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

发布时间: 2021-01-19 00:17:39

㈠ 如何加强地理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内者。”素质教容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

㈡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临川三中 李智刚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家富尔曾说过: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再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实践能力强,能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我校地理备课组开展了如何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讨论。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下面结合讨论和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最好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使他们主动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地理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把生活地理知识、故事、名言名句以及时政热点引进课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中国的地形一节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假如你骑自行车去北武当庙旅行,上的时候和下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的兴趣马上提高了,由此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这样几道题:水浒传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能不能将其改为大河向西流",为什么?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在夏季为什么能受到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将难度较大的问题简易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质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重含义,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要衡量教学的结果如何,就要看学生学会甚至会学的程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用最大,也只不过是外因,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才是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质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讲述世界分区地理,我教给学生学习亚洲的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其它大洲,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铺垫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程度,让学生自己叙述大致内容。同时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每次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疑是获得知识的开始,是创新思维的表现。记得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因此,教师要少讲,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充分肯定,并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事物或问题要全面认识,引导他们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看问题,并善于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更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由于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使他们逐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适当开展课堂讨论与辩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讨论就是普遍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方式。 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的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动提出的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对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调控中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善学,那么课堂教学就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㈢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在地理教学中进行课堂导入

一、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的需要: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地理教育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地理学科具有具体性、形象性、使地理教学不但要考虑科学性、抽象性、还要经常考虑艺术性、直观性。 数字化的学习改变了学习的时空观念,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从事地理教育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应该做到:(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再说,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从手段上改变了现行地理教学,更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水平和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需要。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由重“教”转向重“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地探究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应从单一的教学方式向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能加速知识传播和应用,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个别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目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水平还很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地理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其本身就是教师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显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感悟、对学生背景的了解。地理教师应该以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理论。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职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二、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1、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它的快速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不仅为改革传统地理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特征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对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和普及,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一场革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介入地理教学活动后,其固有的超文本阅读,信息量丰富,交互性强,反响快速,贮存量大,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巧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使教学内容由虚变实、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明,极大的丰富了地理教与学的活动,为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探索地理知识和交流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对地理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为培养创造性的学生提供条件: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良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及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这就是其突出的优点。
3、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现行考试制度,除了强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注重:①学科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②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③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基于以往我们学习知识的特点是范围专一的,结构组合是线性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汇聚,也为这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提供了可能。这样,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明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 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即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使地理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广大地理教师应当努力学习并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尤其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为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因而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及发展的必然性。在一般地理教学中的困难得以解决,如: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活地图及图文资料。教材如果以将声音、立体图像及文字进行多媒体化,不仅能实现教学的交互性,而且能解决教师在一般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的问题。 (2).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更生动形象的表现。 (3).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但是计算机网络选择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可以很好地完成。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课程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然而, 随着课程整合实践的深入、必将提高师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推动地理教学改革的进程。

