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学中的问题
『壹』 作业中的问题(生物,地理,数学还有历史等等......)
1.改错: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能和水的重力作用.
2 把人的神经系统切断,当神经末梢受到刺激的时候,该反射还能发生吗? 能,非条件反射,不经过大脑
3 有便秘的患者,要吃什么?香蕉
已经切除胆囊的患者要吃什么? 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半流质食物或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软食
4 汉武帝原来叫什么? 刘彻
5 从夏朝起.到清朝灭亡,分裂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年?
6 西安:秦 西汉 唐 北京:元 明 清 洛阳:东汉
7 云冈石窟地点在哪里?山西大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
什么朝代建立的?云冈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魏孝文帝
圆明园呢?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
康熙四十八年(1709)
8 地理:
世界第一大岛是? 格陵兰岛
世界上水流最丰富的河流是? 亚马逊河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什么? 美国五大湖区
世界陆地最长的裂谷带是什么? 东非大裂谷
9 一些国名或首都的名字:
牙(买)加 里(斯)本 渥(太)华
10 仰光著名的景点?大金塔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纽约的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悉尼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1 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等生物化石,解释这个现象?
这里曾是海洋,后因地壳运动,海陆变迁
其他也有这种现象的地方?喜马拉雅山脉
『贰』 古生物地理学的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目前古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区系划分原则、各时代区系划分、起源、迁移、散布回等问题还有不同意见答,有待深入研究。
有不少学者结合、、古地磁学和等学科的新观点,分析生物区形成、演化,探讨生物分布的规律。板块构造与古生物地理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板块的碰撞或分离,与生物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古生物地理区的研究也可用来验证板块构造理论。
『叁』 初二生物地理考试答题的技巧
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 。
一、 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学会分类
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5、学会变图
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
②图文转换
6、学会用图
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
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个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7、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
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口诀记忆法。
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三、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四、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
『肆』 怎样学好生物地理
生物:
对生物课的学习不能按照数理化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习方法上应该和地理有点类似。数理化一节课上讲解的知识点不多,对一个重点知识会反复的在课堂上做题训练。而生物一节课上的知识点很多,可以不夸张的说,老师说得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一个考点。而且课时紧张,不能在课堂上巩固练习。所以课后的练习一定要认真做,有不懂的要马上问。
生物的题目从一开始就比较具有综合性,一个题目会涉及到许多知识点。这种知识点的联系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或者是补充的,很多学生不听课,自己看书,结果书看了,题不会做。也有学生上课只听课本上有的内容,课本上没的以为是不重要的,就没听。这些都应该避免。
学习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真进行观察和实验 。
3.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
地理:
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中国地理:可看这几方面的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地理的。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方法。
祝学习成功!
『伍』 地理生物如何学好
地理、生物这两科学习难度并不大。
生物属于理科中的文科,对于生物的学习方法,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霸都说学好生物,一定要对教材足够熟悉,对于教材中的大字、小字和图片,都需要熟记于心,但是不能机械地背诵,最好先理解,理解了之后该背的部分背得滚瓜烂熟,烂熟于心,提到哪个知识点,基本能知道在哪一页的哪个位置,如果能做到这些,生物一般都会学得不错。
地理属于文科中的理科,自然地理需要思维,识图能力非常关键。人文和区域地理要多背诵,然后刷题。
跟上老师的思路,了解学科特点,再加上态度认真,多背多练,这两门学科学起来并不难。
第一个问题:学好生物的方法
一.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
二.不要盲目记忆,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
运用方案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
3.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正确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直接观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征。养成写实验观察日记的习惯。
6.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7.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把想起来的主题不管顺序先随便记下来。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位置。按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
2)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3)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记忆。
8.不懂的题必须解决。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其他人。
9.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
1)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
2)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
3)以基本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
其他
1.时间比较宽松的时候,如假期可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开始重点学习。(相联系的部分也能培养兴趣)
2.平时利用网络全书查找不懂的事项。也谈生物学习方法众所周知,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科学,而且生命科学将成为将来决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科学制高点。学好生命科学,对于同学们在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中学阶段,我们如何才能学好生物学呢?
一、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同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和加减乘除运算,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既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二、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在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三、深刻理解重点知识读书做到“六个W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读书时要时时思考“六个W ”,这六个W分别是:Who(谁或什么结构)、What(发生了什么变化或有什么)、How(怎样发生的)、When(什么时间或什么顺序)、Where(在什么场所或结构中发生的)、Why(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大家在思考中经常将这六个W连起来思考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第二个问题:学好地理的方法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陆』 地理生物方面的几个问题
苏必利尔湖被称为第一大就是因为大咯,指面积大,就是平面大位于美国五大湖区.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的确是最深,但面积没那么大咯.
