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地理 » 课堂导练七年级上册地理

课堂导练七年级上册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3-01 07:23:11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源于生活重视基础培养能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教材特色
课程教材研究所 富兵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如何在课程实施中体现《纲要》基本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整合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有效地进行公民教育,教材编写至关重要。我们教材编写组在结构设计、内容表述、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尝试,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编写的思路和结构

《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是按照《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所阐述的整合理念,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导,以地理和历史学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的新型的、综合教材。它在融合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人文地理和历史的核心概念、基本观点和技能方法的教育。

为此,本册教材设计的基本思路即:生活是主题,包括人们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异同、生活的问题,它们是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的现实存在。

时空是框架,即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空间轴)和不同时代社会的发展(时间轴),它们是我们认识社会的两个重要维度。

二、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它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面向现实世界;始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融入社会生活。为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我们确定了表述课文内容的四个原则: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1.基于案例的思路

教材采取范例性的叙述方式,选用大量的、富有情节的实例或案例呈现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用知识,变呆板的知识为处理实际问题的手段。在本册教材第四单元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教材在“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的每一课中都选取了代表一类同质但特点截然不同的地区,如:“平原人家”中有精耕细作、以手工劳动为主的湄南河平原和集约化大机器生产的代表——美国大平原;“与山为邻”中有以游牧为生的天山牧民、以梯田开垦为业的元阳哈尼人和利用山区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卢卡索居民;“傍水而居”中有临湖的江南水乡、临海的山东渔村和临水的意大利威尼斯;“草原人家”中有澳大利亚现代化牧场和内蒙古热情奔放的草原文化;“干旱的宝地”中有利用坎儿井灌溉的新疆绿洲农业和蕴藏丰富石油的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工业;“文明中心——城市”中侧重于经济中心、城市布局和文化之都等角度,分别选择了上海、筑波和巴黎。不难发现,教材在各个点位的确定上颇费心思。每课选取内容的角度都不相同,而且中外兼顾,以中国为主,最大的突破在于没有按照原有地理学科按地域或区域划分的方式和选择首都或重要城市进行介绍的作法,而代之以能够反映不同区域(如平原、沿海、山地、草原、沙漠、城市或乡村)人们的生活的典型材料。有的点位可能很小,但只要能反映一类区域人们的生活或某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案例进行解剖。像法国卢卡索这样的小山村,即使对地理专业工作者都是一个鲜为人知之地。它原是一个贫瘠的小村庄,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成为一个著名的度假城市,但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如何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是看重眼前利益过度利用还是放眼未来善加保护,是摆在那里居民面前的难题,也当前很多地区都面临的一个两难处境。教材实写卢卡索,实则在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卢卡索虽小,却有很强的代表性。

这种案例式教学以点代面,一方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挂一漏万,另一方面降低了知识记忆要求,减轻了教学负担,节省了时间。有助于学生学得透彻、领会深入、掌握牢固,学以致用。在通过学习某个具体的区域的过程中,掌握了解区域特色的方法、分析区域生活和解决区域问题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概念与看法。既可以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又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的同时,进行了调查和学习方法的渗透。

2.基于生活的思路

本册教材尝试改变单纯、孤立地提供具体知识的做法,而是在叙述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常识的过程中,提供相关学科的概念和方法。教学内容力求显现或选择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和环境。既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逻辑出发,又不仅以解决具体社会问题为中心,注重教学的长期效果和潜能的开发。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他们对很多问题和现象都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尽管可能是零碎的、片面的,或者还没有接触过,但当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凭借相关的经验,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对新知的获得大有助益,为此,教材应充分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成长、提高。如“综合探究一”在介绍不同种类的地图后,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地图?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它们?”的问题,促使学生调动已有信息,积极动脑,主动挖掘获取新知;再如第三单元“山川秀美”中设计了两个学生的对话,引导他们从各自的经历讨论山区的好处与问题,加深学生对山区的了解和认识。第五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中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年代尺,“把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重要事件标识出来”的练习,以及“谈谈家乡近几十年发生的变化,看看其中包含的历史”等等,这些内容或问题来自于真实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吻合,能够增强学生与书本的亲近感和真实感,学生易于产生主体建构知识的愿望,为解决问题创设了良好的前提。

生活化在本书的另一个意义表现为它力图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学科为中心”的弊病。在不同的主题下、不同的范围内,紧紧围绕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个中心,结合个人生活、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国人生活的环境、世界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历史等方面,勾勒人类生活的全貌(参见结构图)。在此过程中,始终将人、地和社会有机联系在一起,建立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阐述因地制宜和各要素相互联系的观点。例如第四单元中“美国大平原”和“元阳梯田”的设计。

