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
❶ 新东方20142015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最好有照片,能回答的人不一定有试卷
❷ 太原五中2013-2014第二学期期中高二地理答案
太原五中高二地理期中参考答案2014、4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分)
1—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
41.(13分)
(1)种植业向北扩展使该区域森林、草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①地区荒漠化加剧,②地区水土流加剧。(2分)
(2)优势条件: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灌溉水源便利(3分);
不利条件:降水少,冬季气温低,土壤盐碱化和风沙危害严重。(2分)
(3)发展高能耗工业,如炼铝工业,钢铁工业,煤炭化学工业等,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4分);
42.(13分)
(1)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9分)
(2)(4分)甲地应选择方案Ⅱ。理由:甲地降水超过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乙地应选择方案Ⅰ。理由:乙地降水量小于450mm,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被更适宜。(若甲、乙都答,按甲地要求判分)
43.(10分)
(1)山上种树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村庄和梯田提供优质而充足的水源;山腰冬暖夏凉,水源洁净,适宜居住,村庄为梯田提供充足的肥料;山下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6分)
(2)梯田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为下游的村庄提供优质水源。(4分)
44.(13分)
(1)林业区分布在虚线之外(乙河流域)理由:地势相对平坦,靠近城镇,利于耕作;林业区分布在甲河流域(虚线之外),理由:地势相对较陡,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发展林业可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6分)
(2)甲河以林业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与乙河河口相比,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甲河流速快,泥沙不易对堆积;甲河流城镇少,人类的破坏作用小;(4分)
(3)增加就业;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优化了产业结构;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缓解了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3分)
45.(11分)
(1)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2分)
(2)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不利,城市发展使农业用地减少,水果种植受到影响。(5分)
(3)城市化使城市不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4分)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千米,最宽处约195.41千米,将“线”还原成“带”。读图1,完成1~2题。
1.与该带最窄处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A.汉江谷地B.淮河
C.秦岭山脉D.大巴山
2.该分界带是我国
A.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
B.半干旱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
C.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种植分界
D.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
1999年以来,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据此完成3~4题。
3.贺兰山在海拔2400—3100米的阴坡分布有天然林带,其原因是
A.海拔较高,日照较强,辐射量达
B.气温低,蒸发微弱,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高,年温差大,日温差大
D.迎风坡,降水较多,光热条件好
4.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主要表现在
A.它是宁夏平原灌溉农业的水源地B.它遏制了西部沙漠继续向东部扩展
C.它是我国森林与草原的重要分界D.它保障了河西走廊农耕业的发展
图2示意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供需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主要表现为
A.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B.煤炭运力严重不足
C.煤炭的生产量持续下降D.煤炭生产和消费造成环境恶化
6.解决该矛盾的根本措施是
A.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B.实现重化工企业向内地的转移
C.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D.开发与调配临近地区的煤炭资源
2012年6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其宣传主题“土地滋养生命----携手遏制退化”,旨在唤醒社会公众对土地与生命关系的清醒认识,倡导绿色理念和鼓励公众参与,形成防治荒漠化的自觉行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据此完成7~8题。
7.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摇篮”。西北地区干旱形成的原因是
①深居大陆内部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③山脉和高原对水汽的阻挡④纬度位置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下列措施有利于遏制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B.封沙禁牧禁樵禁采
C.修筑水平梯田D.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某大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为世界众多品牌组装电脑等电子产品。2010年8月,俄企业开始在郑州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在深圳的工厂则将逐步停止招工。据此完成9~10题。
9.该企业由深圳向郑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追求更大的消费市场B.降低劳动力的成本
C.深圳原材料日趋枯竭D.郑州科技实力增强
10.该类企业的转移将
A.增大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推动迁出地的城市化进程
C.利于迁出地的产业升级D.改善迁入地的生态环境
11.图3是1990~2009年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产值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A.1990~2009年工业化快速发展B.1990~2009年城市化快速发展
C.2000年后进入后工业化发展时期D.2007年第二产业产值高于第三产业
1998年长江中游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图4为1998年6—9月长江中游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示意。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表明1998年夏季长江
A.最大流量与最高水位同时出现B.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同时出现
C.流量与水位变化呈负相关D.水位最高时流量并未达到最大值
13.图示这种现象表明
A.长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B.长江上中游地区植被得到恢复
C.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破坏严重D.长江中游地区湖泊调蓄能力增强
城市人口净迁入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之差,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读我国三大地区城市人口净迁入率比较图,完成14~15题。
14.图示时期
A.东部城市人口净迁入率的变幅最大
B.西部城市人口增量最大
C.西部城市化水平超过中部
D.三地区城市人口数量稳步增长
15.图示时期西部城市人口净迁入率一直大于中部,主要原因是
A.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B.矿产资源开发
C.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D.基础设施完善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读图6回答16~17题。
16.该模式中,法国所占据的位置主要是依靠本国的
A.原料B.技术C.市场D.政策
17.该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A.耕地面积广大B.劳动力素质高
C.种植历史悠久D.生产成本低
下表是我国江南某乡镇变化资料。据此,回答18~19题。
1995年
2006年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水库,营造湖岛风光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覆盖率提高,一片青山绿水
文化生活单调
“渔村一日游”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多
乡镇企业就业机会多
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11000元
18.导致该乡镇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②产业结构的调整③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④环境的综合整治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9.该地区在今后发展中应
①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②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本区域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③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④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三峡大坝名列全球15个人造世界奇迹之中。同时,我国正着手在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建造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总发电量将是三峡电站的两倍。回答20~22题。
20.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主要原因是
①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②周边地区能源需求量小
③其它能源资源丰④可能诱发地质灾害⑤移民难度大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④
21.长江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的共同点是
A.水汽均来自于太平洋B.水能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