铁线蕨(记忆中是这个)
『柒』 一个生物地理学问题:什么是geographic template中文或英文解释都行,越详细越好,越快越好!
geographic template,相当于“地理大背景”,"地理模块"之类的,是生物地理的各种因子,如气候、水环境、土壤、等形成的一个综合性的高度有序的环境空间变化形式。所有的生物地理因子都受到geographic template的影响。物种多样性以及一些重要的生物进程,如物种进化、灭绝、迁移,繁殖等也都深受geographic template影响。
『捌』 初中生物和地理学习问题 哭啊!!!
http://learning.sohu.com/20051009/n240502842.shtml
http://hi..com/7268/blog/item/39ac8aecf879142662d09fbb.html
http://www.chinakids.com.cn/xxzl/html/?20679.html
http://www.ybxyp.com/html/2008-10/2515.htm
这几个应该能应付你遇到的情况。记得给分啊,呵呵。
『玖』 目前地理学中还有哪些难题呢
目前地理学中分化的分支逐渐有接近、统一的倾向。在当代科学的综合潮流推动下,现代地理学正处于新的综合阶段。但自然与人文的地理学实质性的融合仍需克服重重障碍,付出极大努力。
地生态过程概述
生态的观点是地理学的基本观点,地生态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地理过程。生态就其本意来说是生物与其所处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指包括了特定地域或环境中的全部生物或生物群落与物理环境(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任何统一体。在这个系统内部,能量的流动形成了一定的供养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后者特指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换。地生态的概念是生物学生态与地学观念的结合。地生态系统或地生态强调环境与生物之间的作用远甚于生物或生物群落之间的作用。首先地生态学总是从某一种特定的地域环境(如湿地、山地)角度来讨论生态系统的特性;其次,地生态学虽然重视生物尤其是人或生物群落的作用,但已不把它放在中心的地位,种群的动态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并不被特别地强调,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置于生物与物理环境乃至于外界干扰的相互作用上;再次,也许是最主要的,地生态系统分析中已经不注重甚至不注意营养结构,而把物质、能量的循环过程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并且注意分析由于这种循环形成的空间(景观)结构(由此代替了对营养结构的重视)。关于景观结构或空间结构的分析理论目前越来越多地成为地生态学的主流,以至于被特别地区分出来称之为景观生态,相应地,地生态系统就强调生物与环境联系并具有能量、物质流动形成的景观结构、生物多样性与地域多样性和物质循环体系的系统。这里地域多样性是由于能量物质流动产生的不断发生的地域分异过程的产物。地域可能被追溯下去到一定的最小单元,在这个追溯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地域与地域之间不断有类型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地域分异过程是递阶进行的而不是连续过渡的。地域分异性是地理学的基本规律。在地生态现象中,这种分异序列大致可以描述为:全球——自然带——自然区——自然亚区——(?)——土地系统——土地类型——立地(site)。立地是地域分异或地域生态分异的最小单位,一个立地内的土地环境的微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特征已不可再划份,但这并不是说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态现象已经不存在了;从生物学观点观察,土壤微生物与它的物理环境土壤之间仍然存在生态问题。我们认为到立地尺度以下,地生态过程已经终结了。上述系列是否被普遍接受是值得怀疑的。由于地域多样性存在,这种序列会被破坏。在一个山地环境中,从山脚到上顶出现了纬度地带性,它对应的是带,带以下已经进入了土地系统甚至于土地类型级别的分异。从全球角度看,亚区过渡为土地系统也似乎太快,所以笔者在这里插入了一个‘?’。形象地讲,地域的生态分异就象一根两端固定于自然带和立地上的弦,弦在振动中有多少个波腹与波节,与具体的过程和“材料”(环境尺度)有关,然而无论如何,波节的数量是可数个的或有限个的。
能量流与物质流在地生态过程中处于基本的关联系统单位的地位。我们将会看到,地生态过程的模型,基本上是由能量关联、物质关联的形式建立的。在绪论中我们强调,地理学的一种基本观念是热力学观念,在地生态系统中,这种观念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相反地在下节中我们可以看到种群模型缺少这种观念,这不能不说这是地理学与生物学或生态学的重要差别。在细节上,但是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生态学与地理学关于生产力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生物学生产力观念落实在群落或生态系统方面,强调群落实际的生产力。地理学生产力观念一般考察土地潜在的生产力,或者环境的统计平均生产力,如土地的光温潜力、荒漠初级生产力和河口初级生产力。在这方面一般的分析模型常具光合作用测度=f(限制因子的地域状况)的形式。