美国中部大平原

从以上两图可以清晰地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利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

3.基于情境的思路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材是事实性知识,是普遍规律或原理,是可以独立于现实情境之外获得的,学习的结果也可以自然地迁移到各种真实情境中。而实际上,情境总是具体的、千变万化的,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学生常常难以用学校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教学应力求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而不是只充当知识的复制机器。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选择学习和自主处理的素材。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富于情节的、丰富的、现实的案例,除了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外,还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活用所学知识或技能处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每个单元后的综合探究是本书集中体现情境教学特点的内容。“在地图上获取信息”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课文提供了五个不同的、具体的情境,在每个情境下,要求学生提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案。实际上,本课是在交待地理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工具之一 ——学会使用不同种类的地图:比例尺大小不同、功能不同(有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图和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变化)的地图。如果以定义加说明的形式直接表达出来的话,不仅枯燥乏味,使知识教条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遇到现实问题时仍可能茫然不知所措,不会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而事实上,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的一部分,并且在未来社会中将变得日益重要。在情境式的活动设计中,把传授和形成知识的两个过程综合在一起,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教学目的。课文这种处理方法,具有较大的扩展空间。

4.基于问题的思路

一切思维都从问题开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脑袋,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学识”和“主见”。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就应首先培养问题意识,教学内容关注问题、引发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探讨。问题常常产生于具体的情景、非正常现象,本书注意在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编排并不是在每部分单元学习的最后,也没有提供标准化的统一结论,而是自始至终倡导师生之间的互动,共同经历探究过程,通过交流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如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关于世界气候类型的活动设计。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点的最基本要素,是学生描述某一地区气候需要掌握的两个最重要的概念,但教材并未直接把概念告诉学生,而是引导他们仔细读图。图2-11只画出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不同地区的人们对本地气候的描述。活动要求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词语,自己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经过主动观察、发现、理解、记忆下来的知识,学生可以日后随时提取并加以应用。

三、教材内容的特点

《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些编写方式的转变决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否定、抛弃,相反,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本书的处理更加实在、实用。

(一)注重基础知识

为有效地实现开设综合课程的目的,提升教学功能和效果,同时又不削弱人文地理和历史教育的功能,教材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无法再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提供未来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平台。例如:

1.基础知识部分。

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接受程度,循序渐进,有详有略,提炼相关学科最基本的知识,而不是均衡覆盖所有相关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

·社区和区域(一些相关的基本概念)包括:社区的功能和类型、区域差异与联系。

·世界自然与人文的总体特征(可与分科地理的世界总论相对应)包括: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自然环境(地形和气候)及景观差异、人种、国家和地区。

·中国自然与人文的总体特征(可与分科地理中的中国总论相对应)包括: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地形、气候、河流;自然环境差异(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的生活(部分地涵盖了分科地理中的分区地理内容,但更侧重于人的生活)包括:居住在不同平原、山区、水域、草原、沙漠与城市等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文化活动。

·社会生活的变迁(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是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基础,有些内容是对分科历史的有益补充)包括:表示历史时间和纪年的词汇、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获取了解历史信息的途径。

2.基本技能部分。

·阅读、选择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阅读和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收集、辨别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掌握和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

·阅读和制作年代尺的能力;建立年代和时序的概念。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基本观念:

人地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的活动对环境的反作用——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

历史的观念——事物都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历史影响着今天的生活。

观念的形成隐含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直白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经过主动加工、自然发生的,需要学生领悟、思考后逐渐形成。

(二)突出能力培养

1.体现在课题活动的设计上。

改变原来以概念、原理和观点为主,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事实,辅之以少量的活动设计的课文风格,代之以大量引发思考、鼓励动脑、动口和体验探究价值的活动设计和案例分析,在活动中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

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些原来正文结论部分(规律性或常识性知识)变成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的过程。大体说来,课堂活动有三种设计方式。

(1)把原来教材总结归纳的内容以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讨论、读图、练习或竞赛等形式,体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自己得出归纳性的结论。改变了原来先教给学生结论或定论,再让学生验证规律的做法。如以往学习中国地理基本概况时,教材一定要写出与我国陆上相邻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名称,但在我们的第三单元“国土与人民”中要求学生阅读地图,自己去发现答案,由于课本没有写出具体国家,又减少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减轻了学生负担;第三单元“山川秀美”中季风气候的影响,也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分析思考、集体讨论、概括总结季风的好处以及因其不稳定性导致的危害,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总结归纳、语言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外,还要能扩展所学知识,否则无法回答出五个方面的问题,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类似活动还有很多。

