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学存在问题
A. 初中世界地理教学的问题探讨
1.突破了苏联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的束缚。 在新的人地关系思想——地球表层系统思想的指导下, 把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经济地理的内容结合起来, 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影响的范围、 作用的程度和两者之间关系的性质。 2.全球地理环境方面发生的一系列问题, 如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的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减少、 陆地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沙漠化和森林草原退化、 自然灾害的负面作用加强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而使自然地理的研究与经济地理乃至人文地理的研究结合了起来。 3.随着世界经济的巨大发展,促使世界地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石油经济、世界财富的巨大增长、世界贫富差距的扩大、 国际经济关系的不断调整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众多新兴产业部门的出 现、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以及国家的区域集团化等, 已经使得我们过去掌握的世界地理知识显得陈旧, 世界地理的教学内容大大的更新了。 4.经济学的理论不断被吸收到世界地理的教学之中。 地理学不再只满足于外在条件的描述和分析,而开始运用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运行等方面的理论来解释世界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运用市场经济理论解释地理环境恶化,运用空间成本与空间利 润的理论解释经济的分布和扩散。 5.世界地理越来越重视文化、政治、历史因素的分析。 如对印度种族制度、语言、宗教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 对中东地区民族矛盾、 宗教纠纷及其在世界政治和东西方文化格局中的地位的分析, 美国的多元文化及其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 非洲的土著文化与沿海地区形成的文化二元结构及其相关的经济分布 的分析,等。 6.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地理的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获得 由各个国家、 各个国际组织和国内外专家的著作提供的各类丰富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理论成果、认识、资料、数据和图片等。 参考资料:《世界地理》
B.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哪些方面问题
当前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教育思想的不稳定性问题。
总是在变来变去,让专教师属无所适从,让学生无所适从;
2.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脱节问题。
在学校,给孩子们的是一个纯净的教育氛围,在社会,给孩子们的是一个残酷的污染氛围;
3.教师的社会属性问题。
教师并没有获得与其身份相适应的待遇和尊重,导致对教育工作产生极严重的负面影响;
C. 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现在初中地理已经成为中考的内容,以前虽然学校有这堂课,但是由于这堂课不进行中考,所以一般不会学太多,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那么怎么学好初中地理?我们来了解一下以下内容吧!会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地理学习重点
在老师检查完作业之后,需要认真的仔细的查看,当作业当中出现错题需要及时的改正,出现错误就证明在这一方面有缺陷,需要多多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然后把错题记在笔记本上.
以上就是怎样学好初中地理的方式,如果地理有问题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以上内容.
D.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哪些方面问题如何避免出现这些问
地理教学评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问题
地理教学的评价者多是工作在一线的地理学科教师,受个人素质及理论根基等因素的影响,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并不统一,导致对地理教学的评价在很多时候还停留在表层的“形式”,而尚未触及“实质”和“内涵”。
(1)关注课堂上是否设计了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却忽视了对探究问题的设置是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时代性、层次性和思维含量;探究活动的时间是否充足;合作学习时主题是否具有合作的意义;学生小组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是否严谨等具体情况的评价。
(2)课堂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意识浓厚,评价水平却有待提高。
①“很好”、“你真棒”、“你太聪明了”…频繁与贫乏或过于简单的评价语言,使表扬变得廉价,学生表现得不痛不痒,失去应有的“鼓励”作用。
②重复学生的回答,对答案不置可否,使学生在回答问题过后仍是不明所以,既无法认识自己的不足,又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方向。
③一味的夸奖或夸大其实的评价,对学生的知识误区没有正确的引导,短时间内满足了学生的虚荣心,却对学生长期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④评价的单向性。多数课堂的教学评价只限于教师评价学生,缺少互评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欠缺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的过程,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使教学评价少了全面性和民主性。
⑤评价的单一性。多是教师的口头评价,对目光、表情、动作手势等评价介质的利用不充分,致使评价缺少更大的感染力。
(3)教学评价中对教师如何处理“教学生成”、怎样把握“生成资源”?等问题的理念性引导不足,导致教师不敢放手,不少课堂仍很大程度的束缚在固有的教学设计之中,难以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4)教学评价中意见多、建议少,无法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
(5)过程性评价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被“简化处理”,未能在**常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变化,评价、反馈不及时,师生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只局限于期末一次性给出的过程性评价成绩,难以记录学习轨迹,改进学习。
2、理想化问题
(1)追求大而全的教学评价。抛开了教师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和起点,要求过高,面面俱到却主次不分,缺少循序渐进的完善过程。
(2)过于追求单位时间内结果有效性和过程有效性的协调统一。有些课堂上,评价者在下课时以检测题的形式对学生当堂学习内容进行测试,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首要依据。这种评价手段,恰恰忽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内化过程、忽视了对应有技能的运用与熟练过程和情感的领悟与升华过程。因为这些过程很难在课堂有限时间内统统完成。所以,个人认为,就一节课的时间而言,如果以知识点检测的形式来考察学生,那么关注三维目标,注重思维及探究过程的课堂,很可能不如“灌输”、“强化”下的课堂效果更明显。因此,这种评价手段,如果只作为教师当堂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途径尚可,而如果成为教学评价的标准,则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误导教师,影响课改的进一步深化。
3、功利化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阵地多在各种评优、观摩及研讨活动的现场,使得教师对最关键、最重要的常态课重视不够,**常教学中缺少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及时反思、专研的精神,未能实现教学评价功能的最大化。
E. 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哪些方面问
地理教学评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问题
地理教学的评价者多是工作在一线的地理学科教师,受个人素质及理论根基等因素的影响,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并不统一,导致对地理教学的评价在很多时候还停留在表层的“形式”,而尚未触及“实质”和“内涵”.
