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 2021-02-26 11:04:38

1. 2017旅游地理高考试题怎么答题

地理 做选择题善用排除法 1.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往往试题专要求你以果推因属,有时是以因推果;二是采取排除法,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比如让你选择正确答案,你可以排除那些有明显错误的,有时这样解题会更快一点。 2.综合题的解答要有整体性思维 综合题一般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侧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有整体性思维,围绕着“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来思考回答。 地理,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要遗漏提干和问题里的每一个信息。地理题应该可以算作是文科中的理科,理解计算的能力要求高一些。如果是自然地理类的,首先就是准确地判断出地理位置,然后才能根据基本知识点答题,使很容易拿到全分的;如果是人文地理的话就要注意要点一定尽量答全。

2. 高中旅游地理阅读题,必采纳!

1、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之上,由于高原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和高空空气环境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以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其特点是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从温差角度看,西藏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特点特别明显。每年十月至翌年四月,西藏高原上空为西风急流,地面为冷高压控制,干旱多大风,低温少雨雪,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20%。五月至九月,高原近地面层为热低压控制,西南季风登上高原。在它的支配下,西藏各地雨量非常集中,一般都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西藏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冬季和初春气候干寒,风沙大,空气含氧量较夏季明显降低,且许多地区和路段为冰雪覆盖。因此,去西藏旅游的时节以4-10月份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每年夏季,是西藏气候和温度最好的时节,7至9月也是植被覆盖、景色最好的季节。由于青藏铁路的开通,旅客运送能力大大提高,使每年7到9月形成了西藏的旅游旺季。
2、由于季节和气候的原因,冬季的西藏寒冷,昼夜温差大。冬季和初春气候干寒,风沙大,空气含氧量较夏季明显降低,且许多地区和路段为冰雪覆盖。因此,去西藏旅游的游客大幅度减少,形成了西藏冬季旅游业冷清,夏季特别集中的现象。这会导致在旅游旺季,吃、住、行等各方面资源十分紧张,而淡季有大部分资源闲置的局面。这对西藏的旅游业是不利的。

3. 高二下册旅游地理试卷带答案

、 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现代旅游六要素中核心要素是:( )
A.宿 B.游 C.娱 D.行
2.现代旅游六要素中基本条件是:( )
A.宿 B.游 C.娱 D.行
3.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需具有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要有自由支配的收入 B.要有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
C.要有出游的时间 D.要大学毕业,有一定文化素质
4.现代旅游,就目的性来讲,占绝对优势的是:( )
A.探亲访友 B.娱乐、消遣 C.科学考察 D.采风问俗
2010年5月1日,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期间约有7000万人次的游客,其中海外游客约有350万,世博会为上海创造了3100亿人民币的旅游收入。据此答5-6题
5.材料反映了现代旅游的一个特点:(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性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6.入境旅游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②增加外汇收入
③平衡国际收支 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7.下列关于旅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旅游可以增加旅游者的生活阅历,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质
B.旅游可以强身健体,提高旅游者的身体素质
C.旅游可以饱览祖国河山,感受历史文化,提高旅游者的道德素质
D.旅游可以引导超前消费,不利于旅游者传统美德的养成
8.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
A.具有经济价值 B.可以开发利用
C.产生社会效益 D.对旅游者有吸引力
9.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是旅游资源的是:( )
A.旅游饭店 B.上海的东方明珠
C.大型商贸会 D.蓬莱阁的海市蜃楼
10.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类型的有:( )
A.安徽黄山 B.傣族泼水节 C.桂林山水 D.青海的青海湖
11.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属于自然遗产的是:( )
A.泰山、黄山、龙门石窟
B.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泰山、长城
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
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12.下列世界遗产与其所在省区的连线,对应正确的是:( )
A.大足石刻——重庆 B.黄龙——安徽
C.龙门石窟——云南 D.丽江古城——山西
13.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通常划分为自然景观和天然景观两种类型。
B.自然景观更多的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
C.人文景观对于探险、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D.人文景观更多的表现在教育性质旅游等方面。
14.关于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对优美自然环境资源的被认识、提升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影响
B.人类活动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C.人类活动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只有在单纯的人造的景区中可以体现
D.在古代,我国的规划师与建筑师追求“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15.如果按照纬度从南到北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A.平遥古城 皖南村落 开平碉楼 避暑山庄
B.避暑山庄 平遥古城 开平碉楼 皖南村落
C.开平碉楼 平遥古城 避暑山庄 皖南村落
D.开平碉楼 皖南村落 平遥古城 避暑山庄
16.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国旅游市场异常火爆。读“中国重点城市旅游实力比较图”,有关图中各城市的叙述是:( )

