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1.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章总结
1、 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 理解经纬线的概念以及几条特殊经纬线的意义。(参看七年级上册P16图)
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线垂直相交的线(半圆),它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指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指示东西方向。
特殊经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日界线);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它们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特殊纬线: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北纬23.5°纬线(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南纬23.5°纬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北纬66.5°纬线(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南纬66.5°纬线(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3、 会判读经纬网图某点的位置和两点的相对方位。
重点知道如何判断东经和西经、北纬和南纬;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要求掌握方法)
4、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或24小时),知道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不同的经度时刻不同。
5、记住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或365天),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四个节气的日期和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参看七年级上册P69图)
日期 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6、记住五带的名称和划分的界线,知道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带(北温带)
(参看七年级上册P70图)
7、记住地图的基本要素:三大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8、会运用地图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要点是记住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同时注意单位的换算。
9、能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选择适用的地图。如郊外进行越野行动选地形图;想知道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哪选政区图;去博物馆参观想知道如何坐车选交通图。
10、记住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海洋占71%,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1、会在图上判断七大洲、四大洋,记住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参看七年级上册P23、24图)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12、会读简单的天气预报图,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参看七年级上册P58图)
13、会计算年平均气温和气温年较差,初步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年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气温的和÷12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参看七年级上册P60活动题)
14、知道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由山麓到山顶的气温变化规律。(参看七年级上册P61)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即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山麓气温高,山顶气温低(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100米降0.6°C)
15、会计算年降水量,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分配柱状图。(参看七年级上册P66活动)
年降水量=各月降水量之和
16、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降水多,平原降水少;山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7、知道影响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18、会分析赤道地区和极地、沿海和内陆、平原和高原山地的气候差异,并说明其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参看七年级上册P74—85活动练习)
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极地终年寒冷(纬度位置影响);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海陆位置影响);山地降水比平原多(地形影响);高原山地气候呈垂直分布(地形)。
19、记住1999年世界人口的总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
20、知道目前欧洲与非洲人口增长情况的差异。
欧洲人口增长慢(有的国家甚至出现零或负增长),非洲人口增长快。
21、分析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
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饥饿贫困、就业困难、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政策:鼓励生育(如法国给多子女的家庭发放补贴)。
22、知道世界三大人种:黄色人种—亚洲;白色人种—欧美;黑色人种—非洲。
23、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24、知道世界上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起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西部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我国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称回教或清真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的一个支派)。
25、认识聚落中不同的建筑与当地的环境的关系。(参看七年级上册P53图)
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既防晒又凉快。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凉爽又防潮湿。
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们住窑洞;北极地区气候寒冷,人们住冰屋,保暖。
26、记住世界上陆地面积居前三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
记住世界上人口居前二位的国家(中国、印度)
27、列举几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名称:
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
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埃及、韩国、新加坡、等等。
28、记住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
29、读亚洲及其周边地区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说出我国的几个较大的邻国(俄罗斯、蒙古、朝鲜、印度、哈萨克斯坦)(参看七年级下册P3活动1、2及图)
亚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北半球,北邻北冰洋、东邻太平洋、南邻印度洋,西部与欧洲相接、西南部与非洲相接。(参看七年级下册P2图)
30、读亚洲地形和河流图,填出几大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几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几大河流(长江、黄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参看七年级下册P2图)。
读图说明亚洲的地形特点:地势中高周低,以山地、高原为主。
读图说明亚洲的河流流向特点: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31、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参看七年级下册P7图)
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2、知道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
33、知道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34、读日本图,填出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域(太平洋、日本海、濑户内海、东海)、首都(东京)、附近国家(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
(参看七年级下册P66图或地图册)
35、知道日本经济特点: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本国资源缺乏)
36、分析日本工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工业分布特点是: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原因是:日本资源贫乏,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销往国外;沿海地区交通方便,且成本低。(参看七年级下册P68活动练习)
37、读东南亚图,分析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参看七年级下册P37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38、说出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
东南亚气候湿热,土地肥沃,盛产水稻、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热带作物。
A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B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C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D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量国。
39、记住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0、读印度图,填出德干高原、恒河平原、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和主要邻国。(参看七年级下册P42图)
41、对照印度地形、降水量分布和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说明该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参看七年级下册P44图)
水稻分布在降水多的平原地区;小麦分布在降水较少的高原地区。
42、读俄罗斯地图,填出其面临的海域(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脉)、主要河流(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首都莫斯科、港口圣彼得堡、西伯利亚大铁路。(参看七年级下册P76图)
43、知道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俄罗斯有丰富的森林、石油、煤、铁资源,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44、知道中东的范围。包括亚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参看七年级下册P46图)
45、读中东地区图,填出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埃及、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参看七年级下册46图)
46、知道中东地区最丰富和最贫乏的自然资源分别是石油和水资源。缺水是因为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47、知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这里产的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48、读欧洲西部图,填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德国(柏林)及其首都。(参看七年级下册P53图)
49、知道欧盟的组成情况。
今年5月1日欧盟吸收了10个新成员国,至此欧盟共有25个成员国。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50、知道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及其原因。
欧洲地处中纬度大陆的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分配均匀,地形以平原为主,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广布,因而畜牧业发达。(参看七年级下册P55)
51、读非洲地图,填出大西洋、印度洋、好望角、撒哈拉沙漠、尼罗河。
(参看七年级下册P16)
