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实证主义时代
Ⅰ 现代地理学的时代特征
⑴将人类社会、环境空间和资源看作为一个统一的复合系统,地理学的结构和体系趋向一元化。二战之前科学分为自然与人文两家,又称“二元论”这种分法也直接影响到地理学,地理学也分为自然与人文两大系列,虽然近代地理学也有统一的综合的研究,但这种研究只局限于区域地理学中按一定的序列对自然和人文现象的描述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特征分析,因而严重阻碍地理学的发展:60年代后,出现了把人与环境做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构成了现代地理学的突出贡献特点。
⑵将环境、资源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并将其作为与人类发民同质的一个物质系统。在古代地理学阶段,亚里斯多德等腰三角形就注意到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但着眼点是人类文明特征和环境特征的相关性,从气候,地形,海岸程度等方面找人类社会不同特征的原因;近代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是把达尔文的生存竟争原则通过用于人类社会,可以概括为“进化环境论”,但都是错误的,并使地理学陷入人与环境关系研究工作的困境中;本世纪60年代后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摆在人类面前,突出的是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问题,使得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工作转向一个新视角,找到了研究人地关系的正确路线,称之为“发展环境论”。
⑶从对地理环境环境的描述,解释、归纳分类的研究阶段过过渡到理论演绎,实验模拟与反馈的研究阶段。近代地理学在地理大发现后以地理考察积累大量资料,并通过比较、归纳研究,从空间联系中发现问题和重建时间一的发规律,为近现代科学工作者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基本只停留在这一阶段,缺少像其他学科一样具有法则性、规律性,和预测性。直到二战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在研究中引入数学语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以及3S技术和现信实验技术落后的应用,已经改变了传统地理学朴素、直观落后的面貌,有了更准确的分析预测理论各方法。
⑷开拓了地理学的应用科技领域。产业革命后像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开形成了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应用技术的立体层次,开辟了自己的技术领域,并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也极为迅速。而近代地理学仍停留在知识理论阶段,缺少可操作性的具体技术。而现代地理学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开拓了地理学应用技术领域,尽管目前还不完全成熟但已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如遥感技术、信息技术、生态建设技术、规划技术等的运用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Ⅱ 近代地理学时期地理文献的六大倾向是什么
近代地理学时期地理文献的六大倾向(弗里曼)
地理学文献中的六大倾向。
1.网络全书倾向 此倾向与收集世界各地,特别是西欧、北美居民知之甚少的地区的新资料有关。虽然大发现时代早已过去,而且到19世纪末叶,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已为盎格鲁—撒克逊探险家所涉足,但仍有不少地带——尤其在非洲,即使不是未知地域,在当今地图上也是一片空白。实际上,在地理学的近代时期之初,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出现永久性的农场。
2.教育倾向 如詹姆斯所强调的,此倾向标志一门学科需要传播知识,证明其有用性,并确保其可以再生产。为了在学校、学院和大学奠定地理教学的坚实基础,课程的改革者和设计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弗里曼,1980a,1980b;斯托达特,1986)。
3.殖民倾向 此倾向反映出在近代时期前几十年的环境形势,英国尤其如此。其殖民帝国正日渐巩固,劳动力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空间划分并覆盖地球表面相当大的部分正逐步形成,商界组织要求提供有关各国的大量信息,于是提供信息成为地理研究的一项主要任务,而信息传播则是地理教育的基石。
4.概括倾向 此倾向说明了按网络全书传统和殖民传统收集起来的资料的运用日益增长。学术研究不仅包括收集与核实事实,并且要对事实予以解释,而解释所用的方法和目的决定了地理学发展的早期范式。
5.政治倾向 此倾向体现在当代对地理学知识的应用。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新划分世界版图会议上,I.鲍曼曾是美国总统W.威尔逊的首席顾问,像豪斯霍费尔这样的地缘政治学家对纳粹德国的生存空间观念是有影响的(詹姆斯和马丁,1981;帕克,1985)。
6.专门化倾向 此倾向是对知识不断增长,因而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全部知识即使在地理学一个学科内——的反应。在近代时期以前,科学家和其他学者的兴趣和专长可以非常广泛,但是后来由于研究文献的数量不断增加,研究方法要求更长、更严格的培训,地理工作者必须专门化,即首先成为一名地理学家,尔后在地理学范围内选定并专攻一个基础领域或地球表面一个特定区域。
Ⅲ 实证主义(positivism),现实主义(realism)和诠释论(interpretivism)的区别
一、研究内容不同
1、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2、现实主义:是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出准确的描绘和体现。
3、诠释论:研究重在抽象、定量分析,以求作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推论和预测。
二、特点不同
1、实证主义: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2、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包含了各种现实主义者理论和观点借以产生发展的一套假定的研究范式。现实主义首先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哲学传统和世界观。
