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地理过程的教学

地理过程的教学

发布时间: 2021-03-08 10:35:16

㈠ 如何理解地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新的教学理念是:教版是为了不教,如何科学地权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整个教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又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

㈡ 地理课堂教学如何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中地理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专形成属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故答案为:(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㈢ 地理教师教学,备课过程中的哪些做法

地理备课组活动是校本培训,加强地理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载体。备课组建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地理教学质量。如何开展好地理备课组活动,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形式求规范
1、有计划、有总结。
每学期开学伊始,备课组长制定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教学计划、进度等。安排本学期校级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的开课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安排每次的期中、期末的复习题的编制及命题工作。在期中与期末做好试卷讲评、质量分析,并做好本学期的教学、教研总结。
2、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
每周要有至少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每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主讲人。备课组长提前一周通知主讲人进行准备。集体备课前一天,主讲人写好“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交给备课组长审阅,并且每次都要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内容为:时间、地点、主讲人、参加人员每位组员发言内容。
3、有明确的主题。
针对地理教学突出的问题确定备课组活动的主题,这些问题是教师们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而且是仅凭个人努力难以解决的。备课组成员针对活动主题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力求解决问题,解开困惑。
4、有完善的制度
教案要求项目完备,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统一作业类型、项目、数量,规定好备课组成员听课的节数及公开课的节数,开展好听课后的议课活动,备课组长对各项活动要有检查记录,反馈情况。
二、内容要有效
1、谈教学反思
课后,开课老师先谈谈课堂上有哪些精彩之处,说说自己在哪一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够到位,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大家一起研究解决的策略。
2、梳理本周地理教学的重、难点
备课组的老师,在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认识和把握上,可能存在异议,我们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梳理出教材的重、难点,然后集体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学法、备教学过程、备教学评价,落实“三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方案、统一考查。
3、研讨教育热点话题
我们老师都订有一些教育教学杂志,如《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等,凡与我们的教学息息相关的,都可联系自身来谈谈自已的学习收获,这样即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又夯实了教育理论基础。
5、交流外出教研和反馈情况
珍惜每次外出教研的机会,要准时参加,认真学习、交流、体会。回来要在备课组会上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项目显特色
1、开通备课组活动网站。
同备课组的老师可以通过网站这个交流平台获取相关的信息,也可以把要发表的文章、试卷、习题、等内容挂上去,完善备课组的教学资源网的建设,使之成为学生、老师学习的有力资源。
2、创建资源库
收集与整理任教年级的课件、试题等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库,存储在学校电子备课室的电脑里,每一位老师都能随时调用它、完善它。
3、课例研讨
开展基于地理课例研究的备课组活动,采取“备课—说课—观课一议课—总结”的方式,把集体智慧和个人的特长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多赢提高的目的。
地理备课组活动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平台,今后应不断探索提高地理备课组活动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充分发挥地理备课组的功能。

㈣ 如何设计地理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

㈤ 地理教学备课中过程与方法,是过程加方法吗

大纲来+过程+方法+延伸。

  1. 备课源首先要把所要讲课的内容大纲记清楚,要循环渐进,有条有理。

  2. 过程时一定要有的,也在讲课的时候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过程也能体现一个老师的水平。

  3. 方法每个人都会有一套,不要刻意的去模仿别人的,一定要找出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才能讲课的时候得心应手。

  4. 好的课外延伸可以更好的抓住学生的眼球,讲课的效率会成倍上升,这就要求多做准备了。

㈥ 如何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

如何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

一、教学目标精确恰当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精确恰当,全面贯穿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控制、评价等功能,有效的教学始于认清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充分发挥目标的各种功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的40分钟里要教什么内容?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的学习,要实现怎样的目标要求?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我们要注重对课程标准的分析,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时,课标要求为“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湘教版教材选择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作为例子,如果教师只把课堂重点放在田纳西河,那是绝对不能“达标”的。通过解读课标可知,课标并没有明确要求具体掌握哪一条河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学习田纳西河流域后,总结出流域开发的一般思路。然后,让学生利用分析流域的思路,对伏尔加河流域以及我国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开发的异同进行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的内容教给学生,必须选择有效并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掌握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得精确得当与否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决定了教学是否有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要紧密围绕新课程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识结构变成教学结构,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情况。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各地分别使用人教版、湘教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加、删减和替换,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上面提到,在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时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流域开发的总体分析思路。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把每一条河流都详细进行学习和探讨。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个有效且高效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学生的世界区域地理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对美国的田纳西河较为陌生,我在实际教学中就曾用长江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替换田纳西河的案例。学生通过分析长江各河段的地理特征,得出河流各河段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

