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生答题的主要错误
⑴ 现在文综地理选择题错好多,怎么办
1、文综各科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⑵ 文综地理答题主要考哪些方面的
从高考考生的答卷情况来看,每年试卷中都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知识掌握不准确。考生将一部分试题答错了,其根本原因是对书上要求识记的知识掌握得不准确,以致运用时容易混淆。因此考生在复习地理知识时,应该牢牢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应用知识欠灵活。从考生的试卷中可以看出,考生答高考文科综合地理学科时,表现出对地理基本原理掌握不牢,应用地理知识欠灵活。虽然考题在书外,但理在书中。就是因为考生对原理掌握不清晰,所以导致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思路混乱,随意回答问题,想到哪就写到哪。一道看起来不难的试题,考生想全写对很困难。
审题不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去年高考中有好多题其实考生都可以得分,但就是因为审题不细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而失分。许多考生答了很多内容,但就是说不到采分点上,有一部分考生看题速度快,还没等看清楚题意就马上作答。以去年高考第37题为例,有的考生将37题的第2题表格中的城1和城2看颠倒了,写答案的位置也完全颠倒,结果痛失12分。有的考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也丢了不少分,比如要求考生写加快或减慢,有的考生竟然写成加慢。
错别字多,字迹潦草。考生在去年的地理考试中错别字多成为普遍现象,有的考生将昆仑山的仑写成“仓或众”,唐古拉山的唐写成“塘”,把古写成“谷”。高考评卷对地理学科有严格要求,地名中不允许出现错别字,否则一分不给,外国地名可以同音。
有些考生答题时字迹潦草,不容易找到采分点,有的考卷甚至在经过电脑放大后也看不清楚,连成一片,这种情况就不能给分。针对高考答题错别字普遍的现象,地理教师在平时教课时应注意板书的规范,并要求学生平时养成认真记笔记的好习惯。
画蛇添足多写答案。有的考生在答题时对自己所写的答案没有完全对的把握,因此想多写出几种答案,答题存在侥幸心理,心里想,万一哪个词或者哪句话答对了就能得分。结果写出的答案往往画蛇添足,多写出答案的意思恰恰与正确的答案意思相反,这种情况不能给分。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应认真审题,只写出正确答案即可,千万不要投机取巧。
⑶ 地理总是学不好,选择题每次都能全对,但解答题错误率极高,接近30%,该怎么办
解题能力的培养
(1)提高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一是要掌握基本概念、理解专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是属要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框架。
(2)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用综合的观点、地域差异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是答题的关键。
(4)注重反思、提升能力。不能只注重讲解而忽略反思。
⑷ 高三地理易犯错误有哪些
文/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杜建文
距离期末考试不足半月,转眼即将迎来寒假期间,学生们要面临学校紧锣密鼓的补课安排和堆积如山的各科作业。除此以外,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高中物理组杜建文老师也提前提醒各位高三文科生们,要反思和总结自己在高三前半程的地理复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例如选择题知识难点掌握不好,综合题解题没思路,材料图形不会分析等等,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怎样才能高效率解决?开学后的合卷考试需要如何提前准备,才能方便我们进入二轮状态。因此杜建文老师将主要对一轮复习中地理可能会存在遗漏的问题进行总结,同学们可以对照反思,相应的补救措施也会给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问题一:自然地理专题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引起人文地理综合题解答困难。
必修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可以说是问题漏洞的高发区,主要包括知识点掌握不透彻,逻辑原理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撑,导致后期综合运用出现问题。例如:某地气候类型成因的分析,自然地理会涉及地球运动、大气环流、地形和下垫面等要素的分析,人文地理会涉及人口的迁移、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布局、农业区位的分析,甚至是旅游资源的分析评价等。
措施:(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建议逐个专题复习知识点,其中气候、水、岩石以及整体性和差异性这四大章节着重复习;(2)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方法思路不清晰的学生,建议将历年期中考试中涉及的综合题,按照专题进行整理复习,例如气候特征可以分为气温特征、降水特征、气候特征三种基本考法。又如气候特征比较类题目,找到不同气候类型比较的侧重点。
问题二:中国与世界地理重要区域知识点概况没有储备。
高考地理对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考查经常基于某区域,有扎实丰富的区域知识储备对我们做题非常便利。最常考的莫过于区域定位能力在准确的区域定位基础上,不论是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地形地貌、典型植被、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还是人文地理环境特征(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城市、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都能准确快速分析出来。
措施:各大洲分区域、分国家逐要素进行分析,之后进行相似性归类,例如欧洲的国家和地区,在河流特征上可以根据气候类型和地形特征进行分析,之后将相似之处按照地区归类巩固。又如交通线路的布局,可以根据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下不同的分布特征进行整理。
问题三:人文地理综合题专业术语掌握不熟练。
措施:人文地理中常出现区位类、影响类、措施类、意义类等题目,同样可以参照期末考试中的试题问法,总结固定术语搭配进行理解背诵。
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杜建文老师提醒大家,寒假是高三复习中弯道超越的好时机,可以找准定位、分析准确、突破解决,好准备迎接开学后的综合考查,加油!