㈣ 如何打造地理高效课堂

一、高效地理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一个手势,一句话,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扬,甚至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一个奇迹。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的,是可以开发的,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是必要的,但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要不断传递渗透地理思想,要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地理思想的微妙,不断开发思维潜能。这中间老师是支持者,是引导者,是伙伴,是地理思维火花的点燃者。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地理场景。所以教师在讲地理课时,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渗透地理思想,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地理思维,不断挖掘和开发各种资源,为学生学好地理打下一剂强心针。
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编口诀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008年我国汶川大地震后,我及时组织学生结合在学校讨论如何避震,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学到了有用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1)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2)当地用水分为几类?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汇总。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家乡水资源利用的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如果每个地理老师都能巧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多彩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追求导入新课的有效性、问题探究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激发兴趣的有效性,那么教学效果的“立竿见影”,高效课堂就打造成功了。
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情境设计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三是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感受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的喜悦。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关键,全班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通过对问题的引领,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争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地理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必不可少。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制作PPT课件、浏览互联网网页、建设专题学习网站、观看录像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素材,使教学更手段富有实效。
近几年来,我校电子白板和一体机的配置后,突然间课堂教学变得有滋有味了,大量的有关图片插入、动画、声音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不仅使同学们学习地理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而且有些地理知识更加容易掌握了。课堂既能展示大量的地理信息,又能进行大量课堂反馈练习,还能展示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很多地理概念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自然完成,多媒体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平台,学习、探索、归纳、总结、结果展示一气呵成,再加上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学生多方位、立体型感知,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在阅读“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示意图”和“锋面雨形成示意图”时,如果让学生看这些静态的地图,学生很难掌握雨带移动的规律和锋面雨的形成过程。但用Flash 软件把它们设置为动态,即在不同的时间显示雨带移动的地区,动态显示冷暖气流相遇交锋的过程,即使教师不再说明,学生也可以明白图的意思,并且在其头脑中留下雨带移动和锋面雨形成的情境。这样,就把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了,从而有了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情绪会时刻影响高效的地理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精神饱满,情绪控制适当,既不缺乏激情,又能娓娓道来,眼睛、微笑,一个手势有时能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帮他们树立信心。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一次偶然的失误回答,如遭到大声呵斥,可能会给刚刚起步的人生,画上句号。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整个课堂学生能看到,能被无形地感染。学生的回答、积极思索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来,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学生的自信心在不断增强,并且思维更加积极,学习成为一个自发主动的过程,从而引导大部分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上去了。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地理高效课堂的一部分。
地理课堂要注意设置一些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题目。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在反馈中多问几个能不能这样想,或者那样做,有没有更好的解法等等,让学生不仅仅只把题目做完,而且去考虑这个题之外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全方位立体性思维。一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本课内容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地理课堂真正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达到高效课堂。
在教学《地图》这节课的“不同的山体形态”知识点时,我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拇指放于掌内握成拳,假设它是一个山体模型,然后找出山体模型有哪些地形。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而4个手指从根部起的第一节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间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手的小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即平时人们所说的悬崖。在进行形象演示的同时,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五、高效课堂应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我在地理教学中时常发现一些学生,教师布置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没有自主去看书学习的习惯,依赖性很强。一遇到难题,不专心思考,总想问别人。结果时间一长,养成不能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质量自然上不去。这种学生平常学习可能给老师的感觉还可以,可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很多题不能独立完成。地理有效教学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教师只是扮演“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地理有效教学活动的情境和途径。学生从始至终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1)选题的自主性:地理有效教学尊重学生对研究课题或项目的自由选择,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去选择课题或项目的内容并做出最后的决定。只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的内容,才能使学生倾注全部热情,认真地进行学习,有效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2)课题组成员组合的自由性:兴趣相同的学生自由组合成课题组,有利于全员参与和开展学习研究。(3)学习过程的自觉性:因为有效教学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学习的积极性必然提高,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能主动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剖析地理原理,指导学法
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自学是没有老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而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高中地理有关地理规律的内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地质演变规律、城市演变规律等。如果能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或演变方面的规律提炼,则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其次,要善于对习题进行归类分析,细心揣摩答题思路,精心总结解题规律,认真解剖思维障碍,从而能够得出每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从中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超越。
例如,日照图图形变化多,情境变化大,知识跨度广,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其实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提炼和实际应用,则日照图也是不难的。因此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能力立意型习题的解答和反思,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所用的解题方法是否科学,与其他同学的解法对比,谁的解法更灵活和更有创意,哪种解法更具有简洁性和技巧性;如果习题的情境和解题条件变了,应该如何进行解答;日照图的判读是否有规律可寻等。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归纳出日照图解题时应该抓住的规律。
七、教师应了解一些学生的认知规律
上好一节地理课不容易,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竭尽全力,而且要坚持不懈,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我们是教会学生去学会学习,我们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有时不能一下子进行沟通,这是正常的。我们要沉住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时间,我们的方法和做法应该是合理的,不要动不动说学生真笨,这么容易就不会做等之类的话,这样做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一句话,不要把我们的思维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而时刻为学生着想,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八、师生和谐互动,获得生成性知识。
芝加哥大学教授莱恩·艾斯奎斯认为,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课堂教学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满意、愉快、合作、互动和互助的积极情感状态中学习。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声音就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例如,在教学“青藏高原的湖泊”时,教材里只说到青藏高原的湖泊是以咸水湖为主,为什么是咸水湖却没有涉及,于是我鼓励学生探讨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当地气候问题;有的说是因为青藏高原有丰富的钾盐,所以湖水咸了;有的认为是当地雨水少,蒸发量大的缘故。对学生提出的每个答案大家都可以争论,发表不同的见解,同时我都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学生受到鼓舞,士气很高。

