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会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壹』 宁夏历届中考地理试题
我自己觉得比选择按历史好,因为我喜欢地理,好像要考一些,不大清楚是哪次的考试中
应该有这些
一、课程性质与要求
1、课程性质
《中国地理》是一门区域地理课程,它融会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各要素课程的内容,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为重点,集中体现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强、辐射面广的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要求掌握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特点;中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旅游等各产业的分布、特征;掌握中国的地域分异及由此而形成的地理区,学会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
2、课程要求
(1)牢固掌握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的基本特点;
(2)掌握中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旅游、文化等各产业的分布、特征;
(3)掌握中国的地域分异及由此而形成的华北区、长江中下游区的区域特征;
(4)了解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了解东北区、晋陕内蒙古区、东南区、西北区、西南区、青藏区;
(5)通过本课程学习,对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要点
第一章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点
〖学习要求〗
1、 掌握中国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
2、 掌握中国的行政区划;
3、 掌握中国的地貌特点、地貌形态的地理评价、主要地貌类型;
4、 了解中国的国情与国际地位。
〖学习重点〗
中国地貌特点、地貌形态的地理评价、主要地貌类型。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中国的国情与国际地位
第二节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评价
第三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第四节 中国地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学习要求〗
1、 掌握中国的气候特点与形成、几种重要天气及其影响、中国的气候评价;
2、 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数量、质量、评价;
3、 掌握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开发潜力;
4、 掌握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与评价;
5、 掌握中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特点、类型与结构、空间分布与评价。
〖学习重点〗
中国气候的形成、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中国矿产资源评价。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气候条件及其评价
第二节 土地资源结构及其评价
第三节 水资源结构及开发评价
第四节 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第五节 风景旅游资源结构与开发评价
第三章 中国的海域与海洋资源
〖学习要求〗
1、 掌握中国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
2、 掌握中国的海岸格局,海湾与港口资源;
3、 了解中国的海域范围、海洋水文特征;
4、 了解中国的海岛类型、海岛资源。
〖学习重点〗
中国海洋水文、海洋生物资源。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海域与海域环境
第二节 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第三节 海岸
第四节 海岛
第四章 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学习要求〗
1、 掌握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2、 掌握中国土地利用、大农业的现状与发展;
3、 掌握中国水利的现状、水利面临的主要问题;
4、 掌握中国的矿业开发与总体布局、矿业开发中的主要问题;
5、 掌握中国的原材料工业布局、机电工业布局、纺织工业布局;
6、 掌握中国的交通网分布;
7、 掌握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
8、 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学习重点〗
中国的人口特点、大农业发展、水利面临问题、矿业开发与总体布局、机电工业布局、交通网分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人口及其问题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开发
第三节 水利及其开发建设
第四节 矿产开发与能源工业
第五节 工业建设与布局
第六节 交通建设运输、邮电业
第七节 旅游业
第八节 城乡建设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学习要求〗
1、 掌握中国区域文化的形成、各主要区域文化及特征;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3、 了解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空间差异、中国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区;
4、 了解中国历史时期文化发展、演变。
〖学习重点〗
中国区域文化的形成、各主要区域文化及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
第二节 民族与宗教
第三节 区域文化
第四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第六章 灾害与环境
〖学习要求〗
1、 掌握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状况、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对策;
2、 掌握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
3、 了解中国的减灾建设、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减灾对策。
〖学习重点〗
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状况、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对策、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
第二节 环境保护和建设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
第七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学习要求〗
1、 掌握国土整治的政策体系;
2、 掌握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学习重点〗
中国区域发展的宏观战略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国土整治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
第八章 景观与区划
〖学习要求〗
1、 掌握国内外景观研究的状况;
2、 掌握地域分异规律、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
〖学习重点〗
地域分异规律、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研究简史
第二节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
第九章 华北区
〖学习要求〗
1、 掌握华北区土地利用、人口、资源与经济特征;
2、 掌握北京的中心地地位、环渤海地区;
3、 掌握华北地区缺水导致的环境问题、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
4、 了解京津冀地区的发展;
5、 了解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盐碱土治理的途径。
〖学习重点〗
华北区土地利用、人口、资源与经济特征;华北地区缺水导致的环境问题、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环渤海地区的发展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地理概况
第二节 首都经济圈
第三节 水资源问题
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
第十章 长江中下游区
〖学习要求〗
1、 掌握长江中下游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和农业生产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特征;
2、 掌握长三角区域优势和驱动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3、 了解长江中下游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4、 了解长江中下游区生态环境建设。
〖学习重点〗
长江中下游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和农业生产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特征、长三角区域优势和驱动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自然条件分析
第二节 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
第四节 长三角经济圈
『贰』 宁夏银川中考考那些科目考生物和地理吗
生物地理和历史三科选一科,与政治和卷,三选一的科目30分,政治70分,开卷,但建议你每一科都认真学,因为高考不分文理科了,三科都学好,到高中选择多一些。
『叁』 从地理的角度来介绍宁夏,急急急,明天考试
1、气候: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端(固原地区南半部)属南温带半干旱区,中部(固原地区的北部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北部(银川平原)则为中温带干旱区,南北气候悬殊较大,是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中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宁夏地处中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地、阿拉善台地与祁连山褶皱之间。高原与山地交错带,大地构造复杂。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
2、地形:地貌复杂,山地迭起,盆地错落,大体可分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台地,洪积冲积平原和六盘山、罗山、贺兰山南北中三段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按地表特征,还可分为南部暖温带平原地带,中部中温带半荒漠地带和北部中温带荒漠地带。全区从南向北表现出由流水地貌向风蚀地貌过渡的特征。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
3、农业(畜牧业比较少):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青铜峡口以南叫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宽仅2~10公里。坡度较大,不仅有利于灌溉,排水也比较方便。地面径流及地下水均可顺利排入黄河。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盐渍化现象较少。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有的地方竟达40公里以上。尤以黄河以西的地区。平原面积较广。这里坡度较小,引水虽便,排水欠佳,过去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积水汇集于注地。人为地增加了许多湖泊。由于排水不畅,水位抬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建国后加强了排水措施,盐碱滩被改造成为沃土,很多湖泊被排干,垦为农田。现在平原上还有不少湖泊,这些湖泊已成为今日发展淡水养鱼的重要场所。在中国国土开发整治的地域划分上,宁夏位于中部重点开发区的西缘或西部待开发区的东缘,是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河上游水能矿产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点地段,南部属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区和“三西”地区的范围。
4、民族:地下现有回族人口近一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伊斯兰教;古尔邦节”、“牺牲节”、“忠孝节”。
5、名胜古迹:西夏王陵、中卫沙坡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平罗沙湖、水洞沟遗址(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等;
6、主要铁路:包兰(内蒙古包头---甘肃兰州)铁路;
7、主要河流:黄河。
『肆』 宁夏的地理区位
(-)天然屏障与高原“绿岛”
宁夏有名的山地有贺兰山和六盘山。
贺兰山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至3000米,主峰达3556米。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中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1500米以上出现覆盖度较大,草本植物生长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带。大约2000米以上,有以云杉、油松等为主要成分的森林。森林带以上,有一定面积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是较好的夏季牧场。贺兰山的山脊是我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其中三关口是银川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盘山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主峰位于和尚辅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势高峻。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因此而得名。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一个“绿岛”,也是宁夏重要的林区之一。
(二)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2000多年来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这里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现为宁夏的商品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