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Ⅰ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第四版论述题都有哪些,怎么复习
1、试述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1、试述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2、世界的地震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3、试述山谷风与焚风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土壤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试述地表水分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6、总结地貌的区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东西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8、试述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的途径
9、试述地表系统中的碳循环的途径与机理
10、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地表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1、试述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原来的副热带干燥气候变为现在的鱼米之乡;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东部地区季节变差显著增大。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热力作用、动力作用)
2、世界的地震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世界地震有三个集中分布的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大洋中脊地震带,他们都分布在板块边缘。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区,构造活动强烈的缘故。
3、试述山谷风与焚风的成因机制。
白天山坡接受日照的时间早、时间长,地面温度上升得快,而谷底接受日照的时间晚、时间短,地面温度上升得缓慢。因此,在白天山坡上的温度高于谷底,山坡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而谷底近地面空气沿坡上行补偿,从而形成了由谷底吹向山坡的风——谷风;相反,夜晚山坡上的地面降温快于谷底,空气在山坡上下沉并沿山坡流向谷底,形成由山坡吹向谷底的风——山风。
含有一定水分的气流遇到一定高度的山地,被迫沿坡抬升,按照干绝热递减率降温,当达到水汽凝结高度时,则按照湿绝热递减率降温,逐渐形成降水。越过山顶以后,水汽含量大大减少,按照干绝热递减率下沉升温。由于干绝热递减率大于湿绝热递减率,过山后的气流比过山前的气流同高度的温度要高。故出现了既干又热的风——焚风。
4、试述土壤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由于受气候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影响和控制,土壤的分布呈现出从赤道向南北两测由热带土壤、亚热带土壤、温带土壤和寒带土壤(颜色通常由红色、黄色变为棕色、灰色)的变化规律,从海岸到内陆则出现由森林土到草原土到荒漠土的变化规律,从海平面附近向高海拔地区则出现由森林土到草甸土到寒漠土的变化规律。
5、试述地表水分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由副热带地区向两测输移,由海洋向大陆输移,由低空向高空输移。方式:通过大气环流,通过洋流。
6、总结地貌的区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由于受内应力的作用与影响,地貌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高大山脉通常出现在板块边缘地带。海洋最深处分布在板块俯冲处,岛弧与边缘海大多出现在海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的板块边缘地带等等。火山地貌、地震地貌多分布在板块边缘地带,滑坡、泥石流、重力地貌多发生在山区或者山地、丘陵与盆地、平原过度地带。
受外应力尤其是气候条件的影响,地貌分布有一定的区域分异:干旱区以风沙地貌为特色,湿润区以流水地貌为特征,高寒地区以冰川、冰缘地貌为标志,喀斯特地貌则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育得最好,干旱区的地形演化以平行后退为特色,而湿润地区的地形演化以角度后退为特色等等。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东西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EW走向张性断裂、SN走向压性断裂、NE和NW走向剪切平移断裂。图(略)
8、试述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的途径
水圈对生物圈的影响:生命的来源,生命的支撑,决定了地区生物的分布与种类。
生物圈对水圈的作用与影响:通过植物蒸腾、增加下渗、减少径流等作用,减慢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加快了局部水循环的速度,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通过水分在植物体内部的循环,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等等。
地表水体分布的变化——植物分布的变化——水分循环——地表水体分布的变化;生物种类与密度的变化——水分循环的变化——生物种类与密度的变化;等等
9、试述地表系统中的碳循环的途径与机理
化石燃料——大气CO2——生物(生物光合作用)——有机沉积物——化石燃料
生物呼吸作用放出CO2——生物光和作用吸收CO2
氧化过程从大气吸收CO2——还原反应释放出CO2
10、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地表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季风减弱或者消失,亚洲季风区降水减少,季节变差也可能减小;水汽来源远离亚洲大陆,亚洲的大陆度加强,也将变得干燥,可能相当大的地区将变为荒漠。由于季风的减弱,温度年较差将会减小,而由于大陆度的增加,温度日较差将会增大。由此,使得森林面积将会减小,而草原荒漠面积增大;土壤也会由森林土向草原土、荒漠土转变。
Ⅱ 急!!!!亲爱的牛掰的网友们 ,跪求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 第四版 的电子版。
可不可以给我也一份拜托啦 [email protected]
Ⅲ 谁有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伍光和的txt pdf的都行
《自然地理学第四来版》是2008年04月高等源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伍光和。本书在简要介绍地球和地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和生物的特征,分析这些要素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引导学生确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理念。
电脑打开链接即可下载:网页链接
Ⅳ 谁有《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著的这本书的百度资源,急求。明天下午用
经过实战、比对,三版和四版区别甚微,按四版准备即可,但是这一本书是不专够的,属按照章节和你所要报考学校的开始重点再扩展复习其他专业书如气候学、气象学、土壤学、地貌学、地质学、其他版本的自然地理学等。祝好运!
Ⅳ 跪求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的 电子版,不胜感激啊 !!!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哈哈
Ⅵ 谁有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伍光和的txt pdf的都行
您好,以下是您要的资源,希望喜欢,谢谢!
Ⅶ 请问哪位朋友有《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第四版)电子书,能否发一份,多谢。
不好意思啊 我也没有讲义的,路过呀。。。
Ⅷ 海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论述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研狗路过解答:
先解释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再进一步阐述各种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以及垂直带性,从不同尺度来论述这种分异,并举出一些例子。如有必要,再简单说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答题时,可直接将书上目录以及目录下的小标题作为大的论述要点,通过提炼书中每段话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再加上一些专业术语进行论述,基本上就能满分了~!
答案仅供参考: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而制约或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地带性规律:由于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所具有的形状和运动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的位置,致使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匀而引起的地域分异,称为地带性。地带性的典型表现是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因为热量分带是地球球形引起的太阳辐射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异,因此它最能反映地带性的本质特点。
例如:全球可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就植被而言,不同的地带具有属于自己的典型植被型、种属组成、群落构造、生物质储存量和生产率等等;就动物而言,极地的北极熊、亚寒带的驯鹿、热带的大象等都是所在地带的特有动物;景观各个组成成分的明显地带性,决定了作为这些组成成分之综合的“景观”本身也具有了地带性。
非地带性规律是指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活动等区域性分异,称为非地带性。
例如:海陆两类地域系统的存在,是非地带性因素控制下最大尺度的地域分异现象;海陆起伏分异也是非地带性因素控制下的大尺度地域分异现象,同时也是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垂直带性分异的大背景;大陆形状和面积分异,导致不同的大陆的“大陆性”不同,面积越大的大陆,其分异性越显著;广阔大陆的干湿度分带性表现为以周边海岸带为起点,越向大陆腹地而越干旱的多向辅合模式,在中低纬度表现很典型;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分异,诸如天山山地、青藏高原、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等具有特殊构造-地貌的区域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区及次级自然区,它有等级高低之分,涉及范围广狭不同;地貌-气候分异导致地带性区域如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内的非地带性分异等等。
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它同时受到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作用,是叠加了地带性影响的非地带性在地表垂直方向的具体表现,即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及经向地带性相互作用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三度空间地域分异,被合称为“三维地带性”。垂直地带它具有带幅窄,递变急剧;带间联系密切;水热对比特殊;节律变化同步;微域差异显著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