㈤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

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在地理课堂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读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 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很有趣味性的学科,地理知识丰富而精彩。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及其分布”为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地球”“地震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短片回顾我国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的场景,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中,让学生在深受震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地震的强大破坏力,激发了学生的忧患意识,从而调动了学生探索地震相关知识的极大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师的有效性。

二、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有效性
地理教材中除了用常规的文字语言来对地理知识的描述外,还有另外一种语

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图语言。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尽量把地理知识融入到地图中去理解,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自然就养成了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例如我采用形象比喻法来教育学生记住一些图形的轮廓形状:黑龙江的轮廓像一只美丽的天鹅,湖南的轮廓像美人头,英国的轮廓像一只正在吃一堆青草的兔子,意大利的轮廓像一只女士的靴子等等;又如,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地势起伏时我采用剖面观察法等等。
此外,地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绘制各种图表的方法,适当的统计分析知识以及地理问题的归纳方法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资料的表达,地图、各种图表对地理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归类整理和分析。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去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地理信息的联系、差异,力图发现新的更有价值的地理信息。

三、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实施探索性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识十分淡薄,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质量和学生听课质量难以提高,而探索性地理教学就是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探究性的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例如,在“海陆变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一系列图片,并进行分析:喜马拉雅山在地质年代是怎样的地理环境?我们利用科学史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具有很高的价值。此外,地图的运用在地理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略图的运用尤为重要。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理略图,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七大洲、四大洋”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七大洲、四大洋”简图的绘制;又如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每个省级行政区轮廓的绘画中来,在这过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

地掌握了它们的相对地理位置。地理略图不仅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还能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地理略图的运用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 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进行学习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提高课堂有效性
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评价方式,其中包括学生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觉思考的习惯,同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有助于学生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倡导赏识教育,无论学生的成就大小,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鼓舞和信任,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理教学只有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从而使地理课堂有效性大打折扣。我们有时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又或者过于严谨而使课堂不生动活泼。其实我们应该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好的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要善于欣赏学生,善于换位思考,善于与学生沟通,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甜美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友好般的相处,就能赢取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就能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从教多年的地理教师,笔者虽然对地理教材已经比较熟悉,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要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自己教学中低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生长出新的思想、新的教法,从而使地理教学更有效。

㈥ 如何强化地理课堂实践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有效的利用课堂是很多地理教师探讨的问题,但现实是多数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采用的是中庸的教学法,即多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是按规定完成应上完的内容,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却没有去进行研究,到了后来,毫无疑问,学生的成绩是不理想的。其实,之中的关键是教师没有去研究或没有找到适宜的地理教学法,没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内容,掌握内容,运用内容。各种专业的书籍上都介绍了很多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的很少,所以,要想真正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必须要靠一线的教师去潜心的研究,体会,找出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在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方法可循的。以下我从五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

二、建立课堂规则,把握关键,上好第一堂地理课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初中地理教师每周要面对至少300位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学生,如果不能建立有秩序的课堂环境,那么课堂会让我们精疲力竭,我们精心准备的课程,也将付之东流。所以我认为,上好第一堂地理课,及时让自己的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做什么和应怎么做,要求学生在第一节地理课中记住必要的课堂规则这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当学生们遵守这些规则的时候,教师能及时给予表扬,而当他们违背这些规范的时候,给予及时纠正。如果教师能监督得力、落实到位,多数学生是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的由“他律”发展为“自律”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习惯养成中终身受益。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透过课堂规则和策略,为自己和学生建立和谐、有序的课堂环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地理课的趣味性往往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如果地理课不能吸引学生,或学生不感兴趣,那一定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这是由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地理课自身的特点。因为,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来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因此,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胜心理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中国行政区划》的趣味游戏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动手动脑环节:(一)想象:先展示拆分的各省拼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省区的轮廓,启示学生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相联系。然后,教师出示一、两个省的轮廓图片,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加以适当的描述:云南省像骆驼;青海省形似一只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宁夏回族自治区象一只飞鸟;山西省像一本书;黑龙江似展翅欲飞的天鹅等。)(二)示范:教师将拆分的各省轮廓还原到相应的黑板上(我校具有磁性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拼图)。(三)准备:学生强化记忆各省区的轮廓和相应位置。(四)竞赛:由记时员记时,各组选派两名代表上台表演拼图,一分钟内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准。该活动通过读图、拼图,让学生在“玩”中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来的信息,一般认为以视觉最为有效。但实践证明单一的形式不如综合传输的效果好。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高效率的。多媒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它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我首先播放了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很快身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地理课中讲到《日本》时,经济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这时,我选择了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参与积极,在感知中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取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说到底,最终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绘图、用图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讲“台湾”这一节,充分运用台湾地图,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台湾与大陆的相互关系,进而论述台湾经济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贯穿台湾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关系,共同繁荣这一主线。

