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简述不同类型地理知识的教学思维

简述不同类型地理知识的教学思维

发布时间: 2021-03-08 02:38:12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习惯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基础性、广泛性、实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本人在借鉴他人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突出以下观点: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任何压抑和干扰都会使思维受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体会心灵自由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师生关
系就意外着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熟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好的贯彻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师生关
系,就意外着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积极参与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二、创设积极地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1.运用漫画、精美照片,形象生动。地理学科的有些内容单纯用语言是难以表达清楚的,运用地理漫画形象生动,增添可读性和亲切感。一些枯燥的地理问
题,通过地理漫画的形式来表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与兴趣,使其在讨论中获取地理知识。通过他俩的对话所营造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激发学生参
与讨论的欲望。在讨论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初中教材中有两个卡通人物:玲玲与贝贝,他俩经常讨论一
些有趣的地理问题,比如观测北极星、东西半球的判定等。通过他俩的夸张表现来展现其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越是这样的内容,越有助于学生
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本中精选了许多精美照片,更加突出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事象,充分合理地使用照片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手
段。比如“荷兰的风车”、“热带荒漠景观”、“莱茵河”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按照人本主义理论,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而这种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体现就是学以致用。因此,
地理学习的主要目的并非保持和再现知识,而是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即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作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关注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他
们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进行分析阐述,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丰富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气温的测量时,教材提出“有时候,我们的体感温度与天气预报中的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会有明显的差别。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在学习主要降
水类型时,让学生结合降水的形成条件,说一说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冷饮后,会在容器表面形成大量的水珠的原因等等,真是举不胜举,信手拈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
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意识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不仅学有所用,让学习变的快乐而有价值,同时也激发了思维的兴
趣,锻炼了思维能力。

3.巧设悬念,追根求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悬念,给学生一个期待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活跃的教学气氛。例如,
在导入新课时,有意将本节的重点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带着困惑去学习。像在讲“热力环流”时,让学生观察“鸡蛋汤”的“热气”,
可以看到“受热上升”有迹可寻。随着热气不断升腾,引导学生联想到其他“受热上升”的实例。将小吃碟放在“热气”的上方,一会儿便在小吃碟上凝结出了小水
珠,引导学生讨论:空气在上升运动中,如何形成降水?这一系列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可以避免因疲劳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保障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多采用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学生应针对地理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来设计教学过程:

“提供一个背景 提出一个问题 收集一些材料 组织一些活动 得到一点启示”。

例如,在了解某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时,可采用读图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亚洲和欧洲”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亚欧大陆轮廓”、“亚洲
和欧洲地形分布”、“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等一系列地图,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
在此基础上,认识区域人口、国家的分布等。

总之,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存在于学科教学,它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特别是地理教学,更要重视学生“地”的概念形成和“理”的逻辑思维,以及与地理位置密切联系的知识

