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

发布时间: 2021-02-25 16:02:16

❶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

05-06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地理期末模拟测试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4分。)
1.目前世界上共有国家和地区( )
A.100多个 B.200多个 C.300多个 D.500多个
2.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A.乌拉尔山脉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土耳其海峡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 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C.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 D.各个板块始终是静止不动的
5.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有( )
A.3个 B.5个 C.6个 D.10个
6.下列人类活动受气候影响很小的是( )
A.种植业 B.房屋建筑 C.畜牧业 D.汽车制造业
7.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于内陆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8.伊斯兰教徒被称为( )
A.僧人 B.基督徒 C.佛教徒 D.穆斯林
9.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10.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中部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1.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是( )
A.自然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气候温和湿润 D.地形崎岖
12.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汉语 B.英语 C.法语 D.俄语
13.下列都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
A.印度、泰国 B.日本、法国
C.巴西、澳大利亚 D.中国、美国
14.“金发碧眼”说的是( )
A.黄种人 B.黑种人 C.白种人 D.以上都不是
15.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 )
A.中低纬度的大陆内部地区 B.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
C.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D.中高纬度的平原地区
16.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而带来的问题不包括( )
A.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B.过度开发资源,造成环境问题
C.就业困难、教育、医疗紧张 D.住房拥挤、交通拥堵
17.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快的国家多为( )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极端贫穷的国家 D.极端富裕的国家

答案:B,A,C,C,B,D,B,D,A,C,D,C,B,C,C,A,B
回答者: 彬糖女 - 童生 一级 1-

❷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卷

七年级地理期末试题
说明:1、本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2、请把答案写到答案卷上,字迹工整。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 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D 、南北方向的分界线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在一平方米的墙壁上绘制学校规划图,采用下列哪个比例尺较为合适( )
A、 1:500 B、1:50000 C、1:100000 D、1:15000
4、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时刻而定,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
A、5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5、天气状况对大型运动会中运动员成绩和会场组织工作影响很大,北京2008年奥运会已申办成功,那么北京奥运会召开的理想日期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
A.欧洲、北美洲B.欧洲、亚洲 C、南极洲、亚洲D.非洲、南美洲
7、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
A.8693米 B.9003米 C、8690米 D.9000米
8、赤道穿过的一组大洲是( )
A.北美洲、非洲、大洋洲 B.欧洲、亚洲、北美洲
C.只有非洲和南美洲 D.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9、下列大陆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
A、非洲大陆 B、北美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极大陆
10、下列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地区的是( )
○1西伯利亚 ○2我国东南部沿海 ○3加拿大 ○4阿拉伯半岛○5西欧 ○6亚马孙平原
A、○1○2○3○4 B、○2○3○4○5 C、○1○3○4○6 D、○3○4○5○6
11、下列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尼日利亚
12、下列山脉中,不属于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 )
A、喜马拉雅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阿特拉斯山脉
13、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是( )
A、极昼、极夜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变化
14、规模最大与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 )
A、UN B、OPEC C、WTO D、APEC
15、目前,世界发展已进入( )
A、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 B、工业时代与后工业时代
C、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
16、一天中最高气温应出现于( )
A、日出前后 B、正午时分 C、日落前后 D、午后2时
17、“泰坦尼克号”是从英国出发计划横渡大西洋到美国,想一想如果它改变目的地,到东京,其最近的航线是( )
A、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日本
B、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日本
C、大西洋—非洲南端—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日本
D、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太平洋—日本
18、“一山有四季”的形成原因是( )
A、海拔高度 B、纬度因素 C、距海远近 D、人体感觉
19、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英语 B、汉语 C、法语 D、日语
20、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 )
A.板块内部 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C.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岩层褶皱、断裂地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人种,亚洲的阿拉伯人属于-----人种。
2.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千米。
4.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与———。
5.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
三、综合题: (每空1分,共20分。)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分)
(1)图中A、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2)比较B、D两地降水量可知,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3)学校所在地的降水量约为————毫米。
2、读等高线地形图,按要求完成:(6分)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
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2)在这幅图中,李庄位于周庄的————方向。
(3)图中小河向————方向流。
(4)如果需要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处最合适。
3、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内容:(11分)
(1)我们所在的大洲 是——(填序号)
(2)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是—(填序号)
(3) A半球是——半球,你的判断依据是————————。
(4)○1○2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山——土耳其海峡;○6○7两洲的分界线是 。
(5)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世界最大的岛屿在 洲
(6)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根据你的观察,请描述一下这种地形的特点是------------------------------------------。
(7)赤道与本初子午线的交点位于————半球。