(1)关注课堂上是否设计了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却忽视了对探究问题的设置是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时代性、层次性和思维含量;探究活动的时间是否充足;合作学习时主题是否具有合作的意义;学生小组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是否严谨等具体情况的评价.
(2)课堂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意识浓厚,评价水平却有待提高.
①“很好”、“你真棒”、“你太聪明了”…频繁与贫乏或过于简单的评价语言,使表扬变得廉价,学生表现得不痛不痒,失去应有的“鼓励”作用.
②重复学生的回答,对答案不置可否,使学生在回答问题过后仍是不明所以,既无法认识自己的不足,又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方向.
③一味的夸奖或夸大其实的评价,对学生的知识误区没有正确的引导,短时间内满足了学生的虚荣心,却对学生长期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④评价的单向性.多数课堂的教学评价只限于教师评价学生,缺少互评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欠缺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的过程,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使教学评价少了全面性和民主性.
⑤评价的单一性.多是教师的口头评价,对目光、表情、动作手势等评价介质的利用不充分,致使评价缺少更大的感染力.
(3)教学评价中对教师如何处理“教学生成”、怎样把握“生成资源”?等问题的理念性引导不足,导致教师不敢放手,不少课堂仍很大程度的束缚在固有的教学设计之中,难以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4)教学评价中意见多、建议少,无法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
(5)过程性评价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被“简化处理”,未能在**常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变化,评价、反馈不及时,师生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只局限于期末一次性给出的过程性评价成绩,难以记录学习轨迹,改进学习.
2、理想化问题
(1)追求大而全的教学评价.抛开了教师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和起点,要求过高,面面俱到却主次不分,缺少循序渐进的完善过程.
(2)过于追求单位时间内结果有效性和过程有效性的协调统一.有些课堂上,评价者在下课时以检测题的形式对学生当堂学习内容进行测试,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首要依据.这种评价手段,恰恰忽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内化过程、忽视了对应有技能的运用与熟练过程和情感的领悟与升华过程.因为这些过程很难在课堂有限时间内统统完成.所以,个人认为,就一节课的时间而言,如果以知识点检测的形式来考察学生,那么关注三维目标,注重思维及探究过程的课堂,很可能不如“灌输”、“强化”下的课堂效果更明显.因此,这种评价手段,如果只作为教师当堂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途径尚可,而如果成为教学评价的标准,则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误导教师,影响课改的进一步深化.
3、功利化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阵地多在各种评优、观摩及研讨活动的现场,使得教师对最关键、最重要的常态课重视不够,**常教学中缺少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及时反思、专研的精神,未能实现教学评价功能的最大化.