A.上海、广州、深圳是发展中旅游城市 B.大连旅游人次比值大于西安
C.大连、西安的旅游资源类型相同 D.北京的旅游实力是最强大的
17.有“山石一是座佛,佛是一座山”之称的乐山大佛,观赏要求是:( )
A.把握观赏时机 B.发挥想象,移情于景
C.特定位置远眺 D.置身其中,求质求真
1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泰山的:(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19.自然景观的美感是多方面的,在自然景观构成中:( )
A.地貌是基础 B.水文是基础 C.植物是基础 D. 动物是基础
20.与云南元阳梯田景观形成有关的自然因素是:( )
①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带来降水 ②来自怒江的水汽带来降水
③人类修渠灌溉 ④山地崎岖,海拔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正确叙述是:( )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阳历8月1 8日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读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回答22-23题:

22.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3.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低 B.地势高 C.雨季长 D.气温高
24.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
为陆地。读该图,判断下列四项,属于X地所在国的是:( )

A.澳大利亚大堡礁 B.泰姬陵 C.好望角 D.格林尼治天文台
25.下列不属于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的是:( )
A.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活动 B.旅游者
C.旅游设施和服务 D.旅游交通条件
26.旅游活动的规模与环境承载量的关系是:( )
A.活动规模不受环境承载量限制
B.活动规模应小于环境承载量
C.活动规模与环境承载量应相适应
D.活动规模越大,环境承载量也越大
27.旅游地造成生态结构失调,导致环境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道路、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所致
B.旅游地居民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所致
C.旅游者的触摸、拍照等所致
D.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所致
28.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动植物资源的利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C.保护旅游资源 D.制定旅游法
29.在进行旅游景区规划过程中,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特色的工作有:( )
①研究旅游区的历史文化格局 ②设计保护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方案 ③营建高雅的旅游环境 ④改善交通条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1年五一假期期,安阳市某高中的张三想约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李四提出去香港,王五提出最好去海南三亚,麻六想去日本,侯七提出去嵩山。但他们每人只有五百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据此回30-32答。
30.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 )
A.日本 B.三亚 C.香港 D.嵩山
31.选择的主要理由是:( )
A.旅游费用 B.交通条件 C.身体状况 D.旅游安全
32.影响旅游地选择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 )
A.旅游者的动机和偏好 B.旅游者的资金和闲暇时间
C.旅游者的出游方式 D.旅游地的美学价值
某旅行社组织了“重走霞客路”大型旅行考察活动。下为考察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33—35题。

33.旅行团在黄山、衡山、泰山、华山考察中都能见到的自然带是: ( )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D.山地冰雪带
34.旅行社在本次考察中设计了下列主题活动,其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
A.a—c:喀斯特地貌之旅 B.c—d:江南奇山异水之旅
C.d—f:南北景观之旅 D.g—f:西北大漠戈壁之旅
35.旅行考察队沿线四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其中合理的: ( )
A.甲地——立足气候优势,发展花卉生产
B.乙地——利用土地优势,发展粮食生产
C.丙地——瞄准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农业
D.丁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
36.风景区不少摊贩出售景区内捕杀和采挖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会造成:( )
A.环境污染 B.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生态环境失调,资源枯竭
37.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 )
A.旅游活动对动植物的破坏
B.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活动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8.河南省某著名景点旅游旺季游客爆满,非常拥挤。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增加淡季的吸引力
B.和周边景区合作,做到客流的协调
C.实行限时游览
D.禁止游客旺季前来游览
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我国的广东丹霞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黄山、庐山、嵩山、张家界、五大连池等八处为“世界地质公园”。回答39-40题。
39.其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五大连池 B.石林 C.嵩山 D.庐山
40.其中离我国主要的旅游消费市场较近且接待能力较强的是:( )
A.五大连池 B.嵩山 C.石林 D.庐山