与能量流类似,地理学对于地生态系统物流的考察侧重于有生物量,或者侧重于有潜在生物作用的在地理环境单元即生态系统物理环境内的流动;生物体内的流动被忽视,生物间的流动并不被特别的强调。而目前地理学中,物流往往被赋于较能流更多的重视。在具体形式上,地理学或地生态过程更多地说注意水流及水对地域多样性的作用。其次注意地球化学循环;由此直接引发了对污染物在大气、土壤、水体中运动的重视。同时元素的迁移引起的地域多样性被认真的考察。这种考察一般是按环境类型和区域单元进行的,如苔原、泰加林、湿热带的元素迁移循环规律和在区域内划分出若干具有统一地球化学特征的地球化学省。
从地理过程角度、地生态物质循环被分成若干类型。目前理论上将地化循环分作气体型和沉积型,前者储存于空气和水中,后者储存于岩石圈和土壤圈中。这种类型的划分似乎还可以进一步深入下去。从区域的观点看,生态系统往往对物质的输入起到一个化学或物理状态转化器的作用,使得物质储存类型发生变化,即产生了地域多样性又维持了生态系统本身的运行。
生物与它的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只能哲理性地说明。一个生物体或群落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繁衍和发育,特定的地理环境提供给生物或生态系统以特定的能量和物质输入,从而也就约束了生物的发展范围和生态系统的运行。地理环境的约束作用,一般被分解为气温或积温,光热、水分、湿度、土壤、土壤或水体中的生物盐、大气成分,作为生态因子的火等。这些条件首先受气候决定;其次,由地貌决定。地生态分析一般也主要由这两个因子来划分地域生态类型或者说确定土地的基本类型。进一步地划分土地类型,则需要引用其它地理过程特征。土地类型识别并进而对土地的评价目前只能哲理性地与生态系统相联系。当生态系统或种群、群落处于稳定状态时,有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成立。Liebig于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状况的食物的量,”后来被称作Liebig最小因子定律。这个定律的进一步发展是耐性定律。耐性定律认为不仅生长所需的化学物质(“食物”)中相对的成分是生物体及生态系统发展的限制因子,而且光热、水等地理条件也会因某方面不能提供必需的物质、能量输入而成为限制因子。例如,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光、热条件是充分的,而水量却成了限制因子。实际上生物有一个生态学上的环境容许的范围,Shelford把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合并称作耐性定律。现代研究说明,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的耐性范围很广,而对另一个因子的耐性范围很狭,对所有因子的耐性范围都很广的生物一般分布很广,当一个种的某一个生态因子不是处在是适度的状况时,另一些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将会下降。经常可以发现,自然界中生物实际上并不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繁殖期通常是个临界期,环境因子最可能起限制作用。
由于耐性范围的存在,生物的地域分布呈现出限于一定空间范围的特征。牛文元(1989)实际上猜测这种空间分布呈正态分布的形式,因此他提出生态环境过渡带的宽度指标B为
B=x1-x2+3(σ1+σ2) (5.1.1)
式中,xi,σi分别为第i(=1,2)种生物种群或优势分布的中间位置和方差。过渡带的存在使得地域多样性和景观结构更为丰富。显然,关于生物种群或优势种空间分布的形式,还缺少科学的理论。近年来借助遥感观察和分析,关于地域多样性和空间结构、景观结构的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得到了发展(Zonneveld,Forman,1990)。
E.皮洛认为,生态学本质上是一门数学。这种观点虽显得偏颇,但是它恰当地指出了生态学中数学的广泛应用。生态(学)过程暨地生态过程,通常被大量的数学模型所描述。与前面三章的内容不同,生态学模型带有较多的任意成分,因为它们不象物理问题,可能借助大量观察和重复实验来总结普通规律。皮洛指出,任意地制造模型会带来对生态系统的误解,因此,模型的功能在于发现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Jφrgensen认为在生态建模方面需要注意二个问题:①自然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不可能在细节上描述它,没有模型是完全正确的。好的模型可能有助于我们从某一角度对生态系统的透视,并从中获得知识;换一个角度,需要新的摸型。②生态系统由很多相互作用的成分构成,必须认为其是不可约系统,这就要求我们以经验机理模型作为基本工具。为建模式,需要认识三个问题:①系统的特征;②我们将用模式于什么目的;③可以利用的技术资源。实际上,笔者认为上述讨论适合于地理学建模型,尤其是本章和今后几章的模型。
种群动态虽然不属于地生态问题,但种群动态常常是生态系统的出发点,并且它揭示的问题,如稳定性、平衡态等对分析其他地理问题很有意义,本章的模型部分先从种群模型开始,在种群问题讨论中,请注意有直接地理意义的生态经济问题。
最后补充说一句,地理学涉及的生态过程,决不限于地生态学领域,尤其是狭义上的。
『拾』 关于学习高中地理和生物的问题
地理和生物文理不搭啊,现在分开了么?
就生物而言,高中和初中断代较大,可以不用很刻意的去准备初中内容,认真踏实学好高中内容就好,
地理,自然地理方面,还是以初中基本理论为基础,还是些基本东西,印象中高中其实都有所涉及,而人文地理,初中的更是少之又少,
平常心,踏实,认真去做,肯定会成功,不要太多顾忌!
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