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思维的训练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思维的训练

发布时间: 2021-03-11 22:28:29

❶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包罗万象,从地球、地图到大洲、大洋,从地形到气候,从世界各国概况到中国各地民风民俗,其中的内容与数、理、化、语、生、政、史等学科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在高中教学中,通常把它归为文科一类.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认为地理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散,学起来很吃力.事实上,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充分的运用理科的教学思维并把它转变成地理思维.而地理思维就是地理事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广阔性的特点.这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一条主渠道,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❷ 如何在高中地理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动力,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不会畏惧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地理教材中包括很多比较抽象的地理理论,如果学生对地理不敢兴趣,那么他们在接受和理解这些知识时,就会感到痛苦,学习效率不高。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那么他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这种力量支撑着他们对地理知识不断深入探索,使地理水平不断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还要使他们的探索是主动意识下进行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以一种积极的正面的精神和态度面对地理知识。
二、动手画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需要把理论知识和地图进行联系,通过地图来加深对地理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在地理教学中,地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利用地图,让学生把地理知识反应在地图上,让他们通过地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会看地图,能把不完整的地图填好,能画出要求区域的地图,能从地图上得出地理区域的各种特点。通过地图的使用,能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有助于知识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画图基础之后,要求他们对地理文字描述画出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在地图上形成直观的认识。既要锻炼学生观察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导学法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是让他们自学地理知识,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向地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中,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提升思维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来促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运用正确的学法来提高学习能力和对地理的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意识。
途径1:学会提炼规律。高中地理中有关地理规律的内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地质演变规律、城市演变规律等。如果能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或演变方面的规律提炼,则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途径2:学会学法总结。要善于对习题进行归类分析,细心揣摩答题思路,精心总结解题规律,认真解剖思维障碍,从而能够得出每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从中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超越。
四、启发思维方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还能够对地理思维能力和各种地理思维方式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并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则能够促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分析问题。在这种思维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发现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迅速提高思维品质,进而还有助于学生逐步摆脱僵化的思维模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整合知识,建立地理认知结构
在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时,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回想学过的地理知识,通过知识再现,达到使新旧知识进行衔接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了联系,形成了一个新的知识链。运用这种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的探索时,积极主动地运用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获得的方法和经验。在不断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把高中地理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把新旧知识融合到一个知识体系中,形成一个纵向的知识系统。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索时有理论依据,能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和地理水平获得更大的提高。
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提高学生在地理运用的创新性,就要不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高中学生由于其发展的心理特征,具备一定的逆反心理,对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会反感。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把培养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要地位,让他们感受到通过自己主动学习的成就感,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探索。

❸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 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意义
