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自然地理学中名词解释冲积扇

自然地理学中名词解释冲积扇

发布时间: 2021-03-05 22:30:05

高中地理怎么判断什么冲积扇洪积扇还有断层啊

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到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从而变成了洪积扇。这就是洪积扇的形成原因。
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
而冲积扇是指常年性的河流出山后,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是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面积约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如黄河冲积扇、滹沱河冲积扇等。冲积扇的扇顶坡度陡,多为砾石和筛滤堆积物组成,中间厚、两侧薄;扇中坡度较缓,主要由砂砾石夹粘土组成,横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积厚,两侧薄;扇缘坡度最低约1°~2°,一般由粉沙和粘土组成,扇缘常出露泉水或形成沼泽、洼地。不同的干、湿气候区与构造活动区,分布着不同特点的冲积扇。冲积扇的发育时期与扇面的几何形态相关。
由以上可以看出,洪积扇和冲积扇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常年流水还是暂时性流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季节性洪流引起的山前堆积为洪积扇,常年的水流引起山前堆积为冲积扇。所以说两者成因基本相同,只是规模形态有差异而已。他们均在水处山口处。洪积扇形成快、短促,少有季节性或常年河流;而冲积扇则与季节性或常年河流的冲击有关。

Ⅱ 高中地理问题.流水冲积沉积堆积山前冲积扇是流水冲积对吗

三者都是由于流水的冲积作用,但位置有所不同,山前冲积扇一般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冲积平原一般在河流的中下游,河口三角洲则是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
冲积扇位于山前,一般地势较高.冲积平原一般位于中下游河流两岸,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至下游入海时流速减慢而泥沙堆积成的.
上面是我的判断方法,以下是网络的解释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多种气候条件下都可形成,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瑞典的拉普兰(Lappland)区、日本、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以及其他温暖至湿润的地区均可见到.
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育最好,由暴发性洪流形成,在一些山间盆地区尤为突出,通常被视为荒漠地形的特征.冲积扇有几种重要的类似物.例如河流三角洲,不同之处是后者在河流入海或其他水体处的水下形成;再如深水海底扇,形成于洋底,由通过海底峡谷搬运的沉积物堆积而成.研究现代冲积扇,可为辨认古冲积扇,从而为研究地质历史提供线索.冲积扇对人类有实际经济意义,尤其在干旱与半干旱区,它是用于农业灌溉和维持生命的主要地下水水源.有些城市,例如洛杉矶,整个都建在冲积扇上.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侵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基本上任何河流在下游都会有沉积现象,尤其是一些较长的河流为甚.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是亚马逊平原,乃由亚马逊上游的泥沙冲积而成.而中国的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亦属这一地形,还有我国的宁夏平原也是典型的冲击平原.
宁夏平原的土的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
冲积平原:河流搬运的碎屑物,因流速减缓而逐渐沉积下来的平原.主要特征为地势平坦,堆积深厚,面积广大.河流上游有持续而丰富的泥沙供给及堆积地区地壳的不断沉降(或相对沉降)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等大河河里沉积形成.冲积平原一般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山前平原(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中部平原(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常有数条河流或几个水系流经),滨海平原(冲积-海积平原,常有池沼和海岸地貌)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三角洲根据形状又可分为尖头状三角洲,扇状三角洲和鸟足状三角洲.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Ⅲ 地理问题 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有什么区别啊如果是看图怎么判断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专致属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按形状或形成位置可以分为冲积扇平原或洪积扇平原(多数在上游)、河漫滩平原(多数在中游)、三角洲平原(多数在河流入海口处)。。

Ⅳ 冲积扇的古地理特征

4. 1. 1 古地理面貌 ( 形态)

在地壳升降强烈地区,由于风化、剥蚀作用较为剧烈,其作用产物被河流携带流出山口时,由于坡降减小、流速变缓而堆积下来形成的扇状体称为冲积扇 ( 图 4. 1) 。冲积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地理、气候和地壳升降运动等因素的影响,造山作用越强,地形高差越大,气候越干旱,越有利于冲积扇的发育。

图 4. 1 理想冲积扇的地貌剖面及沉积物分布( 据斯皮林,1974,转引自姜在兴,2003)