⑵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 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意义
1. 符合地理学科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于地理学科能力、地理理念十分重视,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也即学生的核心能力与认知能力。地理学科核心能力指的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实质,就是不断提升其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能力的基石。在地理课程内容中,随处可见综合思维的落脚。而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学生综合思维的试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常见的设问多为“评价……条件、措施、影响、危害等”“分析……原因”等等。
2. 是地理学科自身价值得以发挥的重要途径
地理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及研究对象,这也是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作为跨门类、跨领域、跨学科的复杂、综合学科,地理学科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有更重要的价值。通过培养高中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可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特殊价值,让学生对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深刻内涵有更深体会。如俄罗斯境内有两个著名港口,其中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却每年有半年结冰期,但货物吞吐量比摩尔曼斯克港大。要了解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学生就必须综合运用地理位置、气候、洋流、人口分布、开发历史等许多知识才能分析出这两个港口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措施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地理学习中同样如此,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各项知识,顺利实现教学互动,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才可逐渐提高。因此,教师应改变常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地理教学的特性来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同时,教师应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难懂的知识点寓于音频、视频、图像及图片,为学生生动而立体地展现出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更高,注意力更集中且思维更加活跃,同时学生可将抽象知识和直观事物结合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 构建整体性思维,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联系性、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一般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忽略。教师应将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中心,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注意多样性、基础性、可选择性,以全面、整体视角来分析教学内容,精心选取对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有利的内容,并确保教学内容兼具时代性与科学性。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三方面来入手:
(1) 对各要素间关系深入分析: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之间是诸多要素共同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一个要素的变化可导致整体发生改变,因此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时,应注意把握地理要素分析的视角。如在讲解黄土高原相关知识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资料,在课堂上讲解水文、土壤、植被、气候、地貌等各种因素的特征,并对各要素间关系予以综合分析,使之认识到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因素是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易造成水土流失等,导致地表受到严重侵蚀;也正因为土壤易侵蚀且肥力下降,因此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这样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可让学生逐渐把握地理综合思维的方法。
(2) 引导学生自时空综合角度分析地理事象:教师可借助地理内容的时空综合性,引导学生形成综合思维。如在世界城市化进程讲解中,自时间维度看,各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均是S形的趋势,不同发展阶段中,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及其表现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同。通过引导学生从时空综合分析角度来了解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特征,可让学生更好地预测不同国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 基于地方综合教学来解释人地关系与地理特征: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人文要素及自然特征,其组合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为学生展开地方性解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视角。如在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学习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对当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进行分析,并给予未�砼┮捣⒄狗较虻胤叫越馐停�同时指引学生将这一思维方式迁移到我国其他地区的区域分析中,让学生逐渐养成综合分析的习惯。
3. 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借助提问艺术,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不断加深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使之主动培养综合思维,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笔者在为学生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一课后,设计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针对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情况,若你是相关部门负责人,应该要采取什么措施与政策呢?”学生带着这一问题,主动思索,可以开展更加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学生不仅能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锻炼自身综合思维能力。

⑶ 怎样才能形成学习地理的思维

老师用的,借鉴一下吧。

  1. 注重知识体系的运用,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发展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许多知识难以运用,所以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促进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容,对这些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
    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巴西高原、德干高原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如光合作用,就要请教生物老师,有关太阳高度的问题,就要请教数学老师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注重知识系统的建立,使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以便熟练运用。
    2、从生活实际入手,逐步完善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例如:运用乡土地理知识对比别区或别图的地理事物,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在掌握乡土地理的情况下再比较学习黄河中下游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就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又如,在学完黄河中下游地区之后比较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的异同点来学习长江中下游地区,无论在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中,学生则能更好地掌握长江中下游的地理环境。从而巩固了旧知识,学习了新知识,不仅学到的知识得到迁移,而且还发展了形象思维,提高了分析综合能力。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的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3、学会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各方面地理思维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直观教具,也是形成地理表象进行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因为地图是形象的,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的现象和抽象,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这种表象往往会促使学生产生直觉思维,从而进入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因此,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地图要素,归纳区域地图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