七年级地理期末答卷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下表中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 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每空1分,共20分)
1. (1) __________(2) 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
2. (1) B__________ C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_
3. (1) (2) __
(3)_______ 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

七年级地理期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B C A B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A C D B A B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黄色 白色 2、印度洋 南极洲
3、6371 5.1亿 4、和平 发展
5、巴西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三、综合题:(每空1分,共20分)
1. (1)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3)750(550—950毫米之间的数值)
2. (1) B、山脊 C、鞍部 E、陡崖(或悬崖)
(2) 西南 (3) 西北 (4)D
3. (1) ① (2) ⑩ (3)西 有南北美洲
(4)大高加索 巴拿马运河
(5)北冰洋 北美
(6)平原 地面平坦
(7)东

❸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30%) 1.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 纬线长度都相等 C. 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 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 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自 转 公 转 运动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旋转中心 产生的地理现象 C、 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 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 ) A. 他们不会相遇 B. 他们可在南极相会 C. 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D.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 7. 在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 A. 两者等长 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 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8.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 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 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9.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 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 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10. 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 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 最大的经度是360° D. 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11.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 ) A.周期 B、方向 C、绕转中心 D、产生的地理现象 12.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 A、12小时 B、24小时 C、1小时 D、1年 13. 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最长的是 (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14. 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 ) A、太阳和星星都绕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15. 南北回归线是 ( ) A、寒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B、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C、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分界线 D、有无极昼极夜的分界线 二、非选择题 ( 70 %) 1、 根据表中内容,填写下表空格:(16%) 2、 根据四季变化的成因,在下面的关系式中填入适当的文字。(6%) 3、 读下图,回答问题:(13%) (1)A、B两点的经纬度是 A( ) B( ) (2)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20°E 、16°N) D (24°E 、20°N) (3)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 (4)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B点位于A点的 。 4、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8%) (1) 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 在地球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旁的方框里,分别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 (3) 在A位置,是 月 日前后;在B位置,太阳直射在 上;在C位置,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 ;在D位置,北京是 季(节)。 5、 读“地球上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7%) (1) 根据图中数码号填写地球上的五带名称: A B C D E (2) 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注出各带的分界线名称,并写出纬度。 (3) 在A带内,一年中就太阳光照情况能够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4) 一年之内,在C带地面上都能够受到的 (太阳光照情况)。

❹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60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一、精心选一选(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本初子午线是()

A.180°经线B.西经20°经线C.东经160°经线D.0°经线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

A.昼夜交替现象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C.水往低处流D.登高远望

3.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我国陆地最低处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8693米B.9003米C.8690米D.9000米

4.地球五带中,热带一温带的分界线是()

A.南北极圈B.南北回归线C.赤道D.30°纬线

5.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57千米B.6378千米C.6371千米D.40000千米

6.下列各种类型地形图中能够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段上地势起伏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B.地形剖面图C.平面示意图D.分层设色地形图

7.当图幅一定时,绘制一幅青神县地图,若选用的比例尺越大,则()

A.所绘范围越大B.图上内容越简略C.比例尺大小与内容无关D.图上内容越详细

8.一年中,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的这一天是()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9.下列叙述中,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A.比例尺B.方向C.图例D.等高线

10.在画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

11.某图比例尺为1:4000000,甲、乙两地在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A.16千米B.160千米C.1600米D.160米