(2)有一定难度的重要知识,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又不易推断的内容,在经过学生大脑思维后,教材再展示给学生。“山川秀美”中需要学生知道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状况,如果简单地教给学生西高东低的概念,即时记忆可能很容易,但并未必理解。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安排了让学生“沿着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看看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的活动,这里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地图知识,会阅读地形剖面图,还要经过头脑、视觉等感官活动,体验规律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最后教材才给出描述。再比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秦岭-淮河分南北是一个重点内容,南方北方的气温、降水以及景观的差异很大,教材是将结论直白地呈现给学生,还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建构,亲历探究过程,其教育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我们尝试让学生先阅读1月中国平均气温分布图及中国年降水量线分布图,分别找出经过秦岭-淮河的(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然后交待秦岭-淮河是划分南北的分界线及其指标。虽然教材最后还是表达了结论,但学生经历了学习过程,阅读使用地图等基本技能不断被强化,学习的兴趣和满足感可以得到大大增强。

(3)开放性讨论、辩论或技能训练,不预设任何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就达到了教学效果。“山川秀美”中两位学生提出了对山区的不同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而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加深对山区的了解、热爱和对问题的认识。“傍水而居”的自我测评中设置了“水对水乡人们的生活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允许学生开阔思路,自由想像、思维。“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中让学生帮助设计从北京到杭州的旅游路线,时间、交通工具、经费未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学生只要了解交通图的作用和用法就能够完成路线设计,但不限制少数学生新颖、独到的创意。这种开放式的编排是力图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到实处的探索。

在教学中体现教与学的过程,活动的设计就是教学的有机、必要组成部分,承担了课文教学内容应起的作用,好的活动甚至可以收到超过文字表达的效果;改变了在课后用“想一想”“做一做”等集中总结、复习知识的方式,把学习活动安排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上。

2.体现在“自我测评”功能的转变上。

“自我测评”不是老师用来检测学生的工具,而是学生课下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成果的手段,因此不作硬性规定,习题设计具有很大的弹性,学生完全可以量力而行,因人、因地而异。它的功能不再是简单的复习,重复记忆,而是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和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比如第五单元“区域的故事”中选择了“小渔村变大城市”的深圳、“逝去的繁荣”——楼兰和美国的死城——“古老而年轻的北京”等地作为案例,其中暗含的一条主线,即区域变化的不同类型: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古老与现代融合等,这个结论教材并未明确告诉学生,而将它放在课后自我测评中,“比较上海、筑波、巴黎、深圳和北京等城市,说出这些区域变化的特点”。学生需要梳理出区域变化的类型,再联系前面内容,比较、分类、整理。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必备的技能,高效地完成此类测试是不太可能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似乎不需要学生牢记所谓的重点,也无需教师批阅,实际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但又没有做划一的规定,不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设立切实可行目标,保证学生有所为,有所得。

3.体现在“单元综合探究”形式的创新上。

体现研究性、综合性的调查、探究主题,是本课程的特点之一。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基本内容的呈现方式,贯穿于教材编写的全程,作为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书的特色。在教材编写的全程贯穿思维过程的引导,尤其注重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活动设计。有些本身就是教学内容,如“在地图上获取信息”“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等;有些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下的运用,在做中学,应用性强。

总之,《我们生活的世界(上)》突出体现内容的整合、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获取知识的方法的习得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增强教材普适性

为保证课程标准理念、教学读物编写和具体教学实施之间的落差,课本尽可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以利于师生在不同的条件下、在不同基础上实施教学,大大增强了适用性、普及性和实用性。

课文提供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资源,使各个活动在各地学校都能开展。为减少受教学资源限制等困难,教材指示了最基本的资料来源或参考,如“查阅世界地图、《新华字典》或其他材料,给世界上领土面积前六位的国家排排队。”

开放性的问题设计,紧密联系本地和本人自身实际,使每个人都能有的可说、有的可做。例如“如果你家附近有山区,说说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山区资源的。其中哪些措施值得推广,哪些地方还值得改进。”“牧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你所在地区的生活有什么异同?为什么?”“谈谈你的家乡近几十年来发生的变化,或者找出自己所在地区的一两个地名,看看其中包含怎样的历史。”“你家乡的地形和气候是什么样的?这种自然条件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这样的提问为学生的回答提供了很大空间,有助于加强对本地区的了解、关注,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降低难度,提出具体要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设计了两位不同地区学生的春节问候。从他们各自的描述中,并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了解到南北方气候、景观及人们生活的差异。尽管学生水平有高有低,但都可以对某一个方面发表感想。

