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初中地理德育内容教学建议

初中地理德育内容教学建议

发布时间: 2021-02-27 19:33:35

『壹』 我对地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依据课标、整合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各地教材出现了四种版本,包头市高中地理教材选用了湘教版教材,包括必修教材三册,选修教材七册。在目前自治区实施的高考方案中,选修部分采取三选一,高考分值是10分。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只考查必修内容。因此,无论对于高考,还是学业水平考试,必修的三册教材都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从2009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开始进入新课程教学实验,到2012年,新课程的教学在包头完成了一轮的教学实践,目前进入第二轮实验时期。一轮实验中出现许多问题,有待探讨解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完成第一轮的教学实践,因此,对于如何搞好新课程教学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从已经进行的教学实践经验看,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一:教师要通读、研磨课标与教材。
教师只有通读、研磨课标与教材,才能对湘教版教材的编写思路、知识框架、教学理念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
建议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材。
新课程的改革,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对教师而言,他们具备完整的地理专业知识储备,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知识的系统和框架始终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不需要重新建立。但对学生而言则不然,没有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在他们的认知中,知识是零散的,是一个一个片段,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的整合可以在一章内进行节次的整合,也可以是一节内各标题的调整,总之,教材的整合为了让学生容易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如,在湘教版必修II第三单元的教学中重新整合教材。
湘教版教材原来的顺序是:第一节地域联系 第二节农业区位 第三节工业区位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经调整后改为第一节农业区位 第二节 工业区位 第三节 地域联系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这样安排,在农业、工业区位学习的基础上,不需要再重复学习原第一节的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在地域联系的教学中,学生自学交通运输,为第四节的教学作铺垫。教学中注意区分工业联系和地域联系。
新课改采取一标多本,教师在运用湘教版教材的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目前高中地理教材有四个版本,湘教版、人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每套教材都有精彩的章节可以作为平时教学的素材,值得借鉴,通过教师的整合和创新提升,抓住教学核心。
建议三:强调教学是依据课标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教学依据,课标才是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教师应该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认识,备课时,一定先研究课标,依据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至于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钻研新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决定教材内容的取舍,只要教学没有偏离课程目标就可以。

『贰』 初中地理课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字

在地理教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揭示其德育作用,并将德育因素系统化形成统一的教学整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一是教师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将德育贯穿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二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将德育贯穿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
德育是科任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施教者的教师,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将德育贯穿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
1.备课中教师要备德育。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在备课时精心准备,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只有这样,德育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因此,备课时,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而且要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来考虑德育的内容、方法。这样,学生才会接受德育,教育才会做到有的放矢。
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进行德育。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结合课堂教学的情景,根据教学计划对学生适时的进行德育,让德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二、在教材中寻找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地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
1.挖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搜集优美的景观图片、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受到自然的山川美景、祖国山河的壮观;同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自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通过对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等地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2.根据地理国情对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不仅展示我国地理国情的优势,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指出我国地理国情的劣势来增加危机感。
3.根据地理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地理规律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变化是互相联系和对立统一的。例如:在教学地理环境时,教师要讲清楚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以及工业、农业、交通等,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有意识的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地理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而对立双方的矛盾斗争,使地理事物发展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统一思想。
4.根据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来对学进行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来对学进行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例如:讲授《黄河的治理》时,先引导学生读景观图,然后让学生们一一列举黄河水患:上游――土地沙漠化、凌汛;中游――“地上河”以及目前存在的断流现象,最然后指导学生分析存在这些严重水患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黄河上游滥砍滥伐滥挖,导致地面植被遭到破坏,使泥沙流入下游,沉积形成了“地上河”造成的。从而使学生明确人类不仅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而且要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着眼未来,才可可持续发展。
5.通过地理学教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教材中有血多地理学家的故事,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地介绍这些地理学家为了完成科学研究,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6.综合家乡的巨大变迁,培养学生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结合教材内容对家乡的介绍和乡土地理的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家乡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用事实来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如通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比较,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比较,治山、治水、改造自然成就的比较,家乡人民文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比较,特别是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弘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既要树立“以德为首”的德育理念,把德育贯穿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又要根据地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

『叁』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初中地理新教材复,在内容和体制系方面更能体现地理学科教育和教 学的本质,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虽然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 教材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没有减轻。
一、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学生缺乏对本科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进入初中后,在应试 教育这根无形“指挥棒”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 的错误想法, 甚至一部分学生一踏入初中, 就把地理拒之千里之外:“地理嘛,不参加中考,它与我无关。 ”他们没有学习地理的内在 需要和动机,当然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思维与主 观能动性。其实,地理学科不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 性、推理性,还具有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在将来的生活、工 作中对学生今后的作用也是颇具影响的。教师在教学中可就此进行 生动的讲解强调,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应把握好切入点,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 浓厚兴趣
地理新教材更注重生活的地理和

『肆』 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现在初中地理已经成为中考的内容,以前虽然学校有这堂课,但是由于这堂课不进行中考,所以一般不会学太多,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那么怎么学好初中地理?我们来了解一下以下内容吧!会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地理学习重点

在老师检查完作业之后,需要认真的仔细的查看,当作业当中出现错题需要及时的改正,出现错误就证明在这一方面有缺陷,需要多多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然后把错题记在笔记本上.

以上就是怎样学好初中地理的方式,如果地理有问题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以上内容.