1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结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才逐渐分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这一学说被认为是()

A.板块学说B.地心说C.同心说D.大陆漂移假说

14.下列语句描述中,说明气候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B.清明时节雨纷纷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四季如春

15.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A.从赤道向两极递增B.从赤道向两极递减C.从北向南递减D.从北向南递增

16.一般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是受什么影响()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

17.阿拉伯国家居民大多信奉()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喇嘛教

18.我县新修的眉青路两旁,已有许多新建的房屋、工厂,这主要是什么原因()

A.水源B.地形C.土壤D.交通

19.某地区人口的出生率为1.2%,死亡率为0.6%,自然增长率是()

A.2.1%B.0.3%C.0.6%D.0.5%

20.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人种是()

A.黄种人B.黑种人C.白种人D.棕色人种

21.西亚、北非、我国大西北,人们居住应重点考虑()

A.交通B.地形C.土壤D.水源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人口多,国内生产总值高B.发达国家人口少,国内生产总值高

C.发展中国家人口少,国内生产总值低D.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国内生产总值高

23.中国于2003年10月,首次发射了载人太空飞船,这次成功发射,使得中国成为第几个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
A.第一个B.第二个C.第三个D.第四个

24.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其总部设在()

A.日内瓦B.瑞士的洛桑C.雅加达D.纽约

25.2000年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

A.7个B.8个C.9个D.10个

二、耐心填一填(每题2分,共20分)

26.地球绕着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同时还围绕着不停地转动,这是地球的公转。

27.地球经线向东与经线组成的半球称为东半球。

28.世界上七大洲中,面积最大,洲面积最小。

29.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多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

30.某地观察站在一天中四次测得的气温分别是:12℃、14℃、16℃、18℃,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是℃,日较差是℃。

3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32.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的场所,聚落一般又分为聚落和城市聚落。

33.目前,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多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

34.一个地方气温的年变化一般用图表示,降水的年变化一般用降水的图表示。

35.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国家)的(城市)举行。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8分)

38.指出影响影响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②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

③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④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39.把下列典型民居与其自然环境特征相连。

民居自然环境特征

①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A.黄土分布

②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B.严寒

③我国云南的傣族竹楼C.炎热,潮湿

④西亚村庄D.炎热,干旱

答案

一、1-5.DDBBC6-10.BDDDD11--15。BDDDB16-20.CCDCC21-25。DBCDD

二、26、地轴太阳27、西经20°(或20°W)、东经160°(或160°E)

28、亚洲、大洋洲29、火山、地震30、15℃、6℃31、汉语、英语

32、生活、乡村33、200、2034、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35、中国北京

三、36(5分)1)西北西南2)3小时3)北温带无37、(17分)1)略(7分)2)非洲、南美3)北冰洋、印度洋4)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5)乌拉尔山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四、38、(4分)1)地形因素2)海陆位置3)纬度位置4)纬度位置

39、(4分)1)-B2)-A3)-C4)-D

❺ 请问有谁知道(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期的期末试卷,帮帮忙吧

日本 亚洲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多火山和地震
地理位置 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
领土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和许多小岛组成。
自然环境 地形特点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富士山)是最高峰。
气候类型 属(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
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经济 经济特点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经济发展有利条件 三点:1(人力资源)2(海上运输优势)
3(先进科技)。
工业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电力、纺织和电子工业等。
工业主要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主要工业区有(濑户内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工业分布在沿海的原因 至少写四点:(1)交通便利。
(2)多优良港湾。
(3)有利于进口燃料和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4)节省运输费用
对外贸易 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依赖(国际市场)。
对世界影响 对世界的资源和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日本将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往海外,移向发展中国家,从保护本国的环境出发,把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东南亚 位置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范围 中南半岛 地形特点:(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气候类型: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半岛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群岛 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经济