F. 学生初中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问题的迁移能力非常欠缺。
2、地理图文转换能力欠缺,找不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衔接点。
3、对地理现象或成因的叙述不规范或者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教学建议:
1、仍然要以双基为本,把握教学的主方向。新课标强调注重过程与方法,但是并不等于否定了对基础知识的重视。为此,重点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主干知识,并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重在理解;二是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以干带支,重在贯通;三是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四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增强知识的迁移性,重在智能训练。
2、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学是为了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学习的基础上,应联系实际问题,有意识地强化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的应用能力训练。
3、重视区域,强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一直是我们对学生地理能力要求的主导方向。比如,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局部地形河流等的分布图等等。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取和应用图中的有效信息,借助平时建立的空间概念,及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后准确定位。如中考题中选择题的第9小题,有效的信息就是那三条不同走向的山脉,根据山脉的名称和位置,可以定位甲是位于柴达木盆地,结合我们所了解的本区域的物产情况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再如:第10小题,可以借助的有效信息是黄河的流向和图中的山脉,定位于这是山西省。第12小题可以借助的有效信息是黄河、2条山脉的走向或者是省区的轮廓等定位于此山是天山山脉。第二卷的第四大题可以借助国界线和轮廓形状先定出大致区域,再根据图中提供的山脉、铁路和矿产等进一步准确定位。
4、根据教材的内容适时把地理的热点和焦点有度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不要单纯地为热点、焦点而偏离了我们的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
热点、焦点问题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的考察,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教材,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5、挖掘潜能,重视学法指导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个方面我以前说的比较多,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在提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今天,我们必须对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学习者通过信息技术很容易获得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的获取与生成则需要学习者内在知识的积累,积极地思考、综合和创新等,很难被学习者直接获得和掌握。这就需要发挥我们教师的作用,通过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合理的创新、有效地综合,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并生成隐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只有了解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才能明确在哪一个环节上应该关注哪一点。那么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什
G.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初中地理新教材复,在内容和体制系方面更能体现地理学科教育和教 学的本质,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虽然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 教材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没有减轻。
一、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学生缺乏对本科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进入初中后,在应试 教育这根无形“指挥棒”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 的错误想法, 甚至一部分学生一踏入初中, 就把地理拒之千里之外:“地理嘛,不参加中考,它与我无关。 ”他们没有学习地理的内在 需要和动机,当然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思维与主 观能动性。其实,地理学科不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 性、推理性,还具有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在将来的生活、工 作中对学生今后的作用也是颇具影响的。教师在教学中可就此进行 生动的讲解强调,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应把握好切入点,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 浓厚兴趣
地理新教材更注重生活的地理和
H.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问题
是个好老师!
初中地理重在把基础知识打扎实,你不需要过多的补充专课外知识,
我想属你首先应该熟悉教材,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再去拓展
书本外的知识。当然,可以结合当地的乡土地理知识,运用在教学当中
,让学生感到亲切、熟悉、易懂!!!祝你好运!!!!
I. 初中世界地理教学的几个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难于讲清的知识点。它犹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阻碍着学生获取新知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以后学习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因此我觉得突破教学难点既要分析教学难点,也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要因材、因生施教。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对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突破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学难点分哪几类
1.抽象性教学难点。中学地理教学中,抽象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有较高的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要求高,往往成为教师授课的挑战以及学生自我突破、自主学习的瓶颈。一般来讲,空间想象要求高、抽象性强、灵活性大、综合性高、分散性大,这些知识点常常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意义”等,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学生很难弄懂为什么地球自转运动就会产生白天黑夜的变化、就会使不同的地方出现时间差?为什么地球公转就会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等。
2.识记性教学难点。识记是知识再识记与再呈现的过程,只有把所学知识识记并能清晰准确地再呈现,才能联系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识记性难点,主要是一些看似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例如: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线、34个省级行政区、主要商品粮基地等等,学生总是弄得稀里糊涂。对这些知识,如果不找出识记规律、诀窍,是很难实现长久识记的。
3.应用性教学难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性难点多存在于如何应用地图和使用地理原理去解释一些具体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等方面。例如:天气与气候一节中雨带的推移、经纬网图上方向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应用性难点的突破方法应讲究应用问题的针对性,巧设问题情境、问题层次,减缓问题的梯度,在必要时应用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逐步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综合性教学难点。地理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反映,地理概念之间的多种关系是地理事物综合性联系的反映。一般来讲,具有多因、多果、多层次关系的地理知识,这样的地理知识往往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律比较多,而且前因后果、主次之分也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掌握这样的知识,不仅要有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需要灵活多变的能力,正是因为这样才成为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难点。比如气候知识层次较多,各层次之间因果关系十分复杂,每个层次又含有多个知识要点。如“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按纬度位置,可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按海陆位置可分为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中部,影响气候因素则可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等。各知识要点的主次地位,又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是一个地区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对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来说,地势高则成为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因为地势高故而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
二、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对于教师来讲,学生与教材就是教学活动中的“彼”。我们教学要求的实质是:把学生的已有知识扩展和加深到新课标要求的水平;将学生的认识,提高到理解、掌握和运用新知识应达到的水平。了解这两方面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教学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难点的解决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一个新内容,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寻找解决难点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1.利用直观教具突破难点。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跨度大,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理解与掌握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识记和灵活运用,在突破抽象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化抽象为直观。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动画,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地理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完全可以将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在课堂中应用,发挥其积极的辅助教学作用。如我在教“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展示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展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及变化规律,加上简洁的解说词或者文字,事先印制关于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等的表格填空练习。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兴趣也有了。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就可以由难变易。在这部分教学设计中通过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教学难点也就得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