3、诠释论:既要具体的、个人的现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又要科学的抽象、量化、推论与预测,既要避免个案研究的局限,又要防止实证的抽象推论造成的对人类经验的割裂和肢解。
(3)地理学实证主义时代扩展阅读:
一、实证主义的中心论点:
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二、现实主义的来源:
最早出现在18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根本就是两回事。
Ⅳ 二十世纪的地理的发展的表现之一,是从经验的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的地理学。
直觉告诉我,这道题正确
Ⅳ 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的区别(从地理学角度)
当然是前者包括后者。学地理方面的知道,首先把地图背下来,培养好兴趣,象我哥一个记忆能力差的人只因爱好地理能把全世界的主要河,首都,主要城,山等等的全背下来。理论的学习是离不开对地图的理解的。
Ⅵ 区域地理是实证主义吗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她研究地球上不同大小的区域。其主要目的是去版理解或定义个别地区权包含人类及自然因素的独特性或特色。区域地理学的注意力亦有放在区域化(regionalization)上,其包括了适合的的方法把空界分界成为区域。
Ⅶ 实证主义是什么,简单回答
实证主义来(positivism)是强调感源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国的J.S.密尔和H.斯宾塞。其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Ⅷ 在人文地理学中 请举例说明,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方法的异同
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早期左倾右倾都是照搬苏联模式,属于经验主义
后期经历改革开放之后,研究出了中国式的马列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就属于实证主义
相同点,都是参照原有的理论进行实践
不同点,经验主义是直接照抄,生搬硬套
实证主义是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进后实施
Ⅸ 人文地理学对建筑学的影响
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人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行为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利用环境的范围扩大和强度的不断提高,人对地的干扰和影响越来越大,人地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表现为随着人口数量加速增长,环境质量恶化、污染扩大、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严重、城市问题突出等。当前,地理学更趋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深入研究国家建设,人文地理学日益成为地理学的发展重点。
一是人口,二是城市,三是生产活动,四是人文地理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之所以选择这些内容,是因为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例如: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地域布局的影响;工业局部与城市位置之间的关系;城市内部的商业网点和交通局部的学习等。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他三个学习主题,同时也贯穿在这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
通过教育,培养人们对自身所处周围环境以及地球表面上不同的自然人文特征的兴趣,一方面具备鉴赏奇妙无穷的大千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正确评价人们不同的生活条件,为了未来的一代关注环境质量和人类栖息地,在个人生活中能够利用足够而可靠的地理知识,承担解决当地以及地区性和国际性的责任。
确定以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在空间地域上的表现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基本内容,把培养学生形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基本态度和价值观念摆在重要地位上,是2l世纪人文地理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地理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谋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Ⅹ 什么是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是近代科学的一个普遍特征 , 新地理学也毫无例外 地球作为 一 个统一整体 而人类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 ;注重探讨相互关联的不同事 象 的差异性 而 ,这些事象共存于地球的空间 区域 中;研究 特定 的 自然要 素时如植 物、动物 地形 、土壤 气候时 ,首先应注意到其同周围的关系。特别强调野外实地考察在地理研究上 的重 要性 。在事前要有充分准备 ,学会使用各种科学仪器 ,在考察中收集资料 ,再加以分析 整理。他采取的野外调查研究步骤 “ 观察 、收集 、核对 、验证 、推论”。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及其 方法论对历史地理学 的影响 作为地理学研究 的主要工具 ,将资料展现在地图上用作分析 、判断 、推求结论 ,可 以说所取得的一切就,均基于他大量的实地考察 。 近代人文地理学鼻祖李特尔受当时的实证哲学和科学思潮的影响,坚持地理学应 该是实验科学 ,应从 观察开始 ,再去比较事象异 同,最后则是建立法则。李特尔强 调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顶点和核心 ,力图把地理 自然科学 和其他社会学科结合起来 ,亲 自观察或利用别人的观察结果 ,采用 归结方法和演绎法 ,力 图建立 人地关 系的一般 体 系、原理和定律 。同时李特尔对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和 目的持有机整体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