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地理教学生活化

地理教学生活化

发布时间: 2021-01-20 11:14:26

㈠ 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晓之以理。 地理在高中阶段,在现有的江苏高考模式下,一直是人们心中所谓的“副科”,不受学生、家长甚至 一些老师的重视,因而地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受到更多的限制。但我认为,不管别人重视与否,地理教师自己首先要重视,要清楚明了地告诉学生及家长,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 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例如:在讲授“城市区位分布及其演变”课中,用古巴比伦王国的毁灭、美 国西部的黑风暴以及我们西北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等实例,使学生了解由于缺乏地理知识,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使人类自己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二、寓教于乐。 现在,在每个班级中,都可以找到若干个厌学的学生,但却找不出几个不爱玩的孩子。针对这一 现象和学生大多具有好动、好奇心强、好自我表现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当加大学生活动的力度,尽可 能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况,设计一些动手、动脑的游戏和小组竞赛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使学 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提高地理能力。例如在复习“中国行政区划”一课中,可以设计“中国拼图游戏”,请 学生分组完成拼图,对于最快的小组给予表扬。在“中国的地形与河流”一课中,也可以设计这样的学生 活动:请学生分组在空白中国地图上绘制出我国主要山脉和主要河流,然后请学生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选出最佳小组给予奖励。在“天气与气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收看天气预报,正确穿衣打扮”的 活动,请学生根据天气预报图,选择正确的衣服和配装,然后请大家评判他的选择是否合理。通过课堂及 课后的反馈,我们发现在紧张的比赛、快乐的游戏和正确的评价中,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这几节课的重点 知识,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实现。
三、融入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比较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且会产生明显的感受:这是自己用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 决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是学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亦是对自己终身发展有帮助的地理知识。这是 地理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江南丘陵的土地上适合种植茶树,可以提问学生有利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 答:那里的地形坡度适中,气候适宜,降水适中,关键是土壤(红壤)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再加上有丰富的劳动力, 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交通条件改善了,拓展了广阔的市场(主导因素),西山成为我国著名的茶叶之乡。碧螺 春飞向许多大城市,而且远销国外,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就地发展观光农业(游客自己采摘杨梅),促进了经济 发展,这就是农作物合理的区位选择。因为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在地理教 学中,应该把教学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支撑点,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去 思考、解释、探究、发现与创新,使地理课程更好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因为生活 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 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四、走出课堂 。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很多学生讨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地理学科更应发挥自己的 学科特点,让学生不要封闭在狭小的教室中。当然,受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带领学生们周游世界,但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图片让学生“图行天下”,通过多媒体及网络信息,使学生足不出户也能够知晓天下。 如“中国铁路线分布”的学习,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担当导游、设计旅游线路,让学生说出经 过的铁路线名称,在情境分析中完成对新课的学习。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 堂,观察身边事,思考我们对资源利用的种种现象是否合理?针对不合理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有什么好的 解决办法?让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会得到更大的收获。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

在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及时引入会使得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顺利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气氛会因此灵动。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活动事先认真研究,并做好一定的顺序安排,这样便于创造更好的教学情境。比如,在人口迁移这部分内容中,教材设定了四种人口流动方式,要求找出属于人口迁移的类型。教学时,教师并没有立即要求学生说出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参与了教材设置的活动后,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人口迁移是属于人口流动的一种类型,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学生在分析导致人口发生迁移的因素时,可根据教材中提供的阅读材料获知存在排斥力(推力)和吸引力(拉力)两个角度的因素。教师再给出更多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任何一种因素均有可能是引发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借助活动内容的学习自主找到基本概念并和教材中正文内容进行比对,依据教材及导学案的内容找到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在对人口迁移的因素总结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阅读内容继续思考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状况及原因。学生的思维一旦打开后,教师的教学会因此变得更为顺畅和高效。

㈢ 什么是生活化地理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周围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容易又有兴趣。下面简单谈谈将生活现象、生活元素融入地理教学中的几种途径。 一、 用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心理学认为:当学习的材料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情绪高,思维活跃。新课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联系学生当地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活经验的地理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确实是有用,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旅游地理”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今年,你的家人和朋友有没有出去旅游的?他们到什么地方去旅游?有什么收获?你想出外旅游吗? ---怎样才能使旅游的效果更好呢?然后从生活中的旅游开始,一步一步讨论提高学习效率。讲“地震”时,可以以大家比较熟悉的汶川地震、日本地震造成的危害不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地震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灾害、防灾减灾的措施等问题的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当然生活与地理知识关系很密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大多内容都可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导入,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运用生活经验,获取地理知识。 学生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地理知识,会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时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夏季在水中与陆地的感觉有何不同,学生会得出“水凉陆热”,即他们的热容量不同。这样就很容易突破了风向问题。再例如:讲“天气系统中的天气描述时,冬季、夏季的区别;晴天、雨天的区别,学生得出夏季天热,冬季天冷。讲“地转偏向力”时,提问:当把一水池的水放掉时,水流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讲“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时,提问现在我们可以品尝到很多反季节的和来自域外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这得益于农业区位的什么条件?讲“人口迁移”时,结合当地人去东南沿海打工,提问其原因、打工对当地以及打工地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贴合学生生活,也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知识的获取就自然而然了。 三、 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不但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设问:为什么朝霞、晚霞呈桔红色?(近地面大气中尘埃多,颗粒较大,散射能力强,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难被散射。)交通信号灯规定"红灯"为停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讲“交通”时,让学生设计:假设从当地去上海世博会,可采用哪些交通工具比较方便?如果坐火车应走哪些铁路线?沿途经过哪些大城市,还可以参观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只有知识练到手,就能很好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四、利用实践活动,拓展地理知识。 课外可以留一些实践活动,以便扩大、加深课堂上学习的地理知识,并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与提高。例如:讲方向判别中:利用日出、日落、手表判别白天方向;利用北斗七星的北极星判别晚上方向;利用苔藓、树的年轮判别森林里的方向。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冬夏的日出、日落的方向、记录每天的时间变化。讲城市功能分区时,让学生很好了解当地的城市布局,以便课堂较好的利用。 五、 勾勒生活画面,活化地理课堂。 把丰富的地理知识,用动听的语言、美丽的图片编织成一幅幅生动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地理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使课堂效果更明显,课堂更生动。 总之,生活为地理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地理教学使生活知识更丰富,使人们生活更方便,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只有将生活经验适时用于地理课堂中,必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地理教学生活化。。。。

