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的思维导图
㈠ 学高一地理必修1中 地球的运动中 除了画昼夜长短变化的4个图还有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的图之外还要画什么图
你还可以画黄赤夹角图,五带划分图,二分而至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的曲线图啊
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中,有关的地球的地图怎么看
通过晨线与赤道抄的交点的经线是6点,通过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点.而求某一条经线上的时间,需要利用已知经线的已知时刻,加减时间差.而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利用东加西减,东经度大的地方时大,东经度地方时大于西经度地方时.西经度大,地方时反而小.向东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一张地球的图片一般只有一面,看它被几等分.比若被6等分,那每条经线差30度.最后一个问题你是不是问错了.一般题目是已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求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过你若要求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可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如北纬30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是70度,90-70=20度,那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就是30度N-20度=10度N.我也刚读高一,很多可能会错..
㈢ 跪求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思维导图
下面这个
点击可看大图
㈣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三章和必修二的第二 三 四的思维导图
来自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私以为很赞。
稍后发必修二的图
希望能够帮到您,若满意就给个采纳吧谢谢!
㈤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有哪些注意事项和难点
地球运动产生的意义讲解比较难,有些意义是公转产生,有些是自转产生,有专些是共同影响。这属一节要求是三个课时讲解,每个课时都有重点和难点。高一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差,讲解时最好多使用图像,比如公转,自转等讲解结合ppt效果会好一点。
最应该注意的问题:讲解一定要仔细,切不可高估高中生的能力。
㈥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汇总,表格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1、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公转。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近日点(一月初):最快;远日点(七月初):最慢
周期: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意义:①昼夜长短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③四季更替和五带。
4、 太阳直射点运动:①黄赤交角:23°26′②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23°26′S----0°----23°26′N(即南北回归线之间)③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①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②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5、 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特点:①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经过地心。②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平分赤道。③晨昏线不断西移,西移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④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⑤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时,为夏至日、冬至日。
6、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经度相差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 ,地方时相差4分钟。
地方时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最后转化成小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原则:东加西减
7、 时区:全球划分24个时区,每时区跨15°经度,相邻两时区相差一小时。
时区=经度/15° 余数>7.5 为商+1;余数<7.5 为商
区时: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已知区时 时区差 (东加西减)
8、 日界线: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人为日界线),固定不变;另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即0时日界线),自东向西移动。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往东到达180°经线日界线为今天,往西到180°经线日界线为昨天。在180°经线日界线往东减一天,往西加一天。
9、 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10、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如海口﹥广州﹥上海,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如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②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冬至日)到北回归线(夏至日)时,即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则北半球的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夏至日)到南回归线(冬至日)时,即直射点一直南移,则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③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范围:(90°-直射点纬度~极点)如:太阳直射20°N,则出现极昼范围是(70°N~90°N)出现极夜范围(70°S~90°S)。
昼长的计算:昼长=昼弧度数/15°=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时)*2 夜长=24时-昼长 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南北半球两条纬线纬度相同时,某一纬线昼(夜)长等于另一纬线夜(昼)长。
1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且有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12、 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二分日;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
13、 6月22日(12月22日),北(南)纬 、 、 昼长分别是13时13分、14时 51分、18时29分。
14、 判断日出日落方向: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正西日落。注:极夜地区没有日出日落,出现极昼的地区,北半球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南半球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15、 补充知识点:
①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只有在北半球能看到北极星,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某地看到北极星的高度,就是某地的当地纬度。如郁南(111°53′E,23°23′N)看到的北极星高度是23°23′。
②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每月约移动8 。
③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直射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是 ,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 ,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 。
④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区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
⑤自西(东)向东(西)飞行的飞机或航行的轮船,看到的太阳日比原来的短(长)。
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极点地区:在极昼期间,一天内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有变化,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⑦晨昏线与极昼(夜)圈相切,切点所在经线是0时(12时),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
⑧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
㈦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第一章内容的思维导图(知识树框架图)
1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指导(含图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 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3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
㈧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
非常详细,这个文档为两年前的我省了不少时间。建议楼主先踏踏实实地看一遍课本,买一本配套图册辅助阅读。
㈨ 高一地理必修一 地球的运动方面
1、看到太阳没动,所以肯定是逆着地球自转在飞行,SO B
2、飞机以赤道自转一半的速度,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北纬45°。。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