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自然地理学科试题

自然地理学科试题

发布时间: 2021-03-12 11:44:05

㈠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地理考研试题

地理学历年考研试题集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
一、概念解释(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地球表层 2沉积物的主要类型 3热量带
4水位与流量 5土壤氧化还原作用 6生态因素、生境与处境 二、简述题(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 2. 新构造运动的地貌表现 3. 三角洲的类型及其特征 4. 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5. 土壤的基本特点、功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自然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大势及其对农业分布的意义 3.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与"中国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与地理界线:(单、双题各任选5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 2季风气候区的界线 3自然区划 4内外流域分界线
5景观 6华北地区与相邻地区的分界线 7相、限区、地方 8干燥度
9综合剖面法 10对马暖流 11土地诊断指标 12三北防护林体系 二、简答:(1--3任选2题,4--6任选2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概述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类型 2. 区域研究和类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3.举例说明土地评价的种类(至少3种)
4.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5.举例说明土壤、植被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之间的关系 6.我国沿海的潮汐类型和潮波系统
三、综合题:( 1--2任选1题,3--4任选1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论述"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以及自然地理工作者在土地科学领域应起的作用 2.谈谈你所理解的"可持续发展"要点,试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3.就"南水北调"谈谈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区域效应
4.以中国一条旅游热线为例,分析其资源结构及环境影响,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 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然地理环境 2河流水情要素 3湿润系数 4气团 5生物的指示现象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基岩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
4流域特征及其对河流的作用
5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
三、论述题(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柯本的气候类型及其划分原则、标准与方法 2 风化作用类型及其机理 3论生态系统的功能
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15*4')
1.大气环流 2.径流深度 3.土壤肥力 4.太阳活动 5.相对湿度
6.地转流 7.气候 8.岩石圈 9.土壤缓冲效应 1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1.生物多样性 12.植物群落演替 15.荒漠化 二. 单项选择(5*4') 有关于enso的 ,剩下的忘记了 三.简答题(3*10')
1.关于地气辐射平衡方程,其中Rs, Qs, 和a 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2.关于全球水量平衡方程的,陆地和海洋的公式,含义 3.土壤成土因素分析的影响 四.论述题(40'共两题)
1.论述全球碳循环的自然过程,近200年来全球CO2含量上升的原因,环境影响和相关对策 2.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下列名称(每题5分,共30分)
1新构造运动 2内海 3大陆架 4牛轭湖 5生态幅度 6土壤相对年龄 二、什么是生态系统?试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5分) 三、试简述地球表层水分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15分) 四、什么是土壤?土壤资源具有哪些的特点? (15分)
五、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试运用人—地关系原理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简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25分)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
自然区划、干燥度、土地评价、大陆架、岩石圈、生态因素 二、什么是生态系统?试简述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15分) 三、试简述影响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迁移的主要特征.(15分) 四、试分别简述中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地理环境特征.(20分) 五、试举一例说明地貌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20分)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太阳常数 湖岸阶地 诊断土层 限制因素 径流利用系数 环境自净 二、说明中国季风雨带的进退规律,并用简图示之. 三、河流阶地是如何形成的,在野外如何鉴别.
四、试分析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五、什么是风化壳?试简述中国境内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类型及其分异规律?
六、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的基本观点,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地球化学过程和生物积累过程的对立统一关系.
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名词5分,共计40分)
1 干洁空气 2 风沙作用 3(地下水)硬度 4 流域 5 诊断层 6 基性岩 7 季风 8 生物多样性 二、什么是湖泊?试简述人类活动对湖泊演化的影响.(20分) 三、什么是生态因子?试举例说明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点.(20分) 四、试举实例说明地貌对地表物质能量迁移转化的影响.(20分)
五、什么是风化壳?试简述中国境内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类型及其分异规律.(20分) 六、结合你的学习与地理观察,试分析土壤圈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五大作用.(30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地遥学院 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名词5分,共计30分)
1.大陆岛 2.克拉克值 3.大气污染 4.(地下水)硬度 5.(植物的)生活型 6.生态平衡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试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20分) 三.试简述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理论之基本观点(20分) 四.试简述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迁移的主要原因(20分)
五.试比较分析中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地理环境特征(30分)
六.什么是土地利用?试举实例说明土地利用对区域自然地理过程的影响(30分)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圈 2地震 3鞍形气压场 4生态幅 5土壤自净能力 二:简述气候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三:什么是地表水循环?请简述地表水的资源与环境效应 四:请简述土壤在地球表层环境系统中的作用
五:根据你的学习和观察,请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及其原因 六:什么是土地资源?请根据我国的国情说明我国要提倡节约土地资源利用必要性
一、名词解释(3*5)
气团 河流均衡剖面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超渗产流与满蓄产流 团粒结构 二、简答(10*3)
1、简述水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2、简述影响地貌的因素. 3、简述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 三、论述(25*3)
1、青藏高原区(或者西北干旱区、或者东部季风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运用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理论,分析土壤形成过程. 3、任选一个地区,分析该地土地退化的自然与人为原因. 四、综合能力(10*3)
1、给出了流域面积、一次暴雨在该流域的平均降