农业 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其中,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是泰国。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蕉麻生产国是菲律宾,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是(泰国)(越南)(缅甸)
旅游胜地 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
人口 东南亚居民多为(黄)种人,还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的集中分布区。
城市 分布特点 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有利条件 至少写三点:能够提供大量的城市建设用地,能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能够利用河流提供水上运输,若城市位于河流上游,还能够利用廉价清洁的水能资源。
不利条件 至少写两点:河流水患会对城市造成损失,城市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向河流随意排放,会导致河流污染,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过量取水会破坏流域内水的自然循环和更新。
亚洲概况
世界第一大洲 世界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范围 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
位置 主体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三个温度带。北、东、南三面分别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三大洋。
分区 按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北亚)(西亚)(中亚)六个地区。
亚洲自然环境 地形 地势中部(高)四周(地);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熟悉西西伯利亚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青臧高原的位置。

河流 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掌握亚洲主要的大河位置和流向:(鄂毕河,叶尼塞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长江与黄河)。

气候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季风气候分为(热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三种,掌握它们的分布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亚洲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阿拉伯半岛为(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大湖泊(里海),世界陆地最地点(死海)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人文环境 人口过亿的国家有六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
亚洲三个人类发源地(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印度河流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印度 自然环境
地形 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为
(高原)。地势较为平坦,高原、平原面积广大。印度半岛东西两侧分别为(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气候 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经济
农业 绿色革命实现粮食自给有余。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
受降水和地形影响,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主要经济作物有居世界前列的(黄麻)和(棉花)。

工业 主要工业:钢铁和棉麻纺织工业都分布在(恒河平原)附近。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为(加尔各达),它也是印度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孟买)也是印度最大的海港。首都为(新德里)
信息产业中心为(班加罗尔)。掌握这些城市的位置。
人文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文明古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是(泰姬陵)。目前,印度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
俄罗斯

俄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中高纬度)地区,跨(北温带)和(北寒带)。
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西南临(里海)海和(黑)海。
自然环境 地形 地形特点:大部分地形较为(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
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它们的分界限是:(乌拉尔)山脉、(叶尼塞)河和(勒拿)河
气候 以(温带大陆)气候为主,气候特点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东部(西伯利亚)和西部(欧洲部分)的气候差异明显。
河湖 伏尔加河:世界最长的(内陆)河、欧洲最长的河流。(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河流大部分注入(北冰洋)洋。
经济 工业 资源 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著名矿区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和库兹巴斯煤矿。
工业
特点 (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工业发展缓慢,(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在世界占重要地位。
工业区有:(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四大工业区。
交通 交通部门齐全发达,但地区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铁路线以(莫斯科)为中心成放射状。亚洲部分有一条被称为亚殴大陆桥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所以(铁路)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著名的海港有太平洋沿岸的(苏维埃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克斯)、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
城市 首都(莫斯科),市中心有著名的广场(红场)和(克里姆林宫);第二大城市和海港是(圣彼得堡)。

中东

长期的国际热点地区:因为(水资源)、(石油)、(宗教)、(领土)纷争引发冲突。
重要
位置 三洲五海之地: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掌握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的位置和沟通的海洋。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地中海)
范围 包括西亚地区(除阿富汗以外)和埃及。
地形 地形以(高原)为主,沙漠广布。
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伊朗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

丰富的石油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大部分通过(波斯湾)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土耳其)海峡运往西欧和美国或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输往西欧和美国;所产石油向东经(马六甲)海峡运往日本。
水资源匮乏 中东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有关河流和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为一大焦点。

文化差异 居民主要是(白)种人,多数国家和地区居民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欧洲西部 指欧洲的西半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熟悉主要国家的位置
欧盟 是(区域性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它的作用是加强本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济 工业 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从国外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向外出口工业制成品。