所设计的活动,适合于有关年级和不同地区学生的特点,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有一定梯度,可操作、可把握,不论是调查研究还是课堂讨论,都便于指导、富有成效。

此外,教材充分考虑了初一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短暂集中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反映他们年龄特征、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如“国家和地区”中给出9个国家的国旗,让学生把国旗和相应的国家名称联系起来;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拼图游戏等,寓教于乐,于不知不觉中达到了知识教学、动手练习的目的,学生更易获得满足感,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本书图文并茂,采用大量照片、图画和表格,一目了然,减少了文字说明,增强了现场感。可视性强、可读性强,文字生动,趣味性强,这些也是本册教材突破点之一。

⑵ 初一上册地理怎么学

学习地理不能仅仅只记,要学会理解它们。我自己是学这个的,感觉这些方法还不错,下面就说说:首先你要建立学习它们的兴趣,感觉你学它们不是仅仅为了学习,更为了自己的爱好。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达到这一步很重要。第二,要每天抽时间去看,不要想着你是在看书,对于地理,咱们都想出去玩把,就把它当作对一些地方的了解。推荐一种看书的方法,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看这些比较有效果。不过这依个人情况而定。注意的是,这一层你不必想着你要怎么样去记它,只要你把书看好熟就行了。第三,课前课后工作要做好,这里指的是课前你一定要把书看一遍,就是第二步,只有把书看了上课才会轻松一点。不过这一步你要多做一件事,那就是你要设身处地的去想这些书上的东西,想想它们为什么这样,要是你你会怎么样。这是课前,至于课后,那就是你要即使复习上课讲的东西,想必你上课应该有笔记,找出来看,看看老师是怎么讲的,有没有与你想的不一样。第四就该讲下上课的事事了,有好多学文的包括有一段时间再内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文科上课不重要,关键靠课下.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你的想法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有些问题也不是我们做学生就能解决的,所以文科上课同样重要.至于上课,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认真,而且要做笔记,这是学文的一大方法,因为你当时记得不一定过段时间你还记得,所以要做笔记,把重点难点作上记号,这样下课后你复习起来就方便了,也不会有一种盲目感,学习起来有一种方向感.第五那就是做题目,文科其实和理科没多大区别,因为你在做题目中才能了解到自己有哪些还不会,这样就有侧重点,学习起来轻松些,也容易些.尤其是一些计算题,一定要多做,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些课外书籍,这对学习也蛮有用的
一、切实做好学习常规工作,是学好中学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常规工作,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它通常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课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目标检测、总结等环节。切实做好这些环节,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最佳方法。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 、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⑶ 课堂导练1+5地理答案七年级下远成

我目前有办法给你 第一,加班上群里找同学的抄吧 第二,乱做吧,我以前的时候也是作业多于是乱写。 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做,对成绩有好处。

⑷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反思,急急急急急急

本学期期中考试结束了,七年级地理试卷批阅后,感觉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不容乐观的状况,尤其是在本次考试中,暴露出学生对读图题掌握不牢,练习不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现对本次考试反思如下:
一、试卷方面
1.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应该说难度比较适中,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考查到了学生所学的六、七章知识。内容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知识点,有利于考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程度。
2.学生做题中暴露出的问题
(1)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2)读图填空题出现填写颠倒问题。
(3)材料分析题,分析不够确切。
二、原因分析
结合平时上课学生的表现与作业,发现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思想认识不够
相信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良好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2.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批阅考试试卷,发现中差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基础差。
三、改进措施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知知识。

⑸ 求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练习题

作为教地理的我,只能对你说你要多看地图,培养地理空间观念,最重要的 是要多看地图分析地图,注重看图知识点掌握好才是重要。

⑹ 急急急!!!!!!!!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新课程新练习第三章第二节答案~~~~~

看看你是以下的哪个版本的书
自己找吧!