⑷ 急求‘论中学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的资料,哪位大哥大姐帮帮我 啊,谢谢拉

地理智能及其培养途径
一、地理智能及其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般地说,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性”。如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可表现为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力等各种认识能力。智力则是“指人能顺利从事多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识能力的有机结合,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通常所说的地理智能,实质上是指一般认知能力和智力在地理学习中应具备和体现出来的能力和智力体系。
地理能力体系可从多角度去考察。从认知心理角度说,它可包括对地理图表、实践的观察能力,对地理事物及其讲解的注意能力,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记忆能力,对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及其空间分布的想象能力,对地理事物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以及在学习地理中所表现出的创造能力。从操作角度一言,它又可分地理教材的阅读能力,地图和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绘制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地理测验中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口头或书面的表达能力,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等。这两种地理能力体系的关系是,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即地理学习实际操作能力是依赖于认知这一最基本的能力体系。
地理智力是指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反映的以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地理能力的结合以及思维的品质。这里所说的思维品质是指学生的比较、推理、归纳、分析、综合、评价、创见等思维活动过程的速度、策略和正确性。它是学生地理智能的核心。地理思维能力的强弱既有赖于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中得到发展,又能反作用于各体系地理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要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呢?其主要意义在于:
(一)对学习、掌握地理知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地理知识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的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地理智能对掌握地理知识有着能动作用。地理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有密切内在联系的整体。各册地理教材不仅每章知识内在联系紧密,而且章与章之间也密切联系,以高中地理第一章为例,从章内联系看如:太阳系各类行星的特征与它们所处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地球之所以成为九大行星中唯一存在生命的球体,又与地球的特征、位置、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等使地球在运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地理意义等。从章间联系分析如: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到大气水平的运动、气旋反气旋的地面风向、洋流的流向等;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情况等则影响到行星风系的形成和季节移动,进而影响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自然带的形成、植被、动物、水文特征、土壤、地貌形态都被打上联系的“烙印”等等。要认识这样一个有着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的整体,光靠记住一些地理概念、事实、规律、原理的孤立表述,是远远不够的。而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地理智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对上述例举的知识可让学生通过对相关地理图表的观察,对有关教材的仔细阅读,对各地理概念的比较,对空间分布的想象,对这些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推理等,去把握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在这之中,教师对观察、阅读、比较、想象、分析推理等指导得越得法,则越有利于学生将这些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巩固的、有利于后续章节学习的认知结构。
(二)是地理教学实现“三个面向”的需要
从现代生产和科技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革新、创造发明的项目增长速度异常迅猛,世界知识总量每隔七年至十年就翻一番。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如遥感技术的应用,计量地理的发展,计算机模拟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过程实验的实现等等,新知识层出不穷。面对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用陈旧的教育观点,只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会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激烈竞争“四化”建设的需要和今后的激烈竞争。为此必须在教学中在加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他们在离校后,能独立地阅读地理书籍,熟炼地使用地图,不断地接受、处理、分析地理科学的新信息,不断更新地理知识体系并能应用它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地创新。这无疑有利于地理教学落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
(三)能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
如前所述,地理智能是一般能力和智力在学科中的具体表现。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它又影响着一般能力和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在中学阶段,初一年级就开始设置地理课程,因此这种影响作用尤为明显。如在地理教材中含有许多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素材――地图、地理图表,抓住观察力的培养不仅会促进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观察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地理教材是富含着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这些思想教育能否落到实处,与在地理教学中能否重视智能的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这些教育中无论是感情或是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和确立,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赖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的高低。所以说发展地理智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和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