『伍』 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德育教育肩负着引导学生沿着正确健康的道路前进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内,在初中教学中,地理容学科有着许多德育教育是其他学科难以实现的,因此,德育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地理教学也能够更加体现德育教育的本质。本文首先阐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针对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地理教学的一些建议。(剩余2003字)

『陆』 搞好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柒』 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课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它兼具历史性、人文性、经济性,是一门丰富多彩、情感凸现的学科。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使地理课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

『捌』 你对德育课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有什么建议

。德育课教来学改革的关源键也在于创新,只有在教学上的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德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才能使德育课的实效性落在实处,使德育课教学真正成为培养祖国栋梁人才的摇篮。

『玖』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文昌华侨中学 温文顿 摘要:德育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德育所涉及和渗透的范围相当广泛,同样,德育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工作,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结合教材 思想性 科学性 现实性 乡土地理比较法 地理旅行 实事求是 “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因为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以及精密的逻辑性,都含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它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使科学性和思想性紧密地结合,这是地理课,也是所有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根本原则。以中国地理而言,主要是讲授我国的地理环境,以及我国人民利用地理环境发展生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这些知识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内容。例如,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快发展等等,都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中国地理教学中,除了讲述我国自然条件有利方面外,还要讲述不利的方面,以及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所作的巨大努力。例如,由于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和季节分配不均,常在一些地区引起旱涝灾害,为了战胜这些灾害,我国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这些内容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改造祖国不利的自然条件,克服困难,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雄心壮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教材,深入分析和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教育作用。地理教材的思想性在地理教材中的体现,有的可明显看出,容易分析;但有的则是潜在的、深藏在教材之中的,如不深加分析,就不易发现。地理教师在分析和发掘地理的思想时,必须下大功夫。因为教学的思想性都体现在教材之中,所以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最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的地理观点阐明各种地理现象。所谓正确的地理观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主要是正确的人地观、正确的种族观和正确的因果观。正确的人地观,就是科学地说明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确阐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要尊重自然规律,合理的、因地制宜的利用自然,不能滥用自然、摧残自然,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例如,讲授我国土地资源时,可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知道:虽然我国土地面积宽广,但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人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导致了我国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同时还可以结合我们当地沿海滩涂的过度开发利用,所导致的海岸生态遭破坏,物种减少等实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正确的种族观,就是要科学的说明各人种和民族的科学、文化、风俗、习惯等特性,反对种族优越论,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树立各人种、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念。正确的因果观,就是要科学地解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要正确的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主观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各种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进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实际也是必要的。把教材和当前的国内和国际形势联系起来,是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联系哪些实际?要联系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要联系国内外重大的政治时事,要联系世界各国(或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现状;要联系具有地理意义和政治意义的历史性的地理杂谈等等。这样进行联系之后,就可以增强地理教学的现实性和思想性,有利于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地理教科书的内容,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受到时间的限制,难以及时地将发展中的一切现象都反映进来。这就要求地理老师在讲授某些问题时,要及时地引用新近资料,以补充教科书的不足。但这些材料又必须与所讲授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离开主题,牵强附会。例如:讲到中国的疆域时,可利用最近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我国南海海域中的挑衅行为,美国军事重返亚太地区部署的战略等事件,这样的实例很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那股爱国情感!在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注意用自己所在地的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美好远景,这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政治热情尤为重要。因为把青少年对家乡的热爱扩大并引向对祖国的热爱上,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可以使他们至诚无间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激发起他们为祖国而献身的热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是比较法。比较法就是比较两个或两类事物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性质,比较法是一种活跃的思维形式,当我们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时,学生的思维积极地活跃着,从而比较出两种事物或现象的差异性和共同性,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它们的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确切的地理概念。如果不运用比较法,只是直接叙述各种地理概念或描述地理事物或地区的特征,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解或描述,而不是用自己脑子去思考问题,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培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例如在讲解美国工业布局特点时,先启发学生思维,提出日本钢铁工业多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通过分析比较指出它们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得出结论:两国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共同点是,都是利用廉价的水运条件。差异是: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工业原料,燃料依靠国外输入,工业产品依赖国外市场,因此,日本的冶金,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而美国是利用五大湖地区附近丰富的煤铁发展冶金工业,其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五大淡水湖地区。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深刻,又利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辩证思想。同时因为通过事物比较所得到的科学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产生很大的鼓舞作用和教育作用,这无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就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使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热爱。又如,通过洞庭湖今昔对比,可使学生认识湖泊演化的规律,对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具有重要作用。还有,在讲到珠三角地区时,对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展的变化,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课外活动,或进行地理旅游参观,特别是具有强烈政治性和现实意义的时事地理报告,地理时事画廊等,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地理旅行参观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教育更有显著的作用。当学生看到祖国的壮丽山河,广大的林木、草原和沃野,众多的工厂、矿山和美丽的城市、村庄时,都能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通过地理旅行参观,使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的存在、发展变化和相互,都能有一个直接认识,特别是地理旅行参观,还可以振奋学生精神,建立起旺盛的乐观情绪。这是因为美丽壮观的大自然,在青少年心灵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教育影响。青少年在大自然中度过学习的一天,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相当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也要实事求是,不能公式化,正面的东西应该讲,而反面的东西也不应回避。例如,讲授我国自然条件时,既要指出它的优越性,又要指出它的不足之处,这些下面的东西会产生鼓舞和教育作用,而反面的东西也能激励学生立志去克服它和改造它,同样也能产生教育作用。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首先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强烈的无产阶级思想情感,崇高的爱国主义热忱和国际主义精神,以及鲜明正确的是非观念。只有如此,才能产生较大的教育作用,较好地完成地理课的教育任务。否则,无论引用什么样好的材料,教育效果也不会显著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