初中地理教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了解地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了解地区第一节 东南亚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自然环境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气......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0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04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与同学们谈地理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5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等。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00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教案刘新梅 张连中 山东省邹平县九户中学 256211 快捷联系:0543-4711131;[email protected]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412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能力. 2.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特征,记住位于地势阶梯分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639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 2. 能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进行简要的描述. 3,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知识如何指......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105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题为成长.要善学善用,既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词句情韵,学习名家们圆熟的表达技巧,又要对人察己,善于从他人的成长中汲取人生精华,智慧地成长. 本单元"写......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121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 第一节 人口和人种(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当前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状况;认识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所造成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433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地理七上教案(北师大版)

·地理七上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版 本 初中《地理》(王民主编) 章节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课标要求: 要求学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394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教案在比较了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后,你能不能提出一个关于它们的地理问题 课件展示13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411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期末教案

·第三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过读图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解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秦岭—淮河地理分解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88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公开课教案

·课 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 授课人:纪贵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的能力......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652 推荐程度:

『地理』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黄 愈/澄迈县老城中学(571921) 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设计以新的课程改革地理课程的基本......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260 推荐程度:

『地理』地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地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巴西"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1,巴西的发展历史; 巴西的人文特色. 学生探究:小组自选主题......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190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第三册教案

·初中地理第三册教案. 第二章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第一节 中国的人口(第一课时). 授课人:石家庄市十九中 张春靖. 教学要求:1、记住我国的人口总数;. 2、知道我国的人口分布、......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143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地理公开课教案

·地理公开课教案. 一.时间:2006年11月3日. 二.地点:实验初中. 三.执教人:丰伟霞. 四.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影响气......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59 推荐程度:

『地理』地理CAI课件《长江》教案

·《长江》CAI辅助教学教案设计. ——《地理》第三册(沿海版). 顺德一中龙红. 1999、2、. 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93 推荐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第二册教案

·初中地理第二册教案. 亚洲的矿业. 1.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亚洲的矿产资源种类与分布。 (2)通过学习矿产资源、分布等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如何智慧地开发资源,从. 而初......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04 推荐程度:

『地理』八年级第五章 中国地理的差异教案

·师课堂评价、小结:本节共学习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不同的地理区域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各种地理区域类型。二是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不同,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38 推荐程度:

『地理』地理公开课教案

·地理公开课教案. 课题:《祖国宝岛――台湾省》 授课人:吴厚感(尤溪二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居民及地形特点等基本概况. 2、记住台湾岛、......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02 推荐程度:

『地理』地理活动课教案

·地理活动课教案. 德清三中绿地调查. 一、教育目的:. 1、了解三中绿地面积,使用情况. 2、了解三中花草树木种类. 3、理解绿地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89 推荐程度:

『地理』初中地理教案·一年级·下

·(选自王树声主编《初中地理教案·一年级·下》). 教案示例. 第二节印 度. 【教学目的】. 一、知道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了解地形、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工业中心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19 推荐程度:

『地理』地理教案:第二节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第二节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 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 使学生认识生态平衡的涵义和重要性;; 初步学......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79 推荐程度:

『地理』地理教案2

·“滨海连陆的六边形国家——法国”是本册教材“国家地理”部分的一个重点,是学生了解世界人文地理,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载体。这部分教学内容课本上的阐述详略有致,但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83 推荐程度:

『地理』初中地理第二册教案

·初中地理第二册教案. 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1 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51 推荐程度:

『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黄河的治理. 高密市仁和学校 杜秀梅.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黄河的治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住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716 推荐程度:

『地理』地理CAI课件《广东地理》教案

·矿产资源蕴藏丰富; 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 发挥外向型经济的优势. 沿海开放地带及主要城市. 教案正文:. 广东乡土地理 ... (学生回答)正因为我省具有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有......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92 推荐程度:

⑺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

http://www.pep.com.cn/czdl/jszx/tbjxzy/qs/jxsj/
源于生活重视基础培养能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教材特色
课程教材研究所 富兵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如何在课程实施中体现《纲要》基本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整合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有效地进行公民教育,教材编写至关重要。我们教材编写组在结构设计、内容表述、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尝试,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编写的思路和结构

《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是按照《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所阐述的整合理念,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导,以地理和历史学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的新型的、综合教材。它在融合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人文地理和历史的核心概念、基本观点和技能方法的教育。

为此,本册教材设计的基本思路即:生活是主题,包括人们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异同、生活的问题,它们是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的现实存在。

时空是框架,即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空间轴)和不同时代社会的发展(时间轴),它们是我们认识社会的两个重要维度。

二、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它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面向现实世界;始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融入社会生活。为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我们确定了表述课文内容的四个原则: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1.基于案例的思路

