.我国陆地面积约 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 俄罗斯 和 加拿大 ,居世界第 3 位。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 18000 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渤海、 黄海 、 东海 、 南海 ;我国的内海是 渤海 和 琼州海峡 ;我国最大的岛是 台湾岛,第二大岛是 海南岛 ;我国的领海宽度是 12 海里。
3.我国陆上国界长达 2万 千米,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共有 14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与云南接壤的国家分别是 越南 , 老挝 和 缅甸 三个。
4.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 省 , 县 和 乡 三级;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 香港 、 澳门 两个特别行政区;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 北京 ; 台湾 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新疆 ;邻省最多的省区是 内蒙古 ;邻国最多的省区是 新疆 ;位置最东的省区是 黑龙江 ,位置最南的省区是 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区是 河南省 ,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云南省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是 江苏省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 西藏自治区 ;既临海又邻陆的省区是 辽宁省 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辽宁省 和 山东省 。
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依次是 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和 台湾省 。
6.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 12.95 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21% ,是世界上 人口 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基数大,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大致以黑龙江省黑河市至云南省腾冲县划一直线,次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7.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内容是:控制人口 数量 ,提高人口 质量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集中分布在我国的 东部 和中部 ,遍及全国;少数民族则集中分布在 西南、西北、东北 部的边疆地区。
8.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族 ,占全国总人口的 92% ;我国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9.我国的地势特征是:地势 西高东低 ,呈 阶梯状分布 分布;我国的地形特征是:地形 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世界第一高峰是 珠穆朗玛峰 ,位于 中国 与 尼泊尔 的边境上。
10.填出我国地势各阶梯的特征:
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米)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4000 高原、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 1000——2000 高原、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2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11.填出我国四大高原的特征。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位置 所属阶梯 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
地形特征 平均海拔(米) 4000米以上 1000米左右 1000——2000米 1000—2000米
地势起伏 起伏平缓,“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特殊地表形态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 黄土地貌发育 卡斯特地形发育
其它 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我国第二大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 ----------------

12.填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山脉 西侧地形区 东侧地形区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雪峰山 云贵高原 江南丘陵
北侧地形区 南侧地形区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秦岭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13.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东北平原 ;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是 黄河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四川盆地又称“ 紫色盆地 ”;柴达木盆地有“ 聚宝盆 ”之称;成都平原有“ 天府之国 ”的美称。我国最大的沙漠是 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陆地的最低处是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
14.我国的气候特征是:A 气候复杂多样;B 季风气候显著 。
15.我国气温分布的特征是:A 冬季 南北温差较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B夏季 南北普遍高温 .
16.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 漠河镇 ,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 青藏高原内部 ;在我国,根据积温的多少,从北到南将我国划分为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 带、 亚热 带、 热 带和高原气候区。
17.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从 东南沿海 向 西北内陆 逐渐减少,降水量的时间分配是夏秋多, 冬春 少。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夏季风 的影响。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的是 夏季风 的进退。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 旱涝 灾害。
18.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 湿润 地区、 半湿润 地区、 半干旱 地区、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我国的动植物 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 多种经营 ,使我国 农 、林 、牧 、副 、 渔各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 丰富多彩 ,使我国的地域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
19.我国降水最多的对方是台湾省东北部的 火烧寮 ,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 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20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 寒潮 ,它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的 降温、霜冻、大风 ,有时还会伴随 雨雪 天气。
21.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洪涝 ;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是 干旱 。
22.我国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 季风气候 的影响。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是 长江 ;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黄河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珠江 ;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 黑龙江 ;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额尔齐斯河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塔里木河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青海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鄱阳湖 。
23.长江发源于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各拉丹东峰 ,注入 东海 ,全长 6300 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游指源头至 宜昌 ,长江中游指 宜昌 至 湖口 。其中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 九曲回肠 ”之称。长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 1/3 ,水能集中在上游河段;目前在长江干流上已建成了规模宏大的 三峡 和 葛洲坝 水利枢纽工程;长江自古就有“ 黄金水道 ”的美誉;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已达 7万余 千米;货运量占全国货运量的 60% 。