1. 符合地理学科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于地理学科能力、地理理念十分重视,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也即学生的核心能力与认知能力。地理学科核心能力指的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实质,就是不断提升其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能力的基石。在地理课程内容中,随处可见综合思维的落脚。而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学生综合思维的试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常见的设问多为“评价……条件、措施、影响、危害等”“分析……原因”等等。
2. 是地理学科自身价值得以发挥的重要途径
地理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及研究对象,这也是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作为跨门类、跨领域、跨学科的复杂、综合学科,地理学科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有更重要的价值。通过培养高中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可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特殊价值,让学生对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深刻内涵有更深体会。如俄罗斯境内有两个著名港口,其中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却每年有半年结冰期,但货物吞吐量比摩尔曼斯克港大。要了解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学生就必须综合运用地理位置、气候、洋流、人口分布、开发历史等许多知识才能分析出这两个港口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措施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地理学习中同样如此,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各项知识,顺利实现教学互动,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才可逐渐提高。因此,教师应改变常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地理教学的特性来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同时,教师应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难懂的知识点寓于音频、视频、图像及图片,为学生生动而立体地展现出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更高,注意力更集中且思维更加活跃,同时学生可将抽象知识和直观事物结合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 构建整体性思维,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联系性、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一般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忽略。教师应将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中心,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注意多样性、基础性、可选择性,以全面、整体视角来分析教学内容,精心选取对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有利的内容,并确保教学内容兼具时代性与科学性。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三方面来入手:
(1) 对各要素间关系深入分析: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之间是诸多要素共同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一个要素的变化可导致整体发生改变,因此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时,应注意把握地理要素分析的视角。如在讲解黄土高原相关知识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资料,在课堂上讲解水文、土壤、植被、气候、地貌等各种因素的特征,并对各要素间关系予以综合分析,使之认识到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因素是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易造成水土流失等,导致地表受到严重侵蚀;也正因为土壤易侵蚀且肥力下降,因此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这样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可让学生逐渐把握地理综合思维的方法。
(2) 引导学生自时空综合角度分析地理事象:教师可借助地理内容的时空综合性,引导学生形成综合思维。如在世界城市化进程讲解中,自时间维度看,各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均是S形的趋势,不同发展阶段中,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及其表现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同。通过引导学生从时空综合分析角度来了解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特征,可让学生更好地预测不同国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 基于地方综合教学来解释人地关系与地理特征: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人文要素及自然特征,其组合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为学生展开地方性解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视角。如在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学习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对当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进行分析,并给予未�砼┮捣⒄狗较虻胤叫越馐停�同时指引学生将这一思维方式迁移到我国其他地区的区域分析中,让学生逐渐养成综合分析的习惯。
3. 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借助提问艺术,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不断加深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使之主动培养综合思维,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笔者在为学生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一课后,设计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针对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情况,若你是相关部门负责人,应该要采取什么措施与政策呢?”学生带着这一问题,主动思索,可以开展更加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学生不仅能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锻炼自身综合思维能力。

❹ 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❺ 急求‘论中学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的资料,哪位大哥大姐帮帮我 啊,谢谢拉

地理智能及其培养途径
