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公转教案
A.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
非常详细,这个文档为两年前的我省了不少时间。建议楼主先踏踏实实地看一遍课本,买一本配套图册辅助阅读。
B. 高一地理必修一 地球的运动 急!急!急!
下面是抄知识点归纳。袭相关习题的话还是买本好的地理资料吧。因为好多题都涉及到图片,传上来真是太麻烦了。学地理要有耐心,步步为营。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
C.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怎么写
教案教案,切来莫太教条,特别是对于大源学生来讲。
建议你根据所讲的科目,制定针对性的教案:
如果是文科性质的课,教案只要提纲式的,不能教条,应该发散一点。剩下的部分要临场发挥,所谓的临场发挥也是根据你的经验来,如果你特别能讲,特别能白活,就不要特多准备;反之,你可以给自己一些关键词、句式的提示,作为临场发挥的指引;
如果是理科性质的课,要想讲的生动有趣,有吸引力,有点难度,就需要你自己对知识点吃得很透,能够融会贯通,又能循循善诱,教案就要准备得充分,逻辑性强,知识也要连贯,学生更容易理解。
当然,受众也很关键,所以还有一种方式是问听课的同学,觉得怎么讲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不断修订自己的教案。
好的教案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好比电影剧本一样!
以上纯粹个人意见,不是抄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D.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
非常详细,这个文档为两年前的我省了不少时间。建议楼主先踏踏实实地看一遍课本,买一本配套图册辅助阅读。
E.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小节地球的运动精细讲解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运动形式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
2.地球的自转
(1)地球绕(地轴)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一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一太阳日为(24小时);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15°/小时),南北极角速度为(0),地表其他各地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线速度为(0);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A.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产生及交替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并且地球持续做着(自转)运动,其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它把纬线分割为(昼弧)和(夜弧),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太阳日)。
B.产生(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东边比西边(早),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并且把180°经线规定为(国际日界限);其中北京位于(东八)区,东京位于(东九)区,开罗位于(东二)区,伦敦位于(中时)区,纽约位于(西五)区。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相隔时区数(东加西减:在已知地点东面要+,在已知地点西面要减)
C.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3.地球的公转
(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一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每年的(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较(快),在远日点较(慢)。
(2)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公转的轨道平面为(黄道平面),二者的交角叫做(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A.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最北到达北纬(23°26′),此时北半球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达赤道位置,此时北半球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继续南移,最南到达南纬(23°26′),此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然后直射点向北返,再次到达赤道,此时北半球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接下来直射点继续北移,做(回归运动)。
B.昼夜长短变化:自春分日到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自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南半球刚好相反。
C.产生(四季):夏季是北半球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秋季是过渡季节。现在北温带国家一般上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南半球刚好相反。
4、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物理特性
5、黄赤交角
概念: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
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
地轴和公转轨道面间的夹角ε,赤道面和黄道面之间夹角为(90°–ε)。黄赤交角的大小与五带的跨度有关,其角度变大,温带就会缩小,热带和寒带相应扩大;角度变小,温带则扩大,热带和寒带就缩小。
6、晨昏线(专题)
晨昏线的判读技巧例析
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为晨昏线(圈)。晨昏线是太阳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隐含的诸多地理信息是我们判读太阳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
1.晨昏线的结构特征和判定
(1)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它平分地球,平分赤道,与太阳光线永远垂直。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是0°。如图1所示。
图1
(2)晨昏线的区分:
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区分判断方法有:
①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黄昏);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晨线上的各点为日出(黎明)。如上图1中的弧线AB为晨线。
一般地,在地球侧视图上,晨昏线只表现为晨线或昏线(如图1);在俯视图上,我们所看到的晨昏线是一半晨线和一半昏线。如图2中弧线AM为昏线,弧线BM为晨线。在有的图中,还要根据具体要求先判断昼夜状况,再判断图中的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2.晨昏线的运动特征
由于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自转15°,因此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每小时移动15°。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因此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极点和极圈之间来回摆动,其移动幅度为46°52′。
(1)侧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
如图1中,弧线AB为晨昏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部分为黑夜。
(2)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
图2
如上图2中,弧线AB为晨昏线,虚线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阴影部分为黑夜。
(3)晨昏线的相对运动方向
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晨昏线的相对运动方向是由东向西。故向东走人们会感到昼夜更替的周期短于一个太阳日;反之,向西走则大于一个太阳日。
3.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关系
一般地,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即晨昏线要过南北极点。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即晨昏线不经过南北极点),其夹角范围为0~23°26′。在二至日时,其夹角最大,为23°26′。当晨昏线与经线相交时,其夹角与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值相等。
在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晨昏线与纬线垂直。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纬线斜交,但是总可以找到两条与之相切的纬线,它们分别是刚好出现极昼、极夜的两条纬线。如6月22日,太阳直射23°26′N,故晨昏线与经线成23°26′的夹角,与66°34′N、66°34′S相切。
4.晨昏线在解析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右图中二至日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为黑夜),若弧线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AB为晨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东西经度:
以0°经线为起点,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反之则为西经度。
(3)确定地方时:
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次日0时(或当天24时)。