24.黄河发源于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锋 ,注入 渤海 ,全长 5464 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平缓,使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举世闻名的“ 地上河 ”。
25.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治理的根本是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对黄河的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小浪底工程是治黄的一个关键性工程,它在控制洪水,发电、拦沙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2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是:总量大,人均少。我国产煤最多的省区是山西省。我国最大的油田是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是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集中分布在北方,有色金属集中分布在南方。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27.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我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承受着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的沉重负担。我国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这三大地区。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只西北、华北、东北 ,是世界最大的人工防护林。我国各地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是:东部季风区以耕地、林地为主;西北地区以草地、荒漠为主;青藏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不足,土地生产水平低。保护耕地的措施是:一方面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更高产;另一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
28.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解决水资源地区(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是跨流域调水。我国水资源季节(时间)分配不均,表现为:“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是“兴修水库”。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29.我国海域自北而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我国的四大渔场是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我国的四大海产是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注意防止海洋污染,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现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0.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
31.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秦岭。秦岭北侧是关中平原,南侧是汉水谷底。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0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根据我国的区域特征,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400mm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
32.东北三宝指人参、鹿茸、貂皮。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是山西省;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是北方地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大油田。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
33.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骆驼有“沙漠之舟”之称。
34.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西北地区的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分布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
35.昆明有“ 春城 ”之称、拉萨有 “ 日光城 ”之称;个旧有“ 锡都 ”之称;文山有 “三七之乡”之称;玉溪有“ 卷烟之乡 ”之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

⑥ 七、八年级上下册地理生物总复习加练习题加重点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 (2)生长发育 (3)繁殖
(4)遗传和变异 (5)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
(6)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7)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1、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第二章、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目镜物镜(放大物象)、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快、找到像)转换器(调换物像)、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慢、清晰像)、载物台(放置玻片)、通光孔(光线通过)、压片夹(固定玻片)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反光镜(反射光线、调节光线强弱)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功能
1、细胞的定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
4、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植物有叶绿体)
6、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7、细胞各部分的功能: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液泡(内含细胞液)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胞质(流动加速物质交换、内有叶绿体、线粒体等)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分化
1、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得生物体由小长大;细胞分化使生物体有简单到复杂
2、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3、动物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神经组织(产生传到兴奋)肌肉组织(收缩舒张)结缔组织(支持连接营养保护)
4、植物体的五种组织:营养组织、表皮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第四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三章、第一节、生物圈与栖息地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圈通常指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海平面一下约10千米,但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内。
3、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以及生存空间。
第三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
3、生物因素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既有互助又有斗争。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1、生物的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大大加速了生物灭绝的速度。
2、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植物一般生活在0~35℃,大多数动物一般生活在-2~50℃范围内。
3、生物耐受范围最大的是可生存范围,其次是可生长范围、最小是可生殖范围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主要类群
1、植物可分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大多为单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提供氧气的量多,大气中近90%的氧气由藻类植物提供。
3、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孢子繁殖,适应陆地生活得能力较强,是绿色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5、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第二节、蒸腾作用
1、概念: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属于保护组织;由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构成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保卫细胞有叶绿体,保卫细胞围成气孔) 叶肉(上是栅栏组织,叶绿体多;下是海绵组织,叶绿体少;栅栏组织海绵组织都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输导和支持,由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构成)
3、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强)温度(高-强)湿度(大-弱)空气流动(快-强)
4、水分去向:植物吸收的水1~5%用于组成植物体和维持生理过程,其余绝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