一、地理智能及其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般地说,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性”。如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可表现为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力等各种认识能力。智力则是“指人能顺利从事多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识能力的有机结合,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通常所说的地理智能,实质上是指一般认知能力和智力在地理学习中应具备和体现出来的能力和智力体系。
地理能力体系可从多角度去考察。从认知心理角度说,它可包括对地理图表、实践的观察能力,对地理事物及其讲解的注意能力,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记忆能力,对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及其空间分布的想象能力,对地理事物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以及在学习地理中所表现出的创造能力。从操作角度一言,它又可分地理教材的阅读能力,地图和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绘制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地理测验中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口头或书面的表达能力,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等。这两种地理能力体系的关系是,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即地理学习实际操作能力是依赖于认知这一最基本的能力体系。
地理智力是指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反映的以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地理能力的结合以及思维的品质。这里所说的思维品质是指学生的比较、推理、归纳、分析、综合、评价、创见等思维活动过程的速度、策略和正确性。它是学生地理智能的核心。地理思维能力的强弱既有赖于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中得到发展,又能反作用于各体系地理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要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呢?其主要意义在于:
(一)对学习、掌握地理知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地理知识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的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地理智能对掌握地理知识有着能动作用。地理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有密切内在联系的整体。各册地理教材不仅每章知识内在联系紧密,而且章与章之间也密切联系,以高中地理第一章为例,从章内联系看如:太阳系各类行星的特征与它们所处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地球之所以成为九大行星中唯一存在生命的球体,又与地球的特征、位置、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等使地球在运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地理意义等。从章间联系分析如: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到大气水平的运动、气旋反气旋的地面风向、洋流的流向等;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情况等则影响到行星风系的形成和季节移动,进而影响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自然带的形成、植被、动物、水文特征、土壤、地貌形态都被打上联系的“烙印”等等。要认识这样一个有着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的整体,光靠记住一些地理概念、事实、规律、原理的孤立表述,是远远不够的。而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地理智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对上述例举的知识可让学生通过对相关地理图表的观察,对有关教材的仔细阅读,对各地理概念的比较,对空间分布的想象,对这些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推理等,去把握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在这之中,教师对观察、阅读、比较、想象、分析推理等指导得越得法,则越有利于学生将这些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巩固的、有利于后续章节学习的认知结构。
(二)是地理教学实现“三个面向”的需要
从现代生产和科技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革新、创造发明的项目增长速度异常迅猛,世界知识总量每隔七年至十年就翻一番。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如遥感技术的应用,计量地理的发展,计算机模拟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过程实验的实现等等,新知识层出不穷。面对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用陈旧的教育观点,只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会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激烈竞争“四化”建设的需要和今后的激烈竞争。为此必须在教学中在加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他们在离校后,能独立地阅读地理书籍,熟炼地使用地图,不断地接受、处理、分析地理科学的新信息,不断更新地理知识体系并能应用它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地创新。这无疑有利于地理教学落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
(三)能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
如前所述,地理智能是一般能力和智力在学科中的具体表现。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它又影响着一般能力和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在中学阶段,初一年级就开始设置地理课程,因此这种影响作用尤为明显。如在地理教材中含有许多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素材――地图、地理图表,抓住观察力的培养不仅会促进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观察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地理教材是富含着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这些思想教育能否落到实处,与在地理教学中能否重视智能的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这些教育中无论是感情或是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和确立,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赖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的高低。所以说发展地理智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和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
(一)正确处理地理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智能因素
