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笔记比例尺
1. 初一上册地理(人教版)重点或笔记
上册:
1.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大小的比较。(历史书p9)
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2.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历史书p9)
①通常把平面图上方定为北,下方为南;左为西,右为东。
②有的地图上右指向标,人们根据向标在地图上定方向。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可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什么是图例和注记,识记常用图例。(历史书p9)
图例是用来标注地图上所表现的地物属性的图形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以说明点、线、面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杂实体的数字和文字。
4.地球的形状,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P16) 地球是不规则的椭圆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级半径为6357km;半径为6378km。
5.经线、纬线的定义,经度、纬度的表示。(P18)
地球表明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叫弧线叫经线。
纬度是人们给纬线标注的度数。赤道为0º,赤道以北称北纬(以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以S表示),南北良机的纬度为90º。
6.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 本初子午线为0º经线,南回归线为23°26′纬线,北极圈为66°34′纬线。
7.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P18、19)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为界。
8.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意义。(P21、28)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一日(24小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而白昼和黑夜就不断地更替。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日。
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从而形成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9.昼夜更替以及地方时差异的原因。(P22/24) 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因为地球上的人看到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逐渐向西移动,又在西方没入地平线一下,白天变为黑夜,黑夜又变为白天,循环不息,周而复始。
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2小时,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偏东的时区,时区较早。
10.时区的划分,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区时的换算。(P24/25/26)
全球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º。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就是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所在的0 º经线。
11.日界线的定义,越过日界线时时间的换算方法。(P26) 为了避免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的混乱,在经度180º附近划分了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
如星期日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退一日变为星期六。反之,则要进一日。
12.高、中、低纬的划分,五带的划分以及成因。(P18/32) 习惯上,把南北纬30º之间称为低纬度,南北纬30º~60º之间为中纬度,南北纬60º~90º之间为高纬度。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阳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的地带,接受的光热最多,中年高温,是地球上的热带。
在南北极圈内,太阳光照射的高度最小,有极昼、极夜现象,地面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分别是地球上的南寒带和北寒带。
在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得到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既没有太阳直射的机会,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分别是地球上的南温带和北温带。
13.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P37) 最外表是薄薄的地壳。(大陆地壳厚些,它的岩石密度小些;海洋地壳薄一些,岩石密度大)中间一层是地幔。地幔的上层接近地壳处,有一层高温高压的软流层。岩浆就是从这里沿着地壳的裂隙喷出地面的。
地核部分距地面约2900km以下,由一些铁、镍等重金属的物质组成。
14.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图。(P38/40) 陆地地形由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组成。(海底地形图见40页)
15.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P40)
①每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同。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
③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的高度差相同。④等高线密集表明地形陡峭。
⑤等高线稀疏表明地形平缓。
16.内力作用的几种表现形式。(P43/45)
褶皱、断层、火山喷发、地震。 17.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哪些?(P47/48)
风蚀地貌、海蚀地貌、河口泥沙沉积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岩石的风化。 18.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有哪些影响?(P49)
围湖造田就会降低湖泊的蓄洪能力,当洪水来临会造成泛滥;
在陡坡毁林开荒种地,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19.板块构造学说(P53) 下册: 20.地球上的水体有哪些?(P1)
海洋水、陆地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水、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 21.地球各种水体中,最庞大的水体是?其储量占全球水体总量的百分之几?淡水储量最多的是?冰川主要分布在哪里?(P2/5)
最庞大的水体是海洋水。占全球水体总量的96.5%。
淡水储量最多的是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天然冰体。 2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各类水循环中,对人类活动意义最大的是哪种水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多的是哪种水循环?(P8/9)
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通过降水又返回海洋和陆地。(P8水循环示意图)
对人类活动意义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参与海上循环的水体最大。 23.水循环的意义。(P10)
影响天气变化、改变地表形态、形成再生资源。 24.水资源的概念。(P11) 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如大气降水、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等。
25.世界水资源分布特点。(P13)
世界各地水资源的数量差别很大。位于赤道附近的南美洲北部、亚洲东南部和非洲中西部,水资源丰富。大洋州的澳大利亚大陆、非洲的大部分、亚洲的中部和西部水资源贫乏。 26.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点。(P15)
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东南部近海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水资源较为丰富;西北部内陆降水量稀少,径流量小,水资源较为贫乏。
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具有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的特点。 27.地球上大气圈的作用。(P17)
大气圈防护来自太空的流星对地面的袭击和紫外线的伤害,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氧气和水汽。大气圈使地球上的严寒和酷暑得到调节,使其适宜人类的生存。 28.什么是天气?(P18)
天气是指一地短时间内大气的冷热、干湿、晴阴、风雨等状态及其变化。常用气温、降水、温度、云量、气压、风向和风速等表述天气状况。 29.风力等级和风向的含义及符号。
(P29风级表。) 30.如何根据云量来判断天空状况?(P31)
天空状况 云量
晴天 全部天空中被云掩盖的部分,总加起来不到2/10
多云 全部天空中日平均云量≯2/10、≤8/10,太阳时隐时现
阴天 全部天空中被云遮盖的部分,总加起来≯8/10
31.卫星云图中各颜色代表的含义。(P34) 在卫星运图中,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黄色表示陆地,白色和灰白色表示云层。颜色愈白,云层愈厚,下雨的可能性愈大。
32.什么是气候?(P35)
气候是指一地多年大气的一般状况。 33.气候特点通常用什么表示?(P35)
气候特点通常用多年观测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如月、年平均气温,月、年平均降水量等)和极端值(如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多降水量、极端最低降水量等)来表示。 34.东部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P36/37)
夏季,大陆的气温高于海洋,而大陆的气温低于海洋,形成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夏季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给东部近海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冬季大陆的气温比海洋低,而气压比海洋高,形成从亚洲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干冷的冬季风给我国带来了严寒和干燥。 35.月球为什么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P44)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恰好相等,平均周期都是27.5日。所以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人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而看不到它的另一面。 37.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和主要成员是什么?(P49)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是九大行星和围绕它们运动的大大小小的卫星。 38.太阳活动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P48)