52、分析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的现状。
非洲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问题),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粮食不足问题),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或在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问题),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即目前非洲出现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不足、环境恶化等问题。
53、说出几种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
54、知道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是什么(是服务业)。
55、知道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原因。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养羊数量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同时它又是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因为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56、读美国地图,填出其面临的海域(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主要邻国(墨西哥、加拿大、俄罗斯)、五大湖、密西西比河、科迪勒拉山系、华盛顿、纽约、旧金山。(参看七年级下册P84图)
57、说明美国既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又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从世界各地大量进口各类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工业发达,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的基础之上的,因而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所以美国应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尽主要责任和义务。
58、分析巴西热带雨林面临的危机与对策。
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然而这一片森林正面临着重大危机,巴西为开发亚马孙地区,修建公路、开采矿产资源、开荒种地、开辟大型农牧场,不惜把大片森林化为乌有。由于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对策:巴西政府表明要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9、会判读北极和南极地区图(参看七年级下册P58—59图)
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周围环绕三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南极地区主要是南极洲,周围环绕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60、知道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
极地地区因为纬度高,气候严寒,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地表终年冰雪覆盖。
61、说出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南极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62、知道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
我国在南极已经建立了两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和中山站。
2.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整理和图案
舒琼整理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麦哲伦环球航行; (5)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形状 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 (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起始线
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
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线(点) 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
极圈(66.5°)、30°、60°、两极(90°) 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
经160°经线、180°经线
划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 30°——60°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 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大大为
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
网络文库http://wenku..com/link?url=GSl5_S6F---NSzzGxdqD__
3.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老中图版知识总结,全部,谢谢。
一、七年级(上册)
1、地球是球体,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约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经纬线、经纬度对比: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且环
绕地球一周的圆 连接南北两极且与
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特征 圆(除两极) 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长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相等
度数范围 0°~90° 0°~180°
度数变化规律 自赤道向南北极递增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递增
相同度数的区分方式 南北纬(S、N) 东西经(E、W)
0°的确定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划分半球的界线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3、地球的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时差、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4、二分二至日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21.前后 6.22前后 9.23.前后 12.22前后
太阳直射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北极圈以北 无极昼极夜 极昼 无极昼极夜 极夜
南极圈以南 无极昼极夜 极夜 无极昼极夜 极昼
5、五带的划分:北寒带(北极圈)北温带(北回归线)热带(南回归线)南温带(南极圈)南寒带;
高中低纬度划分: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
6、比例尺、方向、图例痛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的形式有: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其值越小。
7、在地图上判断方向: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会判读简单的地形部位: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坡度越缓 。
9、中国的位置: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北温带,少部分地区处于热带,没有寒带。
10、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此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
11、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的漠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2、我国频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位于渤海;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位于东海。
13、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14、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15、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京、津、沪、渝 和2个特别行政区。
16、北回归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台湾省(台)、广东省(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云南省(云或滇)。2011、5.12发生大地震在四川(川或蜀)。
17、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为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为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18、我国主要地形区:①我国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青藏高原(冰川广布、是世界最高的高原)、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②四大盆地为: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雅丹地貌)、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并且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紫色盆地)。③三大平原为: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过后,除了会发生以上地质灾害,山坡滑落的土石方还会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19、我国人口数量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以腾冲---黑河为界,人口东多西少;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2011年),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21、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长鼓舞等民俗。
22、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3、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原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另外,冬季风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2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25、我国从南到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另外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
26、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是: 东部多,西部少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逐渐减少。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我国降水最多的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是新疆 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地区。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27、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的变化,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部和南部辽阔的海洋,以 温暖湿润的偏南风 为主;而冬季风主要来自西北严寒的 西伯利亚和蒙古 一带,是偏北风。
28、习惯上把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 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季风区降水丰富;而非季风区全年则比较干旱。梅雨季节的降雨类型为 锋面雨 。梅雨和伏旱都出现在 长江中下游地区。
29、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自西向东流;外流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内流河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30、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3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呈巨大的“几”字形。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河下游由于河道变宽,流速变缓,逐渐成为“地上河”。
32、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洪涝灾害是长江中下游最频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 “荆江”,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