(一)正确处理地理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智能因素
一方面当前学生所使用的这套中学地理教材具有内容多、知识涉及面广、有相当深度的特点。对六册课本随机抽样45 段教材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平均每分钟内要了解1.3―2 个地理概念,熟悉1―1.5 个地名及地理分布,接受1.5―2.3 个其他专用名词,掌握1―1.4 个由地理概念、地名等组成的地理知识。这还不包括对抽样段落的附图、地理事象间因果关系的分析。其中高中地理容量最大。而教学计划中,地理课时少,课时间隔时间长,一般又要求作业在课内完成。况且全国各地学生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材不经过处理,教师是很难摆脱面面俱到、一讲到底的局面。
另一方面,地理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地理智能因素: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人类生产活动之间、经济部门和经济部门之间、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都充满了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这些教材内容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关系又反映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差异性的特点。所以地理教材本身的特点又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必须深刻地揭示这些联系和制约。而这个过程只有建立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地理教材和地图、地理图表,通过比较、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过程的一个极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个过程的实现,众所周知它是需要占有相当比例的教学时间。因此,要在地理教学中既要加强基础,又要培养和发展智能,则一定要正确处理地理教材。经多所学校长期的实验证明下列处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第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善于抓住关键,分散和解决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理解、掌握的难点。使课堂能围绕重点展开教学,防止面面俱到。
第二、在充分研究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全部教材按“高难度和量力性统一”的教学原则,剔除教材中超越学生实际水平并经他们努力又达不到的教学内容,同时外迁一部分较为孤立的、学生易懂的内容,供学生课外选学。
保证课堂教学能向“少、精、活”方向发展第三、将教材中文字系统和地图、地理图表系统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地理知识各级认知过程尽可能在地图和地理图表上进行。
第四、教材处理后的容量以教师讲解、分析等所占用的时间与学生课内练习、讨论的时间以2∶1 为宜,即后者每节课内总计的时间一般不低于15分钟。
第五、重新组织教材,加强教材的内在联系,形成既有地理特色又能符合学生认识的“教学思路”。
第六、适当补充与重点教学内容有关的、必要的趣味性、知识性、信息性的新材料。
教材经过这样调整处理之后,课堂内教学时间变得充裕起来,能力得到一定程度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而教学时间的充裕对进一步加强智能的培养和发展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重视和抓好地理概念的教学,为培养和发展智能打好基础
地理概念是前人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知、理解、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反映地理事象的本质、全体以及内部联系。它使学生在没有直接经验到大量地理实践活动的条件下获得的抽象观念。这些概念是学生认识、区分不同地理事象的依据,也是用以同化和接受新地理知识的固定点(附着点),是进行地理思维的基础。以某地气候成因分析为例,要让学生分析此问题对,则必须要让他们对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对每一个因素怎样影响气候又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还要分清这些因素对特定地区影响的主次作用。对每一影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又涉及到许多概念,如认识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是建立在对纬线与纬度、北纬与南纬、地球形状、地球公转及特点、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及季节变化等一系列概念和事实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对其中任何概念的不熟悉、不理解都可能导致分析等思维过程的“断路”。由此可见概念教学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智能来说是具有关键作用的。
所以要充分重视地理概念教学。抓好概念教学主要做法是:
1.准确把握地理概念的关键特征
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教学经验证明,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越容易。
因此,在地理概念教学中可以采用扩大有关特征的方法促进教学。如“季风”
教学中,应突出大范围地区内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这一关键特征,并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这一特征来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如一个大范围地区冬季盛行风向是偏北风,夏季无盛行风向,这种情况算不算季风等等,扩大地理概念关键特征时,要注意科学性。
2.通过观察地理表象来形成概念
许多地理概念,在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分析一些地理表象来归纳出概念,认识其本质特征。如“褶皱”概念形成前,可出示一组地层图:有不同岩层组合的水平状地层多幅图,有不同岩层组合的地层呈波状弯曲变形并程度不一的多幅图(这些图的地表状况可各异)。让学生观察这些打乱次序的挂图,通过分析比较辨认它们本质特征上的差异,摈弃非本质的差异,讨论归纳出“褶皱”这一概念的表述。由这一办法所获得的概念,由于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又经抽象思维活动,常常比较深刻且记忆得持久牢固。
3.在比较中落实概念教学