就象语文教师教学生查字典一样,必须始终引导学生经常练习从地图中获取知识,要养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教学时,凡能从地图上获取的地理知识,都尽量运用读图的方法来完成。遇到地理问题,要首先想到与之相关的地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常说的以图激趣,以图增知,以图启智,以图育德的多种教育功能;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地位。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能力和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材培养的实际价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中,最核心的一点又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怎么学,会不会学。对此,为师者只有不断思索:怎样才能教得好又教得巧?只有不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找寻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我们现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有效的利用课堂是很多地理教师探讨的问题,但现实是多数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采用的是中庸的教学法,即多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是按规定完成应上完的内容,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却没有去进行研究,到了后来,毫无疑问,学生的成绩是不理想的。其实,之中的关键是教师没有去研究或没有找到适宜的地理教学法,没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内容,掌握内容,运用内容。各种专业的书籍上都介绍了很多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的很少,所以,要想真正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必须要靠一线的教师去潜心的研究,体会,找出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在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方法可循的。以下我从五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

二、建立课堂规则,把握关键,上好第一堂地理课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初中地理教师每周要面对至少300位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学生,如果不能建立有秩序的课堂环境,那么课堂会让我们精疲力竭,我们精心准备的课程,也将付之东流。所以我认为,上好第一堂地理课,及时让自己的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做什么和应怎么做,要求学生在第一节地理课中记住必要的课堂规则这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当学生们遵守这些规则的时候,教师能及时给予表扬,而当他们违背这些规范的时候,给予及时纠正。如果教师能监督得力、落实到位,多数学生是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的由“他律”发展为“自律”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习惯养成中终身受益。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透过课堂规则和策略,为自己和学生建立和谐、有序的课堂环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地理课的趣味性往往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如果地理课不能吸引学生,或学生不感兴趣,那一定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这是由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地理课自身的特点。因为,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来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因此,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胜心理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中国行政区划》的趣味游戏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动手动脑环节:(一)想象:先展示拆分的各省拼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省区的轮廓,启示学生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相联系。然后,教师出示一、两个省的轮廓图片,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加以适当的描述:云南省像骆驼;青海省形似一只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宁夏回族自治区象一只飞鸟;山西省像一本书;黑龙江似展翅欲飞的天鹅等。)(二)示范:教师将拆分的各省轮廓还原到相应的黑板上(我校具有磁性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拼图)。(三)准备:学生强化记忆各省区的轮廓和相应位置。(四)竞赛:由记时员记时,各组选派两名代表上台表演拼图,一分钟内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准。该活动通过读图、拼图,让学生在“玩”中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来的信息,一般认为以视觉最为有效。但实践证明单一的形式不如综合传输的效果好。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高效率的。多媒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它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我首先播放了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很快身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地理课中讲到《日本》时,经济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这时,我选择了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参与积极,在感知中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取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说到底,最终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绘图、用图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讲“台湾”这一节,充分运用台湾地图,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台湾与大陆的相互关系,进而论述台湾经济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贯穿台湾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关系,共同繁荣这一主线。

就象语文教师教学生查字典一样,必须始终引导学生经常练习从地图中获取知识,要养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教学时,凡能从地图上获取的地理知识,都尽量运用读图的方法来完成。遇到地理问题,要首先想到与之相关的地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常说的以图激趣,以图增知,以图启智,以图育德的多种教育功能;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地位。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能力和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材培养的实际价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中,最核心的一点又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怎么学,会不会学。对此,为师者只有不断思索:怎样才能教得好又教得巧?只有不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找寻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我们现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㈦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内容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地理 课堂 教学 兴趣 知识 能力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什么因素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呢?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实现学生有效地“学”。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尝试。 一、钻研课程标准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反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领导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