二、 主观题部分(共40分)
41.读A、B、C、D四国某年旅游业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国家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出口总额(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国际旅游就业
人数(万人) 就业总人数(万人)
A 150 300 1 500 75 1 500
B 120 400 1 000 50 1 000
C 200 1 000 5 000 300 15 000
D 80 320 1 000 95 950
(1)从表中可以看出,国际旅游收入最高的是 国,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最高的是 国,达 %,反映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的 发展。
(2)国际旅游收入占出口总额比重最高的是 国,反映出发展跨国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 收入。
(3)国际旅游就业人数最多的是 国,国际旅游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最高的是 国,反映出发展旅游业能扩大 。
(4)在国际旅游就业人口中,人均旅游收入最高的国家是 国。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黄山,1985年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千姿百态;烟云翻飞飘渺,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五色无嗅,可饮可浴。

(1)黄山位于______省南部的江南丘陵,地处我国地势的第_____级阶梯,由______岩构成,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
(2)黄山的标志性景观是______________。
(3)黄山“四绝”中,属于气象与气候景观的是___________。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观赏到“黄山云海”,最佳季节是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
(5)游览黄山的“怪石”时,欣赏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时必须_________。
43.(10分)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南省2009年各月接待游客数量统计表。

材料二 三亚市拥有海南岛最美丽的海滨风光,被称为“东方夏威夷”。在约两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密布亚龙湾(又称“天下第一湾”)、大东海、鹿回头公园、天涯海角、海山奇观、南山文化旅游区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下面为三亚市旅游景区分布图。

(1)简析海南省接待游客数量的季节特征,并说明其原因。(4分)

(2)据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亚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做简要评价(6分)

44. (10分),简答
(1)请说出河南省内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2)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五岳剑派分别在现在得哪个省。

问答题参考答案
41.读A、B、C、D四国某年旅游业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表中可以看出,国际旅游收入最高的是 C 国,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最高的是 B 国,达 12 %,反映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的 国民经济 发展。
(2)国际旅游收入占出口总额比重最高的是 A 国,反映出发展跨国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 外汇收入。
(3)国际旅游就业人数最多的是 C国,国际旅游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最高的是 D 国,反映出发展旅游业能扩大就业 。
(4)在国际旅游就业人口中,人均旅游收入最高的国家是 B 国。
42.共10分,每空1分
⑴ 安徽 三 花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⑵ 迎客松
⑶ 云海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⑷ 夏季 雨过天晴
⑸ 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
43.共10分
(1)冬季接待游客较多(2分)
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而海南温度适宜,是避寒度假的理想目的地(2分)
(2)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较好,游览价值高;处在海南岛最南端,临海,地理位置优越,有高速公路、飞机场,交通便捷;靠近珠三角、港澳、东南亚等地区,市场距离近;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景区空间大,旅游容量大。(答出3点即可得6分)
44.共10分
(1) 龙门石窟 殷墟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每空1分)
(2)北岳恒山 山西,南岳衡山 湖南,西岳华山 陕西,东岳泰山 山东,中岳嵩山 河南(每答对一省份1分)

