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地理学
A. 如何学好地理
一、切实做好学习常规工作,是学好中学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常规工作,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它通常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课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目标检测、总结等环节。切实做好这些环节,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最佳方法。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 、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学习成效怎样?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败原因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目标检测、总结工作,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计划。因而,单元目标检测、总结也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结合学科特点,掌握学习中学地理的科学方法,是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同学们是主体。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够,还需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1、学习地理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中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同时,我们人类为了协调与环境的关系,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应该掌握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造福自身。
2、学好地理要注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是跨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兼自然、人文两 大领域。除地理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及工农业生产等 知识领域。地理学科是高考文科综合和文、理大综合试卷设计的最佳出题基点,试题设计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综合政、史、地,甚至综合中学所学学科。因此,学好地理至关重要,同学们还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这一步,随着同学们学习的深入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
3、学习地理要采用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是其它任何学科所不及的特点。表现为:在自然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人文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地理只有采取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例如,“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应从特区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为侨乡的因素、交通条件、劳力与技术、国家的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完整的认识。又如,“我国为什么要在北京、香港九龙之间修建‘京九铁路’?铁路建设在选线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对这一问题,应从地理位置、我国南、北方货物及运输状况、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另外,还要考虑铁路沿途穿越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京九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铁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学习地理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
地理学科还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也是其它学科所没有的显著特点。任何区域(分区、分国)都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位置、自然面貌、经济发展等)。因此,学习地理,应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找出区域间的差异及相关联系。这是学习尤其是复习区域性地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对比的内容很广泛中,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可进行横向比较,也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可用分析比较法;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运用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和区别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颁以及地理规律。例如:对“天气”、“气候”;对“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对“矿物”、“矿产”和“矿床”等概念的学习记忆最好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学习可列表比较。总之,通过比较和认知,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5、学习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地理事物、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其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教育(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其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等)。通过学习,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正确地评价世界和我国的自然、人文地理状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6、学习地理要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体系及属性,以便进行综合归类、因果分析、异同比较等,从而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及技能。这就需要在学习尤其是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例如: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制作复习纲要图表,反映这个单元或专题内各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及知识要点。又如:学习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各国地理之后,可将需要共同掌握的问题归入下列框架中,这样便于知识的储存、对比和记忆。
7、学好地理要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从而作出有效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同学们学习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书本里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同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对学习地理尤为重要。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地理视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难以感受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尽可能地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活学巧用,从而增长才干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8、学好地理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
地图形象、直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因为任何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也离不开空间。因此,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树立空间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同学们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但掌握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⑴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⑵凡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同学们都要认真读懂,一一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⑶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同学们要动手勾画和绘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⑷在学习和复习中,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⑸充分利用填充图册,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
⑹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
9、学好地理要学会读书的方法
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图册,同学们读书应做到:
⑴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像上。
⑵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不断地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同时,要打开思维,认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关键,勤学好问,弄懂每一个疑难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⑶学会笔读。勤于动笔,手脑并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读地理书时,一是边读边勾画重点、难点、要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作简单的眉批,这样有利于抓住要领,加强读书印象,利于复习巩固。二是边读边写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种关系(主次、并列、因果、从属等),能按地理知识的结构,写出阅读纲要或制成简单的表格、图表,形成知识框架,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三是边读边绘图,即将文字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⑷声读对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原理或结论、需要长久记忆的知识等,可声读。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等一系列内容,反复朗读,能增强记忆效果。对低年级同学可个人读、分组读、集中读,对高年级的同学则可默读。
⑸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一般内容快速读;重要内容反复读;疑难问题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读书计划。
10、学好地理要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识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同学们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其要领是:
⑴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兴趣法、形象记忆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⑵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⑶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综上所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深信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只要做好以上常规和掌握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并在中学地理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学有成效。当然本人意在抛砖引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之更加完善,这样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B. 地理怎么学
高中吗?