一方面当前学生所使用的这套中学地理教材具有内容多、知识涉及面广、有相当深度的特点。对六册课本随机抽样45 段教材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平均每分钟内要了解1.3―2 个地理概念,熟悉1―1.5 个地名及地理分布,接受1.5―2.3 个其他专用名词,掌握1―1.4 个由地理概念、地名等组成的地理知识。这还不包括对抽样段落的附图、地理事象间因果关系的分析。其中高中地理容量最大。而教学计划中,地理课时少,课时间隔时间长,一般又要求作业在课内完成。况且全国各地学生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材不经过处理,教师是很难摆脱面面俱到、一讲到底的局面。
另一方面,地理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地理智能因素: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人类生产活动之间、经济部门和经济部门之间、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都充满了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这些教材内容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关系又反映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差异性的特点。所以地理教材本身的特点又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必须深刻地揭示这些联系和制约。而这个过程只有建立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地理教材和地图、地理图表,通过比较、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过程的一个极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个过程的实现,众所周知它是需要占有相当比例的教学时间。因此,要在地理教学中既要加强基础,又要培养和发展智能,则一定要正确处理地理教材。经多所学校长期的实验证明下列处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第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善于抓住关键,分散和解决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理解、掌握的难点。使课堂能围绕重点展开教学,防止面面俱到。
第二、在充分研究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全部教材按“高难度和量力性统一”的教学原则,剔除教材中超越学生实际水平并经他们努力又达不到的教学内容,同时外迁一部分较为孤立的、学生易懂的内容,供学生课外选学。
保证课堂教学能向“少、精、活”方向发展第三、将教材中文字系统和地图、地理图表系统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地理知识各级认知过程尽可能在地图和地理图表上进行。
第四、教材处理后的容量以教师讲解、分析等所占用的时间与学生课内练习、讨论的时间以2∶1 为宜,即后者每节课内总计的时间一般不低于15分钟。
第五、重新组织教材,加强教材的内在联系,形成既有地理特色又能符合学生认识的“教学思路”。
第六、适当补充与重点教学内容有关的、必要的趣味性、知识性、信息性的新材料。
教材经过这样调整处理之后,课堂内教学时间变得充裕起来,能力得到一定程度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而教学时间的充裕对进一步加强智能的培养和发展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重视和抓好地理概念的教学,为培养和发展智能打好基础
地理概念是前人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知、理解、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反映地理事象的本质、全体以及内部联系。它使学生在没有直接经验到大量地理实践活动的条件下获得的抽象观念。这些概念是学生认识、区分不同地理事象的依据,也是用以同化和接受新地理知识的固定点(附着点),是进行地理思维的基础。以某地气候成因分析为例,要让学生分析此问题对,则必须要让他们对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对每一个因素怎样影响气候又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还要分清这些因素对特定地区影响的主次作用。对每一影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又涉及到许多概念,如认识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是建立在对纬线与纬度、北纬与南纬、地球形状、地球公转及特点、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及季节变化等一系列概念和事实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对其中任何概念的不熟悉、不理解都可能导致分析等思维过程的“断路”。由此可见概念教学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智能来说是具有关键作用的。
所以要充分重视地理概念教学。抓好概念教学主要做法是:
1.准确把握地理概念的关键特征
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教学经验证明,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越容易。
因此,在地理概念教学中可以采用扩大有关特征的方法促进教学。如“季风”
教学中,应突出大范围地区内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这一关键特征,并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这一特征来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如一个大范围地区冬季盛行风向是偏北风,夏季无盛行风向,这种情况算不算季风等等,扩大地理概念关键特征时,要注意科学性。
2.通过观察地理表象来形成概念
许多地理概念,在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分析一些地理表象来归纳出概念,认识其本质特征。如“褶皱”概念形成前,可出示一组地层图:有不同岩层组合的水平状地层多幅图,有不同岩层组合的地层呈波状弯曲变形并程度不一的多幅图(这些图的地表状况可各异)。让学生观察这些打乱次序的挂图,通过分析比较辨认它们本质特征上的差异,摈弃非本质的差异,讨论归纳出“褶皱”这一概念的表述。由这一办法所获得的概念,由于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又经抽象思维活动,常常比较深刻且记忆得持久牢固。
3.在比较中落实概念教学
地理概念教学中要切忌孤立地进行新概念的教学,特别是对同一类的概念,如经线、纬线,经度、纬度,夏季风、冬季风等。对字面含义比较接近的或互相包容的概念,如水力资源、水资源和水利资源,土地资源和国土资源等,尤其要采用在比较中去理解认识新旧概念的实质及其区别联系。例如:当讲到国土资源时,先应复习土地资源的概念,回顾其本质特征,再学习国土资源的概念,这样既复习了土地资源概念,又通过两者比较,抓住了两个概念本质特征的联系和差异。
4.正确和通俗地解释教材中无文字说明的概念
在教材中,除重点内容的地理概念外,还有大量的一般的地理概念或其他学科的名词概念,如“山脉走向”、“大陆性”、“海洋性”、“经济作物”、“纵波”、“横波”、“软流层”等。这些名词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般无文字解释。对此,教学中如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一些必要正确、通俗的注释,会给学生认知教学目标带来障碍,自然也等于抽去了培养发展智能的一部分基础。
(三)应用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记忆能力
记忆是智能活动的“仓库”和基础。因此学生对地理事象记忆能力的大小,将会影响到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也会影响到智力的发展。试想,如果学生对必要的地理概念、事实、原理、规律等不予以记忆,那么观察、想象、思维、表达、创造等怎么能进行呢?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应用多种方法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当然这里所强调的记忆,是指学生对地理事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和再现,而不是让学生生吞活剥、死记硬背。