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激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装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板、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激趣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的内容,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可巧借古诗教学: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还可采用成语和谜语进行教学。 5、插叙激趣
教材中常用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教材有密切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讨论激趣
分小组讨论地理知识,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兴趣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讨论中,学生能抒发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节,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答其它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7、歌谣激趣
教学中可抓住地理知识的关键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谣,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如学习“黄河的治理”,可编歌谣“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寒河道高筑坝,造成悬河飞天外。”又如学习“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可编歌谣:“南极地区,资源丰盛;铁矿煤炭,淡水储存;海洋生物,鲸虾成群;冰川地质,需要考证;长城中山,南极扎根,北极考研,大功告成;深海取样,采雪钻冰;科学考察,如同会诊。”同时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情感激趣
在教学中投入教师的情感,就是情感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是上好地理课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学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就必然能感染学生,使之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求

知欲。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感。 三、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做到如下几点: 1、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有主干、有细枝、还有末叶。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干知识,没有主干,枝叶就没有了依托。构建知识体系,使主干知识凸现眼前,知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抓住知识联系,说透因果关系
任何一个地理事物都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的,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特征正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还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尤其在讲述一个区域自然环境时,更要注意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湖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例如:欧洲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相比,其主要特征是比较温和湿润。这是因为:(1)欧洲大部分地区处在盛行西风带;(2)西濒辽阔的大西洋,海岸线漫长曲折,众多的内海和海湾深入内地;(3)沿岸有世界最强大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源源不断地给欧洲大陆输送热量,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4)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东西连贯成片,主要山脉多呈东西走向,便于湿润的气流送进大陆内部。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欧洲气候的突出特征。其中温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而地形、海陆轮廓和洋流则起到促进和加深的作用。再往纵深联系,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又决定了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稳的水文特征,从而为发达的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并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获得明确而全面的地理概念。 3、抓住重点难点,达到理解突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关键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突出,但并非机械重复。如中国地形知识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重点知识,教师可先从海拔高度与地形类型入手,加深三级阶梯概念并具体说明阶梯界线,然后深入分析其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从平面图到剖面图,印证概念,建立空间立体的概念。
难点知识一般是学生难以感知和体验的知识。在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理解这些知识是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关键。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予以点化,使之清晰。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悟到西北地区的干旱以及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在教学中插入通过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一段情节——年轻的城市女教师第一次来到西北农村,洗漱完毕后,正想把水倒掉,乡村女教师赶紧阻止,并把用过的水端到孩子们面前,让好长时间不舍得用水洗脸的孩子沾点水洗洗,然后再把剩下的水让驴也饱喝一顿„„这一情节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对西北地区“干旱”这一突出区域特征的掌握自然迎刃而解。 四、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因此,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行。知识向能力转化,思维是桥梁,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由于地理学科中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很丰富,因此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地图,可活跃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因此,地图作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直观教具。空间概念的建立,必须凭借地图来呈现,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应注意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填图、绘图„„只有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才会灵活地进行空间想象,开展空间思维活动。
2.加强区域对比分析,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初中地理内容也以区域地理知识为主。各种地理要素在地域组合上的不同,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指导学生区域对比分析,如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矿产、植被„„等诸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更容易掌握各地区的综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由此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
由于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要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首先要善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地理思维习惯。如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的迎风坡,会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与地形、位置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也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证明,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网络文库

㈧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要向他们提出问题,试着让他们回答,当然这种回答是集体的回答,不用单个回答那样会使学生紧张的,课堂气氛也会紧张,这样能使他们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上来。也可以让他们的思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容易分神。