㈦ 地理因果关系的教学包括哪两个过程

地理教学应讲清人地之间的因果关系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管理学院 曹诗图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是沟通自然与人文的桥梁。对人地关系的分析研究,应该说是地理学的“看家”本领。而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则是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近代地理学的先驱洪堡、李特尔创立的因果关系论,旨在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试图在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的多方面分析比较中,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与规律性。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和地理教学,都很注重“人地相关”的因果关系分析。例如:1925年我国出版的《人生地理》教科书,在“导言”中即明确指出:“地理学之宗旨,在于研究地理与人生之关系,使吾人对于世界各地之风土人情,皆能解释其因果,说明其系统,且能根据已知推考未知”。该书以人地关系为线索,系统论述了区位、地形、水利、土壤、矿产、气候、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因果关系。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竺可桢先生在1929年著的《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曾指出:“地理所授材料,大体分为两大类,即生活与环境是也。”“两者不可偏废,须融会贯通,明其因果,述其关系。”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的地理教学即注意人地关系的阐述。令人痛惜的是,在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由于受原苏联地理学界的影响,人地关系被视为资产阶级地理学思想而遭到批判,自然与人文的联系,在地理学学术研究和地理教学中被无情地割裂开了,至今仍留有难以愈合的创伤。

国外有一本著名的地理教科书《房龙地理──地球的故事》,该书由美国学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于1932年写成出版后,至今仍在世界许多地方畅销。该书为什么影响这样广泛长久呢?秘诀是房龙先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清了人类与环境的因果关系。例如:房龙先生在讲世界地理某个国家时,其思路与描述方法一般是这样的:他首先介绍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山势怎么走,河水怎么流,风怎么刮,雨怎么下等,他讲这些地理环境主要是为讲人而服务的,讲它对人类自身及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的影响,讲在这个特定环境中,当地人是怎样选择了特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来适应它,进而形成了怎样的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反过来,人们又以他们的特定方式因地制宜地改造、利用这种环境,并最终形成了现在这样的国家。

遗憾的是,我国现今的一些地理教科书和一些地理教师缺乏这种“人文关怀”意识,未能注意讲清人地之间的因果关系,有的甚至回避、畏惧讲清这种关系,以免沾上宣扬“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嫌疑。我国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某本《中学地理教学法》,该书作者就将我国解放前某本地理教科书中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地理分析视为典型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进行了批判与否定,以告诫广大中学地理教师不要误入歧途。有的地理教育专家还对地理教材编写中的“自然环境影响社会人文”的思路进行了批评。现在看来,这种思想观点是值得反思的,我们不应该把人地因果关系分析这一地理思维精华当做糟粕抛弃,切不可将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与地理环境决定论混为一谈。

笔者认为,地理教材的编写,地理课程的讲授,不注重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交互作用的因果关系,不注意沟通、点拨自然与人文的内在联系,只讲“人与地”,不讲其因果道理,是一大失职!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工科性质的大学,所设置的专业均与地理学科没有什么联系,但开设的《人文地理》选修课程却深受学生欢迎,每学期选修人数达300余人,大的阶梯教室常常是座无虚席。这门课程强烈吸引学生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注重讲清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地域分异规律,说“理”性强。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的最大收获是感到弄明白了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事象之间的诸多内在联系,培养了从地理空间分析事物的思维方法。认为老师讲授的地理课程的思路与他们在中学学习地理课的思路大不一样,并消除了以往轻视地理学科的偏见。作为现代地理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解放思想,不应故意淡化或回避地理环境作用的分析,而应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理直气壮地讲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讲清人地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人地关系分析是地理学的试金石,不讲或讲不清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影响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的道理,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尤其是人文地理。