冲积扇的外部形态是典型的楔状体。当山脉升降发生在冲积扇形成之前时,由于源区供给大量沉积碎屑而形成山前沉积厚、远离山前沉积减薄的楔形体图 4. 2( A) 。当构造活动趋于稳定时,山前沉积遭受剥蚀,形成邻近山前沉积较薄、远离山前沉积突然增厚的反向楔状体图 4. 2( B) 。冲积扇的内部特征较为复杂,随着源区上升和水系的形成,冲积扇不断向前推进,并在侧向上往返迁移。主河道在洪泛期大致分布在冲积扇轴部,沉积厚度较大,两侧由于漫流而沉积厚度较小,从而在横剖面上呈上凸的透镜状 ( 图 4. 2( C) ) 。

4. 1. 2 岩性及颜色特征

由于母岩性质差异,冲积扇的组成物质粗而杂乱,粒级分布很宽,从泥、砂一直到巨砾。多数冲积扇以砾石沉积为主,砾石间充填砂、粉砂和黏土级的碎屑。扇顶以砾、砂岩为主,至扇缘部分砂、粉砂和黏土含量增多,层厚变薄。在冲积扇沉积中,常见有碳酸盐、硫酸盐等矿物,如方解石、石膏等,它们是与碎屑同时沉积,或是作为地表物质风化结果堆积下来的,故根据盐类矿物的差异,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推断出母岩区母岩的性质。

冲积扇是间歇性急流堆积的产物。沉积物质经常暴露地表,遭受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故缺少还原性的暗色沉积物,砾岩及砂岩颜色复杂,以浅灰、灰绿及灰白色为主,泥质沉积物的颜色一般带有红色,以紫红色及棕红色为主,间有灰绿色 ( 表 4. 1) 。

图 4. 2 冲积扇的几何形态( 据布尔,1972)

表 4. 1 冲积扇各相带沉积特征

续表

( 据薛叔浩,2002)

4. 1. 3 沉积构造特征

冲积扇沉积由于属于间歇性急流成因,故层理发育程度较差或中等。泥石流沉积显示块状层理或不显示层理,细粒泥质沉积物可见薄的水平层理,粗粒碎屑沉积有时亦可见不太明显和不太规则的交错层理,斜层倾向扇缘,倾角为 10° ~ 15°。在垂向上,层理构造表现为流水沉积物与泥质沉积物复杂交互的构造序列。

冲积扇的粗碎屑沉积中常见冲刷 - 充填构造,主要发育在扇顶附近。砂质沉积局部可见水流波痕。砾石若有定向排列,则呈向源倾斜,倾角为 30° ~ 40°。泥质表层可发育泥裂、雨痕和流痕等 ( 表 4. 1) 。

4. 1. 4 粒度分布特征

冲积扇砂质沉积物的概率曲线一般分为 3 段: 滚动组分含量为 1% ~30% ,跳跃组分含量为 50% ~60% ,悬浮组分含量为 10% ~30% 。从扇根向扇缘方向,滚动组分和跳跃组分含量降低,悬浮组分含量增高。冲积扇中不同类型沉积物具有不同特征的 C - M 图( 图 4. 3) 。漫流沉积与河床充填沉积在 C - M 图上为一弯曲图形,缺少 RS 段,只有 P -Q - R段图形,说明均匀悬浮沉积对冲积扇来说是不特征的。PQ 段代表冲积扇河床充填沉积,大致与 C = M 线平行,C 与 M 成比例增加,C 与 M 值接近,说明分选好,这一段代表浅的面状水流沉积,即漫流沉积。泥流沉积是一个近似与 C = M 线平行的长条状图形,与帕塞加的浊流沉积 C - M 图接近。不同处在于浊流 C - M 图中线上的样品点,C 是 M 值的 2. 3 ~4. 2 倍; 而泥流 C - M 图中线上各点,C 是 M 值的 40 ~80 倍,这说明泥流比浊流在分选上要差得多,黏度和密度也大得多。

图 4. 3 冲积扇各沉积类型的 C - M 图( 据布尔,1964,转引自姜在兴,2003)

4. 1. 5 结构特征

冲积扇沉积物以含大量砾石为特征。沉积物粒度粗、成熟度低。砾石磨圆一般较差,较大粒径的砾石与较小粒径的砂、泥相互混杂接触。从扇顶至扇缘粒度逐渐变细,分选、磨圆逐渐变好。不同过程形成的沉积物分选性和支撑类型可以不同。Bull ( 1972) 曾对美国迪亚布洛山脉冲积扇的不同类型沉积物的分选性做过定量对比,其中泥石流沉积物的分选最差,在垂向和平面上粒度变化快。泥石流沉积物常显基质支撑结构,筛滤、片流、河床充填沉积主要为碎屑支撑结构。