4. 旅游地理考试题,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最突出的是: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季风的强弱和影响的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以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我国亚热带有着广阔的面积,从南到北跨纬度12°之多,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在世界同类植物中所占面积也最大。广大亚热带地区不像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那样表现为荒漠或草原,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在高温季节降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发达地区。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高原上耸立着许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5%。我国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其间也散布着许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犬牙交错。不同水平地带内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带结构,从而加深了我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我国自然地域分异具有世界罕见的独特性。特别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积约为国土总面积的1/4。它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通常的水平地带结构。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与同纬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带不同,属于垂直地带性的高寒类型,又与同纬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显区别。而类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远比同纬度的山地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纬度的山地强烈。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在我国,某些从地质时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袭下来的因素,在现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第四纪冰川作用远没有欧洲、北美同纬度地区那样广泛、强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响较少,所以生物种属(包括特有种属)特别繁多,地理成分复杂,分布亦比较混杂。古代红色风化壳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甚至在大兴安岭还可见到。在现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红色风化壳的残留特征。对历史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许多自然痕迹,必须和现代自然过程比较才能获得合理的解释。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缓了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强烈地改变着自然面貌。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开垦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泽,圩湖筑垸,围海造田,修塘筑堰,开河修渠,在祖国大地上开拓了十多亿亩耕地,培育了许多作物和牲畜品种,建成了都江堰、大运河等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生产,改造山河,使过去经常泛滥成灾的黄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许多水库、分洪、滞洪和水利枢纽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运输等多方面的综合水利效益。营建了大面积防风固沙林与海防林,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使祖国的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但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复杂的,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由于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也使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力低下,固然有其自然因素,但和历史上砍伐森林、滥垦草原、破坏植被等人为因素也直接关联。严重的水土流失,又引起黄河下游的河流演变与洪水泛滥,造成华北平原的旱、涝、盐、碱、风沙的危害。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和浑善达克、科尔沁等地沙丘的出现,也是人类活动破坏草原使草场退化,风沙漫延的结果。不合理的砍伐,过度的捕猎,使森林资源、野生动物大为减少,甚至绝迹。二三百年前祁连山“野牛出饮,数以千计”的情景,已不复见。大兴安岭的黑貂、麋鹿(又名四不象,Elaphurus dividianus)也已绝迹。我国林木种类丰富,但森林覆被率只有12.98%,和世界许多国家相比,和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古代水理工程
我国是文明古国,科学技术在18世纪之前一直处于世界领跑地位,科技创新、发明一直占世界总量的60%,伟大的水利工程数不胜数。代表作:郑国渠、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钱塘江海塘。

郑国渠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后期,韩桓惠公看到当时秦国统一六国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削弱秦国的强大实力,公元前237年,他特派韩国水工郑国赴秦兴修水利,妄图利用这种浩大工程来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而达到他预想的“疲秦”目的!?不料事与愿违,当时的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命令郑国在秦国修建郑国渠。在郑国的亲自指挥和参与下,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在关中大地上蜿蜒盘旋,仿佛一条金光闪闪的银带铺在了三秦大地上。它巧妙利用了北仲山南麓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把渠修建在了渭北平原三级阶梯的最高线上,灌溉着今礼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渭南、蒲城、大荔等县(区)的280多万亩土地。郑国渠不但未能起到“疲秦”的初衷,反而极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这让本来强大的秦国如虎添翼!更加速了它消灭六国梦想的实现。郑国渠工程宏伟,规模宏大,称得上是两千多年前之壮举。它用富有肥力的泾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压碱,变沼泽盐碱之地为肥美良田,使关中一跃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据《史记》记载,此渠修成后,“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这为秦始皇最终统一中国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

郑国渠首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即今王桥镇的船头村西。当时,因其进水口水量大、水流流速快的特点,且容易造成渠岸两壁黄土崩塌的情况,人们于是发明了拱形地下渠道,使渠壁拱卷有力,不易塌陷。这极大地提高了郑国渠渠首的质量。又为了便于施工和掌握水流方向、深浅,便间隔一段开凿一井,俗称“龙眼”或“天窗”,这都是当时人类伟大聪明智慧的结晶。