现在都大二了,还能看到这样的问题很怀念啊,高中时我就是地理课代表,文综成绩很好,说些我自己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地理虽然是文科,但其实相比历史政治来说是有些文理综合的,不知道你是哪个省的,反正我们那时的全国二卷有三道左右的计算题,综合性很强。我觉得不论是地理还是历史政治,记是一定的,但绝不是死记硬背能够学好的。
首先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兴趣有了记什么都是主动的,很快就能背下来。你可以看看国家地理的杂志和美国的discovery和国家地理的科教片什么的。其次现在你这个阶段老师应该是分块讲一些书上的东西,跟住老师就好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一定要结合着学,孤立开来的话考试你看地图什么也看不出来。。平时闲着没事就拿着本小地图册反复看,像我国的省和直辖市,英美法俄意日德,巴西,印度等重要国家的形状、标志性河流、山脉的走向无论图的大小,怎么翻转,要达到一眼能辨认出的程度,才算是看地图认自然地理的初步阶段;重要经纬线,地形,洋流,大气,人口,资源分布,根据各国自然地理延伸出的人文地理状况的熟稔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学科间的综合,看着人文自然地理的地图要能联想出历史政治的相关内容。因为文综是一张卷的,很多题是融会贯通的,有了这个阶段相信文综你也成竹在胸了…………总之,只要你常看地图册,所有的知识都能延伸出来,像一张网一样,根本不用死记硬背。
有些知识我记不太清了,简单举个例子:当你看到北美洲的地图时,你会想到些什么?反正我会联想出靠太平洋一侧北太平洋暖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的是加利福尼亚寒流,低纬流向高纬是阿拉斯加暖流,由洋流可以联想出气压带风带规律,和沿岸出现的独特的地中海气候原因,说到地中海气候,又可以想到美国其他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气候类型?地形很重要!于是西高东低的地形图在脑中显现,然后,西面的科迪勒拉山脉产生的原因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版块的消亡边界,是地震带,但为什么这么著名?因为西部有旧金山洛杉矶等大城市,这些城市都以什么著称?——硅谷,然后可以联想到美国交通发达,可以联想到其他城市,密西西比河贯穿美国,工业农业,玉米带棉花带小麦蔬菜种植地畜牧业,中央大平原也随之显现……最后到达东部,五大湖相关知识,纽约的繁忙,迈阿密的温暖阳光你似乎能感受到……再就是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由此又可以延展到欧洲为什么那么温暖湿润…………以此类推的联想,你还觉得地理难背吗?反正我有想在复习一遍的冲动,呵呵
再就是一些固定公式,气压等基本问题要弄懂,记住是弄懂产生原理,不是背!背你是永远也记不牢的,在就跟住老师,把平时考试测试的错题都弄到一个本子上,反复看。
我相信这样学习高中地理一年后你会很从容的进入考场!完全个人经验,希望对你和学弟学妹们有帮助!
另外以下这是来自于huazeyan98
的答案,他的更具体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地图要注意将地图量化,比如世界各个地区的东西南北分界线的经纬度数,可以找到一下规律:
各主要地区东西以30个纬度为一个界限,30E是亚非和亚欧分界,60E是乌拉尔山脉,以及西亚和南亚分界线,90E是南亚和东南亚的分界线,如此等等
找到主要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山脉的经纬度,但只需要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寻参照物,根据这些最主要的地理物的精确位置推测出其他地理事物,例如:
开罗经纬度是30E,30N,这样可以猜出以色列的经度是30出头
通过地形图了解一些地理现象的深层原因,例如河流走向可以从地势特征中看出来,洋流分布可以从海陆分布特征和纬度中看出来,欧洲的隙缝气候为什么深入欧洲大陆(欧洲山脉多东西横贯大陆,对风基本无阻挡),美国气候的大陆性为什么那么强(山脉南北纵贯利于季风吹过),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雨林气候而是草原气候(地势高,、气候退化),四川为什么多阴雨(盆地容易形成阴天),北疆为什么比南疆多雨(天山阻挡水汽)
以上这些都是从地形图中看出来的
除了地形图之外还要接触一些专门地图,如气候类型分布图、洋流分布图、资源能源的分布图、交通图等
这些图往往要熟记
高考题大多都要有图作依据,因此看图相当重要
有时还要出现一些很特殊的图,平时没看见过或不常用,需要临场学会看图,例如太阳高度角分布图、气候玫瑰图、微笑曲线图等
还有一些等值线图格外需要注意,这些都会是复习的重点,如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这些图都有专门的方法来分析,高三会进行专门的训练
有的题需要你猜出图中的具体位置或所处地区,这种题首先看轮廓,像山东半岛、日本四岛、台湾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阿拉斯加、澳大利亚等地区或国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看不出来的就要用经纬度来猜,具体参见上文
本人参加过2004年的高考,是北京市前几名,这些都是我的经验之谈,望好好吸收
附录:关于等值线图
下面是我做家教的讲义:
4.2. 等温线:
4.2.1. 等温线图判读要点:
4.2.1.1. 判断等温线的分布大势:
分析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可以看出某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4.2.1.2. 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图表显示不出来,按等温线变化 解说 影响因素的顺序排列)
(1)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 太阳辐射(纬度)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3)夏季:内陆向高纬凸 冬季:内陆向低纬凸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
(4)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山地垂直高度)
(5)暖流:向高纬凸 寒流:向低纬凸 暖流增温 寒流降温 洋流
(6)盆地闭合曲线 夏季炎热中心 冬季温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热 下沉气流增温 冬季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 四周山岭屏障
(7)山地闭合曲线 冬夏均为低温 气温垂直递减 地势高
(8)锯齿状分布 (南美洲7月气温图) 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 地势高低起伏大°
4.2.1.3. 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向高纬凸出则较相邻地区温度也较高。
4.2.1.4. 判断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4.2.1.5. 读出温度最值:
通过分析图中气温的最高、最低值可以看出温度差异的大小。
4.2.1.6. 几条主要的等温线:
一些特殊的等温线往往是气候区的大致界线,例如0℃、20℃等温线。
4.2.1.7. 找出图中特殊形状等温线所在的地区:
有的等温线图上,有一些等温线形状特殊的地区,为气温状况特殊的地区。(如2003年高考题中等温线沿太行山向南急转)
4.2.1.8. 判断闭合等温线区域内的温度:
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高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总值也遵循“高高低低”的规律。例如图中A的温度低于12℃,B的温度高于15℃。
4.2.1.9. 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海陆或季节:
几个原则:
(1)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南半球的低纬在北方。
(3)大陆温度高于海洋则该半球为夏季,反之则为冬季。
(4)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则温度相对于附近同纬度较高,反之则较低。
(5)北半球为夏季是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冬季是南半球为夏季。
几个结论:
(1)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北方则该半球为北半球;
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南方则该半球为南半球。
(2)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
1月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7月向北凸出。
(3)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
冬季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夏季向低纬凸出。
4.2.1.10. 根据等温线分布状况判断地形:
4.2.1.10.1. 根据等温线判断地貌:
闭合等温线分布区域中如果等温线数值从里向外递减,即内高外低,一般为盆地地形,反之则为山地。
4.2.1.10.2. 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
若两条等温线的温差为A,则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A/6)米。
4.2.2. 我国等温线分布规律:
4.2.2.1. 我国1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1月份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平行,等温线的排列密集。
(2)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是黑龙江省北部,温度最高的是南海诸岛。
(3)0℃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在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祁连山地等地区,出现了封闭状的等温线;4℃等 温线经过四川盆地时明显向北弯曲,这些地区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不同。
4.2.2.2.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阳高度比南方少,同时,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黑龙江北部漠河一带。
4.2.2.3. 我国7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等温线排列稀疏,东部大致与海岸平行。
(2)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还超过了28℃。
(3)东北北部与南海诸岛的7月份温差仅8℃左右。
4.2.2.4.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夏季大多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4.2.3. 世界等温线分布规律:
根据1月份和7月份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可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1)从全国气温分布大势看:
无论冬季或夏季,气温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因为气温还受洋流、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从南北半球对比看:
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而且稀疏,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而且密集,北半球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要比南半球复杂。这是因为南半球陆地面积比较小,表面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的多,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比较小,因此气温的变化比较简单。
(3)从北半球的冬夏气温看:
北半球冬季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向北弯曲;夏季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向南弯曲。
(4)从气温极端值出现的地区看:
全球的最冷和最热的地方都出现在大陆上,夏季的炎热中心出现在北纬20~30度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冬季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出现在西伯利亚,而极端低温出现在南极大陆。
4.3. 等降水量线:
(1)判断降水地区分布差异的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2)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
(3)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如辽宁省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 怎样学地理
买本地图册!!!
把 只是点都移到地图上来理解
D. 怎样才能把地理学好
买一来本地图册,在睡觉前或是无聊时自多看几遍。地理名称必须熟背。
有可能多看电视,增长见识。
也可以多做题目
地理计算时间的方面比较难,相信你也是。这个应该多做一些题目.多用头脑吧试卷的图片转化在地球上来看,这样比较有助于提高.
这个也许是兴趣问题,但地图册是必须看的.
