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中的景观学派
A.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所形成的四大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是我们期末人文地理考试题目啊,求解答呀
环境学派
(1)代表人物是德国拉采尔。拉氏的《人类地理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迁徙的作用;
(2)拉采尔的学生、美国森普尔女士在20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支配作用;
(3)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亨廷顿著《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
人地相关学派
(1)法国维达尔·白兰士,维达尔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自然和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2)白吕纳 白吕纳的观点更为明确,说“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 ,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3)美国巴罗斯,他认为地理学应该人文化,形成人类生态学。他同时也是地理学用生态方法参与实际工作的开创者。
区域学派
(1)地理学区域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赫特纳, 20世纪初李希霍芬及其弟子赫特纳提出了地理学的核心应是区域研究,赫特纳的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2)继承者是美国哈特向,他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部门地理学是起点、区域地理学是终结。根据赫氏观点,哈特向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末和50年代写了《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两本专著。
景观学派
(1)用发生学观点和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
(2)德国施吕特尔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景观学说,认为地理学的中心是对可见景观的研究。
(3)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索尔发表著名论文《景观的形态》,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位。
B. 自然地理学有几个学派,各派代表人物是谁
摘自新浪博客
一、人地关系学派
1.地理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拉采尔、森普尔、亨丁顿)
2.或然论/人地相关论:强调人在与环境的关系中是一种积极的力量。(白兰士、白吕纳)
3.适应论:强调应当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问题。(罗克斯比)
4.生态论:强调地理学是“人类生态学的科学”,旨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所作出的活动。 (巴罗斯)
二、区域地理学派
指出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研究地区间的差异性。代表人物有李希霍芬、赫特纳、哈特向。李希霍芬将地理学分为特殊(区域)地理学和普通(系统)地理学,并且他还将地理区进一步划分为:主要单元、主要区域、景观或小区、地方。赫特纳提出应注重空间分布及变化的研究。哈特向提出区域差异是区域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三、景观学派
指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代表人物有施吕特尔和苏尔。施吕特尔认为地理学应着眼于可见景观的研究,探讨未经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的景观转变成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文化景观的整个过程。苏尔则探讨人类按照其自身标准把地表改变成文化景观的问题。
四、区位论
主要有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经济区位论和巴朗斯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杜能农业区位论是为了寻求农业时代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韦伯工业区位论构建以运费、劳动力和集聚指向的方式,得出工业布置的区位理论。克氏的中心地市场、交通、行政三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及其空间模型,给出了地理学应用研究的新方向。廖什经济区位论研究需求圆锥,探讨区位应用。巴朗斯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结合俄国实际给出了地域综合体学说,丰富区位学说。
综上所述,人地关系是最基础的核心。区域学派研究的区域差异和景观学派研究的对可见景观形成过程和外貌变化的人类文化影响。三者的联系是互有交叉的。而区位论的意义在于探讨一些合理的模式来进行理论应用,而不仅仅是学说深入这么简单。
C. 景观学派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三、景观学派
指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代表人物有专施吕特尔和属苏尔。施吕特尔认为地理学应着眼于可见景观的研究,探讨未经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的景观转变成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文化景观的整个过程。苏尔则探讨人类按照其自身标准把地表改变成文化景观的问题。
D. 地理学最主要的几个代表人物
1.戴维斯抄是美国最有名望袭的地理学家之一,他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是美国地理协会的发起人,著有《普通气象学》、《地理论文集》、《自然地理学》和《珊瑚礁问题》等著作。
2.哈特向(Hartshorne1899—) 20 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地理学家,著有《地理学性质》(1939 年)《地理学性质的透视》(1959),被誉为里程碑式的著作,在西欧和美国被宣传为地理学奠基人观点的权威论述。
3.巴罗斯(Barrows1877—1960) 是美国地理学中人类生态学派的代表,曾任地理研究最活跃的芝加哥大学地理系主任。
4.鲍曼(Bowman1878—1950) 是美国应用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的代表人物。著有《战后新世界》一书(1921 年),该书一直是美国政治地理学最有权威的著作。
5.索尔(Sauer1889—1975)美国人文地理学中景观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地理学应研究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形成、演变、特征,而不在于研究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著有《景观形态学》一书。