4. 1. 6 生物化石特征

冲积扇几乎不含动 ( 植) 物化石,也很少含有机质。

4. 1. 7 测井电性特征

冲积扇在自然电位上为分层不明显的块状或带锯齿的块状 ( 图 4. 4) ,扇根中泥石流部分电阻率曲线为参差不齐的锯齿状,通常峰值很高,顶、底多为渐变型,自然电位曲线则呈中幅锯齿状,顶、底界面亦为渐变型; 主河道在电阻率测井曲线上,常表现为带齿边的大幅度曲线,其异常幅度往往是整个冲积扇中的最大者,自然电位曲线的异常幅度也较大,界面曲线形态多为底部突变、顶部渐变型,有时也有顶、底渐变型或钟型。扇中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在电阻率曲线上扇中辫状河道沉积表现为带齿边的中等幅度箱型或钟型,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形态虽然也呈带齿边的箱型或钟型曲线,但其幅度往往是整个冲积扇上的最大者。一般情况下,测井曲线的界面形态为顶、底突变型或底部突变、顶部渐变型。扇端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明显的幅度小、偶尔出现薄层砂的小齿峰的低平曲线,或小锯齿指状和尖嘴状,扇端的曲线幅度在冲积扇中是最小的。侧翼漫流沉积测井曲线上为参差不齐的齿状曲线,齿峰多而幅度小,幅度有向上减小的趋势。

图 4. 4 冲积扇各部位的测井曲线特征( 据于兴河,2002)

若扇根部位泥质含量很高,会使渗透率大为降低,扇中因泥质减少而导致渗透率增高,自然电位幅度随之增大,会出现漏斗形反旋回的特点 ( 图 4. 5) 。

4. 1. 8 地震反射特征

由于冲积扇的物质组成比周围冲积平原的物质要粗,埋藏过程中,砂、泥压实的差异,导致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沉积盆地边缘处紧贴山根呈楔状或透镜体形态。由于冲积扇沉积体系以剥蚀充填为主,沉积厚度、面积相对较大,在纵贯扇体的地震剖面上扇体为楔形反射,在横切扇根或扇中的地震剖面上为宽缓的丘形反射,内部杂乱或无反射。振幅强弱多变,连续性中—差 ( 图 4. 6) ,走向地震剖面上呈丘状或背斜形态。大型冲积扇的地震响应一般为较大面积的杂乱反射。

图 4. 5 陆上冲积扇粗碎屑岩的电性特征( 据李丕龙,2003)

图 4. 6 惠民凹陷临南洼陷 crossline58 冲积扇地震相特征

4. 1. 9 垂向沉积序列

当沉积物堆积速度小于盆地的沉降速度时,发生向源区的退积作用,扇端沉积覆于扇中沉积之上,扇中沉积覆于扇根沉积之上,形成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层序 ( 图 4. 7) 。在沉积物堆积速度大于盆地沉降速度时,发生向盆地方向的进积作用,会形成下细上粗的进积反旋回沉积层序。

4. 1. 10 冲积扇的相模式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张继易 ( 1980) 结合露头剖面及现代沉积的考察,建立了冲积扇的沉积模式,并细分了内部沉积相的组成及各自特征 ( 图 4. 8) 。

图 4. 7 冲积扇的沉积序列( 据孙永传等,1986)

图 4. 8 冲积扇环境示意( 据张继易,1980)

扇根分布在邻近冲积扇顶部地带的断崖处,其特点是沉积坡度角最大,发育有单一的或 2 ~3 个直而深的主河道。沉积物主要由分选差、无组构的混杂砾岩或具有叠瓦状的砾岩、砂岩组成,一般呈块状构造,无层理特征,主要为泥石流和河道充填沉积组成。

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为其主要组成部分,沉积物分选性较扇根要好,但仍然较差,具有中到较低沉积坡度角,辫状河道发育。主要由砂岩、含砾砂岩和砾岩组成,常以筛积物形式出现,砾石碎屑多呈叠瓦状排列,河道冲刷充填构造发育。

扇端出现在冲积扇的趾部,地形平缓,沉积物主要是砂岩和含砾砂岩,有时细粒沉积物发育,局部可见膏盐层,砂岩中除见交错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外,可发育变形构造和暴露构造。

冲积扇在横向上,向源区方向与残积相、坡积相邻接,向沉积区常与沉积平原组合或风成 - 干盐湖沉积相接 ( 图 4. 9) ,与河流或湖泊、沼泽沉积呈超覆或舌状交错接触,有时也可直接与滨海 ( 湖) 平原共生,甚至有些扇体可以直接进入湖泊或海盆地的安静水体,形成水下扇或扇三角洲。