5、蒸腾作用意义:促进植物体吸收水分;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有效散热
第三节、光合作用(储存能量)
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暗处理→叶片部分遮光→酒精脱色(隔水加热)→漂洗→染色→漂洗→观察
2、原料:二氧化碳、水 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 产物:有机物、氧
3、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箭头上写:光能;下写:叶绿体)
第四节、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1、原料: 有机物、氧 条件:有无光均可 场所:任何活细胞 产物:二氧化碳、水
2、反应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第五节、绿色植物的作用
是能量转化器,是空气净化器(能净化空气、杀菌等)、是天然蓄水池,
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1、根据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鱼类、鸟类、哺乳类)和无脊椎动物(环节、节肢)
2、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蚯蚓、沙蚕、水蛭)
3、蚯蚓的呼吸:湿润的体壁 蚯蚓的运动:肌肉和刚毛的配合
4、节肢动物:身体由体节构成,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5、节肢动物分纲|:甲壳纲(虾)多足纲(蜈蚣)蛛形纲(蜘蛛)昆虫纲(蝉)
6、蝗虫的身体结构:P82,自己背
7、鱼类的特点: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梭形、体表大多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有脊柱,变温动物。
8、鸟类的特点:有喙无齿、前肢成翼,被覆羽毛,身体流线型,双重呼吸(肺、气囊),骨轻便牢固,直肠极短,有脊柱,体温恒定
9、哺乳动物的特点:体表被毛,牙齿分化,食性复杂,大脑发达,胎生哺乳,体内有膈,用肺呼吸,有脊柱,体温恒定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骨骼、骨骼肌;其中骨骼由骨和骨连结构成
2、骨连结的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关节)其中关节是主要形式
3、关节的组成: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关节面表面有关节软骨,关节腔内有滑液,关节囊内有韧带。
4、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构成
5、熟记屈肘、伸肘、自然下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
6、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至少跨过一个关节、附着在两块骨上,运动中关节起支点作用
第三节、动物的行为
1、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一般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复杂
4、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行为就有社会性,群体内部往往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些哺乳动物群体内还有明显的等级。
5、群体的信息交流方式:声音、形体姿态、动作、气味
第四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促进物质循环,为人类提供食品等,仿生学,生物反应器等
第三章、第一节、病毒
1、形状:球形、杆形、蝌蚪形2、营养方式:异养(寄生)3、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4、结构: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5、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6、与人类关系:有害(患病)有益(疫苗等)
第二节、细菌
1、形状:球菌、杆菌、蝌蚪菌2、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3、繁殖方式:分裂生殖
4、细胞结构:一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特殊结构有的细菌有鞭毛和荚膜
5、细菌在遇不良环境是会形成休眠结构芽孢,一旦遇适宜环境再形成细菌
6、与人类关系:有益(抗生素,酸奶,甲烷等)有害(患病、食品腐败等)
第三节、真菌
1、形态:有单细胞个体(酵母菌)有多细胞个体(蘑菇、霉菌等),多细胞个体由菌丝构成
2、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的酵母菌有液泡)
3、营养方式:异养(有寄生有腐生)
4、繁殖方式:孢子生殖(有的酵母菌出芽生殖)
5、与人类关系:有益(食用、酿造,青霉素,农业害虫防治等)有害(患病、食品腐败等)
第四节、细菌真菌的作用
1、促进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2、促进氮循环:固氮作用、固氮微生物P119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1、分类学之父:林奈-双名法 2、分类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3、分类单位(由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
4、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生物越多,共同特征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生物越少,共同特征越多。初一下册生物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级下)
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
树上生活
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分娩
发育:受精卵 胚胎 胎儿 婴儿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第二性征的发育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卫生:
1)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
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
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3)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
吸气和呼气
4) 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二氧化碳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氧气

氧气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
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左心房 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处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毛细血管
----------------------------------------------------------------------------------------------------------------------
肺循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
高温堆肥
建生态厕所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六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玻璃体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经折光 沿着视神经传导
外界光线 在视网膜上成像 产生神经冲动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着听小 沿着与听觉
声波 鼓膜 产生振动 耳蜗 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2、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
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区别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区别于:应激性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
复杂的反射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
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7、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
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类型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花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噪音污染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⑦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12题,C。由图知,该区域为北半球(下面我就不强调了),b为高压,a为低压,b指向a,风由海内洋吹向陆地,所以是夏容季,夏季的时候风带气压带向北移,所以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海面上,只有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切断。A项,夏季没有“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这个可能(只有“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排除;B项,b是太平洋,在海面上,不会将副高切断,排除;D项,东亚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差异(海洋与陆地间有温差,有了温差就形成高压低压,风就开始吹了。。)。C项,当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的时候,高温少雨,形成伏旱。 13题,B。由图知,该区域为北半球,所以越靠南边越接近赤道,于是越热,排除C和D。A项为暖流,这个你顺着等温线画,等温线往北凸,就在弧度最大的地方画个指向北的箭...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