教材采取范例性的叙述方式,选用大量的、富有情节的实例或案例呈现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用知识,变呆板的知识为处理实际问题的手段。在本册教材第四单元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教材在“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的每一课中都选取了代表一类同质但特点截然不同的地区,如:“平原人家”中有精耕细作、以手工劳动为主的湄南河平原和集约化大机器生产的代表——美国大平原;“与山为邻”中有以游牧为生的天山牧民、以梯田开垦为业的元阳哈尼人和利用山区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卢卡索居民;“傍水而居”中有临湖的江南水乡、临海的山东渔村和临水的意大利威尼斯;“草原人家”中有澳大利亚现代化牧场和内蒙古热情奔放的草原文化;“干旱的宝地”中有利用坎儿井灌溉的新疆绿洲农业和蕴藏丰富石油的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工业;“文明中心——城市”中侧重于经济中心、城市布局和文化之都等角度,分别选择了上海、筑波和巴黎。不难发现,教材在各个点位的确定上颇费心思。每课选取内容的角度都不相同,而且中外兼顾,以中国为主,最大的突破在于没有按照原有地理学科按地域或区域划分的方式和选择首都或重要城市进行介绍的作法,而代之以能够反映不同区域(如平原、沿海、山地、草原、沙漠、城市或乡村)人们的生活的典型材料。有的点位可能很小,但只要能反映一类区域人们的生活或某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案例进行解剖。像法国卢卡索这样的小山村,即使对地理专业工作者都是一个鲜为人知之地。它原是一个贫瘠的小村庄,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成为一个著名的度假城市,但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如何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是看重眼前利益过度利用还是放眼未来善加保护,是摆在那里居民面前的难题,也当前很多地区都面临的一个两难处境。教材实写卢卡索,实则在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卢卡索虽小,却有很强的代表性。

这种案例式教学以点代面,一方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挂一漏万,另一方面降低了知识记忆要求,减轻了教学负担,节省了时间。有助于学生学得透彻、领会深入、掌握牢固,学以致用。在通过学习某个具体的区域的过程中,掌握了解区域特色的方法、分析区域生活和解决区域问题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概念与看法。既可以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又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的同时,进行了调查和学习方法的渗透。

2.基于生活的思路

本册教材尝试改变单纯、孤立地提供具体知识的做法,而是在叙述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常识的过程中,提供相关学科的概念和方法。教学内容力求显现或选择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和环境。既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逻辑出发,又不仅以解决具体社会问题为中心,注重教学的长期效果和潜能的开发。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他们对很多问题和现象都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尽管可能是零碎的、片面的,或者还没有接触过,但当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凭借相关的经验,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对新知的获得大有助益,为此,教材应充分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成长、提高。如“综合探究一”在介绍不同种类的地图后,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地图?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它们?”的问题,促使学生调动已有信息,积极动脑,主动挖掘获取新知;再如第三单元“山川秀美”中设计了两个学生的对话,引导他们从各自的经历讨论山区的好处与问题,加深学生对山区的了解和认识。第五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中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年代尺,“把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重要事件标识出来”的练习,以及“谈谈家乡近几十年发生的变化,看看其中包含的历史”等等,这些内容或问题来自于真实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吻合,能够增强学生与书本的亲近感和真实感,学生易于产生主体建构知识的愿望,为解决问题创设了良好的前提。

生活化在本书的另一个意义表现为它力图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学科为中心”的弊病。在不同的主题下、不同的范围内,紧紧围绕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个中心,结合个人生活、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国人生活的环境、世界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历史等方面,勾勒人类生活的全貌(参见结构图)。在此过程中,始终将人、地和社会有机联系在一起,建立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阐述因地制宜和各要素相互联系的观点。例如第四单元中“美国大平原”和“元阳梯田”的设计。

美国中部大平原

从以上两图可以清晰地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利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

3.基于情境的思路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材是事实性知识,是普遍规律或原理,是可以独立于现实情境之外获得的,学习的结果也可以自然地迁移到各种真实情境中。而实际上,情境总是具体的、千变万化的,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学生常常难以用学校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教学应力求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而不是只充当知识的复制机器。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选择学习和自主处理的素材。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富于情节的、丰富的、现实的案例,除了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外,还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活用所学知识或技能处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每个单元后的综合探究是本书集中体现情境教学特点的内容。“在地图上获取信息”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课文提供了五个不同的、具体的情境,在每个情境下,要求学生提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案。实际上,本课是在交待地理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工具之一 ——学会使用不同种类的地图:比例尺大小不同、功能不同(有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图和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变化)的地图。如果以定义加说明的形式直接表达出来的话,不仅枯燥乏味,使知识教条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遇到现实问题时仍可能茫然不知所措,不会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而事实上,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的一部分,并且在未来社会中将变得日益重要。在情境式的活动设计中,把传授和形成知识的两个过程综合在一起,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教学目的。课文这种处理方法,具有较大的扩展空间。