⑸ 高中地理试卷分析错误现象和错误原因怎么写
第Ⅰ卷(选择题)
第13题:题目考查的是湛江市主导风向的变化,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正专确区分冬季风和夏属季风的风向变化,导致本题得分率较低。
第14题:本题考查湛江市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超出地理必修二的教学内容范围,导致大部分学生未能得分。
第18、19题:这两道题目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解读表二。表二通过农业生产部门的组成比例、商品率和劳动力投入量来区分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能判读正确的话,本题问题就基本解决了。由于部分学生知识不牢固,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未能正确判断,导致失分率较高。
第20题:这道题目解题的关键在于材料的解读。湖北西北某山区由于海拔高,玉米未成熟就枯萎了,原因在于地势高,导致热量不足,是由于地形的影响。第20题很多学生未能正确提取信息,以为是水分不足,导致失分
⑹ 从地理考试中反应出学生在该学科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从地理考试中反应出学生在该学科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审题的问题。审题不清是学生发生错误最多的原因之一,这也暴露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浮燥的心态,当题目出现的时候,更多是往自己有的知识套,而不是根据题目的给的信息和条件去分析,这样出来的答案往往就是错误的。
2、知识点的落实问题。在教学时有些所谓简单的基础知识点还是没有落实到位,虽然老师一再强调了,想当然认为学生应该已掌握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掌握还是很不理想。
3、学生分析问题思路的建立。考试分析后,有不少同学觉得题目并不难,但自己就是想不到这上面去,有些题目学生答题时候偏题了主题,不知道知识落脚在什么地方。
4、读图能力的问题。地理是一门离不开图的学科,而不少同学缺少空间的概念,图和实际不能很好地连接起来,导致无法读懂试卷中的图形,最终当然也无法做对题目了。
⑺ 高考地理常见的答题误区有哪些
在高考地理的考试过程里,有哪些是常见的答题误区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地理常见的答题误区以供大家学习!
1、答案欠准确
由于同学们不能很好的审题,或者是没有搞清知识点在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因而答案出现偏差,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从而导致失分。如:东亚冬季风势力较夏季风势力大的原因是什么?本题答案很简单:"气压梯度力大。"但由于不明白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许多学生"乱弹琴"一气,答成了一些"不沾边的"答案。
2、答案不"全面"
所谓全面,就是说:既要回答主要的,也要回答次要的;既要注意一般的、也不遗漏特殊的。然而有些学生往往顾此失彼,答了前者忘了后者,回答成有头无尾的不全面答案,从而导致失分。如:红海附近为什么能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正确的答案要点是:(I)位干北回归线附近,全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终年盛行下沉气流;(2)受来自亚洲大陆干燥东北信风影响;(3)红海面积狭小。但大多数学生只能答出(1)要点这个原因,而忽略了其它的原因。又如:制约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有些学生答题时往往受本地区煤炭和石油等能源矿产丰富这一熟悉的地理常识的干扰,而忽略了本工业基地是以高能耗的重工业为主这一事实,因此都只答出"水源不足"这一答案要点。
3、答案不"圆满"
所谓圆满答案,就是根据试题组织的答案要有头有尾,有因有果,把问题说明白。如:日本的工业为什么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准确答案应该是:"日本资源缺乏,市场狭小,工业沿海分布,可利用廉价海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但学生答题时往往只回答其中的某一部分,形成不"圆满"的答案,从而导致失分。又如:我国面积比巴西大,但年径流量比巴西少、试分析其原因?有些学生往往只答我国"少"的原因,而不答巴西"多"的原因。再如:黄河比珠江长,但水量仅为珠江的1/7,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同样只答黄河"水量少"的原因,而忽略了珠江"水量多"的原因。
4、回答不"具体"
一般说来,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事实"说话。只抽象笼统的回答,严格来说是很难得高分,甚至不能得分的。如:江苏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湿润,水网密布。"如果笼统地答成"自然条件优越",那就失去了得分的机会,又如;天津化学工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准确答案应该是"附近有大港油田的石油和我国最大的长芦盐场提供丰富的原料"等。若答成"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严格说来是不得分的。
5、答案欠"简明扼要"
答案要简明扼要,即回答问题要全面、圆满、具体、准确、简单明了,相反的答案是"拖泥带水"、答不到"点子上",导致应有的得分点也被多余的文字所覆盖,从而影响答案的得分率。如:近年来日本工业向南北两端扩散的原因是什么?此题的答案应该简明扼要,突出两个词;"老工业区呈现饱和状态,一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和加剧城市环境问题"。又如:俄罗斯海岸线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简明答案只突出了"东部沿岸经济欠发达,西部海岸线较短,北部沿岸封冻期较长,最大港口圣彼得堡通往大西洋须经他国海域"等四点,既节省笔墨、时间,又准确、具体、全面。
6、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造成判断不准确
如2007年全国文综卷1第36题,第1小题首先根据题目文字信息了解东部工业区和西部工业区的位置及工业区内工业类型,然后根据风向可能会造成大气污染和相对于城区的河流位置可能造成水污染,推断其合理性。大多数同学平时做惯了"不合理--说明理由"的题型,造成思维定势,于是不加思索写成不合理,在说明原因时又实在没有可以说明的理由。部分同学甚至判断是不合理,说明的理由却是合理的。
7、用词不准确
不会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回答问题时尽量用词准确,如夏季不能说温暖,冬季不能说凉爽。学会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如人流、物流、区位因素、落差等。