地理概念教学中要切忌孤立地进行新概念的教学,特别是对同一类的概念,如经线、纬线,经度、纬度,夏季风、冬季风等。对字面含义比较接近的或互相包容的概念,如水力资源、水资源和水利资源,土地资源和国土资源等,尤其要采用在比较中去理解认识新旧概念的实质及其区别联系。例如:当讲到国土资源时,先应复习土地资源的概念,回顾其本质特征,再学习国土资源的概念,这样既复习了土地资源概念,又通过两者比较,抓住了两个概念本质特征的联系和差异。
4.正确和通俗地解释教材中无文字说明的概念
在教材中,除重点内容的地理概念外,还有大量的一般的地理概念或其他学科的名词概念,如“山脉走向”、“大陆性”、“海洋性”、“经济作物”、“纵波”、“横波”、“软流层”等。这些名词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般无文字解释。对此,教学中如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一些必要正确、通俗的注释,会给学生认知教学目标带来障碍,自然也等于抽去了培养发展智能的一部分基础。
(三)应用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记忆能力
记忆是智能活动的“仓库”和基础。因此学生对地理事象记忆能力的大小,将会影响到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也会影响到智力的发展。试想,如果学生对必要的地理概念、事实、原理、规律等不予以记忆,那么观察、想象、思维、表达、创造等怎么能进行呢?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应用多种方法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当然这里所强调的记忆,是指学生对地理事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和再现,而不是让学生生吞活剥、死记硬背。
1. 应重点记忆的地理事物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学经验和研究表明,至少以下几类地理知识应予以重点记忆:
(1)地理概念的内涵,特别是概念的关键性特征;
(2)主要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情况;
(3)地理事象及其关系,如自然地理环境由太阳辐射、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又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等,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于气候要素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又如何等。
第(1)、(2)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的基础,第3 部分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及其速度、策略等的必不可少的依据。此外还可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一些其他记忆要求。
2.培养和发展学生记忆能力的主要办法
(1)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自觉性,明确识记目的
由于记忆效率首先取决于识记的目的是否明确。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对每一重点内容应说明其在全章中的地位及与后续章节学习的关系,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识记这些内容。如分析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结果时,尤其要指出“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向”这两条结论的学习意义。同时对重要的地理知识要提出比较精确的识记目的,如讲地球自转偏向力时,只讲“受地球自转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这样的识记要求显然是不够精确的,应加上:“面朝着水平运动物体前进的方向”这个条件来分析偏向,这就有了精确的识记目的。这样使学生对所要求记忆的内容,不仅当堂易于识记,且有利于保持、再认和重现。
(2)力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若要记得,必先懂得”。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知它,比较牢固地占有它。理解越深刻,则记忆也越牢固。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对要求重点记忆的内容,尽可能地不惜费时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它。如要求学生记忆一个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的年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就要分别讲清纬度、地势高低是怎样影响气温的,要讲清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大气环流和气团性质又是怎样影响气温的。又如对潜水、承压水的概念,要利用示意图,通过比较来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找出各自的关键特征去加以记忆等。对空间观念比较强烈的地理概念、事实,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则可多使用模型等教具进行演示。
(3)充分利用联想规律,提高和发展记忆能力
所谓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地理事象总是互相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各种联想来帮助记忆。对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地理事象,可由此及彼形成接近联想,如由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联想到北美洲的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分布及地壳运动的特征。
对特点上相似的地理事象,可由此及彼形成类似联想,如由德国鲁尔区煤铁复合型的工业布局联想到中国鞍本工业区、苏联乌克兰南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工业布局类型。对有对立关系的地理事象,则可由此及彼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冬季风的源地、性质、风向和影响等联想到夏季风的有关特征和作用。对有因果联系的地理事象,则可由此及彼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美国圣弗兰西斯科的地理位置、所处气压带和风带及季节变化位置等推知该市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农业生产情况等。这样既可减轻记忆的负担,又可大大提高记忆的容量,记忆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培养。
(4)地理事物分布的记忆要尽可能与地图相结合,与填图练习相结合。
通过地图进行比较,记住各类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和规律。
(5)以旧引新,以新带旧,不断复习是巩固识记、减少遗忘、培养和提高记忆能力很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地理学科具有课时少、课时间隔时间长及一般不留课外作业等特点,而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这些特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关系,即尽可能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而讲新知识又不忘记联系运用相关的旧知识。同时要处理好及时复习和阶段复习的关系。这样才能使记忆具有长期性、有效性。