4.基于问题的思路

一切思维都从问题开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脑袋,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学识”和“主见”。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就应首先培养问题意识,教学内容关注问题、引发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探讨。问题常常产生于具体的情景、非正常现象,本书注意在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编排并不是在每部分单元学习的最后,也没有提供标准化的统一结论,而是自始至终倡导师生之间的互动,共同经历探究过程,通过交流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如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关于世界气候类型的活动设计。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点的最基本要素,是学生描述某一地区气候需要掌握的两个最重要的概念,但教材并未直接把概念告诉学生,而是引导他们仔细读图。图2-11只画出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不同地区的人们对本地气候的描述。活动要求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词语,自己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经过主动观察、发现、理解、记忆下来的知识,学生可以日后随时提取并加以应用。

三、教材内容的特点

《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些编写方式的转变决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否定、抛弃,相反,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本书的处理更加实在、实用。

(一)注重基础知识

为有效地实现开设综合课程的目的,提升教学功能和效果,同时又不削弱人文地理和历史教育的功能,教材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无法再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提供未来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平台。例如:

1.基础知识部分。

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接受程度,循序渐进,有详有略,提炼相关学科最基本的知识,而不是均衡覆盖所有相关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

·社区和区域(一些相关的基本概念)包括:社区的功能和类型、区域差异与联系。

·世界自然与人文的总体特征(可与分科地理的世界总论相对应)包括: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自然环境(地形和气候)及景观差异、人种、国家和地区。

·中国自然与人文的总体特征(可与分科地理中的中国总论相对应)包括: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地形、气候、河流;自然环境差异(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的生活(部分地涵盖了分科地理中的分区地理内容,但更侧重于人的生活)包括:居住在不同平原、山区、水域、草原、沙漠与城市等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文化活动。

·社会生活的变迁(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是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基础,有些内容是对分科历史的有益补充)包括:表示历史时间和纪年的词汇、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获取了解历史信息的途径。

2.基本技能部分。

·阅读、选择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阅读和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收集、辨别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掌握和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

·阅读和制作年代尺的能力;建立年代和时序的概念。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基本观念:

人地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的活动对环境的反作用——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

历史的观念——事物都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历史影响着今天的生活。

观念的形成隐含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直白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经过主动加工、自然发生的,需要学生领悟、思考后逐渐形成。

(二)突出能力培养

1.体现在课题活动的设计上。

改变原来以概念、原理和观点为主,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事实,辅之以少量的活动设计的课文风格,代之以大量引发思考、鼓励动脑、动口和体验探究价值的活动设计和案例分析,在活动中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

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些原来正文结论部分(规律性或常识性知识)变成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的过程。大体说来,课堂活动有三种设计方式。

(1)把原来教材总结归纳的内容以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讨论、读图、练习或竞赛等形式,体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自己得出归纳性的结论。改变了原来先教给学生结论或定论,再让学生验证规律的做法。如以往学习中国地理基本概况时,教材一定要写出与我国陆上相邻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名称,但在我们的第三单元“国土与人民”中要求学生阅读地图,自己去发现答案,由于课本没有写出具体国家,又减少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减轻了学生负担;第三单元“山川秀美”中季风气候的影响,也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分析思考、集体讨论、概括总结季风的好处以及因其不稳定性导致的危害,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总结归纳、语言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外,还要能扩展所学知识,否则无法回答出五个方面的问题,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类似活动还有很多。

(2)有一定难度的重要知识,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又不易推断的内容,在经过学生大脑思维后,教材再展示给学生。“山川秀美”中需要学生知道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状况,如果简单地教给学生西高东低的概念,即时记忆可能很容易,但并未必理解。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安排了让学生“沿着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看看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的活动,这里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地图知识,会阅读地形剖面图,还要经过头脑、视觉等感官活动,体验规律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最后教材才给出描述。再比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秦岭-淮河分南北是一个重点内容,南方北方的气温、降水以及景观的差异很大,教材是将结论直白地呈现给学生,还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建构,亲历探究过程,其教育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我们尝试让学生先阅读1月中国平均气温分布图及中国年降水量线分布图,分别找出经过秦岭-淮河的(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然后交待秦岭-淮河是划分南北的分界线及其指标。虽然教材最后还是表达了结论,但学生经历了学习过程,阅读使用地图等基本技能不断被强化,学习的兴趣和满足感可以得到大大增强。