图 4. 9 冲积扇及其相邻沉积环境的横剖面示意( 据尼尔森,1969,转引自张金亮,2008)

济阳坳陷晚侏罗世三台期的古地理格局基本以冲积环境为主,区内被 NW 向孤西、罗西、车西、阳信、石村和滋镇断层分为 5 个洼陷。由于早 - 中侏罗世末期隆坳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及 NW 向断层的重新活动,控制了晚侏罗世盆地的充填,物源主要来自湖盆的长轴方向,在 NW 向孤西断层的两侧以及湖盆的长轴方向发育有一系列冲积扇 - 河流 - 三角洲沉积体系 ( 图 4. 10) ,沉积中心已经向早、中侏罗世时的沉积中心的东北方向移动。

图 4. 10 济阳坳陷晚侏罗世三台期岩相古地理图( 据徐振中等,2007)

Ⅳ 高中地理中,冲积扇与洪积扇究竟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

在说一下,东营是冲击三角洲,也就是洪积扇,不是冲积扇

Ⅵ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的河口三角洲和冲积扇有什么区别 那河漫滩平原呢 望详解

要回答三角州与冲积扇与洪积扇的区别,首先应该弄清楚它们的形成原因、条件专等:属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的;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从这可以看出,两者都有河水的沉积作用在起作用,而且都形成于河流周围。
当然,从形成的位置来看,冲积扇、洪积扇一般形成于河流出山谷的地方,大多是上游,多个冲积扇(洪积扇)形成冲积平原(洪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形成于河流下游;
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形成于河流中游。
当然,从形状上讲,冲积扇呈扇形,河口三角洲呈三角形,河漫滩呈条状或块状。

Ⅶ 什么叫山麓,什么叫冲积扇

山麓
山坡和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为山麓。这个地形转折线常常是一个过渡的地带,山麓常为厚层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被称为山麓带。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山麓带的特点也不同。例如,在高寒地带,山麓往往为滚石或冰雪所覆盖,景象荒寒。在温带,山麓带或泉水露头,溪流汇集;或田畴梯布,植被繁茂。山麓带以上到下,松散堆积物逐渐加厚,根据堆积物各层的成分、结构、时代、成因、往往能推断山岳的演变历史。

冲积扇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水流从陡谷进入平地后堆积下来的物质。因地面坡度的突然变化,水流在平地上散开,无力将沙砾等冲走所致。这些被弃置的沙砾堆积起来,从山口向外作扇形成锥状铺展。河流自峡谷行至扇上,会变成多条汉流或辫状河网,河水还会渗入地下,顺流而下再以泉水冒出。主干可能下切很深。河流往往只是在山洪暴发时才有水,这又会携带大量沙砾,从而变为泥石流。因此,冲积扇的沉积成分很杂,有沙砾,有泥流,又有岩石碎屑。冲积扇的广狭和坡度,取决于上游集水区的大小、流域内岩石的性质、气候(连带地还有植物、水文状况)、谷坡的陡度、河流的坡降、地质结构及毗邻冲积扇和沉积地区的几何形态等条件。冲积扇主要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但有时也会在湿润区形成。

Ⅷ 高中地理中,冲积扇与洪积扇究竟是什么,两者有什么

冲积扇
alluvial fan
常年性的河流出山后,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是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面积约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如黄河冲积扇、滹沱河冲积扇等.冲积扇的扇顶坡度陡,多为砾石和筛滤堆积物组成,中间厚、两侧薄;扇中坡度较缓,主要由砂砾石夹粘土组成,横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积厚,两侧薄;扇缘坡度最低约1°~2°,一般由粉沙和粘土组成,扇缘常出露泉水或形成沼泽、洼地.不同的干、湿气候区与构造活动区,分布着不同特点的冲积扇.冲积扇的发育时期与扇面的几何形态相关.
洪积扇
puluvial fan
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
可以看出,二者主要不同在于常年流水还是暂时性流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季节性洪流引起的山前堆积为洪积扇,常年的水流引起山前堆积为冲积扇.所以说成因基本相同,只是规模形态有差异而已!他们均在水处山口处.
洪积扇形成快,短促,少有季节性或常年河流
冲积扇则与季节性或常年河流的冲击有关