此外,还有许多记忆方法,如编一些顺口溜、歌曲;给无联系的地理事物加一些人为意义等,值得作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四)充分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能力,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地图和教材中地理图表,是各种地理事物在时空分布上形象、直观的概括。它们不仅可以告诉学生许多地理知识(包括课文上有的或没有的知识),也可以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还可以找出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如从一幅带经纬网的澳大利亚地形图中,可以直接读知该国的地理位置(所跨经纬度)所临海洋,地形单元,城市分布等以及区域特征和差异;可以将这些知识与该国在风带、气压带中所处的位置、地形与气候的关系、一些气候类型的成因知识等相联系,推得该国气候特点、类型及分布的知识;可由气候、地形推得该国的一些水文特征、植被类型等等。一幅内容简单的地图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一幅内容丰富的地图或专用地图所包含的内容了。但上述这些内容的获知是要求应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思维才能实现的。所以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过程实质上不仅是将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图能力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
读图和思考题相结合,是提高培养和发展智能的有效方法。
读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办法是指从读地图和地理图表的目的出发,编制一组精心设计并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如读“一月平均气温”图时,可编制这样一组思考题:什么是等温线?它有什么作用?
(属复习,强化认知新知识的基础)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平均气温相差几度?
读一读基隆、武汉、天津、兰州、乌鲁木齐等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几度?(属能初步读懂、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基础)比较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图,哪张图上我国东部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查一查哈尔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查一查黑龙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属结合教学本质内容,让学生在图上发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0℃等温线分布大致与哪些山脉、河流相重合?该线南北冬季自然现象会有哪些差别?我国东部地区等温线分布的延伸方向与纬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4℃等温线从东往西延伸至四川盆地时为什么会向北凸出?(属发散、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动机)这样做法宗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即调动学生观察等感官活动和大脑思维的积极性,其效果是既落实了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了读图分析图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步骤,又使学生增强读图和分析图的实际能力,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先后的发展。
为了使读图和思考题相结合能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智能,应遵循下列几点主要要求:(1)思考题的编制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符合班内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跳跃式思维、急于求成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思考题一般组成结构应是:读懂该图的关键基础知识;初步识读该图;思考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题目;指导学生思维得以发散的题目;思考与后续教学内容有关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结构中每一部分题目多寡,视学生实际、地图和地理图表内容、教学时间松紧等因素而定,不必千篇一律。但重点应率先保证前面三部分题目的落实。(2)题目在设计时要力求贯彻科学性、准确性等原则。所以对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修改,逐步趋于完善。第一次使用时,最好对某一张图提出的某一个问题能编二三个备用,在必要时(即学生一下不能领会某题意)可从另一侧面将问题提出或补充说明。(3)对每一题目内含的培养能力具体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前述读一月平均气温图中的思考题的能力目标,有的属记忆前述能力、有的属观察能力,有的属形象思维能力、有的属抽象思维能力等。这样逐一分解能力目标的累计,有利于教学中处理好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具体目标与确定的智能总目标之间的关系,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和阶段性。
(4)多种相关地图和地理图表应对照、比较使用,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非洲气候类型图”时,可将该图和“非洲地形图”、“非洲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非洲在风带中的位置图”等结合,来认识非洲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又如读“6 月22 日和12 月22 日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图时,可与“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地球的公转”图相对照、比较等。通过相关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对照比较,使学生得到启发,易形成考虑问题思路,把握和提高读图和分析图的方法及能力。(5)要充分利用地理图表,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结论。如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九大行星按其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给构特征可分三大类,各类主要特征以及形成这种特征的基本原因。又如通过读“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让学生思索并归纳我国农业结构特点及不合理特性的成因等,由于不是照搬教材已有结论来认识问题,不仅可将基础知识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又可学会使用地理图表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⑸ 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学方法有:

