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地理必修二第一课框架

地理必修二第一课框架

发布时间: 2021-03-03 18:13:32

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思维导图。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快慢的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

(1)工业革命以前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高高低 原始社会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高高较低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工业革命时特点 高低高(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
(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3)近现代 特点 三低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及行为的变化)

3、人口零增长国家: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
人口负增长国家;英国,比利时,芬兰等

4、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 社会经济因素 2制度因素 3计划生育因素。

5、世界人口达到50亿:1987 7 11 达到60亿:1999 达到65亿:2006 2 28
年龄结构0——14岁65岁(中国60岁)以上
年轻型大于等于40%小于4%
成年型30%——40%
老年型小于30%大于7%|60以上大于10%
自然增长率小于等于1.0%为低增长,出生率小于等于1.5%为较低增长

㈡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提纲

1....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 (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较高 过渡型: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 现代型:出生率很低,死亡率有所回升,自然增长率低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分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 (1)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决定全球人口变动的因素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引起,对全球人口并不产生影响 (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宗教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影响极小 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经济、政治、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 对死亡率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的影响较为明显,大的自然灾害影响 环境污染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原始社会:人口少,影响小 农业社会: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工业社会:人口激增,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生活排污量增多,污染环境;生产扩大、污染扩大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主要原因不只是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不重视保护环境等原因造成 3....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具体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 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 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是首要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类型 对生育率的影响

㈢ 求高一地理必修一全部,必修二第一章知识框架图或思维导图,简单点就行,谢谢!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框架

推荐去中 小 学 教 育网学习,里面是人 大 附 中的老师讲课,资源丰富,有助学习成绩的提高。

㈤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第一章内容的思维导图(知识树框架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指导(含图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 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

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知识框架

㈦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框架

人口的增长的原因:伴随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也是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原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

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我国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人口迁移的意义: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和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个人需求;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它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消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城市等级体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生态城市化: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的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农业区位的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社会经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潘帕斯草原):气候温暖,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潘帕斯草原)改善当地环境条件的工作:发展交通;种植饲料;开辟水源;培育良种牛;

工业的区位选择重视科学技术因素。

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和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传统工业区特点:历史比较长久的工业地域;煤、铁资源基础上,以钢铁、纺织、煤炭、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鲁尔煤田的优点:优质煤田;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

鲁尔综合整治的措施: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

意大利新工业区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分散。

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特点: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家和工程师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美国硅谷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全世界人才高地;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交通运输方式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是交通能够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交通运输影响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

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的原因:地势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利,人口密度小

平原山业网点密度大的原因: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

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市场最优;交通最优;

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城市地区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

乡村地区环境问题表在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工业经济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农业经济实行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的各单元知识框架

我帮你筛选了两个比较完备的框架,把链接给你
http://wenku..com/view/6a3ed0c68bd63186bcebbcfa.html
http://wenku..com/view/80832570a417866fb84a8eb6.html
希望可以采纳哦版 祝你学习进权步

㈨ 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道客巴巴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 人口的增长的原因:伴随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 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 适应性不断增强,也是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原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世界人口最多的 10 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 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我国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人口迁移的意义: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和和文化交流;促 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个人需求;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 它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 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消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大城市提 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城市等级体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 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生态城市化: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 景观尽可能的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农业区位的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 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社会经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潘帕斯草原):气候温暖,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 之一;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潘帕斯草原)改善当地环境条件的工作:发展交通;种植饲料;开辟水源;培育良种牛; 工业的区位选择重视科学技术因素。 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和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传统工业区特点:历史比较长久的工业地域;煤、铁资源基础上,以钢铁、纺织、煤炭、化 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鲁尔煤田的优点:优质煤田;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 鲁尔综合整治的措施: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 意大利新工业区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生产 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分散。 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特点: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家和工程师多;产品更 新换代的周期较短;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美国硅谷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全世界人才高地;市场 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交通运输方式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是交通能够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交通运输影响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 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的原因:地势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利,人口密度小 平原山业网点密度大的原因: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 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市场最优;交通最优; 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城市地区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 乡村地区环境问题表在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 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 世纪议程》。 工业经济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农业经济实行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 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