《青年参考》上发表过一篇《我厌恶无情的地理》的文章,作者认为:“地理终因是人的地理,如果地理学科不能通过地理揭示人的性格精神,解释社会人文现象,那它就是一门死的学问,无用的学问,我们就有一百个理由厌恶它。所谓‘人文地理’,如果没有‘人文’,也就是感情色彩或人文关怀意识,那么‘地理’也就不成其为地理了。而我们的地理课本恰恰犯了这种毛病。”笔者以为,该作者的观点虽有些情绪化色彩,语言有点尖刻,却是“实话实说”,颇有几分道理。地理学应该是一门有血有肉有情感的鲜活学科,应该是充满人文精神、密切结合历史与现实的使人终身受用的学科,我们理应把它讲得生动活泼,有“情”有“理”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广大学生。一些老一辈的地理学家(如吴传钧院士等)在回顾自己的学术道路时,认为他们的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及引导对他们从事地理专业的生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在我结识的一些地理教师中,也有不少中老年教师时常回忆起他们学生时代地理教师对人地关系的精彩讲授。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在当今中学地理教学中已很难找到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当我们进入世纪之交的今天,当强调自然科学的人文关怀已成为国际共识的时候,如果本身就具有人文特征并被称为“沟通自然与人文的桥梁”的地理学,依然引不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且如果我们的地理教师至今仍不敢理直气壮地谈及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作用和讲清人地之间的因果关系,又怎能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地理环境的作用,加强环境意识,树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强化人地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人地关系应该成为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成为进行地理素质教育的目标。

㈧ 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教学目标,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设计意图,小结与作业

㈨ 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学方法有:

  1.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直观教具(如模型)、示范性实验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供展示的对象有很多,而且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范围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

  2. 地图法。地图法是指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运用各种地图,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成为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 纲要法。纲要法,又可以称为“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利用由字母、文字、数字或者其他符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简单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4.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途径进行探索,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或结论的教学方法。

  5. 生活教学法。活教学法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拓展资料: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㈩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

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在地理课堂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读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 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很有趣味性的学科,地理知识丰富而精彩。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及其分布”为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地球”“地震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短片回顾我国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的场景,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中,让学生在深受震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地震的强大破坏力,激发了学生的忧患意识,从而调动了学生探索地震相关知识的极大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师的有效性。

二、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有效性
地理教材中除了用常规的文字语言来对地理知识的描述外,还有另外一种语

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图语言。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尽量把地理知识融入到地图中去理解,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自然就养成了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例如我采用形象比喻法来教育学生记住一些图形的轮廓形状:黑龙江的轮廓像一只美丽的天鹅,湖南的轮廓像美人头,英国的轮廓像一只正在吃一堆青草的兔子,意大利的轮廓像一只女士的靴子等等;又如,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地势起伏时我采用剖面观察法等等。
此外,地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绘制各种图表的方法,适当的统计分析知识以及地理问题的归纳方法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资料的表达,地图、各种图表对地理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归类整理和分析。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去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地理信息的联系、差异,力图发现新的更有价值的地理信息。

三、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实施探索性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识十分淡薄,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质量和学生听课质量难以提高,而探索性地理教学就是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探究性的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例如,在“海陆变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一系列图片,并进行分析:喜马拉雅山在地质年代是怎样的地理环境?我们利用科学史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具有很高的价值。此外,地图的运用在地理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略图的运用尤为重要。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理略图,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七大洲、四大洋”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七大洲、四大洋”简图的绘制;又如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每个省级行政区轮廓的绘画中来,在这过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

地掌握了它们的相对地理位置。地理略图不仅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还能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地理略图的运用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 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进行学习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提高课堂有效性
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评价方式,其中包括学生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觉思考的习惯,同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有助于学生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倡导赏识教育,无论学生的成就大小,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鼓舞和信任,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理教学只有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从而使地理课堂有效性大打折扣。我们有时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又或者过于严谨而使课堂不生动活泼。其实我们应该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好的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要善于欣赏学生,善于换位思考,善于与学生沟通,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甜美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友好般的相处,就能赢取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就能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从教多年的地理教师,笔者虽然对地理教材已经比较熟悉,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要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自己教学中低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生长出新的思想、新的教法,从而使地理教学更有效。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