畜牧业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 形成(温带海洋)气候,加之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草场广布 畜牧业发达 所以欧洲人酷爱牛羊肉和乳产品。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旅游业 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伦敦塔桥、巴黎艾非尔铁塔、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等。
自然环境 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40°N——60°N)。地处中纬度亚欧大陆西岸,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北临(北冰洋)。
轮廓 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岛屿、半岛、海湾众多。地中海沿岸的三大半岛自西向东是(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气候 深受(大西)洋影响,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区,自西向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原因是自西向东(
降水量逐渐减少,年温差逐渐增大)。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地形 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南北多(山地),中部为(平原),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深入内部。形成全年湿润的气候。主要平原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主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位置范围 本区位于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被誉为
(“ ”)。
自然
环境 地形以(高原)为主,号称(“高原大陆”)。东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
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有世界上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分布区,生活着羚羊、鸵鸟、大象、长颈鹿、斑马和狮子等野生动物。

经济 特点 以(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生产。
地位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出路 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和多样化的农业,以改变单一商品经济的局面。

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①人口增长率高。②农牧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
(人口增长)的速度。③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的需求,人们砍伐森林
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从而导致了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
解决措施: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保护生态环境。③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④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⑤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⑥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澳大利亚 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的国家,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位置 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回归线)穿过中部。
自然环境 地形 分三部分:东部(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一年四季露天放牧),西部低矮的(高原)。
气候 热带面积广大,气候带呈半环状分布。
特有生物 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长期处于孤立状态阻断了物种交流,因此,(哺乳和爬行)的动物很多。如: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

经济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还是重要的(牛肉)和(小麦)出口国。农牧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品出口额占很大比重。主要出口有(煤)和(铁矿石)。工矿业生产现代化。
服务业:发展迅速,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人口
城市 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海陆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全国最大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是(悉尼),有著名的建筑(悉尼大歌剧院),第二大城市(墨尔本),首都(堪培拉)。
美国 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唯一跨寒、温、热带的国家,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人口两亿多,以(白)种人为主,属于(移民)国家。
位置 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本土位于(北温)带,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领土 50个州(本土48个州,2个海外州:(夏威夷)州位于热带海洋中、(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在北寒带。

自然环境 地形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山地)区(落基山)、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东部(山地)区(阿巴拉契亚山脉)。(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南沿海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河湖: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美、加两国交界处的(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经济 农业特点:农业生产实现了(效率高)和(产量大)的专业化,许多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但需大量进口(大量)农产品。
主要农业带(区):掌握农业带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见课本第85页。

工业 工业特点: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工业分区:①最早建立和最大的工业区是(五大湖工业区),该区空气污染严重。主要工业中心有纽约、匹兹堡、底特律、芝加哥、华盛顿。②()工业区:主要工业中心有洛杉矶、旧金山。③(墨西哥湾沿岸)工业区:主要工业中心是(休斯敦)。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巴西 居民 种族构成复杂:(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占40%,还有(黑种人)占6%(印第安人)人创造玛雅文明,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通用(葡萄牙)语。形成具有特色的拉丁美州文化。
位置 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是面积最大的(热带)国家。东临(大西)洋。
自然环境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世界面积最大的(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
气候 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
亚马孙河是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长度仅次于尼罗河。

经济 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农作物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为东南部是(铁)矿产的主要分布地区。交通便利。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
人口和
城市 分布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城市化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4,出现严重的城市问题。解决措施: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的(巴西利亚),既加强对内地的开发和管理,还可以缩小城市规模,避免出现城市环境问题。
热带雨林的危机:存在的问题是①为兴建大型干线公路,跨国公司大量砍伐。②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场。③垦荒的贫苦农民原始的迁移农业。使雨林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点保护这片原始的热带雨林。
极地地区 范围 海陆状况 气候特点 代表动物 自然资源

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及沿岸亚、欧、北美三大洲的陆地和岛屿。 中间是(北冰洋)被亚、欧、北美三大洲包围 气温和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严酷,但是(降水量)比南极地区高的多。 北极熊 主要为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 (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周围的海洋。 中间是(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 酷寒、干燥、烈风。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暖季(每年11月—次年3月) 企鹅 矿产、冰川和海洋生物资源
极地科考 我国在南极地区先后建立了(中山站)站和(长城站)站,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南极条约》: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
1,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2,从南极洲的南极半岛按地球自转方向排列的大洋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