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山东高中地理会考试

山东高中地理会考试

发布时间: 2021-02-26 06:54:22

❶ 山东省2019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网页链接


源自网络文库.

高中地理会考考些什么,

你好,我是大学本科地理专业的,一下是考点,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
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
(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
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域分异规律。
(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❸ 求,山东会考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必背考点lax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11.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2.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3.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4.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5.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6.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

  17.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18.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19.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20.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1.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22.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23.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24.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25.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26.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27.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28.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29.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30.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31.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32.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3.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34.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35.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36.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37.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38.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39.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40.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41.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42.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43.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44.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45. 1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46.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47.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48.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49.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50.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51.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52.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53.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54.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55.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56.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57.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58.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59.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60.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61.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62.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63.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64.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65.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66.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67.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68.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69.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70.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71.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72.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73.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74.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75.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76.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77.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78.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79.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80.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81.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82.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83.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84.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85.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86.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87.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88.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89.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90.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91.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92.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93.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9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95.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96.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97.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8.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99.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100.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1.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102.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03.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04.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105.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106.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107.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108.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109.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10.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11.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12.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113.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114.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115.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16.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17.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18.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119.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120.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21.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22.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123.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24.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125.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126.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127.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128. (“北撇南捺”)

  129.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130.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131.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32.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33.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134.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135.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136.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137.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138.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139. ①雨带的移动

  140.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141.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142.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143.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144.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145.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146.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147.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148.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49.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150.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151.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152.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153.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154.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155.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156.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157.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158.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159.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160.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161.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162.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163.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164.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165.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166. 台风 旱涝灾害 寒潮

  167.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168.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蒙古、西伯利亚

  169.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170.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风、雨雪、冻雨

  171.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172. 29、温室效应

  173.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174.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175.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176.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177.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178.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179.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180.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第四单元 水环境

  181.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182.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183.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184.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85.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186.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187.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188.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189.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190.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191.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192.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193.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194.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洋流分布模式图):

  195.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196.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197.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198.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199.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200.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201.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202.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203.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204.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 海啸和风暴潮。

  205.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第五单元 陆地环境

  206.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07.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208.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209.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210.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211.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12.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213.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14.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15.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16.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217.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218.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219.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220.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221.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222.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223.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224.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225.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226.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227.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228.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229.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230.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231.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232.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233.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第六单元 季节知识专题

  234. 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於不同的季节。

  235.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236. 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

❹ 山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地理)