有关地理学习方法推荐:
首先要重视地理课的学习。传统上在艺考生高考成绩分析中,我们常常发现艺考生在文综三科中普遍地理成绩最差,学生也常反映地理难学,难懂。这与地理的学科特点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大学,地理是理科专业,只招收高中的理科毕业生,而出题人和阅卷人也都是地理学科出身,长期的理科化思维使得它和历史、政治的学习方法有着一些区别,而广大艺考生在最后2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很难改变学习方式,只能按照常规的文科学习方法,因此事倍功半。
其次,在中学的地理学习中,四大块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其中最理科、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自然地理部分,它是整个地理学科的基础,而这些基础往往是大家不重视或者掌握不好的。建议大家在复习专业课的间隙,抽空去看看自然地理的主干知识,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理解记忆。有同学说,老师我不太会理解,而且现在时间很紧,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给地理学科,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地理另外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活化,无论是考试改革要求对地理提出的,学习身边的地理学,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还是我们的几大分类,都与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关注生活,把考点与生活常识相结合,就是我们学习地理最好的方法。比如大气章节是自然地理比重最大的一块,而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中央一晚7:30的天气预报就是典型的生活与地理结合,而且这个过程也不耽误时间,因此,把生活中的地理点与考点相结合,来复习自然地理常识,是相对快速并且适合艺考生的学习方式。
当然,在专业课考试后,就要把大量精力放在最后的冲刺上了,那么地理主要是把握好第36题,对于地图的判读和图形要点的分析是重点,希望大家在最后的两个月里,把握好大题的要点,再结合当年重点进行分析,就不难在地理学科取得相对理想的成绩了。
⑻ 地理答题主要考哪些方面的
1) 自然地理特征(地来形、气候、土壤自、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⑼ 常见地理问题有那些答题方式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⑴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 河流峡谷 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内 有盆容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 海洋资源小专题
⑴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 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
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 海盆:深海锰结核 (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⑽ 地理考试反思二百字学生写的
我叫,在xx次地理考试中,我考了xx分,全班平均分是xx分,最高分是xx,我的分数比最高分差xx分,比平均分差xx分,在班里位居xx名。综合分析,此次地理考试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思想不重视。认为这次考试是小考,没有意义,对付对付就完了。但是正是我轻视的思想造成了此次考试不好的结果。平时我的语文成绩不错,在班里居中上游。
第二:从此次考试中,发现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在基础知识项目被扣xx分,占全部被扣分数的xx%。原以为自己的基础知识扎实,其实不然,给自己敲了警钟。
第三:从考试中,发现自己上课没有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因为很多老师讲的内容出现在考试中,而自己没有听讲,所以不会。
由以上几点,我决定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到:
第一:重视每一次考试,当成练兵,积累自己的考试经验;
第二:平时加强自身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可满足于现状;
第三:上课注意听讲,认真记笔记
这次考试之所以没有考好,总结原因如下:
1 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 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3 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作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明白的人,当然不应该同机器一样,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那样不仅悲惨而且无知,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了,不仅不好,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失败了怎么办?
认真反思是首先的:
第一,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认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二,你接下来要干什么?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失败不甘心接着走,而是要正确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弱势是什么;
第三,确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制定计划,按部就班的走。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
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我保证,在以后的地理考试中,一定要提高自己跌地理成绩,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监督我!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