1. 应重点记忆的地理事物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学经验和研究表明,至少以下几类地理知识应予以重点记忆:
(1)地理概念的内涵,特别是概念的关键性特征;
(2)主要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情况;
(3)地理事象及其关系,如自然地理环境由太阳辐射、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又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等,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于气候要素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又如何等。
第(1)、(2)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的基础,第3 部分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及其速度、策略等的必不可少的依据。此外还可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一些其他记忆要求。
2.培养和发展学生记忆能力的主要办法
(1)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自觉性,明确识记目的
由于记忆效率首先取决于识记的目的是否明确。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对每一重点内容应说明其在全章中的地位及与后续章节学习的关系,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识记这些内容。如分析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结果时,尤其要指出“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向”这两条结论的学习意义。同时对重要的地理知识要提出比较精确的识记目的,如讲地球自转偏向力时,只讲“受地球自转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这样的识记要求显然是不够精确的,应加上:“面朝着水平运动物体前进的方向”这个条件来分析偏向,这就有了精确的识记目的。这样使学生对所要求记忆的内容,不仅当堂易于识记,且有利于保持、再认和重现。
(2)力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若要记得,必先懂得”。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知它,比较牢固地占有它。理解越深刻,则记忆也越牢固。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对要求重点记忆的内容,尽可能地不惜费时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它。如要求学生记忆一个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的年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就要分别讲清纬度、地势高低是怎样影响气温的,要讲清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大气环流和气团性质又是怎样影响气温的。又如对潜水、承压水的概念,要利用示意图,通过比较来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找出各自的关键特征去加以记忆等。对空间观念比较强烈的地理概念、事实,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则可多使用模型等教具进行演示。
(3)充分利用联想规律,提高和发展记忆能力
所谓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地理事象总是互相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各种联想来帮助记忆。对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地理事象,可由此及彼形成接近联想,如由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联想到北美洲的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分布及地壳运动的特征。
对特点上相似的地理事象,可由此及彼形成类似联想,如由德国鲁尔区煤铁复合型的工业布局联想到中国鞍本工业区、苏联乌克兰南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工业布局类型。对有对立关系的地理事象,则可由此及彼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冬季风的源地、性质、风向和影响等联想到夏季风的有关特征和作用。对有因果联系的地理事象,则可由此及彼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美国圣弗兰西斯科的地理位置、所处气压带和风带及季节变化位置等推知该市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农业生产情况等。这样既可减轻记忆的负担,又可大大提高记忆的容量,记忆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培养。
(4)地理事物分布的记忆要尽可能与地图相结合,与填图练习相结合。
通过地图进行比较,记住各类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和规律。
(5)以旧引新,以新带旧,不断复习是巩固识记、减少遗忘、培养和提高记忆能力很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地理学科具有课时少、课时间隔时间长及一般不留课外作业等特点,而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这些特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关系,即尽可能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而讲新知识又不忘记联系运用相关的旧知识。同时要处理好及时复习和阶段复习的关系。这样才能使记忆具有长期性、有效性。
此外,还有许多记忆方法,如编一些顺口溜、歌曲;给无联系的地理事物加一些人为意义等,值得作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四)充分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能力,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地图和教材中地理图表,是各种地理事物在时空分布上形象、直观的概括。它们不仅可以告诉学生许多地理知识(包括课文上有的或没有的知识),也可以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还可以找出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如从一幅带经纬网的澳大利亚地形图中,可以直接读知该国的地理位置(所跨经纬度)所临海洋,地形单元,城市分布等以及区域特征和差异;可以将这些知识与该国在风带、气压带中所处的位置、地形与气候的关系、一些气候类型的成因知识等相联系,推得该国气候特点、类型及分布的知识;可由气候、地形推得该国的一些水文特征、植被类型等等。一幅内容简单的地图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一幅内容丰富的地图或专用地图所包含的内容了。但上述这些内容的获知是要求应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思维才能实现的。所以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过程实质上不仅是将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图能力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
读图和思考题相结合,是提高培养和发展智能的有效方法。
读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办法是指从读地图和地理图表的目的出发,编制一组精心设计并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如读“一月平均气温”图时,可编制这样一组思考题:什么是等温线?它有什么作用?
(属复习,强化认知新知识的基础)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平均气温相差几度?