③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 地方时增加4分钟。
④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例 如果右图中P点所在经线是0°经线,且昏线通过P点,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天,伦敦的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B.这天,南极圈内全部是极夜
C.此时,“北京时间”是两点钟
D.此时,P点和悉尼在同一时期内
解题思路:由题意,P点所在经线是0°经线,且昏线通过P点,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大值,则有北京时间与0°经线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时差为8小时,而P地的地方时是6点,故北京时间为次日的2点。答案:C
(4)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6月22日。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12月22日。
(5)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也可以用:直射经线=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90°或直射经线=赤道与昏线所在经线—90°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纬度值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α(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
(6)确定昼夜长短: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也可以直接采用“查格”的方法,也就是以已经知道的某条经度为准,按照较东的地方有较早的时刻;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秒。一般地,如果是求某地的昼长,则经过该地画一条平行于赤道的纬线,看其昼弧所经过的格数×每格数所代表的时间数,如果图示是侧视图,还应该乘以2的倍数;如果是极地为中心的图示,则所经过的格数×每格所代表的时间数即可(如右图)。
例 看右图,用“查格法”判断B点的夜长是 小时。
解析:如右图6所示,该图是侧视图,正对着我们的半个球面是180°,被均分成6格,每格30°;因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则每格时长为2小时;如果用“查格法”来解的话,其步骤是:①经过B点画一条平行于赤道的纬线,该纬线被图中的昏线分为两部分;在昼半球的为昼弧长度,在夜半球的为夜弧长度。②因为是求B点的夜长,就查经过B点的夜弧的长度经过的格数。从图中得悉,经过B点的夜弧长有4个完整格数,每格2小时,则有8个小时。③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半个地球球面,B点的夜长还有一半被遮住,故其夜长还应该乘以2,即4格×2小时×2(倍)=16(小时)。也即B点的实际夜长应为16小时。
(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地方时。某地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
例 北京时间3月21日12时,一架飞机从某机场(120°E,66°34′N)起飞,沿北极圈向东作环球航行,12小时后返回原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飞行员能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次数是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B.两次日落,一次日出
C.两次日出,一次日落 D.O次日出,一次日落
②飞机上的昼夜更替时间是
A.6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③如果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则飞行员能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次数是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B.两次日落,一次日出
C.两次日出,一次日落 D.O次日出,一次日落
解析 右图为地球太阳光照俯视图,B所在半球为黑夜,A所在半球为白昼,虚线圈为北极圈。
①飞机起飞时,机场位于A位置,飞机向东飞行,12小时后返回机场,此时机场位于B位置。相对于晨昏线的位置,飞机飞行了一圈半(图中带箭头的实线),具体地说,就是:飞机沿北极圈由西向东飞行,12小时返回原地,说明飞机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在北极圈上向东飞行经度30°,即1小时后飞机飞到了150°E。由于地球的自转,则晨昏线和165°W重合,这时飞机和晨昏线的经度差缩小45°,再过1小时飞机将穿越180°经线,此时180°经线和晨昏线重合,再过8小时(360°/45°=8),飞机将再次穿越昏线,即飞机经过10小时两次穿越昏线。同理,飞机第一次穿越晨线在飞行6小时(270°/45°=6),第二次穿越晨线将又要经过8小时(360°/45°=8),所以,飞机两次穿越晨线需经14小时。从下图中可以看出,飞机两次穿越昏线,一次穿越晨线,也即两次日落,一次日出。正确答案是B。
②因为飞机12小时相对于晨昏线的位置飞行了一圈半,所以,一圈所需的时间为8小时。正确答案是B。
③如果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自东向西),12小时后,相对于晨昏线的位置飞机飞行了180°(上图9中带箭头的虚线),从图9中可以看出,飞机由昼到夜经历了一次日落。正确答案是D。
(8)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9)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般地,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0°。
(10)判定是否为晨昏线: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因此在题目中太阳高度为0°的弧线一定为晨昏线,再结合试题中隐含的其他信息就能够准确判定。
F. 求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的详细讲解。
地球的运动专题知识点
一.相关计算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
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3.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4.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要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5.昼夜长短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6.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二.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1、识记二分二至日北纬20°、40°、60°的昼长时间
2、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一半球,该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直射点想北移动,北半球昼长递增,南半球昼长递减;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长递增,北半球递减。
3、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越大。
三.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1、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2、在北半球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北半球始昼纬度太阳正北升,正北落,南半球反之。
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要学会画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图)
四.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考虑两个要素:昼长和改变的太阳高度数)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在没有标注数值的情况下,最大圆默认为晨昏圈。
4.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五.其它知识点:
1、极点: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这是因为一天中极点离太阳的距离都相等的缘故。
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o到23.5o间变化。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数相等。如:若太阳直射21°N,则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21°。
2、赤道:赤道上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和66.5°间变化。
3、始昼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0点日出,24点日落,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数的两倍。
4、处于极昼期的地点(除该日极昼的地点)。处于极昼期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一天中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非极点地区表现为斜升斜落,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大于0°,其大小等于当地纬度与极昼最低纬度大小之差;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7°(非极圈)
G.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有哪些注意事项和难点
地球运动产生的意义讲解比较难,有些意义是公转产生,有些是自转产生,有专些是共同影响。这属一节要求是三个课时讲解,每个课时都有重点和难点。高一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差,讲解时最好多使用图像,比如公转,自转等讲解结合ppt效果会好一点。
最应该注意的问题:讲解一定要仔细,切不可高估高中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