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称颂的就是引泾工程。

灵 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5. 自考旅游地理试题

课程代码:001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心理学家罗伯特•麦金托什的分类方法,下列哪种旅游活动属于交际动机?( )
A.保健旅游 B.刺激旅游
C.民俗旅游 D.展览旅游
2.2003年我国SARS传染病爆发,它属于影响我国旅游客流因素中的哪一类因素?( )
A.来自旅游客源地的因素
B.来自旅游目的地的因素
C.来自客源地—目的地相互作用的因素
D.突发因素
3.沿海与内陆的差异属于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等级的差异?(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4.我国下列景区中不是赏梅胜地的是( )
A.北京香山 B.无锡梅园
C.南京梅花山 D.杭州孤山
5.中国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三个朝代是( )
A.秦、隋、明 B.秦、汉、唐
C.秦、唐、明 D.秦、汉、明
6.上海和平饭店是哪一类西式建筑的代表?( )
A.罗马式建筑 B.巴洛克建筑
C.哥特式建筑 D.文艺复兴式建筑
7.下列有关皇家园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多奇石秀水,轻盈秀丽
B.一般面积比较大,并保持自然景色
C.力求在较大的水域上布置三个岛屿,以形成“一池三山”的意境
D.为了满足政治活动的需要,常有局部的中轴线
8.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到游客人均占用空间的是( )
A.旅游活动的性质 B.旅游者的社会经济地位
C.旅游活动时间 D.旅游者的文化背景
9.国家旅游规划、省市旅游规划、市地旅游规划、县市旅游规划、乡镇旅游规划等是按照下列哪种分类角度分类的?( )
A.地域范围 B.规划的层次
C.规划涵盖面 D.规划的历史沿革
10.下列刺绣作品中哪个是苏绣的代表作?( )
A.虎 B.双面绣《小猫》
C.《芙蓉鲤鱼》条屏 D.金银绣《百鸟朝凤》
11.下列不属于我国“文房四宝”之精品的是( )
A.湖笔 B.徽墨
C.宣纸 D.临洮砚
12.广州的别称是( )
A.蓉城 B.榕城
C.羊城 D.泉城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3.属于我国入境旅游洲内一级客源市场范围的国家是( )
A.德国 B.新加坡 C.美国
D.日本 E.越南
14.下列哪两座名山属于花岗岩地貌景观?( )
A.华山 B.武夷山 C.雁荡山
D.江郎山 E.泰山
15.下列湖泊中从成因上看属于潟湖的是( )
A.千岛湖 B.鄱阳湖 C.新疆喀纳斯湖
D.太湖 E.杭州西湖
16.我国下列陵墓中属于山陵式墓葬的是( )
A.明十三陵 B.唐乾陵 C.绍兴越王陵
D.明孝陵 E.长沙马王堆汉墓
17.根据罗惠斌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下列属于自然环境评价范围的要素是( )
A.气象 B.水质 C.水文
D.噪音 E.动植物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8.相对于中老年旅游者而言,青年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特点较为模糊。( )
19.中山和低山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大众性的登山旅游和滑雪旅游两个方面。( )
20.泉水中水温高于当地平均气温的泉叫温泉,而超过当地沸点的泉被称为“沸泉”。( )
21.在江浙一带,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而设立的纪念日。( )
22.在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中,旅游心理容量是惟一一个反映旅游供给的容量概念,其余均为涉及需求的容量概念。( )
23.长期以来我国国内游客较远距离旅游的主要交通方式是铁路旅游交通。( )
24.我国当前的名茶是以红茶为主的。( )
25.苏州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四大名园分别代表了我国宋、元、明、清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 )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目前我国将国内旅游者定义为:我国大陆居民离开长住地在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_____________个月的国内游客。
27.旅游资源评价就是选择某些____________,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作出评判和鉴定。
28.我国的避暑名山主要有“奇秀甲天下”的江西_____________、有“清凉世界”之称的浙江_____________、“东南第一山”雁荡山以及“海天佛国”普陀山。
29.古城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古城旅游景观的代表,西安可以说是典型代表。
30.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成为一个整体。
31.旅游交通差价主要有批零差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质量差价等。
32.旅游商品可以分为旅游实用品、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大类型。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3.旅游地理学
34.近邻效应
35.旅游资源容量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简述我国入境旅游者的流向特征。
37.试述旅游景观的审美方法。
38.简述旅游饱和与超载给旅游地带来的负面影响。
39.简述目前我国旅游度假区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0.试述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
41.请结合实例说明旅游交通的特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