E. 怎样学地理
学习地理“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就如何学好中学地理,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若有不妥,诚望指正。
一、切实做好学习常规工作,是学好中学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常规工作,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它通常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课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目标检测、总结等环节。切实做好这些环节,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最佳方法。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表现与分布)→为什么(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分步骤预习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下,对重点和难点,教材都给予较多的文字叙述和图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确定预习重点—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对一般内容快速阅读,重点和难点内容则应详细阅读,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关键,从而在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对“新教材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预习,教材有三个黑体字标题,反映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然后从三大标题后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可确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可作为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把预习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两大问题上。
当然,预习方法,要不断尝试,力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预习时作简要的笔记,将重点知识画线,疑难知识打问号或作标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专心听课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 、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并用,并协调一致,高质量地完成听课任务。同学们听课要带着疑问听,要特别关注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解决疑难,更要学会掌握知识,解答疑难的方法。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内容密切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以及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记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根据老师的板画,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典型范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解、思考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等活动,所以,同学们做笔记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避免只顾做笔记而忽略了其它课堂活动。
4、课后及时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5、搞好单元目标检测、总结工作
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学习成效怎样?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败原因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完成目标检测、总结工作,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制定计划。因而,单元目标检测、总结也是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结合学科特点,掌握学习中学地理的科学方法,是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同学们是主体。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够,还需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捷径。
1、学习地理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中应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同时,我们人类为了协调与环境的关系,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应该掌握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造福自身。
2、学好地理要注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是跨越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兼自然、人文两 大领域。除地理专业知识外,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及工农业生产等 知识领域。地理学科是高考文科综合和文、理大综合试卷设计的最佳出题基点,试题设计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综合政、史、地,甚至综合中学所学学科。因此,学好地理至关重要,同学们还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这一步,随着同学们学习的深入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
3、学习地理要采用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是其它任何学科所不及的特点。表现为:在自然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人文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地理只有采取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例如,“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应从特区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为侨乡的因素、交通条件、劳力与技术、国家的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完整的认识。又如,“我国为什么要在北京、香港九龙之间修建‘京九铁路’?铁路建设在选线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对这一问题,应从地理位置、我国南、北方货物及运输状况、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另外,还要考虑铁路沿途穿越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京九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铁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学习地理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
地理学科还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也是其它学科所没有的显著特点。任何区域(分区、分国)都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位置、自然面貌、经济发展等)。因此,学习地理,应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找出区域间的差异及相关联系。这是学习尤其是复习区域性地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析对比的内容很广泛中,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可进行横向比较,也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可用分析比较法;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运用比较法,还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和区别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颁以及地理规律。例如:对“天气”、“气候”;对“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对“矿物”、“矿产”和“矿床”等概念的学习记忆最好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学习可列表比较。总之,通过比较和认知,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5、学习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地理事物、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其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教育(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其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等)。通过学习,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正确地评价世界和我国的自然、人文地理状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6、学习地理要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为了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地理知识的体系及属性,以便进行综合归类、因果分析、异同比较等,从而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及技能。这就需要在学习尤其是复习的过程中,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例如: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后,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制作复习纲要图表,反映这个单元或专题内各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架结构及知识要点。又如:学习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各国地理之后,可将需要共同掌握的问题归入下列框架中,这样便于知识的储存、对比和记忆。
7、学好地理要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从而作出有效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同学们学习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书本里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同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对学习地理尤为重要。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地理视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难以感受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尽可能地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活学巧用,从而增长才干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8、学好地理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
地图形象、直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因为任何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也离不开空间。因此,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树立空间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同学们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但掌握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⑴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⑵凡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同学们都要认真读懂,一一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⑶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同学们要动手勾画和绘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⑷在学习和复习中,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⑸充分利用填充图册,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
⑹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
9、学好地理要学会读书的方法
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图册,同学们读书应做到:
⑴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像上。
⑵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不断地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同时,要打开思维,认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关键,勤学好问,弄懂每一个疑难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⑶学会笔读。勤于动笔,手脑并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读地理书时,一是边读边勾画重点、难点、要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作简单的眉批,这样有利于抓住要领,加强读书印象,利于复习巩固。二是边读边写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种关系(主次、并列、因果、从属等),能按地理知识的结构,写出阅读纲要或制成简单的表格、图表,形成知识框架,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三是边读边绘图,即将文字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⑷声读对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原理或结论、需要长久记忆的知识等,可声读。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等一系列内容,反复朗读,能增强记忆效果。对低年级同学可个人读、分组读、集中读,对高年级的同学则可默读。
⑸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一般内容快速读;重要内容反复读;疑难问题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读书计划。
10、学好地理要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识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同学们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其要领是:
⑴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兴趣法、形象记忆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⑵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⑶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F. 怎样将地理学得好
记下首都对什么国家,对着书目录复述学过的内容,并记下气候类型,非常有效。
管是学习哪一科,学习方法都是很重要的,地理方面大体有以下方式的学习: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如:学什么?在哪里?为什么?有何利弊?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
6.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
G. 怎样学好地理
我觉得
要学好复地理
首先要自己喜制欢,正所谓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其次要处处留意,处处留意皆地理,生活中随处可见地理现象,地理知识。
地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政史地不分家,在大学,地理专业招的理科生居多,地理亦文亦理。
地理学有其的分析方法,也有其必须牢记的知识点。
地理学分为人文地理学(狭义),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分类众多,几乎与任何其他科学都有交集,从这个角度来说,地理学又是具有神奇色彩的一门科学。
希望可以帮助你对地理学有所了解和理解。
H. 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
地理:
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中国地理:可看这几方面的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地理的。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方法。
祝学习成功!
I. 如何学习地理
学好地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