㈡ 北师大自然地理学考研试卷题目的组成

身为一个高三文科生,这些东西,确实讲过,但是没记住

㈢ 自考本科自然地理学基础试题

专起点本科 5年制 也属于全日制 网络大学 升本 5年制 也属于全日制 在其他的就没有了 成考[电大] 自考 都属于学历教育 但不属于 全日制 ...

㈣ 考研 中科院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我的考研真题是在考研, 教育网上找到的,因为现在很多院校的真题都已经不专卖了,所以我们只能借助属网络,他们上面的真题比较全,还是免费的,我很喜欢他们的网站。和你一起分享:
各院校历年考研专业课真题汇总
不方便粘网址,怕说是广告,呵呵,你自己搜一下就可以!
希望这些经验对你有帮助!

㈤ 谁有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历年考研试题

2010年西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科、专业: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质学
研究方向:所有方向
试题名称:自然地理学 试题编号:605
一、名词解释(6分/题,共60分):
大陆岛、地域分异、气温垂直递减率、南方涛动、波浪、径流模数、滑坡、河流袭夺、沉积建造、生物群落
二、简答题(10分/题,共40分)
1、简要论述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简述气候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发育的?
3、简述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特征。
4、简述风化类型及机理。
三、论述题(25分/题,共50分)
1、试述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与圈层间的相互联系。
2、试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地理学背景与意义。
2011年西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科、专业: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质学
研究方向:所有方向
试题名称:自然地理学 试题编号:625
一、名词解释(5分/个,共50分)
1、温室效应 2、准静止锋 3、河口三角洲 4、雾凇
5、侵蚀基准面 6、准平原 7、径流量 8、自然区划
9、群落演替 10、脱硅富铝化作用
二、简答题(10分/个,共50分)
1、影响岩溶地区碳酸盐沉积的因素有哪些?
2、亚洲季风(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对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试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的作用。
4、简答河流泥沙运移的主要类型?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哪些方式或措施?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当前全球气候异常的表现及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结合你所学知识,试述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前景。

㈥ 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25分,每小题5分)

1、溶沟与石芽

溶沟一般长数米至数十米,宽0.05—0.5m,深.15—1.5m,其断面呈“V”型或“U”型。石芽顶部多呈平滑的形态。溶沟、石芽构成的棋盘格状地面比较常见,多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的平缓山麓地带。

2、径流系数

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3、沙尘暴

沙尘暴是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天气现象。西北地区的人们常根据沙尘暴出现时天色昏暗的程度形象地称之为“黑风”。

4、泥漠

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它形成于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这里是洪流从山区搬来的细粒粘上物质淤积的地方。变干时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

5、地域分异

景观作为一种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它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二、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5分)