㈨ 如何有效提升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课题界定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直观形象的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多媒体导课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如例如在八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课中,我利用课间10分钟的时间,用一段恰当的影视资料导入新课,播放了一段傣族民族风情的影视片段。伴随着悠扬悦耳的葫芦丝音乐,美丽动人的傣族舞蹈,风情万千的傣家民俗,将西双版纳美丽的自然、人文景观活生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令其身心愉悦,学生恨不得马上去西双版纳观赏游玩,以饱览祖国的锦绣河山。这样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轻松新颖、易学乐学。 讲《黄河》一节,播放黄河壶口瀑布波涛汹涌的视频片段,同时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为她哺育了华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怎样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黄河的概况吧。再如讲《长江》一节的导课,播放一段将长江图片、配长江之歌用会声会影制作的视频短片。讲《台湾省》一节的导课,播放一段将台湾风光图片,配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用会声会影制作的视频短片。运用影视片段导入新课,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前提条件。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图片等,把所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很容易把学生引入内容所描绘的情境,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直观、形象。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兴趣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学习的愉悦。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通过感性认知获得知识,感知越丰富,就能为进一步形成概念、理解事实、掌握规律、培养能力打好基础。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感性体验和理性思维,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重难点之一。尤其是对于缺乏生活阅历与经验的学生来说,学习地理最大的难点就是对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缺乏感性的认识,理性思维就更谈不上了。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做到图、文、声、像并茂,以生动、鲜活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概念、规律与地理表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多感官、多角度的接受信息,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师要学会抓住时机,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等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把抽象