33、长江的洪涝灾害:①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②形成原因:上游森林陡坡垦殖、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历史上围湖造田,使调蓄洪水能力降低等。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势低洼,支流多。 ③危害:造成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造成水库淤积,降低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④治理的主要措施:绿化荒山、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区,加强河道整治;退耕还湖,增加中下游调蓄洪水的能力,修建水库。
二、七年级地理(下册)
1、自然资源分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只有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其他资源都属可再生资源。
2、我国自然资源状况: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地球上的主要水体是海洋水,地球上绝大部分淡水资源是两极和高山的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中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
4、我国水资源季节(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应该采取措施:修建水库。(水库可在洪水期蓄水,减缓下游洪水;在枯水期放水,增加下游水量,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
5、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或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华北和西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两个地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措施为:跨流域调水。 例: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目前开工的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作为输水通道。 解决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问题,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6、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中国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人与耕地矛盾突出),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这大大限制了中国种植业的发展。
7、我国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这种水土资源的匹配对农业生产是不匹配的。我国土地利用存在问题: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滥砍森林、乱占耕地等。采取主要措施有:依靠法律、科学规划用地、因地制宜用地、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投入、开展宣传活动。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8、我国农业分布概况:西部地区有天然草场分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9、生态农业的典型:基塘农业模式:例如桑基鱼塘,主要广泛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10、我国四大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1、“钢铁工业走廊”:我国九大钢铁工业中心在长江沿岸有5个: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另4个钢铁工业中心是:鞍山、北京、包头、太原)
12、北京的经纬位置: (40°N,116°E)相对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面向 渤 海 。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位于我国五个温度带中的暖温带,四个干湿地区中的半湿润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或冬夏长,春秋短)。③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13、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明清故宫)、天坛、颐和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4、 新城建设注重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保护和修缮。 北京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15、台湾省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温暖湿润。
16、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17、台湾省之最:最高峰:玉山;最长的河流: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日月潭;最著名的树种:樟树;产量世界第一的农产品:樟脑。
18、台湾由于其物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台湾盛产稻米(海上米仓)、甘蔗(东方甜岛)、热带亚热带水果(水果之乡)、海盐(东南盐库);台湾岛森林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
19、台湾主要经济发展形式——出口导向型经济,台湾省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台湾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是多港口。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
20、号称“台湾硅谷”的是台北附近的新竹科学园区。
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主要民族为维吾尔族及汉族。
22、新疆为“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自北向南为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23、新疆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干旱。绿洲水源主要来自于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24、在新疆冰雪融水较为丰富的山麓地带,形成数千个绿洲,发展了具有特色的绿洲农业。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使用暗渠输水,适应了当地干旱的气候。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25、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6、珠江三角洲被北回归线穿过;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
27、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2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通过该地的重要铁路线有京广线、京九线、广深线。
28、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其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区位因素---紧邻港澳;人文因素---著名“侨乡”;政素----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优先发展;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9、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扮演“厂”的角色。
30、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80年代中期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比全国更快,增长幅度更大。这一现象的原因:80年代中期,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澳门位于珠江口_西侧。香港和澳门都与_广东省相邻。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32、香港和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是 “人多地狭”的地区。香港为了克服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地少,采取了“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
33、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十分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运输中心和旅游中心;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博彩和旅游业。
34、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祖国内地低廉的地价、劳动力资源丰富,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金融、技术、和管理。
35、香港的贸易主要是转口贸易。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36、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黄土高原黄土堆积的原因,“风成说”得到了广泛支持。原因:西北风从中亚、蒙古吹来(1)厚度均匀(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3)矿物成分不同(4)有古土壤。
37、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表破碎,沟谷纵横;平地少,斜坡多(地形条件) ②缺少植被保护(植被特点)③土质疏松(土壤特性)④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气候)⑤人类开垦、采矿、修路等使地表疏松(人类活动)。
38、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39、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图 :人口增长 →A 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B 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C 生态环境自然灾害频繁→D 农作物产量下降→E 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40、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①采用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在缓坡)修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
41、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①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主导因素:地形。② 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主导因素:气候。 ③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致相同,主导因素:季风。
42、秦岭——淮河线是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①我国1月0℃等温线②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③温度带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气候类型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⑤干湿区中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⑥植被类型中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⑦我国地理分区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⑧粮食作物中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⑨耕地类型中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⑩河流流域中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43、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干旱;原因:深居内陆,高大山脉阻隔暖湿气流;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高寒;原因:海拔高。
44、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植被)由东到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原因: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 。
45、分析拉萨与成都两个在同一纬度上的城市气温有比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拉萨海拔高,成都海拔低。
46、西北与青藏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牧区。
西北地区: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场; 三河马、三河牛;灌溉农业(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牧区:山地牧场; 细毛羊;绿洲农业(天山山麓)
青藏地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高寒牧场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小麦)