Ⅸ 高中地理山麓冲积扇堆积区最常见什么自然灾害

常年性的河流出山后,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是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面积约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如黄河冲积扇、滹沱河冲积扇等。冲积扇的扇顶坡度陡,多为砾石和筛滤堆积物组成,中间厚、两侧薄;扇中坡度较缓,主要由砂砾石夹粘土组成,横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积厚,两侧薄;扇缘坡度最低约1°~2°,一般由粉沙和粘土组成,扇缘常出露泉水或形成沼泽、洼地。不同的干、湿气候区与构造活动区,分布着不同特点的冲积扇。冲积扇的发育时期与扇面的几何形态相关。
三角洲
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冲积平原。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三角洲根据形状又可分为:①尖头状三角洲,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②扇状三角洲,如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③鸟足状三角洲,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等。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位置:前者在山麓口,等高线变化明显:后者在海洋或湖口,等高线变化不太明显.
西北地区的绿洲一般位于冲积扇的边缘:

Ⅹ 自然地理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水文——自然地理环境中,水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性。
2、水分循环——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有机体内的水,不断蒸发和蒸腾,化为水汽,上升至空中,冷却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球表面。降落于地表的水又重新产生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变化。水的这种不断地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运动过程。
3、河流——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
4、河流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5、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的体积。
6、河网密度——是指流域内干支流的总长度和流域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内河道的长度。
7、 地下水——就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壤、岩石空隙中的各种状态的水。地下水包括气体状态、固体状态、液体状态等形态。而液体状态的地下水又可分为润湿状态、薄膜状态、毛细管状态和自由重力状态等。各种状态的地下水是彼此互相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8、地下水的蓄水构造——地下水的蓄水构造,是指由透水岩层与隔水层相互结合而构成的能够富集和贮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体。
9、矿化度——一升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不包括游离状态的气体)的总量,就叫总矿化度,简称矿化度。以g/L表示。
10、胶结作用——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在颗粒之间的空隙内沉淀下来,把松散堆积物胶结成致密的坚4固岩石,这种作用称为胶结作用。
11、潮汐——潮汐是海水位周期性涨落的现象潮汐是地球自转及日月引力所致。一般一个太阴日有两次涨落,白天的称潮,晚上的称汐,合称潮汐。
12、引潮力——天体的引力与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组成的合力
13、密度流——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差异而引起的海流
14、赤道潮——潮汐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并以赤道为对称,故称为赤道潮(或分点潮)。
15、潮流——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流动。随着涨潮而产生的潮流,称为涨潮流;随着落潮而产生的潮流,称为落潮流。6、洋流:是海水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也称海流。
16、海水盐度—— 是1000g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叫盐度(绝对盐度)。单位为‰或10-3。
17.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其单位是g/cm3,但习惯上使用的密度是指海水的比重,即是指一个大气压下,海水的密度与水温在3.98℃时蒸馏水密度之比。因此在数值上密度和比重是相等的。海水的密度状况,是决定海流运动的最重要因子之一。
18、海洋资源——指来源、形成和存在方式 均直接与海水或海洋有关的资源。
19、水资源——在广义上,水资源是指水圈中水量的总体。但是海洋水因其含有较高的盐分而难以利用,所以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0、海洋化学资源——是指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
21、海洋动力资源——是指海水运动可以产生巨大的动力资源。
22、海洋矿产资源——又称海底矿产资源。包括海滨、浅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
23、顺地貌——原有的褶曲构造未经破坏或轻微破坏时,构造形态与地貌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
24、河床——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常年载有流水的部分。
25、河漫滩——河漫滩是高出河床的平坦谷底,但洪水期可淹没,故又称为洪水河床。大型河漫滩也称为河岸冲积平原。
26、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又称岩溶)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而成的一种奇文现象,总称为喀斯特。
27、分水岭——在一个水系范围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每个流域之间的分水高地称为分水岭。
28、荒漠——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沙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29、磨蚀作用——是冰川中所挟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基岩的一种作用。
30、融冻扰动——尚未冻结而含水的融土,在上部季节冻土及下部永冻层的挟逼下,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各种褶曲,称为融冻扰动。
31、断层海岸——断层构造线与海岸线平行,断层直接通过海岸带,岸线挺直,海崖峻峭,水下岸坡急陡。
32、海蚀作用——波浪、潮汐及沿岸流等对海岸带的破坏作用,总称为海蚀作用
34、台地——台地是高出当地平原的高地。相对高度小于l00m的称为低台地,大于l00m的称为高台地。
35、崩塌——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它广泛出现于山坡、河湖岸及海岸上,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
36、水土流失——是当流水对土壤、风化壳或碎屑堆积物的侵蚀量(值)超过允许侵蚀量(值)时,称为水土流失。
37、沙漠化——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过程。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