读一读基隆、武汉、天津、兰州、乌鲁木齐等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几度?(属能初步读懂、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基础)比较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图,哪张图上我国东部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查一查哈尔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查一查黑龙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属结合教学本质内容,让学生在图上发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0℃等温线分布大致与哪些山脉、河流相重合?该线南北冬季自然现象会有哪些差别?我国东部地区等温线分布的延伸方向与纬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4℃等温线从东往西延伸至四川盆地时为什么会向北凸出?(属发散、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动机)这样做法宗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即调动学生观察等感官活动和大脑思维的积极性,其效果是既落实了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了读图分析图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步骤,又使学生增强读图和分析图的实际能力,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先后的发展。
为了使读图和思考题相结合能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智能,应遵循下列几点主要要求:(1)思考题的编制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符合班内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跳跃式思维、急于求成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思考题一般组成结构应是:读懂该图的关键基础知识;初步识读该图;思考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题目;指导学生思维得以发散的题目;思考与后续教学内容有关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结构中每一部分题目多寡,视学生实际、地图和地理图表内容、教学时间松紧等因素而定,不必千篇一律。但重点应率先保证前面三部分题目的落实。(2)题目在设计时要力求贯彻科学性、准确性等原则。所以对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修改,逐步趋于完善。第一次使用时,最好对某一张图提出的某一个问题能编二三个备用,在必要时(即学生一下不能领会某题意)可从另一侧面将问题提出或补充说明。(3)对每一题目内含的培养能力具体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前述读一月平均气温图中的思考题的能力目标,有的属记忆前述能力、有的属观察能力,有的属形象思维能力、有的属抽象思维能力等。这样逐一分解能力目标的累计,有利于教学中处理好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具体目标与确定的智能总目标之间的关系,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和阶段性。
(4)多种相关地图和地理图表应对照、比较使用,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非洲气候类型图”时,可将该图和“非洲地形图”、“非洲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非洲在风带中的位置图”等结合,来认识非洲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又如读“6 月22 日和12 月22 日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图时,可与“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地球的公转”图相对照、比较等。通过相关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对照比较,使学生得到启发,易形成考虑问题思路,把握和提高读图和分析图的方法及能力。(5)要充分利用地理图表,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结论。如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九大行星按其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给构特征可分三大类,各类主要特征以及形成这种特征的基本原因。又如通过读“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让学生思索并归纳我国农业结构特点及不合理特性的成因等,由于不是照搬教材已有结论来认识问题,不仅可将基础知识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又可学会使用地理图表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❻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任何压抑和干扰都会使思维受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体会心灵自由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意外着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熟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好的贯彻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意外着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积极参与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二、创设积极地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1.运用漫画、精美照片,形象生动。地理学科的有些内容单纯用语言是难以表达清楚的,运用地理漫画形象生动,增添可读性和亲切感。一些枯燥的地理问题,通过地理漫画的形式来表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与兴趣,使其在讨论中获取地理知识。通过他俩的对话所营造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欲望。在讨论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初中教材中有两个卡通人物:玲玲与贝贝,他俩经常讨论一些有趣的地理问题,比如观测北极星、东西半球的判定等。通过他俩的夸张表现来展现其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越是这样的内容,越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本中精选了许多精美照片,更加突出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事象,充分合理地使用照片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手段。比如“荷兰的风车”、“热带荒漠景观”、“莱茵河”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按照人本主义理论,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而这种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体现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地理学习的主要目的并非保持和再现知识,而是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即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作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关注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他们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进行分析阐述,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丰富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气温的测量时,教材提出“有时候,我们的体感温度与天气预报中的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会有明显的差别。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在学习主要降水类型时,让学生结合降水的形成条件,说一说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冷饮后,会在容器表面形成大量的水珠的原因等等,真是举不胜举,信手拈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意识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不仅学有所用,让学习变的快乐而有价值,同时也激发了思维的兴趣,锻炼了思维能力。
3.巧设悬念,追根求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悬念,给学生一个期待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活跃的教学气氛。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有意将本节的重点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带着困惑去学习。像在讲“热力环流”时,让学生观察“鸡蛋汤”的“热气”,可以看到“受热上升”有迹可寻。随着热气不断升腾,引导学生联想到其他“受热上升”的实例。将小吃碟放在“热气”的上方,一会儿便在小吃碟上凝结出了小水珠,引导学生讨论:空气在上升运动中,如何形成降水?这一系列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可以避免因疲劳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保障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多采用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学生应针对地理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来设计教学过程:
“提供一个背景 提出一个问题 收集一些材料 组织一些活动 得到一点启示”。
例如,在了解某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时,可采用读图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亚洲和欧洲”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亚欧大陆轮廓”、“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等一系列地图,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区域人口、国家的分布等。