  1.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直观教具(如模型)、示范性实验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供展示的对象有很多,而且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范围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

  2. 地图法。地图法是指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运用各种地图,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成为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 纲要法。纲要法,又可以称为“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利用由字母、文字、数字或者其他符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简单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4.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途径进行探索,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或结论的教学方法。

  5. 生活教学法。活教学法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拓展资料: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⑹ 浅议几种教学方法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中用最具体的教学方法把地理学科的一些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让学生理解、识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问、讨论、归纳法
为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评估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启发式谈话法
素质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改观了老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
三、列表对比法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许多中学生来说,很少见过或者根本没有见过我国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且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需要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而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这就涉及到我国农作物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的差异性,难以接触农作物的城市中学生对农作物的地区分布这方面的地理知识感性较差,很容易把我国南北方农作物混淆,指鹿为马,闹成笑话。
四、举例法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认知规律,把一些抽象的理性知识用简单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讲述。
五、示图、析图、绘图法
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特殊工具,而中学生的阅图、析图、绘图能力较弱,平时各科的作业较多,对地理这一学科又不够重视。因此,大部分学生不会花时间去提高自己的阅图、析图、绘图能力,为克服这个弊端,笔者在教学中对一些重点的、难点的地理知识分布图化繁为简在黑板上绘图,并让学生跟着练习,使学生学到许多丰富的地图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养成学生勤动手的习惯。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准确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⑺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任何压抑和干扰都会使思维受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体会心灵自由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意外着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熟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好的贯彻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意外着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积极参与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二、创设积极地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1.运用漫画、精美照片,形象生动。地理学科的有些内容单纯用语言是难以表达清楚的,运用地理漫画形象生动,增添可读性和亲切感。一些枯燥的地理问题,通过地理漫画的形式来表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与兴趣,使其在讨论中获取地理知识。通过他俩的对话所营造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欲望。在讨论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初中教材中有两个卡通人物:玲玲与贝贝,他俩经常讨论一些有趣的地理问题,比如观测北极星、东西半球的判定等。通过他俩的夸张表现来展现其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越是这样的内容,越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本中精选了许多精美照片,更加突出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事象,充分合理地使用照片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手段。比如“荷兰的风车”、“热带荒漠景观”、“莱茵河”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按照人本主义理论,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而这种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体现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地理学习的主要目的并非保持和再现知识,而是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即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作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关注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他们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进行分析阐述,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丰富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气温的测量时,教材提出“有时候,我们的体感温度与天气预报中的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会有明显的差别。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在学习主要降水类型时,让学生结合降水的形成条件,说一说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冷饮后,会在容器表面形成大量的水珠的原因等等,真是举不胜举,信手拈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意识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不仅学有所用,让学习变的快乐而有价值,同时也激发了思维的兴趣,锻炼了思维能力。
3.巧设悬念,追根求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悬念,给学生一个期待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活跃的教学气氛。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有意将本节的重点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带着困惑去学习。像在讲“热力环流”时,让学生观察“鸡蛋汤”的“热气”,可以看到“受热上升”有迹可寻。随着热气不断升腾,引导学生联想到其他“受热上升”的实例。将小吃碟放在“热气”的上方,一会儿便在小吃碟上凝结出了小水珠,引导学生讨论:空气在上升运动中,如何形成降水?这一系列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可以避免因疲劳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保障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多采用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学生应针对地理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来设计教学过程:
“提供一个背景 提出一个问题 收集一些材料 组织一些活动 得到一点启示”。
例如,在了解某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时,可采用读图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亚洲和欧洲”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亚欧大陆轮廓”、“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等一系列地图,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区域人口、国家的分布等。
总之,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存在于学科教学,它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特别是地理教学,更要重视学生“地”的概念形成和“理”的逻辑思维,以及与地理位置密切联系的知识要的推理,这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之所在。只要我们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学将会大放异彩。

⑻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包罗万象,从地球、地图到大洲、大洋,从地形到气候,从世界各国概况到中国各地民风民俗,其中的内容与数、理、化、语、生、政、史等学科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在高中教学中,通常把它归为文科一类.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认为地理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散,学起来很吃力.事实上,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充分的运用理科的教学思维并把它转变成地理思维.而地理思维就是地理事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广阔性的特点.这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一条主渠道,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