E. 近代地理学几大学派的特征
环境学派
()代表人物是德国拉采尔。拉氏的《人类地理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迁徙的作用;
(2)拉采尔的学生、美国森普尔女士在20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支配作用;
(3)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亨廷顿著《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
人地相关学派
(1)法国维达尔·白兰士,维达尔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自然和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2)白吕纳 白吕纳的观点更为明确,说“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 ,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3)美国巴罗斯,他认为地理学应该人文化,形成人类生态学。他同时也是地理学用生态方法参与实际工作的开创者。
区域学派
(1)地理学区域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赫特纳, 20世纪初李希霍芬及其弟子赫特纳提出了地理学的核心应是区域研究,赫特纳的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2)继承者是美国哈特向,他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部门地理学是起点、区域地理学是终结。根据赫氏观点,哈特向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末和50年代写了《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两本专著。
景观学派
(1)用发生学观点和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
(2)德国施吕特尔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景观学说,认为地理学的中心是对可见景观的研究。
(3)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索尔发表著名论文《景观的形态》,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位。
F. 地理学区域学派和区位学派的特征与进展
区域地理学派
指出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研究地区间的差异性。代表人物有李希霍芬、赫特纳、专哈特向。李希霍芬将属地理学分为特殊(区域)地理学和普通(系统)地理学,并且他还将地理区进一步划分为:主要单元、主要区域、景观或小区、地方。赫特纳提出应注重空间分布及变化的研究。哈特向提出区域差异是区域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区位论
主要有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经济区位论和巴朗斯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杜能农业区位论是为了寻求农业时代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韦伯工业区位论构建以运费、劳动力和集聚指向的方式,得出工业布置的区位理论。克氏的中心地市场、交通、行政三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及其空间模型,给出了地理学应用研究的新方向。廖什经济区位论研究需求圆锥,探讨区位应用。巴朗斯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结合俄国实际给出了地域综合体学说,丰富区位学说。
G. 地理学主要学派有哪五个
生态传统与环境学派、描述传统与区域学派、综合传统与景观学派。
H. 景观的地学理解
地表现象;综合自然地理区;地理单元。
四大学派对景观的理解:
较为公认的有四大学派:专家学派(expert paradigm),心理物理学派(psychophysical paradigm),认知学派(cognitive paradigm)或称心理学派(psychological paradigm),和经验学派(experiential paradigm)或称现象学派 (phenomenological paradigm)。
专家学派强调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4个基本元素在决定风景质量时的重要性,以"丰富性"、"奇特性"等形式美原则作为风景质量评价的指标,也有的以生态学原则为评价依据.参与风景评价的是少数专家,他们在艺术、生态学及资源科学方面都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及加拿大等国的土地管理部门、林务部门及交通部门多采用专家评价方法进行风景评价.
心理物理学派则把"风景-审美"的关系看作是"刺激-反应"的关系,主张以群体的普遍审美趣味作为衡量风景质量的标准,通过心理物理学方法制定一个反应"风景-美景度"关系的量表,然后将这一量表同风景要素之间建立定量化的关系模型--风景质量估测模型.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小范围森林风景(如一个林分)的评价研究中应用较广.
认知学派把风景作为人的认识空间和生活空间来理解,主张以进化论的思想为依据,从人的生存需要和功能需要出发来评价风景(景观/生活环境).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地理学者Appleton,他在1975年提出"了望庇护"(Prospect-refuge)[17]理论,美国环境心理学者Kaplan夫妇提出"风景审美模型"("landscapereference model")[18,19]和美国地理学者Ulrich 的"情感/唤起"("affective/arousal")反应理论[20]。Appleton理论强调了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在其风景评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在自然环境中是"猎人""猎物"双重身份出现的。作为"猎人"他需要寻找他的"猎物",所以他需要景观能给他提供"庇护"的场。在Kaplan的模型中,不但反映了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在其风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反映了人是作为一种高智能的动物出现于自然环境中的。他不会只满足于眼前的生活空间(景观)的安全和舒适,他还要利用种种景观信息去预测、探索未来的生活空间。所以Kaplan认为,风景的质量决定于风景的两个特:"可解性" ("makingsense")和"可索性" ("involvement"),前者反映了人对于景观的安全的需求,后者反映了人对于未来的求知欲。Ulrich 的理论则融进化论美学思想和情感学说于一体,试图通过生理测试技术(如脑电图、心电图)来测定人对于特定风景区的反应和评价,从而克服了语言表达对风景评价结果可能带来的误差。
经验学派把景观作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历史的观点,以人及其活动为主体来分析景观的价值及其产生的背景,而对客观景观本身并不注重,如美国地理学者Lowental的一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