㈣ 要分科了是选择文科好还是选择理科好呢

学文科还是学理科是很多高中生非常纠结的问题,他们害怕一个决定影响了自己一生。那么学文科好还是学理科好呢?下面有途网小编为大家进行了整理,希望对大家选文科理科的时候有所帮助。
1学文科好还是学理科好
在学校和家长中间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学文科没有前途,首先是因为提高成绩实在太难,高考考不好影响将来上大学,而且就算考上大学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事实上文科与理科仅仅是通向事业颠峰的两条路,对它们的选择只是选择了一种工作方式,而此后自身的前途和命运都只能靠自己去把握,并不是路向左右的了的。选择了理科,并不意味着已经捧上了金饭碗;选择了文科,也同样不会注定一个人的默默无闻。无论是学文还是学理,如果在新的环境中无法找到前进的激情和动力,不能使事业更上一层楼,那么这个人就是失败者,无可辩驳的失败者。
如果对某方面特别喜爱,那么在这个方面必有过人之处。有突出的成绩作后盾,在高考中便没有理由不取得好成绩。如果自认为秉赋平庸,天资驽钝,文理科成绩不相上下而且都并不十分出色,那么为了将来的前途就只好精打细算的权衡利弊了。
没有什么远大的奋斗目标,理想就是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那么就以高考为最终目标,综合的考察自己的水平、学校的师资以及历年来高考升学的情况,然后再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首先看学校的学风,如果是重理轻文,高考重点放在理科上,那么就选择理科。理科相对强大的师资力量,以及大多数学生进行交流钻研的整体学习氛围,都可以保证你在高考中更大的成功几率。然后还是要看自己的感觉,如果对于某一科特别厌恶,这一科成绩特别差,那么在选择的时候就可以将它排除掉。总之高考是公平的,它提供给考生相同的机会,无论文科还是理科只要付出努力就完全可以取得好成绩。
2如何选择文科还是理科
文科比较生活化,对于地理历史等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地方,可以深究,理科相对公式化,与生活不太贴近,选择就要看兴趣了。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失去动力,这样成绩也不会提高。
文科理科从近因来看确实是问了以最佳实力去高考,取得最好成绩,是一种最优方案的配置。但绝不是根本的原因和目的。选好科是为了上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样的专业,直至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和整个职业规划。所以,学生在选科时也要预见和考虑考取一定分数后自己想填报什么大学、何种专业,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各大学招生政策来调整选科方案。
但从目前中国发展状况和社会形势来看,理科的发展程度相对比文科要快,空间领域相对比文科要广一些。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政治和文化领域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所以一定时期内,理工科相对于人文社科的优势还是会保持下去。

㈤ 浅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实现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在中复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制 应尽量结合客观存 在于生活之中的生动的、 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实现课堂的生活 化,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 提高课堂的效益。 关键词: 利用; 生活中的地理; 生活化; 地理教学 著名的演员和节目主持人曹颖在一次电视访谈中说她记忆力非常 好 , 一篇的文章读一遍就基本能背下来, 地理也经常考 10 0 分。但是, 在 生活中的她却不能辨别方向, 甚至不知道 中央电视台在天安门的什么方 向。我想这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悲哀

㈥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意味着应将全面性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核心。全面性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教学的知识点要全面,并不是说知识体系要全面,是指根据课程标准列出所要讲的知识点,以防讲遗漏。其次,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现在大多数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重要性依次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认知,还要在认知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且在此过程中体验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经历,故而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应使它们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差异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往往只是针对大部分的学生,故而也就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又吃不了的局面。这也是我们老师经常说的教学只可能面向大多数的学生,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受益而一部分学生陪读的现象。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以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为前提,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最大程度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要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只有我们老师先了解学生的差异,比如: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商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再根据这种差异,设计出具有一定差异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有了差异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才能为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3.适度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适度,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太高如同空中楼阁,学生是达不到的,太低的话,又达不到教学的要求。那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度”呢?这也是我们在备课时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即要备课本,也要备学生,再结合课程标准,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定位适当的教学目标。如对于高一地理中地球的运动,这块知识抽象、难懂、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很差,若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解答高考题的难度,这样的目标就如同空中楼阁学生是达不到。
4.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者,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进行了解后设计出来的三维目标才是行之有效的。地理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也要体现这种变化。
5.生活化原则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崇尚的是“维科学主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