丹霞地貌是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

(1)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又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主要指发育于中生代至新生代早第三纪的红色、紫红色砂砾岩为主,夹有泥岩、火山碎屑岩等,在流水及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的丹霞地貌。大约在1亿年前,山地隆起时,下陷地区形成山间盆地。周围山上的泥沙碎石被流水带到盆地内部沉积下来,形成了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及砾岩、砂岩、粉砂岩。由于当时地球上的温度比较高,盆地内部降水较少,形成一种高温、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环境,Fe2O3在沉积物中大量富集,成为赤红色。直到距今约3Ma以前,形成了一套厚度约数千米粗细相间的红色沉积地层,地质学上称为第三系地层。它是一套以河床相为主的洪积、冲积红色碎屑堆积地层(或以湖盆相为主的河湖相红色碎屑堆积地断裂及垂直节理发育。由于近水平岩层间岩性的差异,在陡壁上往往风化或侵蚀形成水平带状突起或凹槽,突起一般是坚硬砾岩、沙砾岩层位,较大的突起往往形成狭长平台,生长条带状植被带(草本、灌木、乔木),这种近水平的植被带在悬崖上有时多层出现。细软的泥岩、粉砂岩等多形成水平凹槽,较大的凹槽即发育成为岩洞。

(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是形成丹霞地貌的构造条件。受区域断裂作用和间歇式的振荡抬升,形成网格状垂直节理。流水沿节理下切并不断扩大,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形成高数十米至数百米的赤壁丹崖,组成不同尺度的方山、岩墙、巷谷、石峰、石柱等地貌形态。

(3)气候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一些砾石成分为石灰岩、白云岩和大理岩,分选性差,钙质铁质胶结。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雨水多,加速流水对岩层裂隙及节理的切割和溶蚀作用,从而形成奇峻秀美的丹霞景观。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多以台地和方山类型为主,而谷地多呈峡谷状。干旱的西北地区,在暴雨作用下,也可形成多种丹霞景观类型,由于风力可在岩壁上形成蜂窝状洞穴。有时在顶层有黄土覆盖,而被称为类丹霞地貌类型。

三、简述祁连山东段的垂直带谱(26分)

祁连山东段每增高100m,降水量增加28.6mm,年平均气温降低0.33°C左右,由此导致了气候特征、土壤、水分、植被、动物等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并构成了以下4个不同的自然带:

(1)冰雪寒冻垫状植被带。出现在海拔3800m以上的高寒地带,降水量>600mm,干燥度<0.49,年平均气温-1℃以下。植株低矮,覆盖度5%~20%。海拔4000m以上的祁连山峰因能拦截东南季风和西风气流两个方向的湿气流,降雨多,形成“冷龙岭降水中心”,年降水量达800~1000mm,多以冰雪形态储存。雪线高度在4400m,冰川末端平均高度4259m,冰川面积64.82km2。

(2)高寒草甸、灌丛草甸、森林灌丛草甸带。位于海拔2600~3800m之间的中高山地带。降水量380~560mm,干燥度0.49~1.5,年平均气温-1~2.6℃。其中,3800~3500m为高山草甸植被;3500~3400m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带,3400~2600m为森林灌丛草甸带。这里是干旱荒漠区的“绿色水库”,为水源涵养区,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线”。

(3)山地草原、荒漠草原带。主要是祁连山浅山区的山间盆地、石质低山,剥蚀丘陵地带和山前地带。海拔2300~2600m为山地草原,2000~2300m为荒漠草原。年降水量350~400mm,干燥度0.8~3.3,平均气温-1.0~5.8℃。

(4)山前温带砾质荒漠、半荒漠地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000m的低山山地、山前丘陵和冲洪积扇上部的砾质倾斜平原地带。年平均气温5.5~7.2℃,年降水量150~320mm。河流穿过本区时70%以上渗入巨厚的卵石层中,形成“地下储水库”。沿河人们引水灌溉开垦,形成山前冷凉灌溉农业区。

四、分析论述题(24分,每小题12分。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过程符合逻辑,综合运用知识)

1、分析说明如何进行自然区划

对每一个自然地理区域都可以采用向上而下的划分或自下而上的结合这两种自然区划方法。前者是通过对地域分异各种因素的分析,在大的地域单位内从上至下或从大至小揭示其内在的差异,逐级进行划分。后者是通过连续的组合、聚类,把基层的较简单的自然地理区域合并成为比较复杂的较高级的地域。前者通常采用地理相关法和主导标志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后者主要在土地类型制图的基础上,把地域结构上和发生上有空间联系的相毗邻的地域合并起来,成为具有完整地域结构的各个区域。这种方法简称类型组合法。