山东省二00九年一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l卷和第11卷两部分。第l卷l至4页为选择题,50分;第11卷5至8页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答第l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l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第1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2 007年1 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竹顺利升空。ll月7日,成功进入绕月轨道。ll月26日,我国发布了由卫星上的CCD立体相机拍摄的月面图片,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结合下图完成l~3题。1.“嫦娥-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嫦娥一号”利用CCD立体相机拍摄月面,所采用的技术是 A.GPS B.RS C.GIS D.GIS和GPS3.“嫦娥一号”奔月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读某气压带及两侧风向示意图,完成4~5题。4.该气压带属于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5.此时,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A.温和多雨 B.高温多雨 C.炎热干燥 D.寒冷干燥 6.2007年9月19日,台风“韦帕”在浙江省登陆,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此次灾 害的天气系统是 7.地处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附近的渔场是: A.秘鲁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北海渔场 D.纽芬兰渔场 右图为中纬度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影响该区域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土壤9.图中甲山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草原带 8.热带雨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0.下列地理概念,具有从属关系,且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B.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水资源 c.岩石、沉积岩、变质岩 D.煤炭、矿产资源、自然资源11.人类的下列行为,不会导致生态环境功能失调的是 A.在江南丘陵营造水土保持林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C.在黄土高原上大规模垦荒 D.在长白山林区清除枯枝落叶读我国东部某城镇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l2~l3题。.1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分别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A.水果、乳牛、小麦、花卉. B.花卉、乳牛、小麦、水果 C.乳牛、花卉、水果、小麦 D.花卉、水果、小麦、乳牛 13.从保护城镇环境角度考虑,图中⑤地比较适宜布局的企业是 A.自来水厂 B.水泥厂 C.饮料厂 D.印染厂 下图是美国施特罗公司啤酒生产空间格局示意图。该公司在全国不同地区布局了7个啤酒厂,其啤酒产量约占全国市场销售量的10%。读图完成l4~l5题。14.该公司在全国布局多个啤酒厂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啤酒原料产地 B.接近优质酿酒水源 C.接近消费市场 D.接近铁路枢纽和航空港1 5.下列因素中,与啤酒厂布局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人口数量 B.民族构成 C.知识与技术 D.农业类型16.山东寿光运往北京的蔬菜多选用公路运输,这是因为公路运输的特点是 A.装载量大,运费低 B.速度快,时效性强 C.机动灵活,可以实现“门对门”服务 D.运输量大,受天气影响小17.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资源种类少 8.粮食总产量低 C.人口数量庞大 D.能源供应严重不足 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完成18~19题。 1 8.图示男女性别比例构成及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变化过程,能够明显地反映出台湾省人口变化特征的是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8.外来人口不断增加 C.人l:3死亡率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19.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青壮年劳力严重过剩 ’ D:老年人口性别比例均衡 下图为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20.图中①、②、③、④曲线表示土地、劳动力、资本和 技术,其中①曲线表示的是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p.技术21.工业文明阶段,劳动力对越: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劳动力的数量 B.劳动力的素质 c.劳动力的分布 D.劳动力的价格 近年来,日本、韩国在山东半岛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向山东省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据此完成22~23题。 。22.这种迁移主要是因为山东省中西部地区 A.科技发达 B.工资水平较低 C.’市场广大 D.服务业水平高23.外资企业这种区位变化的结果是 A.会减缓半岛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B.会导致东、西部地区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大 C.会阻碍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据图完成24~25题。2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25.由自然条件推断,当地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 D.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试卷类型 B 山东省二0 0九年一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 1.第ll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0分)下图为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问题。(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济南的昼夜长 短状况是——,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澳大利亚正值 (季节)。(4分)(2)A、B两地相比较,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A地位于B地的 ——方向。(3分) (3) 此时,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地的地方时是——。(2分) (4)此时,北印度洋沿岸洋流流向为——。(1分)27.(9分)读下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1分) (2)B箭头表示水循环的——环节,人类主要通过——、——等 工程措施对D环节施加影响。(3分)(3)a处地质构造的名称是——,a、b两地有利于地下水储存的是___________。(2分)(4)b处地貌为——,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9分)下图表示某区域城市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1)由A-C可知,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由图可知,影响该城市分布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有___________等,主要经济地理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该城市发展到C阶段时,有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3分) 29.(10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湖北十堰位于武当山北麓,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被称为“东方汽车城”。东风汽车集团的24个专业分厂分布在20多条山沟里,专业分厂之间通过开凿山路或打通隧道进行联系与合作,因此被称为“百里车城” 材料二2003年9月-28日,东风汽车集团总部大楼在武汉奠基,标志着东风汽车集团走出十堰,落户到技术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较好的武汉市。 (1)由材料一可知,当前限制十堰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江汉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3)与十堰相比武汉市发展汽车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有哪些?(3分) (4)由材料二可知,十堰汽车产业开始向武汉转移,这种转移对十堰将会产生哪些影响?(2分) 30.(12分)阅读我国某流域景观示意图及该流域内气候资料图, 回答问题。 (1)从图中信息推知,该流域最可能位于——。(1分) A.黄河三角洲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江南丘陵 (2)甲、乙、丙、丁四个地段,灌溉条件最好的是——,最有必要退耕还林(草)的是——。(2分)(3)流域内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其自然方面的主要原因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治理该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至少答出三条) (6分) 试卷类型B 山东省二0 0九年一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l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C 2.B 3.D 4.A 5.C 6.D 7.B8.C 9.D l 0.B ll.A l2.B l3.D l4.C1 5.A l6.C l7.C l 8.A l 9.B 20.A 21.B22.B 23.D 24.C 25.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5小题,共50分。26.(10分) (1)夏至昼最长,夜最短(或昼长夜短) 极昼冬季(4分) (2)A A 西南(3分) (3)23。26’N,45。W. 12时(2分) (4)自西向东(或顺时针)(1分)27.(9分) (1)海陆问循环(或大循环)(1分) (2)水汽输送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3分) (3)向斜 a(2分) (4)谷地b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遭受侵蚀而形成谷地(3分)28.(9分) (1)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增加(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2分) 地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l页 (共2页)

❺ 山东地理生物会考考了两个C

在山东抄来说,一般是不影响
在山东袭大学录取中,是分数优先,若是同分的情况,80%的院校是数学成绩优先。
另有一些院校是体育成绩优先
只有极少部分学校是会考成绩优先
综上所述C及其以上是基本不影响高考录取的
另外,如果,你对你的会考成绩不满意可以参加下一次补考
但是,必须提醒,如果你选择自主招生,综合招生类的话,必须保证无C且6A及其以上,才能通过初审。

❻ 2011年山东高中会考试题地理答案

babad cadcb adcbc dcdab bcdaa 26题连线题 1Ba 2Ac 3Cb 判断题(抄1)错对错 (2)错错对 31大题 上中游地区提倡植树造林 致使土壤沙化减少 2 近年来某些 地区严重干旱 黄河水发挥了她的母亲河的灌溉作用 水的大量抽出 致使黄河水流速减缓 减少了对上中游泥沙的冲击 3三门峡大坝 的建立 缓冲了黄河对沿岸水土的冲击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