太阳的活动主要表现为黑子、耀斑和日珥。
太阳的剧烈活动可能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通讯、磁场等变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39.太阳系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什么?(P49)
木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36.月相及其变化。(P45)
随着日、地、月三者之间位置的不断变化,地球上人们看到月球的相貌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月相。
每逢农历初一,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背对着地球,我们就看不到月亮,称为“新月”或“朔”。随着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逐渐转向地球,到初七、初八,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凸向西边的半个月球,称为“上弦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或“望”。此后,月球背向太阳的一面逐渐转向地球,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人们只能看到凸向东边的半个月亮,称为“下弦月”。再往后,地球上看到被照亮的月面越来越少,又回复到“朔”。
40.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哪些没有卫星?(P50)
水星和金星。 41.地球上肉眼看到的行星有哪些?(P50)
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和木星。 42.小行星带主要分布在哪里?(P53)
小行星都沿着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一些小行星的轨道可能与地球轨道相近或相交,因而有可能与地球相撞,造成很大的危害。 43.彗星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P53)
彗星是由岩石颗粒、尘埃和冰块组成的“脏雪球”,一般由慧核、慧头和慧尾三个部分构成。 44.什么是流星?(P54)
太阳系中有无数的流星体,当这些流星体与地球大气相撞时,产生摩擦燃烧,便形成耀眼的光迹,叫做流星。 45.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P56)
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天文单位和光年。 46.全天分为的星座数和最重要的星座。(P57)
按照国际天文学会的规定,将整个天空划为88个星座。(重要星座见57页4图) 47.天体系统可以分为哪几级?(P61)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2. 谁有七年级上册地理笔记!!!帮忙!!!!!急!!!!!!!!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地球上的五带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A、山顶:闭合等高线的中心;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D、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 A、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大;D、高原:边缘陡峭,地面坦荡;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黄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第二节 海路的变迁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多变、短时间、不稳定,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另外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了解即可)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雨。在图上看到地面一处是绿色,表示当地天气晴朗(卫星云图如右图) 3、(右图)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箭头。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4、 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5、 %9 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气温最低(4时左右) %9气温的变化(课本p51图)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9 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 %9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9 %9气温的分布%9降水的分布纬度因素%9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9赤道到两极递减海陆因素%9夏季陆地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9沿海多于内陆地形因素%9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9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9另外要知道: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9另外气温还要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17的1、2两大题。降水主要还要掌握课本P56活动题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6、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 (主要掌握下面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9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9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 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扬州就是这种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中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掌握地理填充图册上P19的第1题、第2题的①(画图尤其要掌握)、③、④ P21的第4题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和人种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课本P65页活动题2(计算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并完成题目) 2、世界人口稠密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人口稀疏);从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堵塞、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4、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 %9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 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为什么美国(属于美洲)这些不是非洲的国家会有黑人分布?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新大陆,要开发美洲,从非洲掳掠了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所以现在美国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当时的黑奴。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23第2题 ,P24的第4题的②、③ ,P25的①、②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5、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6、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如 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 %9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教堂; %9东亚、东南亚一些人(如泰国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地理填充图册P26页第1题、第2题的②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7、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自然资源、土壤、交通、位置聚落的形成条件(课本P80图) 人文条件:历史文化、宗教、政策 聚落的形成条件了解即可,主要会使用聚落形成条件来进行分析 8、读右图,思考下面的问题憽⑷匚裁茨苄纬删勐洌�挕⒓偕枘闶潜镜厍某鞘薪ㄉ杈殖ぃ慊嵫∪刂心母鼋ㄉ璩鞘校坎⑶也髂愕睦碛桑�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挕⒀�2.因为2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离1和3都很近,便于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沟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开阔,发展空间较大。 9、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现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9人口密度%9人员职业构成%9经济特点%9聚落规模%9建筑特点乡村聚落%9小%9农业为主%9不发达%9小%9密集(高层建筑)城市聚落%9大%9非农业为主%9发达%9大%9稀疏(低层建筑) 第五章 发展和合作一、国家和地区 1、世界面积位居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世界人口位居前三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 3、地跨两洲的国家,例如埃及(跨亚非)、土耳其(跨亚欧)、俄罗斯(跨亚欧)。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比较 1、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例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等。 2、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例如中国。 3、发展中国家经济较落后的原因。 4、名词解释:“南北对话”、“南南合作”。三、国际合作 1、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与他们的职责宗旨、倡导精神。(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30页。) 2、联合国成立时间(1945年)、总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5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
3. 初一地理练习册比例尺计算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 跪求七年级上册地理比例尺到地球仪的课本照片!
