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教育案例
❶ 急求初中地理教学小故事
“老师,你看我画的图怎样?”
我从另一个班级下课回来,刚把书放到自己的桌子上,手还没来得及洗,七三班一个很内向的女孩子随后就到了我身边。以至于把我吓了一跳,还以为仙女从天而降了呢。
“爱学地理的女孩子会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我先是表扬了她的学习积极性,随后对她所画的欧洲西部版图给予了肯定,又指出比斯开湾和伊比利亚半岛轮廓的不符实。
第七节课间,我正坐在电脑前修改课件内容,她再次来到我旁边:“老师,我填完了,你帮我看看。”
我接过她的作业纸,看了看她填的地理名称。确实按照我的要求填写的:1.纬度位置:画出两条纬线。2.海陆位置:填出海洋、海峡、海湾、岛屿、半岛名称。3.地形:填出平原和山脉名称。4.气候:用适当的图例表示气候类型,并在所画图中表示出来。只是山脉的位置没有表示出来。
于是,我和她交流:在地图中,山脉不能只写文字注记,而要同时用符号表示出山脉的位置和大致走向。你想想老师上课时在版图中是用什么符号表示山脉的?
她会意:老师,我知道了。然后又悄无声息地走了。
她走后,一边的同事和我说:“她很爱学地理,那次听你课时,她虽然没有起立回答问题,但你所有的问题她都在小声回答,而且听讲非常专心。”听了同事这样的话,我很感动。感动于一个小女孩的用心和用功。我相信,她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画图这个作业是我给四个班级布置的周末作业。本学期,周末作业如果不是很多,我就给学生布置画图。空间分布是地理学科的核心,让学生自己亲手画图,他们会对所学的自然环境有较深刻的印象。
因为这节课的地理作业处理的已经差不多了,所以,下午预备时,我给各班课代表布置周末作业,两个班画非洲图,两个班画欧洲图,(因为教学内容的顺序不同)第六节的课间,三班的这个小女孩就已经完成了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的勾画,她的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让我很是感动。毕竟,地理是非中考学科,学生不怎么重视,为此,地理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没少费脑筋。
这学期地理学习的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关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其实是地理学科原理性知识在世界不同区域的一个综合运用。所以,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学生原理性知识(也就是第一册教材)的缺陷再进行一次弥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节课我都会利用课间的两三分钟时间提前画好版图,讲新课时,边带着学生识图边让学生填图。考虑到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表现,但他们可以很好地自主学习。于是,就让他们自己做填充图册。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外向,喜欢张扬,所以,我就给他们搭建一个学习平台,让他们到黑板的版图中填不同的地理名称,在他们埋头动笔的时候,我在学生中间边巡视边判定他们填图的正确与错误。尽管老师累些,我觉得这种方式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了更符合他们自身个性的学习兴趣。而私下里的个别指导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有了深刻的印象。我自信:一个学期的坚持总会有所改变。
但还不到一个学期,我就已经看到了好景象:一半学生在读图、指图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四分之一的学生识图、析图能力有所改善。更让我欣喜的是,三班女孩子地理学习兴趣在提高,比如于悦冉、程秋霞等。一班史立承等男同学的地理学习劲头有了明显提高。从他们上课时专注的眼神就可以看出来。(其中考试三班女生成绩较差,一班男生成绩最差)
以前,我一直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影响更多的学生才有意义。看了一些教育书籍后,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如张文质所言,教育是慢的艺术,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影响一个也是有效的。只要坚持,我们总会看到我们想看到的。
❷ 地理教学故事(2个)地理教学案例(2个)急需!!!!!!!