C.流域一度水土流失严重D.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2.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巨大航运网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图7为深圳市1986~2010年劳动用工需求变化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示变化反映了深圳市
A.近年来第二产业比重上升B.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逐年提高
C.近年来产业升级正在加快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减小
24.深圳市这种变化将导致
A.土地资源更加短缺B.环境更加恶化
C.“民工潮”更加汹涌D.资金、技术向周边地区扩散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8(单位:mm),完成25~26题。
2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26.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可信的是
A.甲地降水较丰富,有丰富的水能、森林资源
B.乙平原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利于农作物生长
C.甲地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乙平原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云南西双版纳农垦区和新疆石河子农垦区是我国两个著名的农垦区,前者以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后者以小麦、棉花,瓜果生产为主。回答27~28题。
27.关于两垦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双版纳垦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
B.市场是决定西双版纳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因素
C.水资源不足是石河子垦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
D.石河子垦区为保护生态环境今后应实行全面退耕
28.在西双版纳和石河子两垦区农业发展中,最易引发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土壤污染、泥石流B.森林减少、旱灾
C.洪涝灾害、沙尘暴D.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
读图9,回答29~32题。
29.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水源B.地形
C.光照D.土壤
30.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B.海陆位置
C.地形D.土壤
31.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D.水能、天然气
32.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读图10,判断33~34题。
33.南京市建国以来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显著
B.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C.第一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34.目前,南京市属于
A.轻、重工业都发达的城市B.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重工业城市
C.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市D.农工贸并重的中心城市
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据此回答35~36题。
35.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下列选项中与表中所示现象发生无关的是
总面积/km2
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数/个
20世纪50年代
83400
2848
20世纪80年代
70988
2305
减少数量
12412
543
A.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
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
36.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千米的湿地,被称为“乌鲁木齐的肺”,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2005年11月,这块湿地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这说明
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
C.为了防控禽流感的发生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
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发生的范围呈正相关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图7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番茄和玉米的光谱信息分析图。图中4个波段分别为蓝波段(0.45~0.52um)、绿波段(0.52~0.6um)、红波段(0.63~0.69um)和近红外波段(0.76~0.9um)。读图完成37~38题。
37.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A.蓝波段B.绿波段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
38.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
A.6月份近红外波段易识别蕃茄B.6月份绿波段易识别玉米
C.9月份近红外波段易识别玉米D.9月份蓝波段易识别棉花
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39~40题。
39.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计算城市水域面积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D.为商业网点选址
40.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共60分。
41.读某地区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简述图示区域种植业分布地界的变化对①、②两区域生态环境分别产生什么影响?(4分)
(2)图中③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5分)
42.阅读下列图表,完成有关问题。(13分)
下面左图为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右表为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1)结合图表信息,分析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9分)
(2)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I: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Ⅱ: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请你在图中的甲、乙两地区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4分)
43.云南元阳的哈尼族人民利用当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改造坡地,修建梯田,在梯田上方拦腰筑沟,通过引水、冲肥至梯田,种植水稻,创造了独特的农耕文明奇观。甲图为元阳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和梯田景观图。乙图为各个部分的功能结构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请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明哈尼人“山上种树、山腰居住、山下种田”的优点。(6分)
(2)根据图中哈尼梯田的结构特点,简述梯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4分)
44.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3分)
某沿海亚热带季风区人口约2万,面积为500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米。
(1)判断图中虚线内外的林业区与种植业区的空间分布,并说明理由。(4分)
(2)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甲河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6分)
(3)分析该地区开发矿产资源带来的有利影响。(3分)
45.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山东省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该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5分)
(3)简述山东省城市化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❸ 高二下学期的地理怎么学啊
高二下学期?那就是已经选择了文科了。因为不了解你的实际情况,无法提出具体的针对性建议,只能简要说明一些共性原则,希望能够帮到你。
一、养成利用地图的良好习惯:建议你养成看图的习惯,每一至两天看一次图,另外在看书和做题的时候,要养成图不离手的习惯,这种习惯对于地图的记忆和应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理解地理的学科特点:地理学科更注重地理要素的因果关系、优劣评价及发展方向。
(1)头脑中建立地理要素框架:地理要素分为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社会经济要素主要包括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商业贸易、旅游、人口、民族、城市、市场、科技等。
(2)多加关注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如地形如何影响气候、气候如何影响水文、水文如何影响地形、自然条件如何影响经济活动、人口的变化受哪些地理因素影响..........
(3)经常总结各地理要素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有利与不利),人类发展中应该如何尽量克服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影响..........(可持续发展观)
三、知识记忆过程需要注意:
1、毅力与决心是最关键的。
2、知识记忆过程中,多进行归类、对比。例如,复习中国北方地区的时候,不要只记忆零碎的知识点,而要将北方的各种自然、人文背景知识做系统记忆,而且可以将北方与我国另外三个地理区域做个对比,如果能总结出表格式的内容纲要最好。世界知识同理。
3、知识记忆过程中,注意课本教材描述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在答题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使用教材术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立空间、时间概念,地理要素均存在一个时空变化的问题,因此记忆过程中头脑中一定要有清晰的时空概念,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结合地图记忆。
5、多练习审题,现在的高考中,许多解题的信息都或明或暗地储存在题目中的文字、图表等资料中,一定要善于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这方面一要靠知识的熟练度和理解深度,二要靠勤加练习即多做题。
加油吧,你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