47、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呈“带状”状区域。
48、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上游发展水电业,中下游发展淡水养殖和航运业,全流域发展旅游业。上游能源丰富,下游技术、教育、科技先进,能源不足。
49、沿江地带工业:①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②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③以_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基地④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50、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大都凭借便利的河运发育起来。其中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武汉、下游的南京和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是沿江地带的四个特大城市,以它们为中心形成了四个城市群。其中城镇最密集的是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群。
51、上海的作用:最大的商业中心、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港口。优势;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经验。
52、上海地处我国沿海和沿江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地带所构成的“T”字型总体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具有强大的聚集和辐射作用
三、八年级地理(上)
1、海陆面积比:海洋71%,陆地29%。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之最: 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面积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面积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洋—北冰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
2、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3、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板块学说认为全球由6大板块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地中海面积缩小是由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对运动;红海面积的扩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运动方向相反;日本多发地震是由于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运动方向相反,发生张裂。
4、天气的特点是(1)短时间、经常变化(2)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5、认识常见的天气预报的符号P46。
6、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出现8月,最低气温陆地是1月,海洋是2月,南半球则相反。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7、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世界降水总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比西岸多;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比沿海地区降水少。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和洋流因素。
9、气候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多年天气平均状况和变化不大。热带雨林的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0、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
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1、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疏密程度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的。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
12、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3、人种主要有白种人种、黄种人种、黑种人种三大人种。
14、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信仰人数最多的是基督教。典型建筑: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15、聚落的两个基本类型是乡村和城市。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说出一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威尼斯水城;我国:山西—平遥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
16、世界上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排前六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根据社会制度国家可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两种,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国家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17、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18、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国际奥委会英文缩写:“IOC”,欧盟英文缩写“EU”。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缩写“UN”,总部设在美国纽约。5个常任理事国为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4.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5.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6、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7、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8、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9、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
60° 90°为高纬度。
10、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1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5、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6、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7、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18、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9、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20、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
2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25、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6、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7、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8、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指一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量。
29、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0、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3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种的具体分布到P46图3-8识记)
32、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均为黄色人种。
33、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4、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35、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筑为教堂。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典型建筑为清真寺。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典型建筑为寺庙。
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36、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37、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 特点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多变、不稳定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38、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陆地,绿色表示海洋。
39、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40、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42、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43、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44、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5、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7、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4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
49、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小。
5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52、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53、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54、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55、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5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7、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58、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9、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UN)。
60、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61、中国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62、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63、红十字会的宗旨是坚持人道主义。
重点地图读图指导: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读方位。(小河、村庄图)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某的经纬度位置及判断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所属的高、中、低纬度,两点间的相对位置。
3、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图,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七大洲轮廓,三条重要的洲界线。
4、判读:大陆、海峡、半岛、大洋、群岛、岛屿。
5、等高线地形图:识别陡坡和缓坡,山顶、山谷、山脊,海拔和相对高度。
6、海底地形图:三部分,五种地形,大陆架的深度不超过200米。
7、六大板块示意图:板块名称。
8、常用图例识别。
9、世界人口分布图:四大人口分布稠密区。
10、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11、常用天气符号图识别。
1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读,气候类型的判断。
13、地形雨示意图。
14、五带的划分图。
15、地区公转示意图。
16、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轮廓图。
6.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
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
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