我有课本但我不知道你想要什么
5. 初一地理 运用比例尺应注意事项
比例尺:
表现形式有数字式(如1∶100000)、说明式(如图上内1厘米等于实地
1000米)和图解式(分为直线比例容尺、斜分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
这里需要注意的有这些:
1.单位
一般数字式的为厘米,但有的为图解式时,一方面要注意其单位,有的是千米,有的是米,要进行正确的换算;另一方面就是有时表示的并不是1厘米,而是一个单位的长度,这就要用尺去量,看一个单位有多长,再去量图上的两地距离有多少个单位,再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2.比例尺与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和精度有关。
一般讲,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图示的范围就越小,表示内容越详细,几何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图示的范围就越大,表示内容越简单。
3.表示同一范围,比例尺大小决定图形面积大小
同一范围,比例尺越大,图形面积就越大;反之,图形面积就越小。如:同样表示中国疆域图,1:5000000的地图的图形面积就要于1:10000000的地图。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6. 初一地理网课比例尺
举个例子.某地图比例尺是1:1000,则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厘米.即10米.另外一个地图比例尺是1:10000,则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厘米,即100米.
现在回答你的三个问题.
①在这个例子中,1:1000比例尺大.
②比例尺大的表示的实际距离比较小.
③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如:图上距离1厘米除以实际距离1000厘米,就是1:1000
7. 初一地理关于比例尺的题目怎么做,求解答!(详细点)
比例越大的 如 一千万比一 你说一等于一千万的一千万分之一 对比之下是不是很小内
反而一百万或者容是一百比一差距要比上面的更小
所以上面的比例小 用一厘米来做单位就很大
下面的比例大 意思差距小
8. 初一地理的比例尺的问题
1/1000=0.001 1/10000=0.0001
数值上来讲 当然是1/1000大
如果表示比例尺的话 则是1/10000大
前者表示图上1厘米等于实际中1000厘米
后者表示图上1厘米等于实际中10000厘米
9.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笔记)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地球上的五带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A、山顶:闭合等高线的中心;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D、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 A、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大;D、高原:边缘陡峭,地面坦荡;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黄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第二节 海路的变迁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多变、短时间、不稳定,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另外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了解即可)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雨。在图上看到地面一处是绿色,表示当地天气晴朗(卫星云图如右图) 3、(右图)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箭头。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4、 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5、 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气温最低(4时左右) 气温的变化(课本p51图)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 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纬度因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到两极递减海陆因素 夏季陆地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 沿海多于内陆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另外要知道: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另外气温还要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17的1、2两大题。降水主要还要掌握课本P56活动题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6、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 (主要掌握下面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 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扬州就是这种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中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掌握地理填充图册上P19的第1题、第2题的①(画图尤其要掌握)、③、④ P21的第4题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和人种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课本P65页活动题2(计算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并完成题目) 2、世界人口稠密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人口稀疏);从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堵塞、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4、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 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为什么美国(属于美洲)这些不是非洲的国家会有黑人分布?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新大陆,要开发美洲,从非洲掳掠了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所以现在美国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当时的黑奴。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23第2题 ,P24的第4题的②、③ ,P25的①、②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5、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6、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如 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 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教堂; 东亚、东南亚一些人(如泰国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地理填充图册P26页第1题、第2题的②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7、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自然资源、土壤、交通、位置聚落的形成条件(课本P80图) 人文条件:历史文化、宗教、政策 聚落的形成条件了解即可,主要会使用聚落形成条件来进行分析 8、读右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三地为什么能形成聚落? 2、假设你是本地区的城市建设局长,你会选三地中哪个建设城市?并且阐明你的理由?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 2、选2.因为2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离1和3都很近,便于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沟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开阔,发展空间较大。 9、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现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人口密度 人员职业构成 经济特点 聚落规模 建筑特点乡村聚落 小 农业为主 不发达 小 密集(高层建筑)城市聚落 大 非农业为主 发达 大 稀疏(低层建筑) 第五章 发展和合作一、国家和地区 1、世界面积位居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世界人口位居前三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 3、地跨两洲的国家,例如埃及(跨亚非)、土耳其(跨亚欧)、俄罗斯(跨亚欧)。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比较 1、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例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等。 2、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例如中国。 3、发展中国家经济较落后的原因。 4、名词解释:“南北对话”、“南南合作”。三、国际合作 1、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与他们的职责宗旨、倡导精神。(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30页。) 2、联合国成立时间(1945年)、总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5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