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金版教程必修3答案
A. 金版教程英语必修3答案,帮一下!
你如果把题目给我也许还能帮你一下
B. 金版学案高中同步辅导与检测地理必修三答案
按照标准回答的词语填写,气候不是指季风或海洋气候而是气候湿润降水量丰富回,中、西部气候干燥少雨降水量答少。其他可以填写高和低,发展基础好和薄弱等等。产业结构完整和不完整。多看看地理书上是怎么用词的就怎么填上。
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课后习题答案
P3活动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P12活动
1.图1.5和田1.6显示的对洪水灾害的监测和统计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这两种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次洪灾监测和统计中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点拨: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洪水监测和统计中,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提供了信息源(信息搜集),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统计)。
2.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为提高出警效率,许多城市配备了巡誓车。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誓效率(图1.11)。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点拨: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点拨: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出事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点拨: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要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到指挥警车前往出事地点的工作程序。
点拨: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
点拨: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D. 求助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地理必修3人教版答案的答案!
我这有,答案我都给你整理回好了:答 https://www.kuai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
E. 金版教程作业与测评语文必修三答案
第一题:
(5)高中地理金版教程必修3答案扩展阅读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的是《六国论》的知识点:
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
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
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F. 金版教程的答案
自己查
G. 谁知道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答案 急
1、如何求地方时
地球每小时自转过的角度为150,每转10需4分钟,且在同一纬线上东早西晚。根据这一原理,地方时的求法是:
某地地方时=已知的地方时土4分/10×两地经度差。
这里必须明确三点:
(1)、式中加减号的选用:如果所求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用加号;如果在已知地的西边,则用减号,即“东加西减”。
(2)、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经度数相减(大数减小数);如果两地在0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经度相加,即“同减异加”。
(3)、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②确定两地地方时差;③确定两地东西方向;④代入公式计算。
(4)、已知两地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的方法步骤是:
①求出两地的地方时差;②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③求经度(东加西减)。
2、新、旧两天的分界线
国际上规定,把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这条日界线是人为规定的,是固定的,其东侧日期比西侧日期晚一天,也就是说,飞机和轮船在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要减去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时,要加上一天。
实际上,除了1800经线这条日界线外,地球上还有一条自然的、移动的日界线,这条日界线所在的经线,其地方时为0时,它不停地自东向西移动,其东侧比西侧早一天。这两条日界线把地球上所有的区域划分在两个不同的日期内,只有当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才处于同一天内。
3、有关光照图判读可能用到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1)、赤道上昼夜等长日出时间为早上6点,日落时间为晚上6点晨线与赤道相交处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处的地方时为18点。
(2)、正午12点为一天中白昼的中点,即从日出到12点的时间间隔等于从日落到12点的时间间隔,换句话说,就是上半天时间与下半天时间相等,等于半昼长。
(3)、地方时为12点的那条经线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地方时为12点。
(4)、0点为一天中黑夜的中点,其所在经线为自然日界线,与12点所在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5)、站在晨线上的人,同时看到日出;站在昏线上的人,同时看到日落。
(6)、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但日出日落时间不一定相同;同一纬线上各地,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即昼夜长短相同。
(7)、晨昏线与极圈相切的那一天是二至日;晨昏线经过极点与经线重合的那一天为二分日。
---------
时间计算方法:
1.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计算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求时差,按照“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来计算。第三步确定两地的东西位置,已知东部时间求西部时间,则减“时差”;已知西部时间求东部时间,则加“时差”。第四步校正答案,答案大于24则减24,日期加一天(已知日期的第二天);答案小于0则加24,日期减一天(已知日期的先一天);答案介于0与24之间,则日期与已知日期相同。
日照图上应注意特殊点、线的地方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H.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本习题答案
p7。 1 表中四个地来区,A地区城源市水平最高,因为A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产值超过第二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经济最发达。AB两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因为这两个地区第二产业比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比较高。C.D两地区农业经济占有较大的比重,因为这两个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比较高。D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为该地区地域产业值比重最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低。(完)
······
对不起,太多了,没办法一一答来,第二题有是有表格的,又长。
哈哈,我本来不是买湘教版的,买错了。我要买人教的,哈哈,刚好看到你的问题就顺便看看能不能帮帮你的了。 我上次也上网狂查,都查的不是那么的确切。
你可以到网络文库里去找找。不过我找的有点难,你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