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 2021-02-27 08:42:13

Ⅰ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下册第一章教学反思

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版知识权、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懂得学习地理的认识到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联系身边的现象来了解地理事物认识

Ⅱ 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关于工业,农业知识点

欧洲西部
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四大半岛,两大山脉,主要的内海有波罗的海和黑海;边缘海有北海和比斯开湾;地中海位于亚、欧、非之间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多瑙河,莱茵河(以西为西欧平原,以东为波德平原),易北河,泰晤士河大不列颠岛,冰岛,爱尔兰岛,爱琴海
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奥地利及其首都,鹿特丹,汉堡,马赛
一、欧洲西部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
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
(2)海岸线曲折
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主要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有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世界上最大的海港,荷兰的鹿特丹。
(3)地形
平原、山地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波德平原、以西西欧平原 分布

山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勃郎峰本区最高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为什么多湖泊?为什么西欧河流流经国家多?
答:深受冰川影响,湖泊众多。西欧国家国土面积狭小。
湖泊:西北部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多为冰川作用形成)湖泊多——“千湖之国”芬兰;峡湾海岸——挪威沿海
平原呈波状起伏——波德平原;阿尔卑斯山脉两侧散布的湖泊
河流特征及成因:流量稳定,季节变化小,水流平稳,河道宽阔;河网较密,水量充沛,长河较少 为什么欧洲西部的河流通航里程较长?
答:由于欧洲西部气候海洋性明显,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使该地区河流的水量较大,流量稳定,汛期不明显,非常利于航运。
河网密布,水量充沛,为什么没有大江大河?为什么水量充沛?为什么河网密集? 答:欧洲面积狭小所以没有大江大河。
多瑙河发源于德国山地,由西向东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国。注入黑海。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鲁尔区航运便利,最终注入北海。莱茵河世界航运最繁忙,货运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密西西比河
(4)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
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气候成因:西欧位于40-60°N之间,受西风带的控制;平原多,山脉是东西走向,海岸线曲折有利于西风进入;北大西洋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西欧形成了冬暖夏凉降水均匀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经济发达地区:对外贸易发达,其中德国居第一位。密集的工业地带呈“十”字型
西欧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出口:工业制成品。
西欧传统的畜牧业:气候和地形利于牧草的生长,所以畜牧业发达,欧洲人爱吃牛羊肉。

Ⅲ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单元 欧洲西部的课件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教材由此作为切入点,而没有像传统教材那样从系统介绍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入手,体现了编写者力求突出重点,而不求面面俱到的特点。

同时,欧洲西部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推动欧洲各国求同存异,走向联合的动力。因此,突出介绍欧盟这个组织,将欧洲西部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从中窥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极具现实意义。

以经济特征为中心,以自然环境为背景;突出区域共性,略写各国差异,也是这段教材编写的独到之处。

2.关于欧盟

为什么要建立欧洲联盟?欧盟给本区的人民带来了哪些利益?对这些内容,教材的介绍相当简洁,主要是通过一幅示意图加以说明,回避了复杂的政治因素和国际经济关系背景。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角度来体现欧盟的作用,十分符合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

示意图从5个方面说明了欧盟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欧盟已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共同外贸、农业和渔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建立了总预算制度。1993年1月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在欧盟成员国,汽车司机过境不必办税务手续,人们可自由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退休。一个长达3万多千米的公路网连通欧盟各国。1997年10月,欧盟15国签署了《阿姆斯特丹条约》,在加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及内政司法合作方面取得进展。1999年1月1日欧元已如期启动。一个没有国界的大欧洲已逐渐形成。

欧盟的建立对于欧洲各国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促进内外贸易发展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欧洲各国可以以同一种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形成同一种势力与美国代表的世界强势集团抗衡,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小视的力量。而这正是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做到的。因此,对于欧洲西部,联合才能受益。

3.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这是除日本外,本教材介绍到的第二个经济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特征既具有发达国家的共性,又具有区域个性。本课教材重点介绍其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方面,以加深学生对发达国家的了解。

欧洲地区经济发达首先表现为工业发达。在工业方面,本区可圈可点之处很多。例如,从历史上看,这里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看,德、法、英等国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从部门结构看,制造业比重高,采矿业比重低,传统制造业比重在减少,尖端工业占优势;从对外贸易水平看,欧洲西部向发展中国家出口高科技工业产品(如计算机、飞机、汽车、通信工具、精密仪器、高级机电产品、化工产品、成套设备等),附加值高的轻工业产品(如高档时装、香水、家用电器等生活消费品),以及深加工的农产品(如高档食品、饮料和酒类、优质水果和花卉、乳肉制品等)。从国外进口价格较低的原材料、燃料和粮食,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为欧洲西部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由于制造业比重高是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发达国家工业区别于发展中国家工业的主要特征,所以本段教材以此为标题。

4.传统的畜牧业

一般教材在编写农牧业内容时往往从自然环境条件入手,进一步介绍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本教材采用了倒叙的方法,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特点出发,引入欧洲发达的畜牧业;进而引导学生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本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又从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本区的气候成因。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图8.19“欧洲人饮食结构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框图的形式直观的表示了欧洲人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影响的相关性。

欧洲农业结构多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以畜牧业为主。这不仅因这里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也因为深加工后的各种畜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种植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更高的利润。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专门化和社会化,畜牧业产值高于种植业,经深加工的农牧产品出口多于初级农产品,多数地区的种植业服务于畜牧业(饲料种植业比重大),而农业从业人口往往较少,都是发达国家农业区别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欧洲各国在这些方面具有典型性。P62课文和阅读材料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5.繁荣的旅游业

旅游业目前是世界经济中创汇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而目前,欧洲是最受世界各国旅游者青睐的地区,1991年去欧洲的游客占世界游客总数的61.6%。

Ⅳ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自我评价与反思答案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下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 因此, 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 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 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 有热闹的场景, 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 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 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 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 经验水平; 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 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 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 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 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 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 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Ⅳ 地理书上的活动题答案、初一下欧洲西部的

第一个活动抄题2、欧盟在世界的经济地位:进出口额占世界第一位,超过了中、日、美三国总和
第二个活动题英国中部、南部,法国东北部、意大利北部、德国西部
第三个活动题1、(1)、主要平原 西欧平原、波德平原等
主要山脉 比利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喀尔巴阡山脉等
(2)、地形特点: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阔。地势和山脉走向皆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深入,从而导致全年湿润的气候
(3)、草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2、(1)、北温带
(2)、终年温暖湿润
(3)、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差小,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
(4)、冬无酷寒,夏无炎热,全年的降水均匀。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