总之,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存在于学科教学,它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特别是地理教学,更要重视学生“地”的概念形成和“理”的逻辑思维,以及与地理位置密切联系的知识要的推理,这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之所在。只要我们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学将会大放异彩。

❼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而中学地理教材既包括自然地理,又涉及到人文地理,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维活动往往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教师要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讲经纬线方向时提出:“一个人沿某纬线一直走能否回到原地?为什么?”“一个人沿某经线一直向北走能否回到原地?为什么?”又如讲青藏高原时提问:“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为什么气候天寒地冻?”等等。这些问题学生都很感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最有兴趣的时候也是学习状态最佳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设置一定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理解和掌握概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2、 密切联系各种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使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
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规律是从生动的直观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由于中学生年龄和见闻的局限,很多地理事物和现象学生是从未感知过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向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感性材料,联系学生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并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直观形象思维通过积极的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和原理。如在学习季风形成时,提问“盛夏的中午、傍晚游泳时在水中和岸上各有什么感觉”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经验,理解海陆热力差异,推导出季风的形成。
3、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教材的内容有不同的属性,在学习中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采用不同的思维形
式。由于中学地理教材是以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材料为主,因此,地理教学中就要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多种,地理教学中最根本、最常用、最重要地方法是比较法及分析综合法。
比较方法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极其广泛,无论地里表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和掌握及地理事物的分布、演变、数据、景象等教学,都离不开比较法的运用。它可在学生已知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未知的地理事物,有助于学生认清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明确地理事物发展的过程规律: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对大陆冰川和山丘冰川的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农业的对应比较等。
分析综合法是地理教学运用广泛的逻辑思维方法之一。分析就是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认识和研究的逻辑思维方法。综合是把地理事物各个要素或各个方面的特征综合起来考虑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的目的在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综合是要揭示地理事物的总体特征。分析和综合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分析的基础上才有综合的可能,只有通过综合才能透彻地理解地理事物各个要素的总体特征,从而获得正确完整的地理知识。
4、 充分利用地图,培养读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要研究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及他们的相互关系,立体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利用地图。地图是无声的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地理教学的工具。地图是各种地理事物在时空分布上形象直观的概括,运用地图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他不仅可以告诉学生许多地理知识,也可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还可以找出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如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气候图”,看东西岸气候类型的差异,然后结合地形、气压带、风带、洋流等分布图,分析其差异的成因。这些内容的获得,是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是要通过学生积极思维才能完成。所以指导学生运用地图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图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
5、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表现为学生能依据地理规律,对新的地理问题进行独特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摆脱教学中习惯性认识的束缚,开拓思维,挖掘教材中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意识的因素和材料,抓住教材中“扩点”、“补充”、“延伸”,进行创造思维训练;抓住教材的“异点”,进行扩散思维训练;借助插图、附图,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进行“一题多解”和“一解多题”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要勇于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鼓励学生质疑提问,探索求异。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形成开放的课堂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密切联系实际,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大胆尝试,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收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教学效果。

❽ 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的地理现象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对事物的观察中得到锻炼。地理形象思维不是转瞬即逝的灵感闪现,而是可以切实存在于日常教学中。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对于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很有帮助,对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认识事物、解决问题也是大有裨益的。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通过具体实物和图片影视资料立体直观地呈现地理形象;(2)借助教师高超的语言优势,描绘具体的地理情境;(3)整合地理中简洁丰富的线条符号和示意图形,再附上一些说明文字,将特定的地理知识内容形象化图示。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形象内容资料,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
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尚未发育完全,其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附着形象思维的诸多资料,把有关地理事物直观地表达出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主题作业”对学生施以点拨、提示,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意识。如,在讲授“黄河水系”章节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幻灯片,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黄河在流淌过程中,流域面积的变化,让学生在直观视觉中进行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对水产及野生动物保护等相关章节进行讲解时,由于涉及知识众多琐碎,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难免会出现内容交叉混乱的情况,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缺乏生动的感官刺激,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幅提高,效果也会出现质的飞跃。如,在向学生“推销”野生动物时,本来学生就对野生动物缺乏一定兴趣,更谈不上去主动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将生活中的点滴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就变得轻松多了,学生在此过程中,思维活跃度也会得到一定提升。
四、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都会从与地理相关的旅游、动物群体等多个角度作为切入点,迅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主要形式就是在看似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挖掘某种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诸多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思维能力培养的触角延伸到课堂的各个角落。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