无论采用那种区划方法,首先都必须注意到地域结构的层次性,即存在不同等级的自然地理区域,确定各地域之间的层次关系,并建立区划的等级系统。其次,须重视各层次、各区域单位中的地域结构研究,即注意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物质和能量运动在空间上的联系性,以及其发生发展上的共同性。最后,根据上述的区域层次关系和结构上相联系性质和特点,确定划区的具体指标和标志,划出各区域的界线。

4、举例说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以厄尔尼诺现象最为典型。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每年都会出 现季节性增暖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那些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的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这种现象一般2—7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为半年到一年半。8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发生频数明显增加,强度明显加强,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的事件则是本世纪最强的两次事件。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当厄尔尼诺发生时,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洪涝灾害频繁;同时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发生严重干旱。它还会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到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因此,厄尔尼诺还常常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暖湿多雨;它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

㈦ 自考自然地理学基础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一)

(附参考答案要点)

一、解释下列名词(25分)

1、温室效应

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其中一部分热能向下投向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之为“温室效应”。

2、基座阶地

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阶地上部是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

3、顶极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等。发育在显域生境上的,与当地大气候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气候顶极。

4、灰钙土

它是钙积土的一个土类。是荒漠草原区的地带性土类。它是钙积层中具有石灰性反应、有厚淡色表层和变质粘化层、具有薄的腐殖质层的土壤。

5、沙漠化

沙(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二、说明下列诸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机制(30分,每小题10分)

1、山地可以出现两个极大降水高度带

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这一高度视山地的湿度、温度、方位和季节而异。关于极大降水高度,一般认为对同一个山脉来说只有一个,但也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极大降水高度,其原因有:(1)气流两次爬坡可以形成两个极大降水高度;(2)冰川风与谷风(valley wind)辐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极大值带;(3)鲜明的降水季节变化可能造成第二个最大降水高度;测点位置选择不当也可造成两个以至多个最大降水高度。

2、城市有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大量观测资料证明,在水平方向上,城市高温中心出现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城区,例如上海热岛中心位于徐家汇到外滩的旧城区,北京热岛中心位于东西长安街的城区南部。城市热岛与城市化程度(城市建筑面积、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以及城市的几何形状、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方式等均有密切关系。城市化程度愈高,即城市面积、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愈大,其城市热岛强度愈强。

3、黄土区无林

黄土高原的天然植被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受到人类的严重破坏,大部分地区都已不存在了。只是在一些山地还存在着天然植被,而且大多也都是次生的。这种情况,对黄土高原植被的认识与研究,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存在诸多分歧。黄土高原的现代植被,在渭河以北的黄土高原属于草原带的森林草原区。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的黄土高原上,草地和灌丛(灌木林)分布广泛,占据了黄土原的大部分面积。黄土的透水性强,黄土黏土矿物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这些因素使植物对水分的利用率大为降低,不能保证林木群体的生长,这是导致黄土高原显域生境植被趋于草原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黄土碳酸钙含量高达10%~20%,加之土壤pH值高,均会影响乔木生长。因此,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如果不是黄土,而是另外的成土母质,植被就会有很大不同。这是某些水热条件相似的地方,黄土区无林而石质山区有林的重要原因。

㈧ 自然地理学试卷, 求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回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答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2.黄道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相交的大圆。
3.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着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
4.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5.赤道低压带又称“赤道辐合带”、“热带辐合带”、“赤道无风带”,是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间气压最低的带区。
二、不定项选择题
1.D;2.A;3.C;4.BCD;5.ABCD;6.C;7.B;8.A;9.C;10.AC
三、读图题
1.D、C
2.盆地、山地

㈨ 谁有伍光和版自然地理学期末试题

我们大一学过,但是每个老师出题不一样啊!

㈩ 北京师范大学2015考研自然地理学(807)真题试卷

北京师范大学相关信息,

可上学校研究生院官网,

或所报专业版之二级学院官网通知公告专栏查权看。

北京师范大学,

由教育部直属,

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

位列“211工程”、“985工程”,

入选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设有研究生院,

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