的地理现象形象化,复杂的教学内容简洁化,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形成、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模拟火山地震的爆发,把枯燥的知识、抽象的理论融汇于直观、鲜活的教学资源之中,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迅速的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起来就轻松容易许多。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用投影仪播放地球公转过程的视频资料,变抽象为具体,将复杂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难点知识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讲《新疆》一节时,学生对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的原理很难理解,于是课堂上我先播放了一段关于坎儿井的录像,学生看过之后就明白了坎儿井的输水原理。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再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板块的运动、地震火山的发生、泥石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等,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习能力与方法。
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技能,也是课堂教学贯穿始终的追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使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积极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全面参与学习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与学有机结合。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读图、识图、填图、用图乃至绘图的重要本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多媒体课件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地理品味生活,就需要提高全体教师课件制作速度和质量,用会声会影制作视频短片可以提高课件制作速度,充分挖掘powerpoint的自定义动画效果,可以制作文字和符号的闪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就可以多次闪动主要地形区的名称;讲重要的铁路枢纽就可以让表示铁路枢纽的小圆点多次闪动。触发器和动作路径的使用,可以增强课件的动感效果,利用触发器点击相应的文字出现对应的图片,讲四大高原景观制成的课件可以实现点击高原名称出现对应的景观图片,使学生对四大高原的特征留下了深刻印象;设置动作路径夯实地理分布知识,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问题制成的课件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点击种植业,“种植业”就会自动移动到平原,点击畜牧业,“畜牧业”就会自动移动到高原,点击林业,“林业”就会自动移动到山地,点击渔业,“渔业”就会自动移动到河流,使学生对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的分布有了明确的认识。
总之,多媒体教学突破、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课堂的结构,为教育教学开创了新形式,更为课程改革拓展了新渠道。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独特的综合性、地域性的特征,使得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尤为明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合理、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㈩ 如何设置地理课堂情境提高学生学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广泛,记忆性知识多,难度深浅不一,部分知识难度较大,而且略显枯燥,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但地理来源于生活,又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因此,只要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一定情境,使地理知识与生活、历史、美学等结合起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就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这样就能把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记忆。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情境教学的一些做法,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使地理走进生活
《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1]。只有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来,才能使枯燥的地理知识鲜活起来,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价值,生活也离不开地理。
如在讲七年级地理《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时,刚好当天是一个学生的生日,我给同学们说今天是XXX的生日,我们祝她生日快乐!还能用别的语言说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Happy Birthday”,有一个韩国学生用韩语祝福,还有一个学生会日语用日语祝福,过生日学生很感动,在讲课之时马上快圣诞节了,我用屏幕出示圣诞节图片,伴圣诞歌给学生说“Merry Christmas”,问学生知道圣诞节是哪个宗教的节日吗?学生争先回答,情绪高涨并对圣诞节做介绍,顺利引出语言和宗教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语言宗教的积极性大增,回家后查了很多资料来和同学交流。在八年级地理中《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一节中讲灾害性天气,讲课时间是2010年10月下旬正好是台风鲇鱼登陆东南沿海之时,结合新闻让学生谈对于台风的认识、台风的危害以及预防办法,学生感受颇深.在讲《美国》《东南亚》《西部开发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香港澳门》等区域时,部分学生去过这些国家和地区,学生把自己的旅游照片带到学校展览,并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其他同学听的很高兴,对于相应知识记得也很深刻,同时也锻炼了讲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谈珠江三角洲的品牌,学生争先举手说美的、立白洗衣粉、创维电视等,情境创设很容易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课堂内容更贴近生活,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联系历史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方面,又与政治、历史、物理、语文等学科联系密切,如果以学生已有其他学科的知识做铺垫创设课堂情境,这样既回顾了相关知识,又体现了学科联系,更重要的可以使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在讲八年级地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我用了一则历史故事:据说是唐朝时期,杨贵妃为了能吃到新鲜的荔枝,派专人骑快马,日夜不停地赶路,从南方送到北方,因此也就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我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在北方种植荔枝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大部分学生一下子就联系到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有差异,很自然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借此故事让学生去探究南方和北方的具体的差异,对于理解南、北方的农作物分布、耕作制度上的差异很有帮助。在讲天气时,引用三国时期,诸葛亮火烧葫芦峪的故事,创设情境,问学生为什么在火烧葫芦峪时突降大雨,难道真是是天意如此?巧设悬念,引发学生思考,用地理知识解答,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美感情境,使学生情感得到提升
古语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马克思说“社会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的景观,音乐、舞蹈几乎人人都喜欢,更何况是十几岁的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美的因素很多,在课堂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用美的景观、音乐、歌词、舞蹈等创设美感情境,使学生感受祖国自然风光之美,祖国文化丰富多彩,祖国的发展蒸蒸日上,使学生的环保意识、美学情感、爱国情感等得到提升。
讲《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时,优美欢快的旋律《森林狂想曲》与各种资源景观图片结合,让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无处不在,体会到祖国之美,适时引导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激发起学生对自然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讲《多民族的大家庭》展示民族图片并伴随歌曲《爱我中华》创设情境,给学生一种直接的感受,学生惊叹民族服饰、舞蹈,歌曲之美,感受我国民族文化之丰富多彩,树立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意识,把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之中,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模拟现实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地理学很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用处很大,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体会不到,或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学习自觉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用途,以及与现实的关系他们就可以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讲《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时,可模拟现实创设情境,“假如班级学生是游客,你是当地导游,你如何设计旅游路线,给游客介绍西双版纳?”学生积极查阅资料,找到自己在西双版纳旅游的照片,在网上查阅西双版纳的动物、植物、民族风情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在课堂上介绍的绘声绘色,在一个班有两个女孩伴随着优美的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跳了一段优美的孔雀舞,使其他学生对傣族的民族风情记忆犹新。在课堂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介绍拓展了很多课外知识,其他学生在模拟旅游中对于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有了很深的映像。
五、激发想象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树立远大抱负
中学地理教学人文地理的很多内容,因涉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若要改善现有地理环境,就需要想一些解决现有问题的办法,并作出决策,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见于此情况教师可激发想象创设情境“假如学生是某部门管理者,你会怎么做?”讲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与情境融合在一起,情境给予学生一种真实环境的作用,学生在情境中识别和理解问题,“培养了学生识别地理问题的能力、比较不同观点的能力、对地理活动进行判断的能力、做出决定的能力和反思能力”。学生之间竞争,使课堂氛围活跃,探究热情高涨,创新意见大增,教师鼓励其想法好,在无形之中也帮助学生树立了远大抱负.
讲《水资源》时,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农业厅厅长,某工厂厂长你将为节约用水制定什么措施?”讲《山区面积广大》时,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某县县长,你将如何开发山区,开发时学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地理原理知识,通过讨论、竞争等方法,提出很多想法,即解决了课堂问题,也增强了学生自信.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使地理走进生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觉得课堂时间变得很短,地理学习很快乐,现在喜欢上地理课了,学生自己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地理课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学生成绩也显著提高。地理课堂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所有课堂情境创设都是服务于教学的,不能喧宾夺主。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思考,必能使情境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大放光彩。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