地理教学案例
巴基斯坦:http://www.teachercn.com/zk/2004/9-20/214331.htm
印度:
http://www.teachercn.com/zk/2004/9-20/214010.htm
地理教学故事:
1.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4.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5.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6.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❸ 如何在初中地理课中使用好案例
当前,虽然正在进行减负活动,但是我国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较重,在地理学习中,教学内容大多图文分离学生依靠死记硬背,不但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也极大的浪费了时间。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图文分离,学生所学知识没有足够的空间概念加以支持,对具体问题难以实际分析,极大的影响了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研究背景地理学科自2006年被列为中考科目,要求为考查科目,也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及考试中发现的确有一些学生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老师也用了许多时间及精力帮助这些学生,但成效并不明显。经过粗略统计,初一刚进校的学生,有46%的同学在小学中没有接触过地图,家庭中也没有地图,日常生活中更没有利用地图的经历。经过一个月的地理学习,我发现地理学习困难的学生与没有接触过地图的学生是--对应的,由于缺乏基本的读图能力,导致地理学习无法下手,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习,形成上课听听有趣,而实际上没有掌握每一个知识要点。针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加强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实际作用2.1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分析,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象化地图中的各种符号,并通过观察、分析与实际存在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等进行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系所在,通过对地理规律以及地图的发展,探索,能够帮助学生直觉思维的产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2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地理教学图文分离,大量的文字只会让学生感到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而通过图文结合的法进行教学,将地图引入到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之中,通过形象的地图进行讲解,不但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从而形成练好的地理学习习惯。2.3引导学生理清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地图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额研究并判断各种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各种地理事物间的联系。如在海南岛的自然环境一课中,通过对当地地形图及气候图的判断,让学生从海南岛的地形特征、地理位置等因素出发,推断出岛上的河水流向,并结合气候图对地形对岛上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岛上水资源的影响等进行推论。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3.1“地理事物分布图”的讲解地图一般载有较大的信息量,其种类繁多,内容较为重要,最为常见的是政区图和地形图。政区图和地形图都不难理解,但内容庞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选择好一副地理教学图,不仅能有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还能融合多个知识点。如一副中国政区图,它里面不仅包括中国行政区划,还有长江和黄河的流程图。那么,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认读图中34个省级行政单位。然后,纵向联系中国河流,在这副图上分别找出长江、黄河流经的区域及流经的地势高低,一一地对应其行政单位。再进行对比,不难看出长江流经的区域广,而黄河流经的区域小一些,但是长江和黄河都源自青海省,都是自西向东流经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同时,又可将长江和黄河做一个横向对比,会发现除了以上的异同点之外,各自有其不同的独特之处,如黄河整个流程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几”字形,而长江则支流众多,恰似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如此,通过这个地理事物分布图,同学们在掌握了有关中国政区知识的同时,能较轻松的学到有关长江和黄河的知识,达到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例如:七年级下册的知识,很多学生觉得知识点太多、太乱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稍作思考便可理清楚这个思路,你立刻会发现知识点特别少。思路如下: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就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课后的活动还通过地图(如图)给大家教会了亚洲的分区,这其实已经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地理学习的蓝图。放眼望去,本册书后面的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章节,都离不开这张图。顺序上从东亚(日本)→东南亚→南亚(印度)→北亚(俄罗斯),按照顺时针顺序编排课本。学完这些章节以后,相信你会发现这些知识点根本不觉得陌生。再想知道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还是可以借助地图,既然已经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亚洲的哪个分区,我们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亚洲地形图”和亚洲气候图”,推断出这些国家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实际教学中,分别讲每个国家的自然环境时,只要用好了地图,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自己得出结论。3.2恰如其分的利用“地理简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运用好挂图、版图和地图册之外,有时还需要在黑板上迅速勾画一副地理简图。地理简图通常取其神似,不计细节,抓住基本,突出特点,鲜明醒目。例如,在讲解中国地形分布时,对于我国西北部地区“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析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三条粗横线夹着两个圆形的简图,然后再结合此简图进行讲解:这三条线自北向南分别代表“阿尔泰山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两个圆则代表“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如此简单的几笔图画,不仅很清晰地揭示了这种地理事务的分布规律,而且具有突出的表现能力,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地图的运用除了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曾强记忆,融会贯通,还能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副精美的“景观地图”,能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美景时油然而生一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的豪情壮志。4、结语地图在帮助学生理解空间的抽象概念,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慧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以及在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❹ 初中地理的“案例式学习”
是一种素质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和教材编写方式,基本可以这样理解吧。专比如以前的教材属世界十三个分区会面面俱到,每个都要讲解;现在的新课标教材则只选取其中几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从地理位置分析其他区域的基本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
基本这样吧
❺ 有谁知道适合初中地理教学的书有哪些最好是有案例的那种。
不要拘泥于书,你要案例的话可以去网站上找。
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论坛
一般人我是不告诉的。
呵呵。如果你去了觉得我的回答好,要选为最佳答案哈。
❻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能够反映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等。我选择了地球的公转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难以理解,但同学们很感兴趣。
虽然学生们对地球的运动会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会有什么现象。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识没有文字说明。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运动(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两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不够齐全。经过整理,我利用地球仪、电筒、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产生的现象。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运动在地球表面所产生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直射点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不同。当我在演示时需要同学来当助手,他们都积极要求当助手,在演示时他们配合得相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