(3)开放性讨论、辩论或技能训练,不预设任何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就达到了教学效果。“山川秀美”中两位学生提出了对山区的不同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而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加深对山区的了解、热爱和对问题的认识。“傍水而居”的自我测评中设置了“水对水乡人们的生活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允许学生开阔思路,自由想像、思维。“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中让学生帮助设计从北京到杭州的旅游路线,时间、交通工具、经费未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学生只要了解交通图的作用和用法就能够完成路线设计,但不限制少数学生新颖、独到的创意。这种开放式的编排是力图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到实处的探索。

在教学中体现教与学的过程,活动的设计就是教学的有机、必要组成部分,承担了课文教学内容应起的作用,好的活动甚至可以收到超过文字表达的效果;改变了在课后用“想一想”“做一做”等集中总结、复习知识的方式,把学习活动安排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上。

2.体现在“自我测评”功能的转变上。

“自我测评”不是老师用来检测学生的工具,而是学生课下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成果的手段,因此不作硬性规定,习题设计具有很大的弹性,学生完全可以量力而行,因人、因地而异。它的功能不再是简单的复习,重复记忆,而是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和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比如第五单元“区域的故事”中选择了“小渔村变大城市”的深圳、“逝去的繁荣”——楼兰和美国的死城——“古老而年轻的北京”等地作为案例,其中暗含的一条主线,即区域变化的不同类型: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古老与现代融合等,这个结论教材并未明确告诉学生,而将它放在课后自我测评中,“比较上海、筑波、巴黎、深圳和北京等城市,说出这些区域变化的特点”。学生需要梳理出区域变化的类型,再联系前面内容,比较、分类、整理。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必备的技能,高效地完成此类测试是不太可能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似乎不需要学生牢记所谓的重点,也无需教师批阅,实际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但又没有做划一的规定,不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设立切实可行目标,保证学生有所为,有所得。

3.体现在“单元综合探究”形式的创新上。

体现研究性、综合性的调查、探究主题,是本课程的特点之一。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基本内容的呈现方式,贯穿于教材编写的全程,作为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书的特色。在教材编写的全程贯穿思维过程的引导,尤其注重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活动设计。有些本身就是教学内容,如“在地图上获取信息”“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等;有些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下的运用,在做中学,应用性强。

总之,《我们生活的世界(上)》突出体现内容的整合、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获取知识的方法的习得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增强教材普适性

为保证课程标准理念、教学读物编写和具体教学实施之间的落差,课本尽可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以利于师生在不同的条件下、在不同基础上实施教学,大大增强了适用性、普及性和实用性。

课文提供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资源,使各个活动在各地学校都能开展。为减少受教学资源限制等困难,教材指示了最基本的资料来源或参考,如“查阅世界地图、《新华字典》或其他材料,给世界上领土面积前六位的国家排排队。”

开放性的问题设计,紧密联系本地和本人自身实际,使每个人都能有的可说、有的可做。例如“如果你家附近有山区,说说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山区资源的。其中哪些措施值得推广,哪些地方还值得改进。”“牧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你所在地区的生活有什么异同?为什么?”“谈谈你的家乡近几十年来发生的变化,或者找出自己所在地区的一两个地名,看看其中包含怎样的历史。”“你家乡的地形和气候是什么样的?这种自然条件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这样的提问为学生的回答提供了很大空间,有助于加强对本地区的了解、关注,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降低难度,提出具体要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设计了两位不同地区学生的春节问候。从他们各自的描述中,并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了解到南北方气候、景观及人们生活的差异。尽管学生水平有高有低,但都可以对某一个方面发表感想。

所设计的活动,适合于有关年级和不同地区学生的特点,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有一定梯度,可操作、可把握,不论是调查研究还是课堂讨论,都便于指导、富有成效。

此外,教材充分考虑了初一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短暂集中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反映他们年龄特征、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如“国家和地区”中给出9个国家的国旗,让学生把国旗和相应的国家名称联系起来;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拼图游戏等,寓教于乐,于不知不觉中达到了知识教学、动手练习的目的,学生更易获得满足感,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本书图文并茂,采用大量照片、图画和表格,一目了然,减少了文字说明,增强了现场感。可视性强、可读性强,文字生动,趣味性强,这些也是本册教材突破点之一。

⑻ 初一上学期地理课程

当然有关系啦,我们学地理是为了了解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版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权互关系,地理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而经济地理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一个地区的人类经济活动,地区的发展与合作密切联系到地区的经济状况、所以说发展与合作与地理不无关系。明白了吗?别简单的认为地理就是地图,地理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慢慢来吧,刚学地理时我也有过这样的疑惑、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